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亚军
- 作品数:66 被引量:216H指数:7
-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上海市卫生系统百名跨世纪优秀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角膜陡轴位巩膜隧道切口对角膜散光的缓解作用
-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时角膜陡轴位巩膜隧道切口对角膜散光的缓解作用.方法:将连续的40眼PHACO联合IOL植人手术患者随机分两组,A组20眼于角膜陡轴位做3.2mm巩膜隧道切口,B组20眼常规10:00-11:0...
- 彭亚军
- 关键词: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巩膜隧道切口角膜散光
- 非外伤性玻璃体出血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00年
- 目的:了解玻璃体切除术治疗非外伤性玻璃体出血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 年5月至1998 年12月我科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并随访的43例患者情况。结果:91% 视力有提高,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视力好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P< 0.01);主要的并发症有白内障、医源性裂孔、视网膜脱离。结论:玻璃体切除术为明显改善非外伤性玻璃体出血患者视力的治疗手段,小心操作可减少并发症发生。
- 韩丽荣彭亚军夏凤华仲明黄翠萍
- 关键词:玻璃体出血玻璃体切除术疗效非外伤性
-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闭角型青光眼被引量:13
- 2008年
-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急、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收住本院的非青光眼的单纯白内障26例(28眼),连续选择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60例(70眼),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以下简称急闭)临床前期14眼,发作期29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以下简称慢闭)27眼。术前视力手动/眼前~0.8,均有不同程度的晶状体混浊。入院后行超声乳化术。随访时间为3~24个月,平均(8.5±4.5)个月。结果:①单纯白内障组术前术后眼压无显著差异(t=1.9201,P〉0.05)。急闭临床前期组术后平均眼压下降(t=3.9910,P〈0.01)。急闭发作期组术后平均眼压比术前明显下降(t=4.7441,P〈0.01)。慢闭组术后平均眼压比术前明显下降(t=4.4976,P〈0.01)。②急闭发作期,慢闭组平均使用青光眼药物术后较术前明显减少。⑧急、慢闭组术后前房角均较术前增宽。④前房深度急、慢闭组术后较术前增加;周边前房深度两组术后均较手术前增加。⑤56只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48只眼(85.7%)最佳矫正视力提高,28只眼(50.0%)矫正视力〉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对单纯白内障术后眼压无影响,对急闭临床前期产生降低眼压作用,可治疗急、慢闭,急闭疗效优于慢闭。
- 吴晋晖柳林赵世红仲明彭亚军沈炜桑延智付清
- 关键词:青光眼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人工晶状体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 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不同术式术后效果的比较被引量:27
- 2002年
- 仲明郑磊张建华彭亚军
- 关键词:先天性上睑下垂提上睑肌缩短术额肌瓣悬吊术
- 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复发性复杂性视网膜脱离被引量:5
- 2000年
- 目的 :评价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复发性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 :对 5 6例 (5 7眼 )复发性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激光或冷冻、惰性气体或硅油眼内充填治疗 ,术后密切观察随访 3~ 2 4个月 (平均 9.6个月 )。结果 :玻璃体切除术后全部视网膜解剖复位 ,最后随访时的视网膜复位率 91.2 % (5 2 / 5 7眼 )。视网膜复位眼最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达 0 .0 2~ 0 .7。手术并发症主要有医源性裂孔、暂时性高眼压、白内障。结论 :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复发性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有良好的疗效 ,适当的病例选择与手术的精心操作对提高手术成功率 ,降低手术并发症至关重要。
