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慧鹏
- 作品数:9 被引量:216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 以县域为中心的乡村振兴:城乡关系演变与县域经济发展被引量:36
- 2021年
- 乡村生产要素通过流动实现集聚是提升生产分工规模和生产效率的重要途径,但要素过度流失不利于乡村自身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以前,“乡-城”生产要素流动规模较小;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前,在重工业发展战略下乡村生产要素被约束流动;改革开放以来,“乡-城”生产要素单向流动趋于加速;党的十九大开启了乡村振兴新篇章,致力于改变乡村要素单向外流的局面。近代以来,立足于乡村且突破村庄社区规模的分工生产和集聚性生产没有大范围发展起来,乡村对生产要素的吸引力不强。新中国的综合发展成就为发展现代化的乡村集聚经济创造了有利条件,探索在县域层面整合资源和集聚要素是振兴乡村和构建新型城乡关系的重要方向。
- 陈奕山吴重庆张慧鹏
- 关键词:县域经济城乡关系
-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当前中国小农问题——兼评自由市场派和小农经济派之争被引量:2
- 2020年
- 小农户的大量存在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农情。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围绕小农户的前途命运,学界存在激烈争论。以经济学家为代表的自由市场派,主张用市场机制消灭小农户,发展规模化农业。以社会学家为代表的小农经济派,则强调维持小农家庭经营的必要性与可能性。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对自由市场派和小农经济派的争论进行回应,论证在生产走向社会化的过程中,小农家庭经营必然走向消亡,但小农的消亡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对此要有足够的历史耐心。着眼长远,我们要通过农民的组织化来改造传统小农经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
- 张慧鹏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小农经济历史必然性
- 小农与乡村振兴——现代农业产业分工体系中小农户的结构性困境与出路被引量:123
- 2019年
- 小农长期被污名化,然而中国的现实国情农情决定了小农仍将长期存在。现代小农户已经不是传统自给自足的兼业小农,而是专业化的商品生产者。在高度社会化的农业产业分工体系中,各类资本主体占据优势地位,控制着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小农户形式上是独立自主的,实际上从属和依附于资本,有关农业产业政策也排挤小农户的生存空间。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需要重新认识小农户的功能,提高小农户的组织化程度,使之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 吴重庆张慧鹏
- 关键词:小农户现代农业产业组织化
- 活跃的精英与沉默的大多数:阶级阶层分化下乡村社区治理的困境--基于珠三角F村社区营造案例的探讨
- 社会理论和社会治理理论都强调社会相对于国家的主体性和独立性,强调社会主体广泛而积极的参与,实现多元主体的协同治理.然而,在过去十年的农村社区建设实践中,农民参与不足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本文通过珠三角F村社区营造案例的研...
- 张慧鹏
- 关键词:社会结构民主机制村民参与
- 唯物史观视野下的乡村振兴与农民主体性被引量:22
- 2022年
- 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都表明,农民要成为创造历史的主体,必须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和先进阶级的领导下组织起来,为共同的利益而奋斗。当前乡村振兴中农民主体性的普遍缺失,不能简单归结为农民群众自身的素质问题,或是干部动员组织群众的能力问题,而是要结合生产方式变迁带来的乡村分化和农民分化来理解。一方面,市场化推动了分工的深化和生产的社会化,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但也带来农民的分化和去组织化,个体小农户很难成为现代产业发展的主体;另一方面,我国仍然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当中,绝大多数农民的主要利益在城市而非农村,这使得农民参与乡村各项事务的积极性不高。新时代推动以农民为主体的乡村振兴,必须面对农民分化和乡村分化这一客观事实,分清哪些农民才是乡村社会的主体,他们共同的利益诉求是什么。只有尊重群众意愿,顺应客观规律,才有可能把农民动员和组织起来,为乡村振兴而奋斗。
- 张慧鹏
- 关键词:唯物史观农民组织化主体性
- 农民经济的分化与转型:重返列宁-恰亚诺夫之争被引量:12
- 2018年
- 围绕农奴制改革后俄国农民经济的性质、农民分化的性质与发展趋势、农民的前途命运等问题,列宁和恰亚诺夫做出了截然不同的判断。恰亚诺夫强调农民家庭经营的非资本主义性质,以及农民家庭农场相对于资本主义企业的竞争优势,列宁则认为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得农民家庭经营已经具备资本主义化的内在动力。本文详细梳理了列宁-恰亚诺夫之争,并对这一争论在当代中国的回响进行了评述。本文认为,在农业资本化和市场化的过程中,小农家庭经营的外在形式虽然得以延续,但其内在的性质和运行逻辑已经发生了根本改变,农民经济已经不再是一种独立的经济形态,而是嵌入于资本主导的分工体系,从属于资本积累的逻辑。
- 张慧鹏
- 关键词:资本主义农民经济
- 多维视野中的乡村振兴(笔谈)被引量:23
- 2020年
- 乡村对中国而言,是一种印刻在情怀脉络之中的人文底蕴。但是,它又绝不只是一种情怀,不只是人们偶尔厌倦了都市的繁华后寄托乡愁的地方。毕竟,在可预见的相当长历史时期内,仍有数亿人依赖或部分地依赖它,实实在在地过生活。世上固然不乏专注工商而任由乡村空疏之国,然而,中国有14亿人口,这是它作任何战略性选择都绕不开的前提。14亿人命系于工商,且不说粮食、生态安全,至少是超出了今人所能想象的世界市场容量(更不用说中国可能在此容量中的分量)。如此说,非指中国乡村不要工商,而恰恰是有了厚实的工商基础后,让乡村成为可供数亿人安居乐业、有尊严地可进可退之所,极端重要。乡村振兴,正是我国审时度势所作出的顺应新时代所需的战略选择。乡村要振兴,在物质上,产业要兴旺,生态要宜居,生活要富裕,自是不在话下的事情,而治理有效、乡风文明等"软件",亦必不可缺。既然乡村振兴本是多维、多层之立体事业,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思索进益之策,无疑就是其题中之义。不过,现代知识生产,终归是(在某种程度上不得不)讲究术业有专攻的。因此,唯以问题为导向,依仗多学科专业分析,汇融多维视野为一整体,凝聚智力,方能更有效地推进见识,真正助力社会之实践。为此,本刊邀请十余位对乡村问题素有研究的中青年学者,从不同学科视角出发,就乡村振兴所涉思维方式、产业发展、经济组织、基层党建、脱贫攻坚、社会治理、干部角色、乡土文化、边疆和民族地区特点以及法治保障等问题,开展一场主题笔谈。其理论视野各异,问题意识则无疑相通。有心、有志于乡村振兴之业者细阅之,当各有所获。
- 杨华陈奕山张慧鹏何绍辉董磊明贺雪峰田先红狄金华谭同学黄志辉郭亮陈柏峰
- 关键词: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乡村干部乡土文化法治保障
- “新型城镇化与城乡关系”学术研讨会综述
- 2013年
- 新型城镇化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必将给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等各个领域带来重大而深刻的变革。新型城镇化这一整体战略将会产生哪些具体政策效果,会对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产生哪些冲击,新型城镇化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其他国家和地区有哪些先进经验值得借鉴。
- 张慧鹏
-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城乡关系农民市民化过度城市化未来农业
- 小农与乡村振兴被引量:1
- 2019年
- 党的十九大报告专门提出“小农户”的问题,把“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吴重庆张慧鹏
- 关键词:小农户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