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平
- 作品数:10 被引量:30H指数:3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脑脊液置换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脑血管痉挛的影响被引量:8
- 2009年
-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对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并发脑血管痉挛(CVS)的临床效果。方法:84例SAH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2例,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每3 d给予1次脑脊液置换,共计5次。结果:治疗4周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CVS发生率明显降低,并且发生CVS的患者症状较轻,预后相对较好(均P<0.05)。结论:配合脑脊液置换治疗可降低原发性SAH并发CVS的发生率,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
- 吴军毛广运湛彦强许杰张金平张苏明
- 关键词:脑脊液置换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
- 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分层区组随机化方法,将84例受试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前者除常规治疗外每3天给予1次脑脊液置换处理,共计5次,对照组只给予单纯常规治疗,随访观察4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脑脊液置换组受试者头痛、脑膜刺激征、高颅压持续时间明显短(P<0.05),脑血管痉挛和脑积水发生率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脊液置换治疗可作为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有效疗法。
- 吴军毛广运许杰湛彦强张金平张苏明
- 关键词:脑脊液置换蛛网膜下腔出血头痛高颅压
- 脑脊液置换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积水的影响被引量:9
- 2009年
-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对预防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脑积水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前者除常规治疗外,还给予脑脊液置换治疗,对照组只给予单纯常规治疗。比较两组间脑积水发生率及病情严重程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脑积水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且症状相对较轻,预后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脊液置换治疗可有效降低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积水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 吴军毛广运湛彦强张金平许杰张苏明
- 关键词:脑脊液置换蛛网膜下腔出血脑积水
- 慢病毒载体靶向沉默原代大鼠海马神经元黏着斑激酶表达siRNA的筛选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制备针对黏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的siRNA慢病毒载体,转染入原代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筛选最佳的感染条件和沉默靶点序列。方法根据siRNA原理设计、构建、酶切、转化、PCR鉴定、阳性克隆测序并病毒包装3种靶向大鼠FAK的siRNA(T1,T2,T3),并转染至原代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效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神经元细胞FAK基因表达,Western blot检测FAK蛋白表达。结果成功制备3种FAK siRNA慢病毒载体,并成功转染到神经元细胞中,在感染复数(MOI)为10并加入5μg/mL polybrene条件下转染率达到90%以上。T1、T2、T3均可抑制FAK基因及蛋白的表达,但T1沉默效果最好,敲除效率达到6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筛选出最佳的转染条件及最佳沉默靶向性序列T1,为后续研究整合素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中的机制奠定了实验基础。
- 张金平唐荣华吴军刘红星焦莉许峰康慧聪朱遂强薛峥
- 关键词:黏着斑激酶海马神经元
- 25例脑脉管炎临床资料分析
- 2011年
- 目的:探讨脑脉管炎的临床特征、血清学及影像学特点以指导临床诊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拟诊为脑脉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近年文献讨论脑脉管炎的特点。结果:25例患者中40~50岁发病数最多。发病与钩端螺旋体感染有关。临床主要表现为脑病、头痛和不同程度的局灶性神经体征。MRI示颅内病变多累及皮层和皮层下,多发病灶22例(88%),单发病灶3例(12%)。血管影像学检查示25例患者均表现为血管节段性狭窄或闭塞,且通常累及颅内多支血管,尤集中于Willis环周边血管。25例经激素治疗后均临床好转出院。结论:结合临床特点、既往史、血清学和影像学检查,排除相似疾病可拟诊脑脉管炎,一旦拟诊需尽早行激素及对症治疗。
- 张金平唐荣华
- 关键词:影像学特点
- αv和β<sub>1</sub>整合素通过FAK信号通路介导了Aβ对海马神经元的神经毒性作用
- 第一部分原代大鼠海马神经元培养、鉴定及Aβ神经毒性模型的建立目的分离培养原代大鼠海马神经元并鉴定其纯度,建立Aβ体外神经毒性模型。方法参照文献方法分离出生1d SD乳鼠海马并体外培养神经元细胞,利用MAP-2免疫染色鉴定...
- 张金平
- 关键词:黏着斑激酶海马神经元神经毒性信号通路
- αv和β_1整合素通过FAK信号通路介导了Aβ对海马神经元的神经毒性作用
- 第一部分原代大鼠海马神经元培养、鉴定及Aβ神经毒性模型的建立 目的分离培养原代大鼠海马神经元并鉴定其纯度,建立Aβ体外神经毒性模型。 方法参照文献方法分离出生1d SD乳鼠海马并体外培养神经元细胞,利用MAP-2免疫染色...
- 张金平
- 关键词:纯度鉴定黏着斑激酶海马神经元神经毒性信号通路
- 文献传递
- 血管性痴呆与脑白质疏松症的关联性研究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VD)与脑白质疏松症(LA)的关联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比较108例LA患者(LA组)与108例无LA的患者(对照组)之间发生VD的差异。结果:LA组和对照组的VD发生率分别为41.7%和5.4%,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LA分级1~4级的患者中,VD发生率分别为4.8%、27.8%、41.9%和88.2%(P〈0.01)结论:VD与LA呈明显正相关。
- 吴军毛广运湛彦强张金平许杰张苏明
- 关键词:脑白质疏松症血管性痴呆前瞻性队列研究
- 先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对后继脑梗死的影响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与脑梗死间的相关性。方法根据患者脑梗死前是否发生同侧TIA,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TIA组和N-TIA组,将2组人群脑梗死体积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Modified Edinburgh-Scandinavia Stroke Scale,MESSS)评分进行比较;同时观察TIA组患者TIA发作持续时间、发作次数及其发作与后继脑梗死间隔时间等因素对脑梗死体积和MESSS的影响。结果先发TIA患者的脑梗死体积和MESSS评分均显著低于N-TIA组(P<0.05)。TIA持续时间、发作次数及TIA与脑梗死间隔时间等因素均对脑梗死体积和MESSS评分产生显著影响。结论先发TIA有可能对后继脑梗死患者的脑细胞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并且脑梗死体积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特定的TIA发作持续时间、发作次数及其与脑梗死特定的间隔时间显著相关。
- 吴军湛彦强张金平许杰张苏明
-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缺血耐受脑梗死
- 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17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11年
- 选择2005年1月~2011年1月我科收治的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spontaneous intracranial hypotension symptom,SIHS)患者17例,均符合2004年国际头痛分类第2版诊断标准中关于SIHS的诊断,并排除继发性颅内低压。全面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患者中,男4例,
- 张金平周智唐荣华
- 关键词:自发性低颅压体位性头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