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鹏
- 作品数:13 被引量:55H指数:4
- 供职机构:陕西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泌尿外科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其预测效果评价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建立泌尿外科患者医院感染的风险评分体系,并评价其预测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1年1月至2015年5月泌尿外科870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发生医院感染62例,医院感染率7.13%。感染主要部位为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革兰阴性菌是主要致病菌。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合并基础病、住院时间、抗菌药物使用、外科手术为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评分系统包括年龄≥60岁得3分、有合并症得1分、抗菌药物使用种类≥3种得2分、住院时间≥15d得3分、外科手术得2分。总分值〉17为高危人群。模型评价显示,ROC曲线下面积为0.87(95%CI:0.84~0.90,P〈0.001),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2%和76.1%。验证组ROC曲线下面积为0.62,灵敏度为74.5%,特异度为65.8%。结论泌尿外科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高,临床上应根据医院感染风险评估系统,加强对高危患者的监测,以降低感染的发生。
- 帖鹏段万里梁亮
- 关键词:泌尿道感染
- 超过精阜的前列腺增生613例电切手术体会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较大前列腺增生的电切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613例超过精阜的前列腺增生患者使用切割前标记,切割中仔细辨认尿道外括约肌的手术方法进行电切手术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术后排尿情况,IPSS评分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613例患者术后早期拔除尿管后尿流通畅率为100%,IPSS评分平均下降16.5分,手术前后对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无1例发生尿失禁;尿道狭窄发生率为2.28%。结论:术中做好标记;仔细辨认尿道外括约肌;精细电切较大前列腺,可取得较好的手术效果,并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杜双宽姜亚卓任伟帖鹏陈娟
- 关键词: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
- mRNA介导表达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凋亡在肾癌细胞抑制中的机制
- 2016年
- 目的观察mRNA介导表达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凋亡在肾癌细胞抑制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医院诊治的经病理确诊肾癌患者12例,通过实时定量PCR比较肾细胞癌(RCC)细胞系与正常细胞系在miR-138和miR-199表达水平,并且在miR-138和miR-199控制下RCC细胞外基因的表达,根据Western blot和G0/G1细胞分析Ad-TRAIL-3MREs诱导人肾癌细胞(ACHN细胞)和L-02细胞凋亡的机制,利用MTT检测不同种重组腺病毒感染下RCC细胞和正常细胞活性。结果细胞PCR反应结束后标准曲线斜率为0.984,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根据样本及标准品的PCR反应循环数计算样本的mRNA含量。利用mastercycler ep realplex sample anylysis软件获得miR-138、miR-199含量。12例肾细胞癌组织miR-138、miR-199含量,显著低于正常肾组织(P<0.05)。在Ad-TRAIL-3MREs诱导ACHN细胞和L-02细胞中处理的ACHN细胞活化的caspase 3和PARP蛋白水平表达相对较高;与此相反,采用Ad-TRAIL-3MREs转染的L-02细胞caspase 3和PARP蛋白水平并没有活化。ATRAIL在降低癌细胞和正常细胞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反,在RCC细胞中AD-TRAIL-3MREs能诱导细胞毒性。结论在RCC细胞中miR-138和miR-199水平相对较低,且能抑制正常细胞外源基因表达,TRAIL通过选择性表达能诱导RCC凋亡,且mRNA反应元件(MRE)对正常细胞无毒性。
- 高飞张鹤王贵荣帖鹏
- 关键词:肾癌细胞细胞活性
- 醋酸戈舍瑞林缓释植入剂治疗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细胞炎症反应因子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8年
