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苒

作品数:8 被引量:63H指数:5
供职机构: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心肌
  • 3篇慢性
  • 2篇心肌病
  • 2篇心力衰竭
  • 2篇心室
  • 2篇沙坦
  • 2篇衰竭
  • 2篇缬沙坦治疗
  • 2篇细胞
  • 2篇疗效
  • 2篇慢性心力衰竭
  • 2篇脑钠肽
  • 2篇肌病
  • 1篇单个核细胞
  • 1篇端脑
  • 1篇心动过速
  • 1篇心房
  • 1篇心房颤动
  • 1篇心肺运动
  • 1篇心功能

机构

  • 8篇济宁医学院
  • 1篇青岛大学

作者

  • 8篇张苒
  • 4篇李传方
  • 3篇代玉川
  • 2篇高东升
  • 2篇张猛
  • 1篇郭军霞
  • 1篇程云涛
  • 1篇安毅
  • 1篇杨光霞
  • 1篇刘根利
  • 1篇甘立军
  • 1篇赵家琦
  • 1篇李彬
  • 1篇李娜
  • 1篇田晓燕
  • 1篇曹勇

传媒

  • 3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中国实用乡村...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循证心血...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16
  • 2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沙库巴曲缬沙坦对扩张型心肌病并发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效果及炎性因子的影响被引量:20
2021年
目的分析沙库巴曲缬沙坦对扩张型心肌病(DCM)并发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治疗效果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102例DCM并发CH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50例和研究组5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缬沙坦治疗,研究组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心功能指标、炎性因子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6 min步行距离(6MWD)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研究组上述指标的变化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对DCM并发CHF患者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抑制炎性因子水平,并且安全性较高。
张苒李彬李娜
关键词:心力衰竭N末端脑钠肽前体左心室射血分数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
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效果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观察比较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根据治疗药物分为普罗帕酮组和胺碘酮组,每组30例。普罗帕酮组患者给予普罗帕酮药物治疗,胺碘酮组患者给予胺碘酮药物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复律成功率、复律时间以及服用药物期间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胺碘酮组复律成功26例,成功率为86.67%,普罗帕酮组复律成功25例,成功率为83.33%,胺碘酮组的复律成功率略高于普罗帕酮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普罗帕酮组复律时间明显短于胺碘酮组(P<0.05);普罗帕酮组产生的药物不良反应率为20.00%,胺碘酮组为6.67%,普罗帕酮组明显高于胺碘酮组(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方面,普罗帕酮和胺碘酮两种药物均有一定的疗效,但各有利弊,普罗帕酮复律时间快,但不良反应多,患者耐受差,胺碘酮见效慢,但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更高。
张苒
关键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胺碘酮普罗帕酮临床疗效安全性
高位胸段硬膜外阻滞对心房颤动自主神经重构的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观察高位胸段硬膜外阻滞(HTEB)对长期右心耳快速起搏诱发心房颤动(房颤)犬心房自主神经重构的影响,并探讨心房肌神经生长因子(NGF)在心房自主神经重构中的作用。方法:18只犬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和HTEB组。对照组和HTEB组犬给予持续快速心房起搏建立房颤模型,HTEB组给予硬膜外腔注射0.5%利多卡因行高位胸段硬膜外阻滞。通过Masson染色检测犬心房肌胶原容积分数(CVF)改变,免疫组化法测定犬心房肌神经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及酪氨酸羟化酶(TH)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犬心房肌NGF、GAP43及TH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右心耳快速起搏6周后,HTEB组犬心房肌CVF值显著降低;GAP43及TH神经萌出量显著减少(P〈0.05);NGF、GAP43及TH蛋白表达量显著减少(P〈0.05~0.01)。与假手术组比较,HTEB组犬心房肌CVF值显著增加;GAP43及TH神经萌出量显著增加(P〈0.05~0.01);NGF、GAP43及TH蛋白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结论:长期右心耳快速起搏诱发犬房颤致心房肌神经不均一萌出,诱发自主神经重构,而NGF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HTEB可有效阻止房颤犬心房肌NGF表达上调,减轻自主神经重构。
曹勇田晓燕张苒代玉川赵家琦安毅
关键词:心房颤动利多卡因
基于心肺运动测试系统评价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基于心肺测试系统分析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135例CHF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7例)和对照组(68例)。两组均接受比索洛尔治疗,观察组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对照组联合贝那普利,比较两组的疗效、心功能指标水平,并采用心肺运动测试系统测定两组最大运动时间(Tmax)、最大运动功率(Wmax)、峰值氧耗量(Peak VO2)、无氧阈氧耗量(VO2AT),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2.54%(62/67)比77.94%(5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0,P<0.05)。治疗后观察组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可溶性ST2(sST2)水平低于对照组[(2000.47±517.85)ng/L比(2777.39±812.49)ng/L、(0.33±0.10)μg/L比(0.37±0.09)μg/L],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8.12±6.44)%比(41.93±6.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s)、左室质量指数(LVMI)、左房容积指数(LAVI)低于对照组[(55.47±6.93)mm比(62.00±7.18)mm、(37.14±6.36)mm比(41.35±6.43)mm、(136.76±7.13)mg/m2比(140.98±7.47)mg/m2、(28.23±2.59)ml/m2比(31.98±2.17)ml/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max、Wmax、Peak VO2、VO2AT高于对照组[(619.08±65.36)s比(58.70±52.44)s、(142.96±16.05)W比(124.19±13.38)W、(20.00±5.74)ml/(min·kg)比(18.13±3.58)ml/(min·kg)、(13.89±3.69)ml/(min·kg)比(11.23±2.36)ml/(min·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CHF不仅可优化疗效,有利于心功能改善,对CHF患者心脏运动康复也有益,且不增加安全性风险。
