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锦

作品数:12 被引量:113H指数:7
供职机构: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生态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主题

  • 8篇稻鸭共作
  • 8篇共作
  • 6篇稻鸭共作系统
  • 5篇天敌
  • 5篇捕食
  • 5篇捕食性
  • 5篇捕食性天敌
  • 4篇种群
  • 3篇生态位
  • 3篇飞虱
  • 2篇中稻
  • 2篇种群动态
  • 2篇纵卷叶螟
  • 2篇卷叶
  • 2篇卷叶螟
  • 1篇稻飞虱
  • 1篇稻纵卷叶螟
  • 1篇多样性
  • 1篇叶面
  • 1篇叶面积

机构

  • 12篇华南农业大学

作者

  • 12篇张锦
  • 11篇章家恩
  • 11篇秦钟
  • 9篇骆世明
  • 1篇徐华勤
  • 1篇方丽
  • 1篇梁开明
  • 1篇傅玲
  • 1篇罗明珠
  • 1篇李韵
  • 1篇赵本良

传媒

  • 2篇中国生态农业...
  • 2篇生态学杂志
  • 1篇资源科学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水稻科学
  • 1篇中国农业气象
  • 1篇生态科学
  • 1篇水生态学杂志

年份

  • 4篇2012
  • 6篇2011
  • 2篇2010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稻鸭共作对水稻部分株型结构指标的影响被引量:13
2012年
水稻株型结构能够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稻鸭共作能否对水稻株型结构产生影响,目前这方面的定量研究还很少。本研究通过田间对比试验,探讨了稻鸭共作与常规稻作两种处理对水稻分蘖期和齐穗期的部分株型结构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稻作方式相比,稻鸭共作使水稻基部宽度呈减小趋势、冠层幅度呈增大趋势,最终使植株松散度显著增加,分蘖期和齐穗期增幅分别为12.2%和42.3%。稻鸭共作使水稻倒3叶和倒4叶的叶长、叶开角和披垂度减少,使剑叶和倒2叶的叶长、叶开角和披垂度增大,从而使水稻呈上披下挺的株型结构,并使叶面积主要分布于上部叶片。稻鸭共作使水稻植株的基叶高呈增加趋势,在齐穗期与常规处理达到显著性差异。稻鸭共作有利于水稻生育前期和中期的茎蘖合理发展,而且在后期可促进水稻上部功能叶片的生长,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水稻高产的形成。
张锦章家恩秦钟傅玲梁开明
关键词:稻鸭共作株型结构松散度叶面积指数
稻鸭共作系统中主要捕食性天敌的结构及多样性被引量:14
2011年
为了探明稻鸭共作模式对稻田天敌群落的影响,设置稻鸭共作区、常规稻作区和空白区3个处理的田间小区试验,对早稻生长期间稻田主要捕食性天敌群落的结构及多样性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个处理区主要捕食性天敌的优势种类均为园蛛科、微蛛科、狼蛛科和肖蛸科蜘蛛;稻鸭共作区中园蛛科、微蛛科和狼蛛科的优势度指数高于其他两个处理;在整个调查期间,常规稻作区、稻鸭共作区主要捕食性天敌的总数分别比空白区低1.7%和14.9%;除个别观测时段外,稻鸭共作区主要捕食性天敌的多样性指数均低于其他两个处理,但并不显著;多样性指数的减少以放鸭下田初期较为明显,随水稻的生长,多样性指数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
秦钟章家恩张锦骆世明
关键词:稻鸭共作捕食性天敌多样性
稻鸭共作系统中稻飞虱及主要捕食性天敌的空间生态位被引量:5
2011年
对施用化肥(化肥区)、稻鸭共作(稻鸭区)和无化肥农药(空白区)处理区中稻飞虱及其主要捕食性天敌进行了调查,并对其在稻株中的空间分布及其变化规律和生态位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化肥区、稻鸭区和空白区分别以球蛛、管巢蛛和跳蛛的空间生态位宽度为最高,均在0.80以上;稻鸭区中稻飞虱的空间生态位宽度达0.83,比空白区、化肥区分别低5.0%和5.9%;稻鸭共作使得肖蛸、瓢虫、跳蛛、隐翅虫与稻飞虱发生的空间同域性增强,相遇机率提高,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对稻飞虱的潜在控制作用,但同时也降低了狼蛛、皿蛛和管巢蛛等与稻飞虱的生态位重叠,削弱了这些天敌对稻飞虱种群的控制潜能;稻鸭共作对天敌在稻株中的发生部位和同域性也具有一定的影响。稻鸭共作可能通过改变稻飞虱及其天敌类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和生态位特征等影响稻飞虱种群的发生和数量消长。
