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耀辉

作品数:88 被引量:193H指数:7
供职机构:长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9篇期刊文章
  • 31篇专利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5篇石油与天然气...
  • 28篇天文地球
  • 9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1篇盆地
  • 19篇源岩
  • 19篇烃源
  • 19篇烃源岩
  • 16篇地球化
  • 16篇地球化学
  • 15篇勘探
  • 14篇地质
  • 10篇地球化学特征
  • 10篇油气
  • 10篇化学特征
  • 10篇凹陷
  • 8篇岩样
  • 8篇页岩
  • 7篇地质勘探
  • 7篇油藏
  • 7篇源岩评价
  • 7篇烃源岩评价
  • 6篇油源
  • 6篇生物标志

机构

  • 84篇长江大学
  • 12篇教育部
  • 6篇中国石油天然...
  • 6篇中国石油大学...
  • 5篇中国石油大学...
  • 4篇中国海洋石油...
  • 4篇中海石油(中...
  • 3篇中国石油
  • 3篇中国石油冀东...
  • 3篇中国地质调查...
  • 2篇河南理工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中海石油(中...
  • 1篇北京矿产地质...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辽宁石油化工...

作者

  • 88篇徐耀辉
  • 36篇文志刚
  • 20篇刘岩
  • 13篇何文祥
  • 9篇唐友军
  • 6篇李阳
  • 5篇宋换新
  • 5篇王宁
  • 4篇李浮萍
  • 4篇陈丹
  • 3篇李相博
  • 3篇陈祖林
  • 3篇李美俊
  • 3篇刘岩
  • 3篇陈奇
  • 3篇吴雅琴
  • 3篇王登
  • 2篇杨翠敏
  • 2篇向廷生
  • 2篇胡明毅

传媒

  • 9篇天然气地球科...
  • 9篇石油天然气学...
  • 4篇长江大学学报...
  • 3篇石油实验地质
  • 3篇矿物岩石地球...
  • 3篇岩性油气藏
  • 2篇西部探矿工程
  • 2篇海相油气地质
  • 2篇长江大学学报...
  • 2篇第十四届全国...
  • 1篇地质学报
  • 1篇沉积学报
  • 1篇新疆石油地质
  • 1篇石油勘探与开...
  • 1篇煤炭科学技术
  • 1篇油气地质与采...
  • 1篇内蒙古石油化...
  • 1篇地质通报
  • 1篇河南理工大学...
  • 1篇新疆石油天然...

