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抗私

作品数:74 被引量:819H指数:19
供职机构: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59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8篇经济管理
  • 8篇社会学
  • 6篇政治法律
  • 6篇文化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文学
  • 1篇理学

主题

  • 39篇就业
  • 17篇劳动力
  • 14篇劳动力市场
  • 12篇歧视
  • 12篇就业质量
  • 9篇性别歧视
  • 9篇就业结构
  • 8篇人力资本
  • 8篇资本
  • 8篇毕业生
  • 8篇产业结构
  • 7篇大学毕业
  • 7篇大学毕业生
  • 6篇大学生
  • 6篇企业
  • 6篇教育
  • 6篇工资
  • 5篇人力资本投资
  • 5篇实证
  • 5篇资本投资

机构

  • 64篇东北财经大学
  • 4篇东北财经大学...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辽宁师范大学
  • 2篇国家信息中心
  • 2篇沈阳电业局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山东工商学院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汇丰银行
  • 1篇山东管理学院

作者

  • 69篇张抗私
  • 8篇刘翠花
  • 7篇盈帅
  • 3篇班晓娜
  • 2篇朱晨
  • 2篇周晓蒙
  • 2篇王振波
  • 2篇王亚迪
  • 1篇高东方
  • 1篇于秋华
  • 1篇李善乐
  • 1篇贾帅帅
  • 1篇芦艳荣
  • 1篇董维刚
  • 1篇周闯
  • 1篇王萍
  • 1篇马军
  • 1篇王雪青
  • 1篇刘广彬
  • 1篇郭琦

