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玉荣

作品数:10 被引量:180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文化科学
  • 2篇语言文字

主题

  • 6篇教师
  • 5篇教育
  • 4篇实习生
  • 3篇师专
  • 3篇校本
  • 3篇互动
  • 3篇教师专业
  • 3篇教师专业发展
  • 2篇身份
  • 2篇教学
  • 1篇信息化时代
  • 1篇行动者
  • 1篇学习教学
  • 1篇应试
  • 1篇应试教育
  • 1篇影响因素
  • 1篇幼儿
  • 1篇幼儿园教师
  • 1篇知识
  • 1篇知识转化

机构

  • 10篇中国人民大学
  • 8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北京交通大学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作者

  • 10篇张玉荣
  • 7篇陈向明
  • 1篇江涛
  • 1篇蒋学清
  • 1篇曲霞

传媒

  • 3篇教育学术月刊
  • 1篇教育发展研究
  • 1篇外语电化教学
  • 1篇清华大学教育...
  • 1篇教师教育研究
  • 1篇教育科学文摘
  • 1篇师资建设(双...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教师专业发展和学习为何要走向“校本”被引量:112
2014年
我国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主要采取短期集中培训和行政要求下的教研活动两种途径。在资源短缺、人力不足的历史发展时期,这种模式对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做出了很大贡献。然而,在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这种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和教育发展的要求。本文在对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及其思路进行批判性分析的基础上,对"校本教师专业发展和学习"的理据进行了论证。结合本文作者主持的若干项研究以及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文章指出,由于教师的学习具有整体性、缄默性和情境性等特征,校本学习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独特作用,需要得到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领导、教师、教师教育者和研究者的高度重视。
陈向明张玉荣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学习校本教研制度
一种理解话语实践与认同政治的文化理论——评《实践创造实践:学习教学的批判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自问世以来,布里茨曼的《实践创造实践:学习教学的批判研究》就在教师教育研究领域引起颇多争议,但至今仍被推为这一领域的经典之作。作者采用批判民族志的研究方法,揭示了学习教学对那些初入教育真实情境的实习生而言到底意味着什么,并藉此呈现出个体在充满矛盾的现实中寻找和创造主体意义之艰辛。通过分析经验如何被建构、如何被使用,作者批判地建构了一套文化理论,透析了教师教育结构内隐的经验结构与有关教学的文化迷思作为权威性话语如何制造了实习生在实践中的困境和认同困惑,以此叩问话语实践与身份认同之关系这一论题。
陈向明张玉荣
关键词:批判民族志
教育实习中师徒互动模式的影响因素及形成机制被引量:2
2022年
教育实习中什么因素导致指导教师与师范生之间互动模式的形成?本研究借鉴吉登斯的结构二重性理论分析了师徒互动模式形成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在结构性因素方面,作为规则的实习制度对实习各方责任界定不清,作为配置性资源的实习资金不足、办公条件落后,作为权威性资源的学校文化过于务实,人情作为师徒互动润滑剂过于灵活。在行动者因素方面,实习生和指导教师对双方责任缺乏足够共识,实习生对指导教师的态度、指导方式、教育理念等认可度不高。两方因素嵌套共生影响了师徒互动模式的形成。推进指导教师专业化,实习生和指导教师通过持久深入的互动编织进入对方意义世界的索引链,是克服结构性因素限制、形成利于学习的互动关系的重要途径。
张玉荣陈向明江涛
关键词:实习生互动模式影响因素
教育信息化时代大学英语教师作为反映性实践者的角色嬗变研究被引量:23
2015年
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引发了大学英语教育领域中的重大变革。在这新的教学情境中,教师不再是"讲坛上的先知",而是"学生身边的向导"。本文剖析了一位优秀大学英语教师近十年内探索大学英语教学信息化的专业实践案例,旨在探究面对新的教育信息化环境,"向导"式教师的角色内涵,提出教师要成为"学习设计师"和"反映的实践者",实现提高教师自身教育信息化素养和有效教学的双重目标,也为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发展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蒋学清张玉荣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教育质性研究概念框架的本土探索--以一项实习生与指导教师互动的研究为例被引量:9
2014年
