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宇峰

作品数:27 被引量:72H指数:5
供职机构:河北工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邯郸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农业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建筑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8篇砂滤
  • 7篇污水
  • 6篇脱氮
  • 6篇污泥
  • 5篇水处理
  • 4篇生物砂滤
  • 4篇水生
  • 4篇除磷
  • 3篇砂滤池
  • 3篇砂滤料
  • 3篇生物砂滤池
  • 3篇石英砂
  • 3篇石英砂滤料
  • 3篇脱氮除磷
  • 3篇污染
  • 3篇污水处理
  • 3篇滤池
  • 3篇滤料
  • 3篇废水
  • 2篇蒸馏水

机构

  • 24篇河北工程大学
  • 6篇重庆大学
  • 4篇中国船舶重工...
  • 3篇韩国东亚大学
  • 2篇徐州工业职业...
  • 2篇中原工学院
  • 2篇爱土工程环境...
  • 1篇北京工业大学
  • 1篇华东交通大学
  • 1篇重庆工商大学
  • 1篇华北电力大学
  • 1篇天津创业环保...
  • 1篇邯郸市第一医...
  • 1篇中国科学院重...
  • 1篇邯郸市环境保...

作者

  • 27篇徐宇峰
  • 15篇李思敏
  • 8篇唐锋兵
  • 6篇张炜
  • 3篇郭劲松
  • 3篇王少波
  • 3篇高沛
  • 2篇王朝朝
  • 2篇窦艳艳
  • 2篇原培胜
  • 2篇李秀芳
  • 2篇尹晓峰
  • 2篇金玉涛
  • 2篇王栋
  • 2篇杨晶
  • 2篇乔萌
  • 2篇张潇月
  • 1篇刘占孟
  • 1篇方芳
  • 1篇马雷

传媒

  • 5篇中国给水排水
  • 2篇工业用水与废...
  • 2篇给水排水
  • 2篇环境工程学报
  • 2篇《中国给水排...
  • 1篇中国农村水利...
  • 1篇化工学报
  • 1篇人民长江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环境科技

