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孙曦
- 作品数:33 被引量:140H指数:6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核科学技术电气工程更多>>
- 败血症大鼠肝细胞内核膜三磷酸肌醇受体的改变被引量:1
- 1999年
- 目的:观察早期、晚期败血症大鼠肝细胞内核膜上1,4,5三磷酸肌醇受体(inositol1,4,5triphosphatereceptors,IP3R)的变化。方法:通过结扎并穿刺盲肠制作大鼠败血症模型,差速离心分离内核膜,[3H]IP3放射配体分析肝内核膜IP3R与其配体的最大结合容量(Bmax)及亲和力(Kd)。45Ca2+转运测定内核膜IP3R释放Ca2+功能。结果:早期和晚期败血症Bmax分别增加14%(P<0.05)和91%(P<0.01)。但Kd值无明显变化(P>0.05)。IP3引起45Ca2+转运在败血症时也相应增加。结论:在败血症时肝细胞核被膜IP3R发生上调,其释放Ca2+的能力增强,但结构可能未发生变化。
- 郝胜利杨军张孙曦张孙曦苏静怡庞永政
- 关键词:败血病受体三磷酸肌醇
- 内皮素在胃肠损伤中的作用被引量:6
- 1992年
- 本实验观察了内皮素及其特异抗血清对乙醇介导的胃损伤和对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两种损伤过程中,血浆内皮素水平均显著增加;内皮素特异抗血清具有有效的保护作用。提示,内皮素可能是参与胃肠损伤的重要发病因素之一。
- 王伟阳张孙曦唐朝枢汤健
- 关键词:内皮素抗血清胃损伤
- 内皮素抗血清对大鼠心肌梗塞的治疗作用被引量:2
- 1992年
- 为探讨内皮素在心肌梗塞中的发病学意义,本实验在结扎大鼠前降支冠脉48 h的心肌梗塞模型上,观察内皮素抗血清对心肌梗塞大鼠的治疗作用。结果表明,心肌梗塞大鼠血浆内皮素含量显著升高。用特异的内皮素抗血清(ET-Ab)治疗心肌梗塞大鼠,可明显减小梗塞范围,降低其血浆脂质过氧化产物水平。提示,内皮素是心肌梗塞发病的重要体液因素之一。
- 董林旺陈云生佟利家苏静怡张孙曦迟学栋唐朝枢汤健
- 关键词:心肌梗塞内皮素抗血清
- ^(125)碘标记的三碘甲状腺原氨酸(^(125)I-T_(3))在大鼠胃溃疡局部的结合位点
- 1988年
- 本实验采用雄性Wistar大鼠,体重60~80 g,在无菌条件下打开腹腔,将少量冰醋酸注射入胃粘膜下层,造成胃溃疡。手术后10天,大鼠重80~100 g,以50μCi/100 g^(125)I-T_(3)的放射性剂量(比放射性为3,000μCi/μg)由颈静脉直接注射入体内。注射120分钟后做以下处理:1.取胃溃疡局部组织,入10%中性福尔马林液固定,石蜡切片(厚5μm),脱蜡,涂核乳胶,4℃曝光5~10天;2.用2%的戊二醛液(0.1 mol/L磷酸缓冲液配制,pH7.4)灌注固定,经丙酮脱水,环氧树脂包埋,做0.5~1μm的薄切片,涂核乳胶,4℃中曝光4~6天,显影定影;石蜡切片,HE染色;薄切片入1%甲苯胺蓝中染色。
- 张叔行张孙曦李肇特
- 关键词:胃溃疡消化性溃疡结合位点
- 稀土元素La、Gd和Ce对培养大鼠细胞生物学效应的研究被引量:42
- 2001年
