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笑培

作品数:48 被引量:268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11篇专利
  • 5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6篇农业科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生物学
  • 2篇建筑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19篇土壤
  • 11篇植被
  • 10篇植被恢复
  • 7篇水分
  • 7篇黄土高原
  • 6篇不同植被
  • 5篇水分利用
  • 5篇水分利用效率
  • 5篇土壤水
  • 5篇土壤水分
  • 5篇农业
  • 5篇利用效率
  • 5篇沟壑
  • 4篇冬小麦
  • 4篇小麦
  • 4篇灌水
  • 3篇研磨
  • 3篇研磨装置
  • 3篇玉米
  • 3篇手动

机构

  • 35篇中国农业科学...
  • 18篇西北农林科技...
  • 5篇陕西省循环农...
  • 2篇河南省科学院
  • 2篇天津农学院
  • 1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新疆农业科学...
  • 1篇塔里木大学
  • 1篇中国林业科学...

作者

  • 48篇张笑培
  • 30篇杨慎骄
  • 27篇王和洲
  • 16篇刘安能
  • 16篇杨改河
  • 15篇陈金平
  • 10篇宗洁
  • 8篇周新国
  • 7篇樊向阳
  • 5篇徐丽萍
  • 4篇武鹏举
  • 3篇杜英
  • 3篇孟兆江
  • 3篇胡江波
  • 3篇冯永忠
  • 3篇丁大伟
  • 2篇王得祥
  • 2篇张晓萍
  • 2篇张杨
  • 2篇王晓森