秦钟章家恩张锦骆世明
关键词:空间生态位捕食性天敌稻鸭共作
稻鸭共作系统中主要捕食性天敌的生态位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探明稻鸭共作系统中主要捕食性天敌类群对资源的利用程度及在资源分配上的内在关系。【方法】在对稻鸭共作和常规稻作系统中主要捕食性天敌进行田间调查的基础上,研究主要捕食性天敌群落的结构和生态位,分析各类群在资源序列上分布的数量特征和资源利用状况。【结果】常规稻作区、稻鸭共作区中主要捕食性天敌的优势类群均为微蛛、园蛛、狼蛛和肖蛸科,以园蛛科的优势度指数为最高,分别为0.4999和0.6665。稻田养鸭对主要捕食性天敌类群的数量和分布格局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使其时—空二维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度与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其中微蛛、园蛛和肖蛸的生态位宽度值低于常规区,微蛛与球蛛、肖蛸与跳蛛、跳蛛与管巢蛛及管巢蛛与瓢虫的二维生态位重叠度比常规区增加了70.65%—75.57%。【结论】稻鸭共作使主要捕食性天敌在同一资源等级上的竞争加强,在时间上的同步性更为明显,尽管捕食性天敌的总个体数比常规区下降了19.56%,但天敌充分利用了时间资源序列中的较多等级,且分布更为均匀,发生时间长,可对害虫种群进行持续控制,因而控虫效果更为显著。
秦钟章家恩张锦骆世明
关键词:生态位捕食性天敌种群结构稻鸭共作
稻鸭共作系统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评估研究被引量:28
2010年
采用生态经济学的方法,对稻鸭共作稻田系统的农产品生产、大气调节、涵蓄水分、土壤有机质积累与营养元素保持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进行了估算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稻鸭共作系统生态服务功能的价值量为18104.82元/hm2,比常规稻作系统高15.64%左右。其中,稻鸭共作系统物质生产的功能价值为6720元/hm2,所占比例为37.12%;环境调节功能价值量为11384.82元/hm2,主要表现为调节大气、土壤养分积累与营养元素保持,两者对环境调节功能价值的贡献率可达77.48%。而常规稻作系统的环境调节功能主要表现为调节大气,单项所占的比例为65.34%。稻鸭共作与常规稻作系统涵蓄水分功能的价值对环境调节总功能价值量的贡献率相差不大,分别为14.16%和17.60%。稻田养鸭兼顾了控制农田生态系统的温室效应、维持和保育土壤肥力等,更有利于稻田系统各项生态服务功能的充分发挥。
秦钟章家恩骆世明徐华勤张锦
关键词:稻鸭共作生态服务功能综合评价
福寿螺实验种群生殖力生命表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为更深入了解福寿螺暴发的生态学机制,研究了温度(白天30℃、夜晚28℃)、相对湿度为70%~80%的条件下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实验种群的繁殖情况,组建了相应的生殖力生命表,并计算了种群动态的相关参数。结果表明,在排除外界作用因子的条件下,福寿螺实验种群的内禀增长率(rm)为0.0617,周限增长率(λ)为1.0566,净增殖率(R0)237.5302,世代平均历期(T)为99.4190d,种群倍增的时间(t)为12.5975d。在种群的理论年龄组配中,未成熟期(卵、幼螺)占84.6739%,成熟期(成螺)占15.3261%。研究结果对组建福寿螺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以及预测种群的发展趋势等具有重要意义。
方丽秦钟章家恩罗明珠赵本良张锦
关键词:福寿螺繁殖生命表
稻鸭共作系统中稻飞虱及主要捕食性天敌类群之间的关系被引量:3
2012年