- 韩丽荣彭亚军夏风华仲明黄翠萍
- 关键词:玻璃体切除术视网膜脱离复发性
- Ⅱ型糖尿病患者并发视网膜病变的临床分析(附304例报告)被引量:5
- 1999年
- 目的:探讨Ⅱ型糖尿病(NIDDM)患者并发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临床发病的规律及与各种发病因素的关系。方法:对304例NIDDM患者进行病史调查、眼科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分类分析相关发病因素。结果:本组NIDDM患者中DR总发生率为40.8%,其中单纯型视网膜病变(BDR)发生率高于增殖型视网膜病变(PDR);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病程的延长,以及伴发高血压和晶状体后囊下皮质混浊,BDR和PDR的发生率均随之增加。结论:长病程、高龄。
- 徐琪彭亚军陆健夏凤华韩丽荣沈炜
-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氩离子激光光凝治疗近视性视网膜变性疗效分析
- 2003年
- 目的 分析氩激光光凝对近视性视网膜变性的疗效。方法 充分散瞳 ,用双目间接眼底镜 Mainster镜及三面镜检查眼底 ,对发现的视网膜变性和 /或裂孔进行氩激光光凝治疗。结果 133例 (16 5只眼 ) ,其中 132只眼为高度近视 ,占 80 %。 12 9只眼一次性治愈 ,其余患眼分别补激光 1~ 2次后治愈 ,未有发生视网膜脱离者。结论 眼底激光光凝可以有效治疗近视性视网膜变性 ,能预防该类病人视网膜脱离的发生。
- 孔屹彭亚军邓德勇仲明郑磊
- 关键词:氩离子激光光凝治疗近视视网膜变性视网膜裂孔
- 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治疗-10D以上近视眼被引量:2
- 1997年
- 为了评价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治疗-10.00D以上高度近视眼的效果.我们对在本中心接受了PRK的114只-10.00D以上高度近视眼的半年随访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分两组:T组≥-10.00D<-15.00D,83只眼;n组)-15.00D<-22.OOD,(等值球镜)31只限。术后探眼视力>1.O(或>术前最好矫正视力)在Ⅰ组为30.1%,Ⅱ组为25.8%;≥0.5(或比术前最好矫正视力下降≤4行)在Ⅰ组为65.1%,Ⅱ组为58.1%。最好矫正视力下降2行以上在Ⅰ组为9.6%,Ⅱ组为12.9%。剩余屈光度(等值球境)≤-1.00D在Ⅰ组为56.6%,Ⅱ组为18.4%;其均数及标准差在Ⅰ组为-1.14±0.99,Ⅱ组为-1.44±1.10D。角膜上皮下混浊Ⅱ组重于Ⅰ组。结果表明:PRK治疗-10D以上高度近视眼安全、有效,但屈光回退明显,其预测性及稳定性差于-10D以下近视眼。
- 张建华郭鸣华郑磊黄翠萍彭亚军王刚顾红
- 关键词:近视激光手术眼外科手术准分子激光
- 信息化条件下临床医学本科(五年制)教学方式探讨被引量:1
- 2008年
- 在临床教学中,传统的集中课堂教学模式受到了一定限制。在网络信息技术条件下,临床教学方式需要进行相应的改变以适应教学改革的发展。本文就信息化条件下临床医学本科(五年制)"3+2"模式进行回顾总结。
- 潘东艳赵世红柳正青仲明彭亚军
- 关键词:信息化临床教学教学方式
- LASIK术后1~2年角膜前后表面形状及前房深度的变化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利用OrbscanⅡ测量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术后1~2年的角膜前后表面和前房深度值,探讨LASIK的相对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03年我院行LASIK的110例患者共210眼,按屈光度不同分成3组Ⅰ组<-6.0D,Ⅱ组-6.25D~-10.0D,Ⅲ组>-10.25D,每组各70只眼。利用OrbscanⅡ检查的结果,比较3组角膜前后表面高度图的数据,测量中央前房深度值,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角膜前表面高度图的后表面顶点距理想球面的距离(diff值)Ⅰ组为(-0.011±0.007)mm,Ⅱ组为(-0.021±0.009)mm,Ⅲ组为(-0.032±0.012)mm,3组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角膜后表面高度图的后表面顶点距理想球面的距离(diff值)Ⅰ组为(0.051±0.015)mm,Ⅱ组为(0.075±0.018)mm,Ⅲ组为(0.076±0.018)mm,Ⅰ组与Ⅱ组、Ⅰ组与Ⅲ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Ⅱ组与Ⅲ组差异无显著性。中央前房深度Ⅰ组为(3.408±0.335)mm,Ⅱ组为(3.487±0.314)mm,Ⅲ组为(3.388±0.339)mm,Ⅰ组与Ⅱ组、Ⅰ组与Ⅲ组差异无显著性,Ⅱ组与Ⅲ组差异有显著性。全部病例均无进行性角膜后圆锥及圆锥角膜。结论LASIK手术角膜瓣下保留250μm以上的角膜基质,是相对安全的。OrbscanⅡ随访角膜前后表面的形态和中央前房深度,对于LASIK术后随访和手术安全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 鞠燕张建华郑磊孙时英彭亚军仲明李春武柳林
- 关键词:角膜磨镶术激光原位角膜地形图前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