- 目的 在细胞水平上研究稀土元素 (REE)La、Gd和Ce对培养大鼠细胞的生物学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同位素示踪、质子激发X荧光分析 (PIXE)结合生化及细胞学等技术观察La对细胞的生物学作用 ,La、Gd及Ce的亚细胞分布及Gd、Ce对细胞钙含量及钙内流的影响。结果 La3 +在 10 -10 (或 10 -9)~ 10 -6mol/L时促进细胞蛋白质合成、线粒体琥珀酸脱氢酶活性增加、DNA合成以及S期细胞比率增加 ,但La3 + 在高剂量时 (10 -4 ~ 10 -3 mol/L)降低平滑肌细胞总蛋白质含量、抑制线粒体琥珀酸脱氢酶活性以及S期细胞比率减少。通过PIXE发现La、Gd、Ce可进入细胞 ,且在核内含量最高 ,其次为胞膜。Gd和Ce使细胞内钙含量增加 ,促进细胞钙内流。结论 ①La3 + 对细胞有明显剂量 效应关系 ,在 10 -10 (或 10 -9)~ 10 -6mol/L剂量范围内有促进细胞增殖作用 ,在 10 -4 ~ 10 -3 mol/L时有细胞毒性作用。②REE可进入细胞 ,且在核内富集。③REE可促进细胞外钙进入细胞。
- 凤志慧王玺张孙曦安丽芝章净霞姚惠英
- 关键词:稀土元素镧钆细胞生物学效应
- 展望可再生核电能源取代火电的前景被引量:5
- 2008年
- 降低温室效应的有效途径之一为开发核电。为了核电的可持续发展,应开发可再生核能。本文对铀-钚可再生核燃料与钍-铀可再生核燃料的特性进行了阐述与比较,特别强调在我国钍-铀可再生核燃料的应用前景。
- 张家骅包伯荣陈冠英张孙曦
- 关键词:核电
- 放射性核素^(45)Ca^(2+)示踪技术测定核Ca^(2+)摄取和释放功能
- 1999年
- 介绍细胞核45Ca2+摄取、释放功能测定,45Ca2+向内核膜囊泡转运测定等技术,从而为研究核Ca2+摄取和释放系统在生理及病理条件下的作用提供有力的技术手段。
- 郝胜利张孙曦唐朝枢
- 关键词:细胞核CA^2+释放
- 脑钠素的动力学研究被引量:2
- 1989年
- 本文应用^(125)Ⅰ-脑钠素给大鼠静脉注射,研究了它的血液动力学和组织分布,结果证明^(125)Ⅰ-脑钠素的分布相半减期为3.33±0.73(分),消除相半减期为232.80±22.30(分)。在注射后3分钟主要分布在肺、肾、主动脉和肾上腺等组织。
- 张孙曦周毅袁其晓汤健
- 关键词:脑钠素多肽动力学
- 微波影响突触小体膜钙外排速率的测定方法
- 1998年
- 微波影响突触小体膜钙外排速率的测定方法徐洋△赵宗群张孙曦△△(北京医科大学劳动卫生教研室△△生物物理学系100083)随着微波的广泛应用,接触人员增多,研究微波是否对人体,特别是对神经系统是否有不良影响越来越重要。自70年代中期开始,有学者研究发现射...
- 徐洋赵宗群张孙曦
- 关键词:微波
- 败血症大鼠肝细胞核Ca^(2+)摄取释放功能的改变
- 2000年
- 目的:观察败血症时肝细胞核Ca2+摄取及释放功能的改变。方法:通过结扎并穿刺盲肠制作大鼠败血症模型,差速离心制备细胞核,进行45Ca2+摄取和释放测定。结果:败血症早期组当介质中游离[Ca2+]为200、400、1000nmol·L-1时,核Ca2+摄取比对照组分别增加35%、95%、160%(P<0.01)。晚期组分别只有对照的87%~88%(P<0.05)。在10μmol·L-1三磷酸肌醇作用下,早期组1min内释出其摄入量的76%,而晚期组仅为52%,与对照组的63%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败血症时核钙摄取和释放功能呈早期增加,晚期减弱的双向变化。
- 郝胜利唐朝枢张孙曦王晓红安丽芝符民桂
- 关键词:败血症肝细胞核钙摄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