年份

  • 2篇2021
  • 3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0
  • 2篇2009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分配比对分段进水A^2/O工艺脱氮除磷的影响被引量:13
2018年
以低C/N实际污水为研究对象,研究进水分配比对分段进水A^2/O工艺脱氮除磷性能的影响.以稳态条件下建立的物料平衡方程为基础,分析进水分配比对处理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分段进水A^2/O工艺平均出水CODCr和NH3-N质量浓度基本维持为25.6~41.2mg/L和0.35~1.40mg/L,出水水质较稳定;出水TN、TP受进水分配比的影响明显.根据已建立的物料平衡方程分析发现,当进水分配比由6∶3降低至3∶6时,缺氧单元反硝化脱氮贡献率由36.95%升至83.47%,厌氧单元反硝化脱氮贡献率由43.81%降至12.30%,好氧单元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贡献率由19.24%降至4.23%,缺氧单元反硝化成为去除TN的主要途径,TN总体去除率升高9.95%;缺氧单元缺氧聚磷除磷贡献率由5.20%升至13.00%,好氧单元好氧聚磷除磷贡献率由94.80%降低至87.00%,好氧聚磷为去除TP的主要途径,但TP总体去除率降低5.37%.
徐宇峰王让唐锋兵唐锋兵张炜李思敏
关键词:分段进水脱氮除磷A2/O工艺物料平衡
溶解氧对SBR脱氮性能与脱氮方式的影响被引量:15
2015年
通过设置不同溶解氧(DO)浓度(曝气时段DO浓度均值分别为2.0、1.2和0.4 mg/L),研究了SBR的脱氮性能以及脱氮方式。结果表明,低DO条件下SBR可实现良好的脱氮效果,但需延长曝气时间。运行稳定后,各反应器氨氮的去除率均达到94%以上。总氮去除率随DO水平的降低而增高,分别为67%、74%和78%。不同DO浓度下SBR的脱氮方式不尽相同,DO浓度越低,同步硝化反硝化(SND)脱氮效果越明显。DO为2.0、1.2和0.4 mg/L时,SND率分别为31.4%、48.3%和66.8%。典型周期性实验表明,DO为2.0 mg/L时,通过SND现象去除的总氮占进水总氮的比例为7.6%,通过内源反硝化去除的总氮为12.0%;DO为1.2 mg/L时,通过亚硝酸型SND现象去除的总氮为12.2%,通过内源反硝化去除的总氮为8.1%;DO为0.4 mg/L时,通过亚硝酸型SND现象去除的总氮为15.8%,通过内源反硝化去除的总氮为5.0%。
赵丽君方芳郭劲松徐宇峰顾书军
关键词:溶解氧SBRNARSND
脱氮除磷膜生物反应器工艺耦合混凝过程优化被引量:1
2016年
采用脱氮除磷膜生物反应器(UCT-MBR)工艺处理碳源受限型市政污水,考察氯化铁(FeCl_3·6H_2O)的投加对UCT-MBR工艺运行效能与膜污染的影响,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能谱(EDX)对膜污染物质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氯化铁的投加强化除磷效能,在最优除磷投加浓度运行时(投加浓度为1.8 mmol/L),能够最佳协同生物除磷的作用使得系统总磷(total phosphorus,TP)的去除率达到最高。氯化铁主要是通过增加污泥粒径、降低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0~5的溶解性微生物产物(soluble microbial products,SMP)来实现减缓膜污染程度。在最佳污泥可滤性投加浓度运行时(投加浓度为2.6 mmol/L),UCT-MBR工艺的膜污染速率达到最小,但该投加浓度严重地影响污泥的生物活性,降低污泥的硝化与释/吸磷性能,成为制约脱氮除磷效能的主要因素。铁盐的投加没有改变膜污染物质的组分,无机污染对膜污染速率的影响程度比有机污染的小,无机元素协同有机高聚物形成密实滤饼层时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王朝朝李思敏徐宇峰任金柱李军
关键词:膜生物反应器脱氮除磷氯化铁混凝过程膜污染
C/N值及碳源对CANON工艺污泥脱氮性能的影响被引量:5
2019年
为提高对高氨氮污水的脱氮效果,通过批次试验研究了COD/NH4^+-N值(C/N值)和碳源种类对CANON工艺中污泥厌氧氨氧化耦合脱氮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以乙酸钠为碳源,当C/N值为1、2、3、4和5时,厌氧氨氧化对NO2^--N的去除量占NO2^--N总去除量的百分比分别为69. 7%、62. 7%、55. 4%、49. 7%和34. 7%,当C/N值为1、2、3时,CANON工艺中污泥可实现良好的耦合脱氮,但C/N值较高时对污泥的脱氮效果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控制C/N值为5,分别以蔗糖、淀粉、葡萄糖和乙酸钠为碳源,考察了不同碳源种类下厌氧氨氧化对NO2^--N去除量占NO2^--N总去除量的比例,当以蔗糖为碳源时,厌氧氨氧化对NO2--N的去除量占NO2^--N总去除量的百分比为66. 9%,可见CANON工艺中污泥可以实现良好的耦合脱氮。
李思敏张洋唐锋兵唐锋兵李艳平
关键词:CANON工艺污泥C/N值碳源脱氮
小型医院废水处理工程实例
2010年
采用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氧化+斜管沉淀池+ClO2消毒工艺处理医院综合污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进水质量浓度CODCr为300mg/L,BOD5为150mg/L,TP为3.9mg/L、回流比100%、HRT为4.5h的条件下,工程出水水质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徐宇峰尹晓峰金玉涛翟子云
关键词:医院污水
低氧活性污泥法除污及污泥减量研究
活性污泥工艺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污水处理技术,占城市污水处理工艺的90%以上和工业废水处理工艺的50%左右。但在运行过程中还有着种种的弊端:其一是污泥膨胀问题,这是活性污泥工艺中最常见、最主要也是最严重的问题;其二是能源...
徐宇峰
关键词:生物降解活性污泥
一种多点进水污泥原位削减同步耦合脱氮除磷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点进水污泥原位削减同步耦合脱氮除磷方法,其具体步骤包括:步骤一,原污水按5∶5的体积分配比例分别进入厌氧池及缺氧池;步骤二,好氧池承接厌氧池及缺氧池排出的泥水混合液;步骤三,好氧池排出的泥水混合液按1∶...
李思敏徐宇峰唐锋兵张炜时真男王星朱冠男刘元慧
文献传递
温度对活性污泥产率的影响研究
实验研究了不同温度控制策略下活性污泥表观产率的变化,发现污泥表现产率会随温度的降低而升高,同时其升高幅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变大.为进一步研究不同温度策略对污泥表观产率内部机制的影响,实验结合温度变化对污泥外源活性、内源活性、...
徐宇峰杨晶李思敏郭劲松
关键词:活性污泥温度变化
文献传递
表面重构石英砂滤料的制备及微生物附着行为被引量:1
2018年
基于普通石英砂滤料表面光滑、比表面积小、微生物难以附着等缺陷,以BOE(buffered oxide etch)腐蚀液对普通石英砂滤料进行化学蚀刻处理,以改善石英砂的表面形貌,促进微生物在石英砂滤料表面附着。扫描电镜分析结果表明,经改性得到的表面重构石英砂形貌发生明显变化,整体呈沟槽形貌;因素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腐蚀液浓度为15%(质量)、HF与NH4F的质量比为1∶1、反应温度为55℃、反应时间为45 min的条件下,所得改性石英砂表面的沟槽较多且宽度多介于1.0~5.0μm之间,表面生物量由改性前的9.3 nmol P·g^(-1)提高到改性后的15.7 nmol P·g^(-1);红外光谱分析结果显示,改性石英砂表面部分Si—O转变为Si—OH,有机物特征峰的消失反映了石英砂表面有机物的进一步去除;石英砂的比表面积由改性前的0.427 m2·g^(-1)提高至改性后的1.475 m2·g^(-1);对CODCr的平均去除率由改性前的41.9%提高到改性后的51.6%。因此,表面重构石英砂具有较好的微生物亲和性,更适宜微生物的附着。
李思敏王让徐宇峰
关键词:石英砂生物膜
一种复合型亲水改性石英砂滤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型亲水改性石英砂滤料的制备方法,步骤一,石英砂滤料预处理;步骤二,配制腐蚀液:步骤三,将步骤二配制的腐蚀液置于50℃恒温水浴中预热5min,然后加入步骤一处理过的和腐蚀液等质量的石英砂,然后用搅拌器匀...
李思敏徐宇峰王让唐锋兵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