张苒赵鲁静代玉川李传方
关键词:心力衰竭比索洛尔心室重构
沙库巴曲缬沙坦与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疗效比较及对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锌指蛋白A20和核因子-κB的影响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比较沙库巴曲缬沙坦与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的效果及对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锌指蛋白A20和核因子-κB(NF-κB)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19年2月至2020年1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9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9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对照组加用缬沙坦胶囊,观察组加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心功能指标的变化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变化;并提取PBMCs,检测锌指蛋白A20、NF-κB水平;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锌指蛋白A20、NF-κB与心肌损伤标志物NT-proBNP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心功能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hs-CRP、TNF-α、MMP-9、NT-proBNP水平低于对照组[(1.96±0.57)mg/L比(2.87±0.79)mg/L、(7.11±1.46)μg/L比(8.24±1.57)μg/L、(110.14±10.63)μg/L比(129.52±17.96)μg/L、(716.91±105.78)ng/L比(965.25±97.41)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锌指蛋白A20、NF-κB水平低于对照组[(3.57±1.13)%比(4.41±1.32)%、(29.87±6.58)ng/L比(35.71±10.02)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A20、NF-κB与心肌损伤标志物NT-proBNP均呈正相关(r=0.487、0.738,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沙库巴曲缬沙坦较缬沙坦更能提高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减轻机体炎性反应,降低心肌损伤标志物NT-proBNP表达,抑制PBMCs NF-κB活化,降低锌指蛋白A20水平。
赵鲁静李传方张苒张艳青
关键词:锌指蛋白A20核因子-ΚB
胸痛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心血管疾病所致胸痛
2013年
本文介绍心血管疾病所引起的胸痛。
高东升李传方张苒郭军霞
关键词:胸痛心血管疾病
替罗非班联合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诊PCI术中冠状动脉血流恢复的影响被引量:17
2016年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联合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PCI术中冠状动脉血流恢复的影响。方法入选2013年1月-2014年10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就诊的STEMI患者452例,其中男性277例,女性175例,年龄范围50-76岁。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151例)、替罗非班组(151例)及联合治疗组(150例)。常规治疗组常规治疗,术前嚼服阿托伐他汀钙20 mg。替罗非班组术前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静脉推注10 ml(0.5 mg),随后以0.4μg/(kg·min)泵入,30 min后改为0.1μg/(kg·min),持续24 h。联合治疗组在替罗非班组基础上阿托伐他汀钙改用80 mg顿服。成功置入支架后1 min、5 min以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分级标准及TIMI帧数判断冠状动脉血流情况。术后即刻及术后2 h所有患者均行心电图检查,记录ST段抬高幅度。结果联合治疗组支架置入后1 min、5 min TIMI分级较常规治疗组和替罗非班组均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支架置入后1 min和5 min,与常规治疗组和替罗非班组比较,联合治疗组TIMI帧数减少,数值为[(89.2±13.4)桢vs.(66.5±8.9)桢],[(77.8±10.9)桢vs.(66.5±8.9)桢],[(62.9±10.1)桢vs.(49.8±7.5)桢],[(55.3±9.1)桢vs.(49.8±7.5)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急诊PCI术后即刻和2 h,联合治疗组ST段抬高幅度较常规治疗组和替罗非班组回落,[(0.25±0.12)m V vs.(0.32±0.13)m V],[(0.25±0.12)m V vs.(0.27±0.11)m V],[(0.16±0.08)m V vs.(0.20±0.12)m V],[(0.16±0.08)m V vs.(0.18±0.09)m 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替罗非班联合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较单独替罗非班及常规治疗能更有效地改善STEMI患者急诊PCI术中冠状动脉血流。
程云涛杨光霞李传方张猛刘根利张苒
关键词: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无复流现象盐酸替罗非班阿托伐他汀
曲美他嗪治疗酒精性心肌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浆脑钠肽的影响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观察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对酒精性心肌病(ACM)的治疗效果及其对血浆脑钠肽(BNP)的影响。方法86例ACM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联合使用曲美他嗪治疗,治疗3个月,观察比较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6min步行距离、BNP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对照组LVEF、LVEDD、6min步行距离、BNP分别为(37.2±7.4)%、(57.6±7.4)mm、(312.8±21.6)m、(846.2±63.7)μg/L,观察组分别为(38.5士8.1)%、(57.1±6.8)mm、(316.5±23.9)m、(857.6±61.4)μg,/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LVEF、LVEDD、6min步行距离、BNP分别为(43.5±8.6)%、(54.3±6.4)mm、(511.6±26.7)m、(679.4±51.3)斗g,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LVEF、LVEDD、6min步行距离、BNP分别为(51.6±9.2)%、(51.2±613)mm、(579.3±25.1)m、(536.5±50.6)μg/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LVEF、LVEDD、6min步行距离、BN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7%(39/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1%(31/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4.914,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曲美他嗪可更好地改善ACM患者的心功能及心肌重塑,提高临床疗效。
张猛代玉川张苒甘立军高东升
关键词:曲美他嗪心肌病酒精性利钠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