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鹏 作品数:11 被引量:70 H指数:3 供职机构: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西卫生厅科研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胶质母细胞瘤组织转录因子叉头框C1、D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023年 目的:研究胶质母细胞瘤(GBM)组织转录因子叉头框C1(FOXC1)、叉头框D1(FOXD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自2018年2月至2021年10月期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诊治的98例GBM患者,取胶质瘤组织作为研究样本(GBM组),以同期因颅脑损伤接受内减压术切除的40例患者,取正常脑组织样本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GBM组及对照组中FOXC1、FOXD1的表达。Kaplan-Meier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不同FOXC1,FOXD1表达的GBM患者生存预后的差异。单因素及多因素Cox比例回归风险模型分析影响GBM患者生存预后的因素。结果:GBM组中FOXC1,FOXD1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核。GBM组中FOXC1,FOXD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7.35%,65.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2.50%,10.00%(均P<0.05)。GBM组中FOXC1,FOXD1的表达与肿瘤直径及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级有关(P<0.05)。随访1年,死亡60例,1年总生存率为38.78%。FOXC1阳性组和FOXC1阴性组1年总生存率分别为27.27%,62.50%。FOXD1阳性组和FOXD1阴性组1年总生存率分别为26.56%,61.76%。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FOXC1阳性组累积总生存率明显低于FOXC1阴性组,FOXD1阳性组累积总生存率明显低于FOXD1阴性组(均P<0.05)。经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KPS评分<80分、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级Ⅲ-Ⅳ级、无术后放疗、无术后替莫唑胺化疗、FOXC1阳性、FOXD1阳性是GBM患者不良生存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GBM组织FOXC1,FOXD1阳性表达升高,两者与肿瘤直径及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级有关,是GBM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徐柯贝 胡婉湘 蓝胜勇 唐秀文 徐鹏关键词:胶质母细胞瘤 FOXC1 脑膜血管周细胞瘤的诊断及治疗(附8例分析) 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脑膜血管周细胞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8例脑膜血管周细胞瘤的临床资料。结果肿瘤全切除7例,次全切除1例。术后病理检查光镜下可见瘤内血供丰富,瘤细胞弥漫生长,多梭形,染色质中等密度,核仁不明显,无脑膜瘤特异性的核仁假包涵体。免疫组化染色:8例EMA均阴性,8例Vimentin均阳性,6例CD34阳性,5例Bcl-2阳性,3例CD99阳性,8例STAT6均阳性。术后随访2~85个月,平均40.5月。术后未放疗的2例分别于术后3、60个月复发,并再次行手术切除;术后放疗的6例无复发。结论脑膜血管周细胞瘤需与脑膜瘤鉴别,首选手术切除,术后放疗可以降低复发率。 唐玺和 唐秀文 蓝胜勇 肖泉 庞刚 钟书 徐柯贝 徐鹏关键词:放疗 难治性癫痫三级脑电监测及显微手术干预3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难治性癫痫三级脑电监测及显微手术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0例难治性癫痫患者进行常规头皮脑电图(EEG)和动态视频脑电图(VEEG)监测,结合CT、MRI、ECT影像表现,进行综合性评估,确定致痫灶;术中皮层脑电图(ECoG)及深部电极脑电图(DEEG)监测癫痫放电区域,麻醉唤醒后,皮层及深部电刺激验证,对孤立性癫痫病灶行显微手术切除,对多灶性或双侧独立的癫痫灶行胼胝体切开术,对位于皮质功能区癫痫灶行软脑膜下横切(MST)。结果 30例难治性癫痫患者术后Engel分级:Ⅰ级19例,Ⅱ级10例,Ⅲ级1例,无Ⅳ级病例。所有患者术后无永久性神经功能缺失,无语言记忆功能障碍。结论 VEEG+MRI+ECT+ECoG或DEEG组合评估,对难治性癫痫致痫灶定位准确,显微手术后疗效良好。 蓝胜勇 肖泉 徐鹏 梁娟铭 叶劲 刘若平 唐秀文 庞刚 钟书 梁有明 徐柯贝 曾令华关键词:头皮脑电图 皮层脑电图 显微手术 成人长期显著性脑室扩张症的临床诊断与治疗分析 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成人长期显著性脑室扩张症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成人长期显著性脑室扩张症17例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 17例患者中,男女之比为1.4∶1(男10,女7),平均年龄46.3岁(27岁~58岁)。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100%)及认知功能障碍(72.22%,13例)。17例患者共21次手术,随访6月~8年,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本组无死亡病例。4例行定压脑室-腹腔分流术,其中3例术后症状加重,须再次手术,改为可调压分流管。行可调压脑室-腹腔分流术者,术后均经3次以上压力调整。8例行神经内镜三脑室底造瘘术,术后1例出现硬膜下血肿,经穿刺外引流后恢复。结论(1)成人长期显著性脑室扩张症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积水,须经过严格术前评估(2)手术方式应选择可调压脑室-腹腔分流或三脑室底造瘘。 蓝胜勇 徐鹏 钟书 苏复海 唐玺和关键词:脑室腹腔分流术 三脑室底造瘘术 复发性面肌痉挛神经内镜下再手术治疗的症状转归 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总结复发性面肌痉挛单纯神经内镜下再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对19例曾行显微镜下微血管减压术治疗有效6个月以上又复发的病人,神经内镜下再行面神经手术减压术。结果15例术后症状即消失;3例术后痉挛症状减轻,其中2例两周后消失,1例2个月后消失;1例术后症状无改善。