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煊
- 作品数:38 被引量:171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卫生行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18)F-FDG PET-MR在肝门部胆管腺癌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探讨^(18)F-FDG PET-MR显像在肝门部胆管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与作用。方法:回顾分析7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例,女3例,平均(56.7±12.0)岁,均经手术或病理等综合手段证实。7例患者术前均行^(18)FFDG PET-MR检查,观察影像学特点,并测量病灶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结果:7例患者中1例为Ⅲ_a型肝门部胆管癌,4例为Ⅲ_b型,2例为Ⅳ型;原发灶肿瘤最大径平均(2.8±1.3)cm,5例患者伴有区域及远处转移,上述病灶均由病理结果证实且均出现放射性浓聚影,原发灶最大标准化摄取值(5.95±1.71)。结论:^(18)F-FDG PET-MR可准确显示肝门部胆管腺癌的形态、生物学活性及转移情况,在肝门部胆管腺癌的诊断及术前评估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宋昱垚刘荣徐白萱唐文博胡明根赵之明张煊
- 关键词:肝门部胆管癌氟脱氧葡萄糖F18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 人增生肝外胆管上皮细胞的原代培养及组织学特点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 建立人增生胆管上皮细胞(BECs)的原代培养.方法 通过胶原酶消化、机械分离对不同原因引起的扩张人肝外胆管上皮细胞进行分离纯化,建立原代培养 利用免疫细胞化学和免疫荧光染色,对培养的胆管上皮细胞表达CK-19、E-cadherin、Vimentin、α-SMA和S100A4进行特性鉴定.结果 BECs的贴壁成活率高,原代培养细胞生长速度快 免疫细胞化学和免疫荧光染色显示,上皮细胞特异性标志CK-19和E-cadherin表达阳性,间质细胞标志Vimentin表达弱阳性或阴性,α-SMA表达阴性,但上皮间质表型转变标志蛋白S100A4呈阳性表达.结论 本方法经济、简便、易行,在体外成功分离培养增生的人肝外胆管上皮细胞,获得了高纯度的BECs(〉98%) 发现增生的胆管上皮细胞发生了上皮间质表型转变,可能是参与胆汁性肝纤维化的机制之一.
- 张煊李崇辉叶晟董家鸿潘可周成张爱群黄志强
- 关键词:胆管上皮细胞上皮-间质转变
- 胰腺囊性胰岛细胞瘤2例
- 2008年
- 张煊纪文斌
- 关键词:胰腺腺瘤胰岛细胞胰腺囊肿
- 一种肝胆胰脾外科用扩张导管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肝胆胰脾外科用扩张导管,包括充气气囊、空气净化装置、防滑条、出气管、压力表、连接管、安装头、进气管、手握柄、导管、活动软管、扩张外气囊、挤压气囊、扩张内气囊和进气口。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扩张内气囊...
- 汪洋刘荣倪奇赵之明胡明根许勇高元兴谭向龙张煊李成刚
- 文献传递
- 机器人与腹腔镜保脾胰体尾切除术经济效益的对比被引量:11
- 2016年
- 目的:从经济效益角度探讨机器人与腹腔镜保脾胰体尾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55例胰腺良性或交界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1例行机器人胰体尾切除术(机器人组),14例行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腹腔镜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ASA分级、诊断及肿瘤直径等一般资料。分析两组保脾手术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主要并发症、住院费用、手术费用及西药费用等情况。结果:机器人组保脾32例,腹腔镜组保脾12例,两组保脾率、保脾手术方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出血及胰瘘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机器人组术中出血量少于腹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腹腔镜组相比,机器人组的住院总费用、手术费用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拥有丰富的机器人、腹腔镜胰腺手术经验的中心而言,机器人与腹腔镜保脾胰体尾切除的有效性、安全性并无差异。机器人在高难度及复杂的保脾胰体尾切除术中可能更具优势,但目前机器人手术成本较高,限制了机器人手术的推广应用。
- 尹注增许大彬谭向龙张煊赵之明胡明根刘荣
- 关键词:胰腺肿瘤机器人腹腔镜检查
-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结直肠癌肝转移手术中的肝切除技术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探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在结直肠癌肝转移中的肝切除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自2011年5月至2013年12月应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对4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行肝切除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通过该系统,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其中2例为单独切除肝转移瘤,2例为同期切除结肠原发灶及肝转移瘤。手术时间为210-510 min。术中失血量100-900 ml,输血1例。术后未发生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8-15 d。结论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能够安全有效地完成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微创外科手术。