- 目的:观察醋酸戈舍瑞林缓释植入剂治疗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细胞炎症反应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到我院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应用比卡鲁胺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应用比卡鲁胺的基础上联合醋酸戈舍瑞林缓释植入剂治疗。结果:各组治疗有效率对比,研究组患者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细胞炎症反应因子水平无明显区别(P> 0. 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白介素-10(IL-10)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患者腹泻、乳房胀痛、乏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α-甲酰基辅酶A消旋酶(P504S)、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水平无明显区别(P> 0. 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P504S、血清PSA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结论:在前列腺癌的治疗过程当中,醋酸戈舍瑞林缓释植入剂对前列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理想,能够使患者的细胞炎性反应得到减轻,安全性较高,因此临床上应当进一步的推广与应用。
- 陈娟姜亚卓潘亮帖鹏程永毅
- 关键词:前列腺癌临床疗效
- 干细胞关键转录因子Oct4在人膀胱癌组织的表达及其对5637细胞生物学特性调节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研究干细胞关键转录因子Oct4在人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5 637细胞生物学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74例膀胱癌组织、32例癌旁组织以及24例正常膀胱癌组织病理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标本中的Oct4表达;体外培养膀胱肿瘤细胞,采用MTT法检测siRNA敲除Oct4后对与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采用细胞划痕及Transwell试验测定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分析干细胞关键转录因子Oct4在人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5 637细胞生物学的影响。结果人膀胱癌组织中12例Oct4蛋白检测阴性,62例Oct4蛋白检测阳性,阳性率为83.78%,显著高于膀胱癌组织的21.87%(P<0.05);正常组织中Oct4蛋白阳性率为16.67%,三种不同细胞组织Oct4蛋白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膀胱癌组织Oct4蛋白表达在不同临床分期中无统计学意义(P>0.05);膀胱癌组织Oct4蛋白表达在不同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分级越高、淋巴结转移,Oct4蛋白表达越高;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膀胱癌组织中Oct4蛋白表达阳性率为83.78%,膀胱癌旁组织Oct4蛋白表达阳性率为21.87%;正常组织Oct4蛋白表达阳性率为16.67%。三种不同的细胞进行划痕试验2 h后进行观察:结果显示:Oct4-siRNA转染后细胞迁移显著减弱,而其他细胞大量迁入划痕区域。结论 Oct4的表达与人膀胱癌的分级、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但是不同临床分期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Oct4高表达在膀胱癌的发生、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能抑制膀胱癌细胞系Oct4基因表达,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细胞细胞凋亡,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帖鹏梁亮杜双宽任伟孙羿程永毅徐永刚
- 关键词:肿瘤干细胞转录因子OCT4细胞系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裸鼠肾癌细胞系A498生物学特性影响的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 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肾癌细胞系A498其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培养肾癌A498细胞及原代分离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采用CM-Dil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活性和增殖能力。取36只雄性裸鼠进行实验,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裸鼠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8例。利用A498细胞系建立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当肿瘤移植瘤长为0.5-0.8 cm时,对照组注入生理盐水,实验组注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比较两组荷瘤小鼠间生存时间差异及生物学特性;利用Tranwell细胞转移模型,比较处理组A498细胞转移能力的改变。结果 人肾癌A498细胞成功接种在裸鼠背侧皮下,20 d后皮下移植瘤长径为0.5-0.8 cm,成瘤率为100%。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皮下注射3-15 d内体积增殖速度较快,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显微镜下显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绿色荧光激发下细胞呈现橙红色,细胞质与细胞核呈现类圆形。细胞移植3 d后,CM-Dil主要位于针道附近,多为圆形;移植6 d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周围迁移,且圆形细胞数目减少。