17例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4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神经内镜下再手术是治疗复发性面肌痉挛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蓝胜勇 肖泉 徐鹏关键词:神经内镜 手术 侧脑室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侧脑室脑膜瘤的临床特征及显微外科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侧脑室脑膜瘤患者的诊断、手术方法和疗效。37例肿瘤位于侧脑室三角区,5例位于体部;12例采用顶枕叶皮质入路,25例采用颞顶枕入路,5例采用胼胝体前部入路;有5例术前行血管内介入肿瘤供血动脉栓塞。结果 42例患者术后均行CT或MRI检查,显示肿瘤完全切除,5例术前行肿瘤供血动脉栓塞患者,肿瘤切除术中出血量及手术用时均减少。术后发生同向偏盲8例,治疗后无明显改善;轻偏瘫7例,治疗3个月后均恢复正常;无其他并发症、无手术死亡。所有病例术后均获随访,随访1~10年,目前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CT及MRI是诊断侧脑室脑膜瘤有效的方法。选择适当的手术入路能达到肿瘤全切,术前行肿瘤供血动脉栓塞可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 刘若平 肖泉 庞刚 徐鹏关键词:侧脑室脑膜瘤 手术入路 显微手术 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18例临床诊断与治疗分析 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地对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18例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和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18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57∶1,平均年龄46.3岁。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77.8%)及局部神经系统症状。术前所有病例均未确诊,术中冰冻切片获得倾向性诊断,细胞学及免疫组化确诊。所有肿瘤均为单发,最大径平均为5.6 cm。免疫组化CD34阳性率为88.9%,波形蛋白(Vim)除1例不确定外,余均为阳性,一半的病例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为阳性,上皮膜抗原(EMA)均为阴性。全切10例(55.6%),次全切8例(46.6%),12例(66.7%)术后1个月内辅以立体定向γ-刀放射治疗。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期为1.5~10年。至今12例原位复发,无远处转移。结论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术前诊断相当困难,目前主要依赖病理学检查,治疗上应旨在手术全切,术后辅以放疗。 蓝胜勇 肖泉 徐鹏关键词:血管外皮细胞瘤 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在功能区病变切除中的意义 神经影像学的发展技术对颅脑手术的解剖学定位更加准确,使最大程度的保护脑功能成为可能;但是由于病变占位效应和功能重塑,可使大脑的局部发生改变,大脑皮层组织结构存在变异,只通过经典的解剖学标准评估局部脑功能是不够的,手术中常... 蓝胜勇 肖泉 叶劲 刘若平 唐秀文 庞刚 钟书 梁有明 徐柯贝 徐鹏 曾令华标准去骨瓣减压术联合脑脊液循环重建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8 2017年 目的探讨单纯标准去骨瓣减压术与联合脑脊液循环重建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 72例经同一术者手术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研究组38例和对照组34例。研究组给予标准去骨瓣减压术联合脑脊液循环重建治疗,对照组予以单纯去骨瓣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术前临床资料(性别、年龄、致伤原因、GCS评分、Helsinki CT评分及手术时机)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手术减压完成时间相对较长(2.8±0.4 h vs.2.5±0.3 h,P<0.05);、术后第1天Helsinki CT评分较低[3(2,5)vs.5(2,9),P<0.01];术后NICU滞留时间较短(5.54±3.09 d vs.7.24±2.74 d,P<0.01);术后7 d内颅内压超过20 mm Hg的累计时间较短(23.2±4.4 h vs 56.8±8.3 h,P<0.01);术后3个月GOS评分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相对于传统标准去骨瓣减压术,联合术中脑脊液循环重建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显著提高,值得多中心临床研究进一步研究。 徐鹏 蓝胜勇 梁有明 黄锐 陈海浚 刘少政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 脑脊液循环 预后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不同手术方式和手术时机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6 2012年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外科不同手术方式和手术时机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分析27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的意识状态、瞳孔改变、出血时间、出血部位、血肿量等,分别采用微创血肿碎吸术、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及血肿清除并去骨瓣减压术等方式进行治疗,对不同术式下的治疗效果及其适应证进行探讨,并观察手术时机对疗效的影响。结果术后6个月随访,行微创碎吸手术81例,术后ADL评级结果良好58例,差21例,死亡2例(2.5%);行小骨窗血肿清除术134例,术后ADL评级结果良好79例,差42例,死亡13例(9.7%);行血肿清除并去骨瓣减压术63例,术后ADL评级结果良好23例,差28例,死亡12例(19.0%)。再进一步观察小骨窗血肿清除术134例,手术距发病(出血)时间<6 h的51例中,术后6个月ADL评级结果良好37例,差11例,死亡3例;6~24 h的37例中,良好19例,差14例,死亡4例;>24 h的46例中,良好23例,差17例,死亡6例。结论术前根据多参数评估高血压脑出血,并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和手术时机,可提高疗效,降低死亡率。 肖泉 梁有明 陈海俊 徐鹏 钟书 庞刚 叶劲 刘若平 蓝胜勇 唐秀文 徐柯具 曾令华关键词:脑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