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喜悦
- 作品数:116 被引量:321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山东省胶东地区禽源弯曲菌基因组特征和耐药性
- 2024年
- 为了解山东省胶东地区禽源弯曲菌的耐药特征、毒力特征及分型遗传进化关系,对2021-2022年来自胶东地区26个养禽场的31株弯曲菌,采用肉汤稀释法进行抗生素敏感性检测,然后基于全基因组测序结果分析其耐药基因、毒力基因、多位点序列分型,并进行全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wgSNPs)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31株弯曲菌对四环素的耐药率为96.77%,对环丙沙星、萘啶酸的耐药率均为93.55%;31株菌呈现出6种耐药谱,15株菌耐3类及以上药物。基于全基因组测序结果,31株弯曲菌分为20个序列型(ST),其中结肠弯曲菌优势克隆群为CC828,空肠弯曲菌呈现多样性分布;携带喹诺酮类、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β-内酰胺类等多种类型耐药基因,携带已知功能的6类42种毒力基因。经wgSNPs遗传进化分析,结肠弯曲菌优势克隆群CC828分布在3个小分支中,空肠弯曲菌分布在7个小分支中,分布分散。结果表明:胶东地区禽源弯曲菌耐药严重,耐药谱较广,携带的耐药基因与耐药表型有一定关系;携带毒力基因数量较多,结肠弯曲菌有优势克隆群,空肠弯曲菌ST型呈多样性,分离菌株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为降低禽源弯曲菌向人类传播的概率,实现“同一健康”提供了技术支撑。
- 王娟宋时萍黄秀梅刘俊辉王琳苗帅刘娜赵建梅高玉斌赵格张喜悦王君玮曲志娜
- 关键词:全基因组测序耐药性
- 弯曲菌宽谱烈性噬菌体生物学特性、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及初步应用
- 2024年
- 为探索控制弯曲菌污染的新途径,以弯曲菌NCTC12662为宿主菌,从养殖场鸡粪便中分离纯化得到弯曲菌噬菌体,并对其进行电镜形态特征观察、生物学特性测定与基因组学分析,同时采用棋盘法,测试噬菌体与抗生素的联合应用效果。结果显示,从山东省胶东地区养鸡场粪便中分离到1株噬菌体P-61。透射电镜下显示该噬菌体颗粒具有1个直径约为102.6 nm的二十面体头部和1个长度约为112.9 nm的长尾部,属于有尾噬菌体目,长尾噬菌体科;裂解谱为48.48%,裂解效价为5.5×10^(11)pfu/mL,感染复数为0.01;一步生长曲线显示潜伏期为20 min,裂解期约为130 min,裂解量为240 pfu/cell;最适宜生长温度为42℃,pH耐受性较强,在pH 5~9范围内效价较稳定。噬菌体基因组全长为130425 bp,G+C含量为26.13%,共有176个开放阅读框、3个tRNA,软件预测基因组中不含毒力基因和抗生素耐药基因。利用棋盘法测得,当噬菌体为10^(6) pfu/mL时,环丙沙星最低浓度降至1/8 MIC,联合用药组具有明显的联合杀菌效果。综上可知,得到的噬菌体P-61具有效价高、裂解谱宽及对环境适应能力强等生物学特性,且基因组信息清晰,能与抗生素联合应用发挥协同作用,具有消毒、净化等临床应用可能性。本研究为噬菌体制剂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生物资源。
- 王娟刘俊辉宋时萍黄秀梅李彦刘娜赵建梅刘燕鑫段笑笑高玉斌王琳赵格张喜悦王君玮曲志娜
- 关键词:弯曲菌噬菌体生物学特性全基因组测序
- 沙门菌分子分型技术研究进展
- 2024年