质性研究是研究者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活动。为了揭示研究现象的深层机理,研究者在设计阶段需要构建一个初步的概念框架,并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实地资料的不断丰富,对这个框架进行修改。文章讨论的就是研究者与研究对象的行为和意义世界以及与相关理论互动,逐步生成并不断完善概念框架的过程。为了便于理解,文章借助研究者自己一项有关师范实习生与指导教师互动的研究来说明这个问题。该概念框架经由借鉴西方行动科学理论和互动仪式链理论,到中国传统文化中"仁"和"礼"的观念,最后到华人人际和谐与冲突理论——其演化过程不仅充分体现了质性研究循环往复、逐步聚焦的动态生成特征,而且凸显了作为中国研究者的本土诉求。在这个一波三折的探询过程中,研究者也一步步深入地逼近了研究现象的真实状态和文化意涵。
陈向明曲霞张玉荣
整合的跨文化教学实践模式及其作用机制被引量:2
2020年
英语全球化以及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文化交流战略的转变对跨文化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方法,通过深度访谈和课堂观察收集资料,分析了大学英语教师的跨文化教学类型及其面临的挑战。研究发现,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有三种主要类型——文化知识型、文化行为型和文化意识型,反映了三种不同文化认识,即文化是知识系统,文化是行为系统,文化是意义系统。针对三种类型面临的挑战,本文从知识转化的角度提出了一个整合知识、行为和意识的跨文化教学实践模型,指出情景化、内化和具身化是跨文化知识和经验转化的核心机制。
张玉荣
关键词:跨文化教学
教师专业发展和学习为何要走向“校本”
2014年
本文讨论的“教师专业发展”主要涉及在职的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不涉及师范生的培养。目前我国在职教师的专业发展主要通过集中短期培训和教研这两种方式进行。回顾我国教师培训的历史,从1978年至今,经历了补偿性培训、探索性继续教育、普及性继续教育和国家级培训四个阶段。2008年以来,中央财政加大了对教师培训的投入,特别是对中西部省份边远地区教师培训的倾斜力度加大。各省市也探索了各具特色的教师培训模式。然而,各种矛盾和问题也浮现出来,其中最严重的就是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不高。
陈向明张玉荣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培训模式继续教育幼儿园教师
教师专业发展和学习为何要走向“校本”
2017年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过去30年经历了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迅猛变革。当今的中国各种社会形态并存,不同利益群体对教育的期待和要求也各不相同。由于教育缺乏统一的“技术文化”,爨话语门槛低,各类人群都能对它评头论足、指手画脚。在如此复杂多变的社会文化情境下,中国的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所面临的挑战也是史无前例的。虽然囱2001年起,教育部鹰动了舆有划时代意义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力图将传统的“灌输型”教育模式改造成学生主动、合作、探究的“建构式”模式,然而在过去10多年,“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矛盾不但没有消停,反而目益激化。
陈向明张玉荣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社会互动与实习生的身份认同被引量:15
2012年
教育实习是实习生初次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体验教师工作,理解教师职业特点和专业角色,形成自己对教师职业认同的关键时期。实习经历甚至成为实习生决定是否从事教育工作的重要影响因素。身份作为一种分析建构,对于理解师范生个体特质及其所处环境,以及这些因素与其学习教学的动力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一个实习生的个案,探讨实习生在与重要他人互动的过程中如何理解教师工作并形成自己的教师身份认同。研究发现,实习教师的身份认同并非被动的"社会化"过程。互动的过程是实习生携带自有资源积极与他人进行身份协商与建构的过程。互动作为身份协商与建构的情境要素之一对实习生身份认同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
张玉荣
关键词:实习生互动身份认同
何以为师?——实习生的知识转化与身份获得被引量:16
2014年
实习生专业成长过程中的知识转化与身份获得之间是什么关系?本文通过两个案例讨论实习生对教师知识、身份和两者关系的认识,及其对他们知识转化和身份认同的影响。研究发现,对实习生而言,知识与身份相互嵌套、紧密关联。他们对教师工作核心知识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对教师身份的理解和认同,反之亦然。这表明,教师教育既要注重师范生学科知识的学习,也要注重他们教育性知识的发展。过于狭隘地将教师的学科知识作为其专业活动与教师身份的惟一合法基础,可能阻碍实习生的教师身份认同,误导他们对教育教学的理解。
张玉荣陈向明
关键词:教师知识教师身份知识转化实习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