曾庆轩
- 作品数:200 被引量:1,086H指数:17
- 供职机构:北京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科技技术预先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兵器科学与技术更多>>
- 离子交换纤维对阿魏酸的吸附和解吸研究被引量:28
- 2005年
- 目的 测定自制的强碱性离子交换纤维对阿魏酸的吸附和解吸的性能。方法 采用测定静态吸附速率曲线及测定30. 8K的吸附等温线的方法 ,并对不同入口浓度和不同流速下 ,阿魏酸在固定床吸附柱上的动态吸附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 离子交换纤维对阿魏酸的静态饱和吸附量为 180 . 4mg·g-1(干纤维 ) ,用少量甲醇和稀盐酸即可将吸附在纤维上的阿魏酸完全解吸。结论 离子交换纤维对阿魏酸的吸附速率远大于D2. 96离子交换树脂对阿魏酸的吸附速率 ,是提纯和分离阿魏酸的一种新型离子交换剂。
- 李明愉曾庆轩冯长根李凯孙伟娜
- 关键词:离子交换纤维阿魏酸解吸
- 聚丙烯基弱酸阳离子交换纤维的制备及机理研究被引量:2
- 2007年
- 采用^(60)Co-γ射线预辐照接枝法,研究了聚丙烯(PP)纤维与丙烯酸(AA)在水溶液中的接枝共聚反应。通过正交实验设计法对反应影响因素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预辐照总剂量为25kGy,反应温度50℃,单体AA的浓度为20%,反应时间2h时,所得接枝纤维的交换容量较高,为9.85mmol/g。还对预辐照接枝的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
- 冯长根陈涛曾庆轩
- 关键词:聚丙烯纤维预辐照丙烯酸
- 一种铜叠氮化物含量的微量检测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铜叠氮化物含量的微量检测方法,该检测方法包括:检测叠氮化铜含量:取待测样与无机酸混合溶解,然后依次加入NaOH溶液、缓冲溶液和硝酸铜溶液,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量吸光度计算对应的叠氮根浓度,通过叠氮根与...
- 李明愉任杰曾庆轩王家宝李爽
- 不同信号通路及其相关基因在结直肠癌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被引量:5
- 2015年
- 结直肠癌(CRC)是一类在全世界范围内人类高发恶性肿瘤,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因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给临床诊断和治疗造成了严重的困难,最终导致CRC治愈率不够理想,病死率也逐年上升。随着分子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许多信号通路和相关基因及其功能被发现,使更加深入研究CRC的发病机制成为可能。从正常结直肠上皮细胞到CRC细胞的演变是多步骤复杂的过程,也是多种基因和信号通路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认为Wnt、TGF-β、PI3K/Akt、MAPK及p53信号通路与结直肠癌变关系密切。文章以这5种信号通路为主线,对各信号通路及相关基因在CR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与CRC发病机制的关系等进行综述和总结。
- 李瑶曾庆轩钱语李飞峰刘树林
-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信号通路基因发病机制
- 现代分离技术在红霉素提取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07年
-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现代分离技术溶剂萃取法、膜分离技术、盐析沉淀法、大孔树脂吸附法及离子交换技术在红霉素分离提取领域的研究应用进展,并对这些现代分离技术的发展前景做了简要探讨。
- 冯长根陈涛曾庆轩
- 关键词:红霉素大孔树脂离子交换
- 新型冲击片雷管设计研究被引量:14
- 2002年
- 设计了一种以陶瓷作基片和反射片,以直接镀覆在基片上的复合金属膜作为桥箔的冲击片雷管,此雷管采用国产材料,具有结构简单、作用可靠、起爆一致性好的优点。
- 袁士伟曾庆轩冯长根
- 关键词:冲击片雷管聚酰亚胺薄膜
- 一种适用于大功率激光加热的超高温样品台
-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大功率激光加热的超高温样品台,包括垫片、主体支架和定位隔热托盘。其中,垫片和主体支架采用分体式结构,实现了超高温材料的稳定承载,保证了样品台在多次、长时间加热条件下的结构稳定性,无需多次试验频繁更换,...
- 金华曾庆轩孟松鹤卓立军秦丽媛
- 平面固体高压开关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平面固体高压开关,以解决气体绝缘的高压开关性能不稳定的问题。所述一种平面固体高压开关包括:绝缘基底、正电极、正电极焊接板、负电极、负电极焊接板、触发电极、两个触发电极焊接板以及绝缘层;其中,正电极、正电极...
- 曾庆轩吕军军李明愉
- 文献传递
- 工业粉尘云爆炸下限的实验研究被引量:6
- 2002年
- 通过对主要工业粉尘爆炸压力测定,发现粉尘爆炸下限与测试用点火具压力和燃烧持续时间有关。对于不同的粉尘,通过燃烧时间来判断爆炸下限对于工业粉尘防爆设计具有实际意义。
- 周从章曾庆轩胡秀峰冯长根
- 关键词:工业粉尘防爆设计粉尘爆炸
- 基于原位反应制备叠氮化银微装药的方法
- 2021年
- 通过实验研究了基于原位反应的叠氮化银微装药制备方法及起爆性能。采用化学沉淀法合成纳米氧化银颗粒,并以纳米氧化银为前驱体,基于气固原位反应法成功制备了叠氮化银。利用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叠氮化反应时间对叠氮化银形貌及组成的影响,表明叠氮化反应1 h开始生成叠氮化银,叠氮化反应至6 h纳米氧化银完全转化为叠氮化银。利用探针法对叠氮化银微装药起爆过程进行监测,结果显示叠氮化银微装药被Ni-Cr桥线成功引爆,驱动飞片的平均速度为2328 m/S,证明基于原位反应制备的叠氮化银不仅具有优越的热稳定性而且具有优异的驱动飞片能力和起爆性能,因此在MEMS系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李明愉刘强曾庆轩吴兴宇
- 关键词:原位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