- 与传统分型技术相比,分子分型技术以其高分辨率、高重复性、标准化等优点,已成为沙门菌致病性、遗传关联性、溯源和传播路径等研究领域的重要工具。目前,沙门菌分子分型技术主要包括三大类,其中基于限制性内切酶的分子分型方法以脉冲场凝胶电泳和扩增片段多态性为主,基于PCR扩增的分子分型方法以肠杆菌基因间重复共有序列PCR和多位点可变串联重复序列为主,基于测序的分子分型方法以多位点序列分型、规律的成簇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和全基因组测序为主。这三大类分子分型技术均具有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结果准确等优点,有助于揭示不同沙门菌间的宿主传播关系、地域传播关系。但这些方法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应用局限性,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实验室条件及研究需求选择其中一种或联合使用多种分型技术,从而达到对沙门菌精准分型的目的。本文对限制性内切酶、PCR扩增以及测序这三大类沙门菌分子分型方法的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归纳,以期为食品中沙门菌监测、风险评估以及溯源和预警提供参考。
- 刘意张喜悦赵建梅赵格曲志娜刘立恒王君玮
- 关键词:沙门菌分型技术PFGEPCRMLST
- 重组N蛋白抗原检测PRRSV抗体ELISA的研究Ⅲ.ELISA试剂盒的制造及保存期试验
- 对抗原包被板、酶标二抗、阳性血清、阴性血清和试剂盒的保存条件进行摸索,并组装成试剂盒,试剂盒保存12个月结果稳定.本研究还对影响试剂盒生产和操作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索,为该试剂盒的进一步开发和商品化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 吴延功徐天刚王志亮张喜悦王君玮宋翠平刘佩兰徐培莲宋芳
- 关键词:猪繁殖呼吸综合征ELISA试剂盒重组N蛋白抗原检测保存期试验
- 文献传递
- 免疫层析试纸条(ICS)检测口蹄疫非结构蛋白3ABC抗体的研究
- 以纯化的口蹄疫(FMD)非结构蛋白3ABC作为捕捉抗原,金标口蹄疫抗原作为金标试剂,建立检测口蹄疫非结构蛋白3ABC抗体的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ICS)。同时,应用FMD ICS试验和UBI FMD非结构蛋白酶联免疫吸附...
- 张喜悦徐天刚刘春菊赵永刚赵云玲王志亮
- 关键词:非结构蛋白抗体
- 文献传递
- 免疫层析试纸条(ICS)检测禽流感抗体
- 2006年
- 以纯化的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核蛋白作为捕捉抗原,金标兔抗鸡抗体作为金标二抗,建立检测禽流感血清抗体的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immunochromatographic strip,ICS)。对标准阳性血清不同滴度进行检测,ICS试验的敏感性高于琼脂扩散试验(AGP)。特异性试验证实,禽流感的ICS试验与新城疫(ND)、传染性支气管炎(IBV)、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及减蛋综合症(EDS-76)均无交叉反应。同时,用ICS试验和HI试验检测105份鸡血清,两者具有较好的符合性。结果认为:禽流感ICS具有快速简便、特异、灵敏等优点。
- 张喜悦陈义平冯娟刘春菊吴晓东王志亮
- 关键词:禽流感抗体
- 一株弯曲菌噬菌体vB Ca61 2022及其培养方法和应用
- 本发明属于抗菌技术领域,涉及一株弯曲菌噬菌体vB Ca612022及其培养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提供了一株弯曲菌噬菌体vB Ca612022(Campylobacter phage vB Ca612022),所述弯曲菌噬菌体...