- 张煊胡明根刘荣
- 关键词: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微创外科技术结直肠癌肝切除
- 应用机器人手术系统行肝胆胰手术单中心1000例报告被引量:19
- 2017年
- 目的总结应用机器人手术系统行肝胆胰手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肝胆胰肿瘤外科自2011年11月15日至2017年2月9日应用机器人手术系统行肝胆胰手术1000例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1000例病人中,中转开腹率4.6%,围手术期病死率0.3%,术后平均住院时间(9.7±7.9)d。其中肝脏手术260例,胰腺手术600例,胆道手术83例,其他手术57例。应用机器人手术系统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左或右半肝切除术、胆囊癌根治术、肝门胆管癌根治术、胰腺中段切除及胰体尾切除术等复杂肝胆胰手术占65.9%。结论机器人手术系统更适合于行复杂的肝胆胰切除和重建手术。不论开腹手术还是传统腹腔镜亦或机器人手术,三种手术方式不会相互取代,而是相辅相成,协同发展,最终的目的是实现病人利益的最大化。
- 刘荣尹注增赵之明胡明根高元兴谭向龙赵国栋张煊李成刚
- 关键词:机器人手术系统肝胆胰外科
- 3D影像分析在1例儿童右肝静脉畸形的诊断及机器人右肝切除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讨3D影像分析在儿童右肝静脉畸形的诊断及机器人右肝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对2016年9月本中心收治的1例右肝囊性占位合并乙肝病毒感染的6岁男孩在术前及术后行CT、MRI等检查,经IQQA-3D影像分析系统生成肝静脉系统、Glisson系统及其与右肝囊性病变的空间位置关系三维影像,以其指导机器人右肝切除术的入路设计、手术方法。结果 IQQA-3D影像分析系统清晰准确显示了肝静脉系统及Glisson系统的三维空间构象及其与右肝囊性占位的空间位置关系。患儿右肝静脉缺如,肝右后叶被囊性肿瘤取代。囊内液体穿刺吸除后完成机器人右肝切除术,手术历时310 min,气腹时间280 min,术中失血400 ml,病理诊断为右肝血管瘤。围术期恢复顺利。术后间断给予人血白蛋白静滴治疗,维持白蛋白35 g/L,术后11 d开始给予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术前3D计算肿瘤占肝体积的53.3%,右肝切除后剩余肝体积382.11 cm^3。术后2个月3D分析显示肝体积升高至759.42 cm^3,达术前残余肝体积的1.99倍。术后33 d出院。随访2年2个月,乙肝病毒复制停止,转氨酶正常,HBs-Ag尚未转阴。结论 3D成像可以直观显示右肝静脉畸形,在其指导下行机器人右肝切除术治疗儿童右肝静脉畸形安全、有效,合并乙肝病毒感染者围术期需要给予抗病毒药物及静脉补充人血白蛋白等治疗。
- 肖元宏赵国栋张煊宋栋达柳俨哲王政刘渠许大彬金朝海王晓琳何艳王湛博李杰高杰胡明根
- 关键词:儿童血管畸形机器人手术
- 吲哚菁绿在机器人肝脏FNH切除术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总结应用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在机器人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切除术中荧光显影定位导航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肝胆胰外科医学部2018年5月至2020年10月行ICG荧光显影术中导航机器人肝脏FNH切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肿瘤大小将患者分为肿瘤<5 cm组和肿瘤≥5 cm组。术前48 h,患者经肘正中静脉注射ICG,剂量0.25 mg/kg。术中在机器人荧光模式下实时定位肿瘤边界并联合应用术中超声完成FNH切除术。结果36例患者中,男17例、女19例,平均年龄28.7岁。35例完成机器人肿瘤切除术、1例中转开腹。肿瘤平均直径(5.9±4.4)cm,13例患者肿瘤<5 cm、23例患者肿瘤≥5 cm。机器人手术患者的中位手术时间120 min,中位术中出血量50 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3.9 d。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G荧光显影术中可实时显示肝脏FNH肿瘤边界,引导外科医师机器人下完整切除肿瘤。
- 李成刚赵之明胡明根谭向龙张煊周志鹏姜楠贾育泽
- 关键词:吲哚菁绿机器人手术局灶性结节性增生肝切除
- 肝移植患者术后腹泻的相关因素分析
- 2008年
- 目的研究肝移植患者术后腹泻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6年12月218例肝移植受体术后发生腹泻的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情况。结果218例肝移植受体中68例(31.2%)术后出现腹泻。68例腹泻患者中35例(51.4%)为服用免疫抑制剂所致,12例(17.6%)为抗生素相关腹泻,5例(7.4%)为腹腔感染,3例(4.4%)为真菌感染,3例(4.4%)由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引起,8例(11.8%)是采用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式的患者,2例(2.9%)原因不明。45例(66.2%)患者腹泻发生于移植后2个月内,其余发生于移植后6个月内,症状出现于移植后5-180d。所有患者经保守治疗后缓解。结论肝移植患者术后腹泻与使用免疫抑制剂、抗生素、真菌感染和CMV感染等因素有关。区别病因对症治疗效果良好。
- 段伟东何蕾纪文斌史宪杰王彦斌余强张煊苏茂生宋青董家鸿
- 关键词:肝移植腹泻手术后并发症免疫抑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