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方其

作品数:3 被引量:18H指数:2
供职机构:上海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基础研究重大(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质检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C-值
  • 2篇植物
  • 2篇入侵
  • 2篇基因
  • 2篇基因组
  • 2篇基因组大小
  • 1篇悬液
  • 1篇杂草
  • 1篇植物DNA
  • 1篇植物入侵
  • 1篇入侵性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意义
  • 1篇细胞
  • 1篇流式细胞
  • 1篇流式细胞术
  • 1篇流式细胞术测...
  • 1篇近缘
  • 1篇核DNA含量
  • 1篇倍性

机构

  • 2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上海出入境检...

作者

  • 3篇方其
  • 2篇郭水良
  • 1篇于晶
  • 1篇印丽萍
  • 1篇周平
  • 1篇李丹丹

传媒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植物检疫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长三角及邻近地区138种草本植物DNA C-值测定及其生物学意义被引量:6
2015年
为了评估DNA C-值和基因组大小(genome size)在植物入侵性评估中的价值,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了长三角及邻近地区138种草本植物的核DNA含量,其中111种为首次报道。在此基础上比较了不同植物类群这两个值的差异,特别是入侵性与非入侵性植物这两个值的差异。结果表明:(1)138种草本植物平均DNA C-值为1.55 pg,最大者是最小者的37.17倍。127个类群平均基因组大小为1.08 pg,最大者是最小者的34.11倍;(2)统计了菊科(Asteraceae)、禾本科(Poaceae)、石竹科(Caryophyllaceae)、十字花科(Brassicaceae)、玄参科(Scrophulariaceae)、蓼科(Polygonaceae)、唇形科(Labiatae)和伞形科(Umbelliferae)的DNA C-值和基因组大小,发现禾本科植物的这两个值显著地大于其他7个科(P<0.01)。单子叶的DNA C-值和基因组极显著地大于双子叶植物(P<0.01);(3)杂草比非杂草具有更低的DNA C-值(P<0.01)和基因组大小(P<0.001);与DNA C-值相比,基因组大小在这两个类群之间的差异更为明显(P<0.001),这种现象也体现在菊科植物中。随着基因组(X1)和DNA C-值(X2)由大变小,植物的杂草性(入侵性,Y)由弱变强,两者关系分别符合:Y=2.2334-1.2847 ln(X1)(r=0.4612,P<0.01)和Y=2.4421-0.7234 ln(X2)(r=0.2522,P<0.01),DNA C-值和基因组大小可以作为植物入侵性评估的一个指标;(4)多倍体杂草的基因组极明显地小于二倍体杂草(P<0.01),前者为后者的0.63倍。在非杂草中,多倍体基因组比二倍体的略小,前者仅为后者的0.84倍,差异不显著(P>0.5)。菊科植物中多倍体杂草的基因组也显著地小于二倍体杂草(P<0.1)。基因组变小和多倍体化相结合,进一步增强了植物的入侵性。在多倍体植物入侵性评估中,基因组大小比DNA C-值更有价值。
郭水良于晶李丹丹周平方其印丽萍
关键词:DNAC-值基因组大小入侵性倍性
华东地区若干杂草与近缘非杂草基因组大小的测定及其生态学意义探讨
外来植物入侵风险的早期预警是生物安全的重要工作,丰富入侵风险评估指标又是实现早期预警的关键。涉及DNA C-值和基因组大小的核DNA含量有可能是评估植物入侵风险的重要指标。由于核DNA含量在不同类群植物中高度的变异性,掌...
方其
关键词:杂草核DNA含量植物入侵
文献传递
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植物DNAC-值的实验方法研究被引量:11
2011年
物种的DNA C-值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同时也具有种的特征,目前DNA C-值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物种倍性和杂种鉴定、植物生态适应能力分析等。本文应用流式细胞术,以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为材料,从标样、细胞核悬液、样品生长时期等方面研究了影响DNA C-值检测的实验因素,发现标样种类和样品的生长时期对实验结果没有明显影响;与Galbraith缓冲液和Otto缓冲液相比,应用Tris-MgCl2细胞核悬液能够得到稳定的实验结果。
方其印丽萍郭水良
关键词:流式细胞术标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