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庄炜

作品数:8 被引量:58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科技厅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细胞
  • 3篇成肌细胞
  • 2篇心肌
  • 2篇心肌梗死
  • 2篇手术
  • 2篇气管
  • 2篇切除
  • 2篇转染
  • 2篇细胞移植
  • 2篇梗死
  • 2篇VEGF16...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组
  • 1篇淀粉样
  • 1篇淀粉样物质
  • 1篇心功能
  • 1篇心肌梗死后
  • 1篇心脏
  • 1篇心脏病

机构

  • 8篇中南大学
  • 1篇安徽省立医院

作者

  • 8篇庄炜
  • 6篇李莉
  • 3篇林国强
  • 3篇张位星
  • 3篇陈胜喜
  • 2篇邓震宇
  • 2篇王彦卿
  • 2篇彭雄
  • 1篇张卫星
  • 1篇蒋海河
  • 1篇章庆春
  • 1篇周源
  • 1篇雷凯波
  • 1篇湛韬
  • 1篇陈云
  • 1篇陈云
  • 1篇周源

传媒

  • 5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中医药信...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华胸心血管...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肺部手术后支气管胸膜瘘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探讨肺部手术后支气管胸膜瘘(bronchopleural fistula,BPF)的危险因素、预防措施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胸外科2012年4月至2016年6月肺切除术后发生的11例BPF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处理措施及预后,并总结其危险因素及有效的治疗方法。结果:11例BPF患者中,10例痊愈出院,1例死亡,病死率为9.09%。采用积极治疗的10例患者均痊愈出院,其中包括5例行急诊余肺或全肺切除的患者,4例行封堵器或支架治疗的患者,以及1例行生物胶治疗的患者;1例保守治疗的患者最终因呼吸衰竭而死亡。结论:BPF早期的积极干预至关重要。肺切除术后发生的微小瘘可首选纤维支气管镜下生物胶封堵;肺叶切除的患者发生BPF时,若患者条件允许且在纤维支气管镜下无法治愈,应尽早行余肺或全肺切除;全肺切除的患者发生BPF时,可优先考虑纤维支气管镜下放置封堵器或覆膜支架。
陈云彭雄王彦卿周源夏琨庄炜
关键词:肺部手术支气管胸膜瘘
内源性应激损伤对移植后大鼠心脏病变的影响(英文)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应激效应在多种心脏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探讨在心脏移植后慢性排斥反应期,是否存在应激效应对心肌和冠状动脉的损伤。方法:采用Ono模型建立大鼠心脏移植,采用蛋白质组技术比较同基因移植与异基因移植后2周、8周左室心脏组织的蛋白质变化,通过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分析获得肽质量指纹图谱,经Matrix Science查询软件搜索获得匹配的蛋白质。结果:异基因移植心脏在术后2周即出现血管内膜增厚[(2.07%±0.93%)vs.(27.58%±11.14%),P<0.01)],在术后8周更明显[(2.34%±1.06%)vs.(72.29%±20.57%),P<0.01)];蛋白质组学技术分析左室心肌,发现了45个差异表达的蛋白质;通过数据库鉴定得到37种蛋白质,其中9个与应激和损伤相关蛋白质,进一步使用Western印迹验证了其中的2个。结论:移植后心肌持续受到应激效应的损伤可能是大鼠心脏移植后冠状动脉病变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庄炜李莉蒋海河张位星陈胜喜
关键词:心脏移植蛋白质组
局限性气管淀粉样变性1例被引量:1
2009年
病人男,55岁。反复咳嗽、咳痰,进行性呼吸困难10个月。胸部CT示气管下段肿块,侵至腔外,最大层面直径约1.5cm,平扫Cr值48.2Hu,增强后75.9Hu。纵隔多发淋巴结肿大。查体呼吸35次/min,吸气三凹征,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粗糙哮鸣音。心脏及腹部未见异常。2008年8月行右半隆凸切除+气管成形术。术中见隆凸腔内带蒂实性肿块约2.5cm×1.0cm,占据管腔约3/4,侵及腔外,纵隔3、4、7组淋巴结肿大。病理诊断:支气管淀粉样物质沉积症,
李莉庄炜张卫星陈胜喜
关键词:进行性呼吸困难隆凸切除实性肿块气管成形术淀粉样物质反复咳嗽
自体成肌细胞移植改善兔心肌梗死后心功能的实验研究(英文)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将体外培养并纯化的自体骨骼肌成肌细胞植入心肌梗死区,观察其心脏功能有无改善及改善程度,以探讨成肌细胞移植治疗的机制。方法:采用反复差速贴壁法体外培养、纯化及鉴定新西兰兔自体成肌细胞。结扎冠状动脉致局部心肌梗死后2周,分别将成肌细胞和对照的细胞培养液注入心肌梗死区,4周后观察心功能改善情况,鉴定心肌梗死边缘区毛细血管密度及植入细胞的形态。结果:体外培养获得高纯度(85.4%±6.7%)Desm in阳性的自体骨骼肌成肌细胞。经Buxco系统有创心功能测定显示自体成肌细胞移植组较对照组的左心室等容收缩期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1 217.77±89.91)mmHg/s vs.(897.83±70.04)mmHg/s]和左心室等容舒张期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1 174.58±91.5)mmHg/s vs.(-753.67±69.66)mmHg/s]均有所改善。免疫组织化学和电镜证实植入的细胞为肌源性且细胞移植区域的毛细血管密度较对照组高。结论:采用反复差速贴壁法培养可在体外获得高纯度骨骼肌成肌细胞,植入成肌细胞能增加心肌收缩力,改善心功能并促进心肌梗死区域的毛细血管数量增加。
庄炜李莉林国强邓震宇
关键词:细胞移植
康艾注射液联合TP化疗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Meta分析被引量:11
