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勤
- 作品数:17 被引量:18H指数:3
- 供职机构:安徽大学政治学系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 正确理解和把握开发与节约并重的科学内涵
- 2007年
- 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是可持续发展和我国国情的内在要求,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必须以科学认识节约型社会的深刻内涵为前提,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抓手,发展循环经济为根本,实现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节约目标,从而缓解各种资源压力。
- 张爱勤
- 关键词:经济安全节约型社会
- 保护生产力源泉 实现可持续发展被引量:1
- 2000年
- 生产力的发展取决于生产要素的进步和现代化。生产力源泉是构成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它是生产力发展的出发点。过去人们把“生产力”和生产”混为一谈,其实,生产的增长可能是生产力的增长,也可能是生产力的破坏。例如,许多企业生产技术能力较差,资源利用率较薄弱,未被充分利用的资源转化为三废,反而破坏了生态环境,也就是破坏了生产力的源泉。为了可持续发展生产,首先要把生产力这个概念弄清楚,它包括哪些内容,弄清它的源泉(提供自然力的生态环境,提供劳动力的人口,科学技术),它的自身和它的结果。不仅如此还要深入探索它的源泉,结构之间相互转化的规律。从而找到了可持续发展生产力的规律。例如,只有了解环境经济规律,人口经济规律和科学技术经济规律,才能深入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问题,才会把发展科技受教育放在首位,把控制人口,治理环境与经济发展相结合。
- 张爱勤
-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物质资本人口控制
- 我国农村环境治理战略及其制度体系的构建被引量:2
- 2008年
- 环境制度体系建设是农村资源环境目标实现的根本保证。由于农村环境污染方式比较复杂﹑环境污染分布较为分散,非点污染源现象较为普遍,从而环境管理难度极为困难。加之现有农村环境管理制度缺位,规划缺位,资金缺位,城镇化企业管理缺位等一系列问题,导致农村环境管理滞后于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这一问题已成为新时期新农村建设的障碍。建立农村环境治理制度体系是治理农村环境的基础工程,必须得到加强和重视。
- 张爱勤
- 关键词:生态农业环境经济政策
- 启发企业环保的内在动力
- 2004年
- 人类一切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源泉在于环境,人与自然和谐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环境建设面临着许多具体难题,环境治理成本不断加大,同时环境不断恶化,企业受自身利益影响,仍不惜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治理的“反弹”现象十分严重。为此必须建立一系列长效环保治理机制,采取利益调整,责任细分,技术改造等有效手段,控制“人祸”造成的环境破坏。
- 张爱勤
- 关键词:环境治理成本
- 论高职教育供求主体的利益博弈与整合对策
- 2012年
- 高职教育的供求主体是指与高职教育供求相关的、有着自我本位预期的政府、社会组织(学校、企业)和个人。它又可以分为供给主体和需求主体两大类。高职教育的供给主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组织者政府;二是生产者高职院校。高等职业教育的需求主体主要是指学生和企业。
- 张爱勤
- 关键词:高职教育教育供求利益博弈高等职业教育社会组织
- 国际课改经验本土化超越的策略
- 2012年
- 国际课程改革经验是人类课改经历和体验的积淀和凝练,要想在异域他邦落地生根,乃致开花结果,就必须依循正确的策略对国际经验进行本土化的改造和超越,使之适应本土的语境。文章论述了自信激励策略——观念上的超越;反思变达策略——批判性超越;调适优化策略——臻善式超越。
- 张爱勤
- 关键词:本土化
- 环境税在资源节约型社会中的作用被引量:3
- 2006年
- 张爱勤
- 关键词: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税资源浪费现象环境影响评价法环境管理环境污染
- 论经济学实质及中国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 2009年
- 经济学属于哲学社会科学范畴,又在意识形态领域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同的社会形态经济学理论构建的基础是不同的,西方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根植于不同的社会制度,经济学理论代表着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背景,也有不同的目的和指向,实践的指导意义更具有差别性。我国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理论的指导意义不可或缺。正确理解和区分不同社会形态下的经济学理论具有科学意义、政治意义和现实意义。
- 张爱勤
- 关键词:社会形态
- 环境量化制度:环境会计及其体系构建
- 2007年
- 环境会计是环境科学与会计学科交叉渗透而成的应用性学科。文章论述了当前我国环境会计建设和管理上存在的缺陷,并就建立健全环境会计管理体系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 张爱勤
- 关键词:环境会计
- 又好又快:高职教育发展的理想样态
- 2009年
- "又好又快"是一种新的发展思路和模式,体现了以"好"为主,追求质量效益的内涵式发展观,它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高职教育发展的理想样态。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要做到积极调整:从"补偿"到"适应";质量立根:从"增量"到"提质";彰显特色:从"趋同"到"异质";合作发展:从"封闭"到"开放"。
- 张爱勤
- 关键词:高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