年份

  • 6篇2024
  • 9篇2023
  • 10篇2022
  • 13篇2021
  • 5篇2020
  • 5篇2019
  • 3篇2017
  • 6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7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6篇2007
  • 3篇2006
  • 5篇2005
8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柴达木盆地石炭系烃源岩评价被引量:4
2011年
在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系统分析了柴达木盆地石炭系烃源岩分布以及地球化学特征,并从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方面对烃源岩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认为:柴达木盆地石炭系烃源岩广泛分布在全盆地大部分地区。柴北缘烃源岩厚度大、分布广,厚度中心主要位于欧龙布鲁克山一带,最大残余厚度达900 m;柴南缘厚度次之,沿盆地边缘呈带状展布,在格尔木—乌图美仁—甘森一带厚度在400~500 m之间,盆地西北及东南角厚度较小。石炭系主要发育暗色泥岩、碳酸盐岩和煤3种类型烃源岩。暗色泥岩有机质丰度均值为1.28%,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Ⅲ型与Ⅱ2型,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为中等—好的烃源岩;碳酸盐岩有机质丰度较低,平均值为0.37%,有机质类型为Ⅱ1—Ⅱ2型,综合评价为差烃源岩;石炭系煤岩则为良好的气源岩。总体而言,柴达木盆地石炭系分布广泛,具有较好的油气勘探远景。
李陈文志刚徐耀辉杜宇斌刁帆张磊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石炭系地球化学特征
准噶尔盆地南缘JZK1井稠油地化特征及来源
JZK1井是近期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部署在新疆博格达山东缘吉木萨尔县东大龙口山区针对二叠系芦草沟组的油页岩参数井,设计井深960m.JZK1井钻至芦草沟组第二岩性段180~230m和280~300m深度段时发...
庞建春徐耀辉邱海俊
关键词:稠油地球化学特征
文献传递
湘西南龙潭组页岩水吸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4
2021年
水是页岩地层中重要的地质流体,其含量和分布对页岩气丰度和渗流有重要影响。基于湘西南地区某浅层探井龙潭组页岩,开展了氮吸附和水吸附试验,并分析了孔隙结构和页岩组成对水吸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一级吸附(水分子直接吸附在特定表面位点上)在低相对湿度时增长快但在高相对湿度时增长趋缓,但是二级吸附(通过水分子之间氢键间接吸附)正好相反。根据Dent模型计算出的单层水吸附容量和总黏土质量分数及总有机碳含量都有较弱正相关性;水吸附得到的比表面积比氮吸附得到的比表面积大(尽管它们之间有一定正相关性),表明水分子和氮分子探测到的孔隙空间不同。孔体积(孔隙度)对水吸附容量有积极影响但与水饱和度无直接关系;另外,总黏土质量分数是水吸附容量的决定因素,而总有机碳含量对其影响较弱。
陈吉徐耀辉肖七林陈奇
关键词:页岩气总有机碳黏土
二苯并噻吩参数与油藏动态监测、剩余油分布预测——以南堡凹陷柳北沙三~3油藏为例被引量:6
2013年
在一个高含水期油藏开发过程中,对短期内原油的组分特征进行了系统监测,揭示了其饱和烃、芳烃馏分与含氮化合物等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常用的原油成熟度/运移参数中,4-甲基/1-甲基二苯并噻吩、三环萜烷/(三环萜烷+C30藿烷)两项参数的变化显著,且二者之间呈现较好的正相关性.在注水开发过程中这两项参数的变化,系油层内水驱推动原油的流动分馏效应所致.以4-甲基/1-甲基二苯并噻吩参数为例,其示踪的油层内水驱原油流动方向与途径,以及据此对剩余油有利分布区的预测结果,与数值模拟、生产开发实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因此,在天然边水或人工注水的油藏开发过程中,4-甲基/1-甲基二苯并噻吩、三环萜烷/(三环萜烷+C30藿烷藿烷)两项参数可以作为水驱原油动态的示踪参数.本文的有益尝试,对于油藏开发的地球化学动态监测与生产管理具有实用意义.
徐耀辉王铁冠陈能学杨翠敏王巧丽
关键词:剩余油分布
一种石油地质勘探钻杆
本实用新型属于勘探钻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石油地质勘探钻杆,包括空心竖杆和钻头,空心竖杆底部加工有连接机构,空心竖杆和钻头上端均加工有接头机构;连接机构包括有设置于空心竖杆底部的外环台和锥形螺纹槽,外环台位于锥形螺纹槽...
谢小敏刘岩文志刚徐耀辉林静文
文献传递
一种烃源岩分布的预测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公开一种烃源岩分布的预测方法及系统,涉及油气地质勘探技术领域,以解决现有预测方法成本高、不适用于新探区和少井探区的问题。本发明所提供的预测方法包括:先获取目标研究区的地质背景,以确定实验条件。然后基于实验条件开展三...
李威李阳徐耀辉李友川刘忠保吕奇奇
一种致密油生产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属于致密油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致密油生产装置及方法;包括工作箱和控制器,工作箱前端设有第一封闭门,工作箱内部固定安装有收集桶,控制器固定安装于工作箱右端,滑竿下端固定安装有与若干第二开口相匹配的第二封口塞,滑...
谢小敏徐耀辉文志刚刘岩陈果
基于负离子ESI FT-ICR MS分析的两种沉积环境成熟阶段早期页岩中NSO极性大分子化合物组成与分布
本文采用具有超高分辨率的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 MS)技术结合常规的色谱质谱分析,对中国四川二叠系大隆组海相页岩和准噶尔二叠系芦草沟组湖相页岩抽提物中NSO极性大分子化合物进行了比较分析.通过对有机杂原...
柯昌炜徐耀辉
关键词:油页岩矿物组成沉积环境
多模式有机组分显微识别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模式有机组分显微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以不同光照模式采集岩样矩阵图片至计算机;S2、拼接矩阵图片;S3、对不同光照模式图像做颗粒物边缘跟踪,获取不同模式下颗粒物边缘跟踪图;S4、将不同模式下颗粒物...
刘岩徐耀辉文志刚何文祥朱光有樊云鹏曾烃详陈吉
曾母盆地中部地区天然气与凝析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被引量:12
2013年
在广泛收集和总结前人资料的基础上,依据曾母盆地中部地区10个天然气样品的地球化学组成及碳同位素组成特征,系统分析了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同时对与天然气相伴生的凝析油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进行分析,探讨了其油源。研究表明,曾母盆地中部地区天然气中烃类气体以甲烷为主,干燥系数(C1/C1-5)值介于0.68~0.97之间,既有干气也有湿气,天然气碳同位素具有正序列排列特征,其中δ13 C1值介于-45.6‰^-31.5‰之间,δ13 C2值介于-32.7‰^-24‰之间,δ13C3值介于-30.1‰^-23.4‰之间,为干酪根初次裂解的有机成因气,既有油型气,又有煤型气;而非烃类气体以CO2和N2为主,含量介于11.44%~80.18%之间,且CO2碳同位素值较高,介于-10.8‰^-2.4‰之间,为无机成因;与天然气伴生的凝析油具有较高的姥植比,高含量的奥利烷和双杜松烷,与盆地内发育的煤系泥质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具有较好的可比性,表明凝析油油源为煤系烃源岩。
王登徐耀辉文志刚胡明毅胡正祥周世卿李陈
关键词:曾母盆地天然气凝析油地球化学特征油气成因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