- 王娟曲志娜王君玮刘俊辉王琳刘娜赵格张喜悦黄秀梅赵建梅高玉斌宋时萍苗帅
- 生鲜乳中16种致病微生物多重荧光定量PCR集成检测技术的建立与初步应用被引量:1
- 2024年
- 为满足生鲜乳中微生物快速通量检测的需求,建立多重荧光定量PCR集成方法,从而快速检测生鲜乳中潜在的16种致病微生物,通过设计致病性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目标菌株的特异性引物和探针,优化反应体系,验证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等,建立了稳定的4组多重集成荧光定量PCR反应体系,并利用人工污染的生鲜乳样品对所建立的方法和传统培养法进行了验证比较。结果显示:各对引物探针对目标菌株均能有效识别并扩增,每组体系中引物探针未发现交叉反应,对其余3组体系的12株非目标菌均未有特异性反应;组内和组间变异系数均低于3%;该方法对布鲁氏菌的最低检出限为10^(2) CFU/mL,对阪崎肠杆菌、志贺菌、沙门菌等7种致病微生物的最低检出限为10^(3) CFU/mL,对蜡样芽胞杆菌、弯曲杆菌、结核分枝杆菌等8种致病微生物的最低检出限为10^(4) CFU/mL;所建方法和传统培养法对人工污染不同致病菌的各25份样品检测结果基本一致。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多重集成荧光定量PCR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及重复性好,可实现对生鲜乳样品中多种致病微生物的快速高效检测,为生鲜乳微生物性风险监测提供了技术支撑。
- 肖沙赵格赵建梅赵建梅宋时萍刘娜张喜悦刘娜王君玮
- 关键词:致病微生物
- 牛结核病的传播与控制被引量:10
- 2017年
- 牛结核病是由牛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细菌性人兽共患病。牛分枝杆菌可在相同或不同的物种之间、动物到人之间自然传播,但在人与动物之间或人与人之间的自然传播则较为罕见。牛结核病从牛到牛传播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呼吸道传播,封闭条件下同圈传播的效率远高于开放条件下的传播效率。人感染牛结核病的风险主要存在于饲养员、兽医等职业人群中。对于普通大众来说,主要风险是食用未经巴氏消毒的生乳及乳制品。本文分析了该病的几种主要防控手段,包括牛奶巴氏消毒、检疫和扑杀阳性牛、发挥公共卫生部门的作用等,以期为我国牛结核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 张喜悦孙明军范伟兴
- 关键词:牛结核病牛分枝杆菌人兽共患病
- 猪ETECK88ac、K99黏附素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多表位疫苗载体构建
- 2024年
- 由猪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引起的仔猪腹泻是规模化猪场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目前国内和国际上制备ETEC疫苗的靶基因多为其黏附素基因K88ac、K99。本试验通过分析ETEC K88ac、K99黏附素蛋白的生物学信息,将抗原表位进行组合,设计了一种同时含有K88ac、K99基因的多表位重组疫苗载体。首先应用ProParam、SOPMA和GOR软件分析K88ac、K99蛋白的理化特性及二级结构,应用IEDB与ABCpred软件预测二者的B细胞抗原表位,应用RANKPEP软件预测Th细胞表位,应用IEDB与NetMHC-4.0软件预测CTL细胞表位;然后将预测的B细胞、Th细胞和CTL细胞抗原表位加上接头序列,按照一定顺序进行组合,分别设计多表位连接多肽Ⅰ、Ⅱ和Ⅲ;最后通过分析抗原性、致敏性,筛选抗原性最强的连接多肽,并对其进行表征。结果显示:共筛选出9个抗原表位,按照不同的排列组合获得了3种连接多肽,其中连接多肽Ⅱ抗原性最强,为0.906 8;应用AllerTOP v. 2.0在线工具对连接多肽Ⅱ进行过敏性预测,发现其没有过敏性;应用ZpGJn4在线工具对连接多肽Ⅱ进行三维建模,发现其结构表位暴露性较好,易与抗体结合,在蛋白分子构象上符合表位设计要求。将该多表位肽的氨基酸序列按照乳酸菌密码子嗜好性反向翻译为核苷酸序列,随后插入pET28a载体中获得了p ET28a-KT质粒。结果表明,构建的连接多肽Ⅱ适合作为多表位疫苗的备选载体蛋白。多表位肽的设计及pET28a-KT质粒的获得为下一步构建表达ETEC多表位抗原的重组乳酸菌提供了技术支撑。
- 张铭洋辛长卫赵格曲志娜赵建梅宋时萍彭磊张喜悦王君玮
- 关键词:ETEC多表位疫苗K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