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护理
  • 2篇血管
  • 2篇疗法
  • 2篇脑血
  • 2篇脑血管
  • 1篇血管疾病
  • 1篇血性
  • 1篇药疗
  • 1篇药疗法
  • 1篇药物
  • 1篇医药疗法
  • 1篇医院感染
  • 1篇音乐疗法
  • 1篇照顾
  • 1篇照顾者
  • 1篇神经衰竭
  • 1篇生命
  • 1篇生命体征
  • 1篇失眠
  • 1篇手术

机构

  • 4篇金乡县人民医...
  • 4篇济宁医学院附...
  • 1篇济宁市第一人...

作者

  • 8篇戴桂兰
  • 2篇黄素民
  • 1篇刘桂娟
  • 1篇孙秀梅
  • 1篇朱红艳
  • 1篇李岚岚
  • 1篇李瑞华
  • 1篇张亚琼
  • 1篇王海霞

传媒

  • 3篇齐鲁护理杂志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中国感染控制...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护理学杂志

年份

  • 2篇2011
  • 1篇2008
  • 1篇2006
  • 2篇2004
  • 1篇2002
  • 1篇200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646例麻疹患者医院感染的护理干预
2008年
某院2005年2月—2006年3月共收治646例麻疹患者。通过科学的诊治流程及合理的安置与严格的消毒隔离技术管理,646例患者全部治愈出院,未发生一例医院内交叉感染,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刘桂娟戴桂兰李瑞华
关键词:麻疹医院感染护理干预
护理实践对农村脑血管患者照顾者能力的影响
2011年
目的探讨解决目前农村脑血管患者康复不佳的方法。方法本项目选择200例脑卒中后不能自理生活的患者,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甲组从入院时即有护理人员对每位主要照顾者能力进行评估,制定计划,带教培训,出院时有两名主管护师对主要照顾者能力进行评估,以能熟练操作,出院后按技能护理患者;乙组按常规护理,不对照顾者进行特殊施教。两组患者出院时,出院半年随访观察分析。结果甲组照顾者能力明显高于乙组。结论通过两组对比,接受医院培训照顾者,出院后能使患者得到及时正确康复治疗和护理,使其最大限度的功能恢复,提高生存及生活质量。
戴桂兰
关键词:护理实践农村
“活骨丸”、“活骨膏”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护理
2001年
黄素民戴桂兰
关键词:活骨丸中医药疗法护理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介绍一种非药物催眠疗法被引量:2
2002年
戴桂兰孙秀梅
关键词:失眠神经衰竭
静脉穿刺部位选择不当致感觉异常
2004年
戴桂兰黄素民朱红艳
关键词:静脉穿刺穿刺部位桡神经
温馨助产63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2
2006年
目的:探讨温馨助产服务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3年1月-2003年12月在传统模式下分娩的510例单胎头位初产妇作为传统助产组;2004年1月-2004年10月实行温馨助产服务模式后分娩的630例单胎头位初产妇作为温馨助产组。对两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及产妇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温馨助产组较传统助产组产程时间明显缩短,自然分娩率显著增高(P〈0.01)。而手术产、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均显著降低(P〈0.01),产妇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温馨助产有利于提高产科质量,保证母婴安全,值得推广。
戴景兰张艳戴桂兰张亚琼
关键词:温馨助产分娩
急性期脑血管疾病患者床头抬高角度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不同床头抬高角度对急性期脑血管疾病患者生命体征的影响。方法将112例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成三组,在予以脑血管疾病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照组(38例)予以平卧位,头偏向一侧;观察1组(37例)头部抬高15°-20°;观察2组(37例)头部抬高25°-30°,治疗护理72 h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2组生命体征变化及消化系统症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25)。结论头部抬高25°-30°有利于急性期脑血管疾病患者呼吸道通畅和分泌物排出,以保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
戴桂兰王海霞李岚岚
关键词:脑血管疾病急性期床头抬高生命体征体位护理
音乐疗法在五官科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04年
戴桂兰
关键词:五官科围手术期护理音乐疗法无创性手术前护理人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