传媒

  • 6篇灌溉排水学报
  • 5篇河南水利与南...
  • 3篇西北农林科技...
  • 3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农业机械学报
  • 1篇河南农业科学
  • 1篇农业现代化研...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西北林学院学...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中国农学会耕...
  • 1篇全国农业水土...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9
  • 6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8篇2012
  • 2篇2011
  • 8篇2010
  • 5篇2008
  • 2篇2007
  • 4篇2005
  • 1篇2004
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双针头蒸发测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针头蒸发测针,包括标尺、滑槽和基座,滑槽套设于标尺的外部且与标尺滑动连接,基座套设于滑槽的外部且与滑槽滑动连接;标尺设有主尺刻度,基座设有游标尺刻度,主尺刻度和游标尺刻度相对应且分度相差0.1mm;...
刘安能王和洲孟兆江陈金平张笑培杨慎骄
文献传递
耕作方式对豫东夏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被引量:11
2017年
豫东地区夏玉米生长季恰逢雨季,季节性强降水经常导致农田积水,使玉米生长受到涝渍灾害威胁,为探索当地夏玉米的适宜栽培管理模式,试验设置播前翻耕、深松和旋耕3种耕作处理,并以当地种植习惯的免耕贴茬播种为对照,通过田间小区试验重点研究了不同耕作方式对农田土壤水分、夏玉米农艺性状、籽粒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免耕贴茬播种处理相比,翻耕和深松处理均能在强降雨后有效降低表层土壤含水率,增加夏玉米生长中后期的株高和叶面积;翻耕和深松处理籽粒产量分别提高了26.55%和19.67%;翻耕和深松处理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15.37%和9.69%,旋耕处理降低了3.45%。综合考虑夏玉米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等因素,翻耕和深松措施是适宜于豫东地区夏玉米高产的栽培模式。
张笑培周新国周新国樊向阳黄仲冬樊向阳王和洲
关键词:耕作方式土壤水分夏玉米水分利用效率
水分及秸秆覆盖对夏玉米土壤呼吸及碳平衡的影响
2024年
【目的】充分发挥秸秆覆盖与适宜灌溉对作物增产及土壤固碳减排的各自优势及二者协同效应,建立减排增产节水的高效农田管理模式。【方法】以豫东地区夏玉米为研究对象,设置覆盖方式(秸秆覆盖(S)和无覆盖(N))和灌水控制下限(田间持水率(FC)的50%(W1)、60%(W2)、70%(W3)、80%(W4))两因素试验,系统研究水分及秸秆覆盖对土壤碳排放总量、土壤微生物异氧呼吸碳释放量和农田净初级生产力固碳量影响。【结果】秸秆覆盖和灌水增加了土壤呼吸、农田净初级生产力固碳量和土壤微生物异氧呼吸碳释放量,其中SW4处理均最高,与SW3、NW4处理差异不显著。SW3处理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和碳排放效率均最高,分别较其他处理高3.99%~245.74%和2.35%~138.80%。与SW4处理相比,SW3处理在节约灌水的前提下,农田净生态系统生产力提高2.99%,碳排放效率提高2.35%。【结论】综合考虑农田净生态系统生产力和碳排放效率,SW3处理(灌水控制下限为70%FC+秸秆覆盖)可以作为节水、减排、增产的农田管理模式。
张笑培常晓杨慎骄杨慎骄周新国
关键词:秸秆覆盖土壤水分夏玉米土壤呼吸碳平衡
黄土高原南部植被恢复对土壤理化性状与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28
2010年
利用退耕区域不同植被恢复类型为试点,研究不同植被恢复年限、不同恢复类型土壤理化性状和土壤酶活性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恢复年限增加,土壤容重先增加后逐渐下降;pH降低,降幅为1.47%-5.52%;土壤有机质、全氮逐渐增加,增幅分别为9.76%-71.54%、17.39%-62.32%;全磷含量除30 a刺槐比对照增加了12.92%外,其它植被类型均低于对照;速效养分略有增加,趋势不明显;酶活性逐渐增强,尿酶、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蔗糖酶增幅分别为39%-229%、34%-96%、25%-149%、74%-250%。相关性分析表明,各种酶活性与有机质及全氮含量显著相关。因此,实施退耕还林植被恢复有利于土壤理化性状改善,酶活性增强。
张笑培杨改河任广鑫冯永忠
关键词:植被恢复土壤理化性状酶活性
一种可远程控制的野外便携式土壤入渗测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远程控制的野外便携式土壤入渗测定装置,该装置包括入渗环,所述入渗环下端具有锯齿状刃口结构,上端连接有快速接头公头;储水管,所述储水管下部连接有快速接头母头,所述储水管通过所述快速接头公头以及所述快速...
张笑培周新国王和洲刘安能陈金平杨慎骄
文献传递
河南省粮食核心区农业水利、生态技术模式探讨
2012年
河南省在粮食生产核心区中需建立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在对河南省粮食核心区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进行系统调查分析基础上,通过引入农业生态系统五级分类指标思想,总结提出了河南省粮食核心区发展的5种适宜水利生态农业技术模式,分别是:豫北平原立体生态农业区、豫西低山丘陵立体生态农业区、豫中平原复合立体生态农业区、豫东平原嵌合立体生态农业区、豫南丘陵-平原复合立体生态农业区。
杨慎骄王和洲樊向阳张笑培陈金平
关键词:粮食核心区
农业节水灌溉发展水平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研究被引量:11
2012年
客观合理地评价区域节水灌溉发展水平,对促进地区水资源利用和节水灌溉的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文章探讨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评价节水灌溉发展水平,通过建立节水灌溉技术发展水平指标,确定指标权重,评定评价指标分级标准,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节水灌溉技术发展水平进行多层次、多指标和多因素的综合评判。以河南省为例,分区评价了其节水灌溉发展水平,表明全省的发展水平一般。
李平樊向阳黄仲冬王和洲杨慎骄张笑培
关键词:节水灌溉模糊综合评价法
西部小城镇发展道路及对策研究
国内外对于小城镇的研究涉及到不同的领域,包括城镇规划、发展模式、生态环境、相应的政策体制等不同方面。前人对小城镇研究为西部地区小城镇道路构建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和经验借鉴。西部地区小城镇经过建国后50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但...
张笑培
关键词:西部小城镇小城镇发展环境压力循环经济理论资源深加工小城镇经济
文献传递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植被恢复生态效应研究
黄土高原是我国乃至世界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地区之一,生态环境十分恶劣。在该区域内开展以退耕还林还草为主要措施的植被恢复建设工程能有效改善该区域生态环境脆弱的现状,防治水土流失,增加水源涵养,再造秀美山川。植被恢复建设过程中...
张笑培
关键词:植被恢复丘陵沟壑区黄土高原生态效应
文献传递
黄土沟壑区植被恢复中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响应及其评价被引量:8
2010年
为了解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对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以农地为对照,通过对侧柏天然次生林、不同林龄刺槐人工林、荆条灌丛和苜蓿草地6种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土壤生物学特性的探索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不同的植被恢复类型土壤生物学特性均有明显增强,土壤微生物量及土壤酶活性显著提高。采用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和尿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7项指标计算该区域土壤生物学特性,进行土壤生物学特性等量评价。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大小顺序为:30年刺槐、20年刺槐、侧柏、荆条、5年刺槐、苜蓿、农地。该区采用刺槐恢复模式效果较优于苜蓿及荆条、侧柏模式。
张笑培杨改河王和洲宗洁杨慎骄
关键词:黄土沟壑区土壤生物学性质植被恢复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