2011年
目的从循证医学的角度系统评价康艾注射液联合TP化疗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广泛搜集康艾注射液联合TP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试验,运用Cochrane图书馆系统评价方法,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和Meta分析。结果 5个随机对照试验和1个病例-对照试验纳入系统评价,均为Jadad评分小于3的低质量研究。Meta分析结果提示康艾注射液联合TP方案在近期疗效、Karnofsky评分改善方面均优于单纯使用TP方案治疗。近期疗效比较OR值为1.79,95%可信区间为1.17~2.73;Karnofsky评分改善情况比较OR值为3.13,95%可信区间为1.88~5.20。在安全性方面,使用康艾注射液联合TP方案时Ⅱ度和Ⅱ度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单用TP方案更低,其中消化道反应比较OR值为0.38,95%可信区间为0.24~0.60;骨髓抑制反应比较OR值为0.40,95%可信区间为0.25~0.62。结论康艾注射液联合TP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可能取得较单纯TP方案化疗更好的效果和更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但由于纳入的研究方法学质量低,存在发生偏倚的高度可能性,需更多设计合理的高质量的临床试验加以验证。
庄炜李莉湛韬林国强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META分析
体外脂质体转染兔成肌细胞优化条件的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成肌细胞是哺乳动物体内唯一能大量分裂、增殖和迁移的肌前体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具有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促进血管生长的作用。我们以脂质体介导VEGF165。基因转染成肌细胞,研究转染的最佳实验条件。
庄炜李莉雷凯波张位星陈胜喜
关键词:脂质体转染成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165体外
转染VEGF_(165)基因的自体成肌细胞治疗心肌梗死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将体外培养、纯化并转染VEGF165基因的新西兰兔自体骨骼肌成肌细胞植入心肌梗死区,观测转染VEGF165基因的成肌细胞移植对改善梗死区心肌血运重建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pcDNA3.1-VEGF165和pcDNA3.1质粒转染经体外培养及纯化的新西兰兔自体骨骼肌成肌细胞。结扎兔冠状动脉致局部心肌梗死后2周,分别于心肌梗死区移植转染VEGF165基因成肌细胞(实验组,n=8)和空载体成肌细胞(对照组,n=8),4周后观察心肌梗死边缘区毛细血管密度、植入细胞的形态鉴定和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成功将pcDNA3.1-VEGF165和pcDNA3.1质粒转染体外培养的兔自体骨骼肌成肌细胞,成肌细胞移植后能在梗死区种植成活、分化。实验组细胞移植区域的毛细血管密度较对照组高(P<0.05)。经Buxco系统有创心功能测定显示:实验组较对照组的左心室等容收缩期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1607.23±102.67)mmHg/s vs(1217.77±89.91)mmHg/s]和左心室等容舒张期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1535.09±81.34)mmHg/s vs(1174.58±91.50)mmHg/s]均有所改善。结论:转染VEGF165的成肌细胞能改善心肌梗死区域的血液供应,增加心肌收缩力,改善心功能。
庄炜李莉章庆春林国强邓震宇
关键词:VEGF165成肌细胞细胞移植心肌梗死
微创McKeown食管癌根治术与Ivor-Lewis手术治疗食管癌的近期疗效对比被引量:29
2017年
目的:总结74例微创Mc Keown食管癌根治术(minimally invasive Mc Keown esophagectomy,MIE-Mc Keown)经验及体会,并与经典Ivor-Lewis食管癌手术(Ivor-Lewis esophagectomy,ILE)比较,探讨二者手术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16年7月期间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胸外科接受MIE-Mc Keown的7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同期接受ILE的食管癌患者85例作为对照,比较二者近期疗效。结果:与ILE组相比,MIE-Mc Keown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更低,手术切除食管长度更长,淋巴结清除组数及个数更多,但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更长,术后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发生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整体淋巴结转移率52.8%,MIE-Mc Keown组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率9.5%。两组共发现食管多中心病灶16例,次瘤位于主瘤上方者7例,次瘤远侧缘距主瘤中心的距离(D)为20~85(50.7±23.0)mm,次瘤位于主瘤下方者9例,D值为30~90(57.8±20.5)mm。结论:MIEMc Keown病灶切除更彻底,淋巴结清除度较高,安全、创伤小、短期效果好,是治疗食管癌的适合术式,但吻合口瘘及吻合口狭窄发生率较高,需进一步优化。
彭雄陈云Abdillah Nassor Juma王彦卿周源焦阳张位星庄炜
关键词:食管癌切除长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