移植15 d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红色明亮度下降;随着时间的不断延长,两组裸鼠生存周期呈现下降趋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周期死亡率,显著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注射3 d后肿瘤细胞异型性明显,胞浆比较丰富,肿瘤中间血管相对较多;注射6 d后,肿瘤细胞周围存在炎细胞浸润;生理盐水组注射3 d后肿瘤细胞呈弥漫性生长,瘤细胞体积变大,间质内微血管结构清楚,炎性细胞相对较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肾癌细胞系A498共同培养后,能够显著能加细胞转移能力(P〈0.05)。结论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属于非成体干细胞,具备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能促进A498肾癌裸鼠瘤的生长,增加肿瘤的恶性程度,且细胞生物学特性良好。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
- 帖鹏赵文彩梁亮杜双宽任伟孙羿程永毅
- 关键词:裸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肾细胞癌
- PARP1在膀胱癌细胞增殖和侵袭中的作用及其机制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探究PARP1在膀胱癌(bladder cancer,BCa)细胞增殖和侵袭中的作用及其相关分子机制。方法:使用小干扰RNA(siRNA)沉默BCa细胞系5637和T24中的PARP1;通过MTT实验检测5637或T24细胞阴性对照(Vector)和5637或T24细胞PARP1敲低细胞系(si PARP1)的增殖能力;进一步通过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5637或T24细胞Vector和5637或T24细胞si PARP1的侵袭能力,并通过Western blot实验检测5637或T24 Vector和5637或T24 si PARP1中侵袭相关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9 (matrix metallopeptidase 9,MMP9)]的蛋白水平变化;通过下载和分析TCGA数据库,探究BCa中PARP1 mRNA与MMP9 mRNA的相关性。结果:PARP1的下调可以抑制BCa 5637和T24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且可以下调MMP9的蛋白表达水平;在BCa中,PARP1 mRNA与MMP9 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PARP1 vs MMP9:r=0. 105 4,P=0. 033 4)。结论:PARP1参与了膀胱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可作为膀胱癌潜在的治疗靶点。
- 陈娟姜亚卓潘亮曹伟帖鹏程永毅
- 关键词:膀胱癌PARP1基质金属蛋白酶9
- 自噬在膀胱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 2018年
- 目的探讨自噬在膀胱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36例膀胱癌晚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化疗,化疗方案均为吉西他滨+紫杉醇。根据化疗效果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良好组(24例)和一般组(12例),在膀胱镜下采集两组患者的癌组织进行免疫组化分析,检测自噬基因Beclin 1的表达情况,并根据自噬基因Beclin 1检测结果对36例患者进行重新分组,分为阳性组(21例)和阴性组(15例)。两组患者均随访2年,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良好组的癌组织自噬基因Beclin 1阳性率为70.83%,显著高于一般组的3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6例患者化疗后均获有效随访,阳性组患者随访2年时的生存率为85.71%,显著高于阴性组的4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噬基因Beclin 1可能具有抑癌作用,其阳性表达可能为膀胱癌患者获得良好疗效的促进因素。
- 陈娟姜亚卓潘亮帖鹏程永毅
- 关键词:膀胱癌自噬基因BECLIN1化疗
- BP1基因对肾透明细胞癌细胞株RLC-310增殖、克隆形成及迁移能力的影响
- 2015年
- 目的:研究BP1基因对肾透明细胞癌细胞株RLC-310细胞增殖、克隆形成能力及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前期构建的质粒p EGFP-N1-BP1转染入RLC-310细胞系,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BP1 mRNA与蛋白的表达情况;通过MTT、平板克隆实验及Transwell实验检测p EGFP-N1-BP1对RLC-310细胞的作用。结果:转染了p EGFP-N1-BP1的RLC-310细胞中BP1基因/蛋白的表达明显上调;转染组较空白对照组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增加(P<0.05),克隆能力及迁移能力增强(P<0.05)。结论:BP1基因能够增强RLC-310细胞的增殖、克隆形成能力及迁移能力。
- 帖鹏杜双宽任伟段万里
- 关键词:肾透明细胞癌BP1增殖克隆形成迁移
- 腔静脉后输尿管伴右侧部分双下腔静脉一例报告被引量:1
- 2021年
- 腔静脉后输尿管是下腔静脉变异的一种类型,腔静脉后输尿管伴右侧双下腔静脉变异的病例罕见。本文报道1例腔静脉后输尿管伴右侧部分双下腔静脉变异的病例,患者同时有右侧输尿管结石、右肾积水,行经腹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右侧腔静脉后输尿管离断成形术。术后14个月复查泌尿系B超,右肾盂及右输尿管未见积水。
- 付国姜亚卓帖鹏孙羿程永毅
- 关键词:腔静脉后输尿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