传媒

  • 11篇财经问题研究
  • 6篇中国人口科学
  • 5篇人口与经济
  • 4篇东北财经大学...
  • 3篇经济与管理研...
  • 3篇产业组织评论
  • 2篇辽宁经济
  • 2篇现代财经(天...
  • 2篇大连海事大学...
  • 2篇劳动经济评论
  • 1篇现代经济探讨
  • 1篇广东社会科学
  • 1篇税务与经济
  • 1篇学习与探索
  • 1篇学习与实践
  • 1篇企业技术开发
  • 1篇当代经济科学
  • 1篇经济学家
  • 1篇管理世界
  • 1篇经济学动态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20
  • 4篇2018
  • 5篇2017
  • 3篇2016
  • 6篇2015
  • 2篇2014
  • 6篇2013
  • 5篇2012
  • 3篇2011
  • 6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5
  • 2篇2004
  • 4篇2003
  • 2篇2002
7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学毕业生性别工资差异的实证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本文利用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微观调查数据,基于性别和院校层次视角对大学毕业生工资决定方程进行估计,并对性别工资差异进行分解。计量回归结果显示,大学生教育收益率与院校层次呈正相关,同一院校层次中男大学生教育收益率高于女大学生。工资差异分解表明,性别工资差异与院校层次呈负相关,院校层次越低,性别工资差异越大;在总差异中,市场歧视部分远高于禀赋特征差异,性别歧视现象严重,分解项中受教育年限差异是造成男女大学毕业生工资差异和市场歧视的重要因素,且工作经验对于男大专生更重要,政治面貌对于女大学生更关键。
张抗私刘翠花
关键词:教育收益率性别工资差异
就业质量协调发展:评价指数与实证分析被引量:13
2022年
实现更充分和更高质量就业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目标,以协调发展理念科学评价就业问题、加强就业形势研判是劳动力市场健康、有序运行的重要前提。文章建立了一种基于信息熵的层次性的就业质量协调发展指标分析算法,更充分结合了专家知识与数据本身的客观信息,具体包括就业质量指数、数量指数、质量综合指数、质量协调度指数以及质量协调发展指数。在指标构建的前提下,利用我国省级层面数据计算得出2014-2019年我国各省就业指数得分及排名。研究表明:第一,建立的层次性分析算法可以优化指标的计算;第二,文章建立的指数可以对我国省级层面就业情况做出更全面的评价,研究发现我国就业数量区域差异大,就业质量水平整体偏低,各地区的就业质量下级指标存在一定不协调;第三,对于就业质量,就业环境和劳动报酬指标最为重要,其中就业环境的地区异质性总体减小,劳动报酬的地区异质性扩大;第四,地区就业质量综合水平与协调度存在不平衡问题,就业质量综合水平高的地区,其协调度不一定高。利用本文建立的就业质量协调发展指数可以更加全面地测度我国就业健康发展情况,为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目标提供决策依据。
张抗私韩佳乐
关键词:就业质量协调发展
产业结构升级对就业有何影响?——基于斯托克夫指数的视角
本文用斯托克夫指数,构建向量自回归模型对1979年至2009年中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中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互动关系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中国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发展缺...
张抗私盈帅
关键词:产业结构就业结构
文献传递
数字经济时代新职业与经济循环被引量:27
2021年
数字经济时代,新职业打开了就业空间,扩容了就业"蓄水池"。文章认为,社会分工深化是新职业产生的逻辑主线,数字技术创新和美好生活需要是数字经济时代新职业产生的驱动力。随着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加速融合,中国经济循环呈现出新特征,表现为生产智能化、流通网络化、消费数字化。新职业通过提升数据生产力,优化数据生产关系对生产方式产生重要影响,同时新职业通过畅通生产过程为加快经济循环提供了有力支撑。目前,新职业发展呈供需两旺的局面,但人才缺口大,同时面临市场发育不完善、权益保障不足等阻碍因素。目前亟须完善新职业生态体系建设,加快数据要素市场运行机制建设,夯实产业基础能力,持续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面深化高校教育改革,积极构建专业学科设置与调整动态机制,建立健全权益保障体系,多措并举促进新职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畅通经济循环的新动能。
丁述磊张抗私
关键词:数字经济经济循环
劳动力市场反社会排斥政策的国际比较——以性别歧视为例被引量:2
2009年
以性别歧视为例,回顾美国、欧盟和英国劳动力市场反社会排斥政策的演进历史,剖析值得借鉴的经验,并结合中国反就业性别歧视政策的现状和问题提出完善建议。
张抗私董维刚
关键词:劳动力市场社会排斥性别歧视
经济增长总量与结构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本文基于奥肯定律模型分析经济增长总量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拉动作用,结果表明高速的经济增长并没有增加中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奥肯定律"失灵";通过比较劳动生产率和就业弹性指标分析各行业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吸纳能力,结果表明,农林牧渔业、建筑业、工业、流通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和社会服务业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吸纳能力依次增强,且不同学历层次的高校毕业生在各行业的分布结构差异较大,其中社会服务业中高校毕业生的学历层次普遍高于其他行业。
马军张抗私
关键词:经济增长总量经济增长结构高校毕业生就业奥肯定律
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就业效应:结构变化与机制分析被引量:8
2023年
在信息网络建设快速发展时期,中国的制造业就业比重却渐次下降。在此背景下,文章使用两部门模型推演出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就业结构的重塑机制。实证研究发现,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了制造业就业向服务业转型,且具有长期动态效应。其中,收入效应和劳动生产率效应是重要传导机制。城市规模较大、人口素质较高和老龄化程度较低的城市制造业就业比重受到的影响更大。鉴于此,应进一步协调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充分利用数字平台和技术优势来支持新就业形态的发展,优化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引导构建学习型社会,持续提升劳动者技能水平,以应对数字时代的挑战、提高社会福利、降低结构性失业风险。
张抗私韩佳乐
关键词:就业结构
中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失衡及其政策含义--基于偏最小二乘通径模型的实证分析
在总结之前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初步选取了影响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偏离度的七个因素:工业化水平、市场化水平、对外开放水平、投资与消费水平、劳动力素质、技术进步水平和城镇化水平。在此基础上,结合偏最小二乘通径分析模型,构建了产业...
张抗私盈帅
关键词: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市场化进程城镇化建设外资利用
信息化对我国劳动力市场发展的影响--基于女性就业视角的分析被引量:3
2009年
信息化使女性劳动者劳动生产率、经济地位以及福利水平均得到极大的提高,同时也使女性面临着应对技术与劳动力市场竞争变动的巨大挑战。论述了信息化与女性就业的关系,并针对其问题做了深入分析,力图为政府、企业亦或个人认识女性在信息化时代的作用和意义提供研究参考。
刘广彬芦艳荣张抗私
关键词:信息化就业劳动力市场女性就业
就业结构缘何滞后于产业转型:人力资本视角的微观解释——基于全国调研数据的实证分析被引量:19
2014年
本文基于就业结构滞后于产业转型的现实,另辟蹊径地从微观个体的行为特征入手,研究企业职工对产业转型和政策调整的认识,并通过理论建模分析人力资本投资结构对产业转型和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研究发现,人力资本与产业转型是相互影响的,人力资本投资结构的合理分布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劳动者人力资本的资源配置能力不足,即微观个体主观上对产业转型和就业调整政策的认识不足以及对转型期自身知识技能水平的要求不高,是导致中国就业结构转变滞后于产业转型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本文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比较不同学历群体对产业转型和就业政策认识的差异,结果发现样本中高学历群体的人力资本资源配置能力相对较强,他们对产业转型和就业调整政策给予了较高的关注,而具有专科学历的劳动者人力资本资源配置能力最弱,这对中国教育的方式和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
张抗私周晓蒙
关键词:就业结构产业转型人力资本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