以生态位理论为依据,研究了施用化肥(化肥区)、稻鸭共作(稻鸭区)和无化肥农药(对照区)3个处理区中稻飞虱与主要捕食性天敌类群的数量及消长动态、时间生态位特征,并进行了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3个处理区稻飞虱与主要捕食性天敌类群的数量、时序特征、时间生态位宽度与重叠指数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别。稻鸭共作使稻飞虱发生高峰期的数量、主要捕食性天敌总量降低,与化肥区、对照区相比,益害比分别下降了1.72%和26.14%;与化肥区相比,稻鸭区除瓢虫外,其他捕食性天敌类群的生态位宽度均降低2.14%~35.77%,多数天敌之间如肖蛸与隐翅虫、园蛛与瓢虫等的生态位重叠度增加,但瓢虫、球蛛对稻飞虱的跟随效应和控制潜能加大,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天敌数量减少、对稻飞虱影响减弱等不足,使得晚稻整个观测期内稻飞虱的总数比化肥区下降23.70%。不同稻作模式、不同类型的捕食性天敌与稻飞虱的关联性不同,稻鸭区中瓢虫、狼蛛和球蛛对稻飞虱影响较大。
秦钟章家恩张锦骆世明
关键词:捕食性天敌稻鸭共作
温度影响下的稻纵卷叶螟实验种群动态的系统动力学模拟被引量:3
2011年
温度是影响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ee)发育、存活和繁殖的关键生态因子之一。研究温度与稻纵卷叶螟种群数量变动的关系,可为害虫种群的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根据稻纵卷叶螟在不同温度处理下(19.0℃,22.0℃,25.0℃,28.0℃,31.0℃)的实验种群生命表,利用系统动力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构建仿真模型,对稻纵卷叶螟实验种群的数量动态进行了模拟,在此基础上预测成虫的产卵量,并通过敏感性分析确定了成虫产卵的最适温度。结果显示,在初始卵量均为100标准粒的情况下,温度过高(>25.0℃)不利于稻纵卷叶螟实验种群低龄幼虫的生存和发育,温度过低或过高均不利于实验种群后期的发育和繁殖;随着温度的上升,稻纵卷叶螟的存活率和生殖力迅速提高,温度为25.0℃时世代存活率、次代产卵量达到最高值,分别为19.67%和1488.4头;稻纵卷叶螟成虫的最高产卵量出现在24.9℃。研究表明了系统动力学模型在害虫种群发育动态及预测方面有着良好的应用潜力。
秦钟章家恩骆世明张锦
关键词:稻纵卷叶螟种群动态温度系统动力学
基于DEA时间窗分析的广东省农业生产效率评价被引量:15
2011年
农业生产效率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主要组成部分。广东现已进入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推进阶段,农业生产效率的相关研究备受关注。本文应用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的时间窗分析方法,对广东省21个地市在1994~2007年间农业投入产出的效率进行了测算,并从横向(同一地区不同时间窗)和纵向(同一时间窗不同地区)两个方面对各地市农业发展的相对效率和动态趋势进行了对比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广东省农业发展的平均效率和稳定性存在较为明显的区域差距,珠三角地区农业投入产出的绩效相对最优,东西两翼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率水平低于珠三角,但却处于较为稳定的发展状态。农业发展效率较差且随时间波动较大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山区5个地市,其中清远的效率较其他地区低,韶关农业发展的波动性相对最为明显。研究结果可为深入了解农业投入产出绩效的整体情况和发展趋势提供参考,同时为相关管理部门制定有利于提高农业发展效率的政策措施等提供科学论据。
秦钟章家恩骆世明张锦
关键词:数据包络分析农业生产效率
稻鸭共作对稻田主要捕食性天敌多样性和生态位特征影响的研究
天敌是影响害虫种群数量变动最重要的生物因子之一。研究稻田主要捕食性天敌的群落结构及其时空动态有助于明确不同天敌类群对害虫资源的利用情况、种间制约与竞争关系。稻鸭共作通过引入杂食性的鸭子,干扰稻田中天敌原本的种间和种内关系...
张锦
关键词:稻鸭共作捕食性天敌稻飞虱生态位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