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巫波

作品数:12 被引量:87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石化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0篇油藏
  • 9篇油田
  • 9篇塔河油田
  • 9篇缝洞
  • 9篇缝洞型
  • 9篇缝洞型油藏
  • 3篇预警
  • 3篇剩余油
  • 2篇盐岩
  • 2篇岩溶
  • 2篇水淹
  • 2篇碳酸
  • 2篇碳酸盐
  • 2篇碳酸盐岩
  • 2篇连通性
  • 1篇动态储量
  • 1篇信号
  • 1篇岩溶作用
  • 1篇异常信号
  • 1篇油藏开发

机构

  • 12篇中国石化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12篇巫波
  • 5篇荣元帅
  • 4篇张晓
  • 3篇罗娟
  • 3篇刘遥
  • 2篇何新明
  • 2篇龙喜彬
  • 2篇鲁新便
  • 2篇李新华
  • 1篇胡文革
  • 1篇蒲万芬
  • 1篇杨占红
  • 1篇王震
  • 1篇吕晶
  • 1篇张振哲
  • 1篇吕艳萍
  • 1篇张世亮
  • 1篇王雷
  • 1篇张娟
  • 1篇马海陇

传媒

  • 2篇断块油气田
  • 2篇特种油气藏
  • 1篇大庆石油地质...
  • 1篇石油实验地质
  • 1篇新疆石油地质
  • 1篇石油勘探与开...
  • 1篇新疆地质
  • 1篇西部探矿工程
  • 1篇地学前缘
  • 1篇2012年特...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缝洞型油藏储量评价方法及开发对策被引量:7
2021年
塔河缝洞型油藏储层非均质性强,开发中后期油水关系复杂且储量动用不均,导致剩余油挖潜难度大。针对现有储量分类方法无法有效指导主体区精细开发的问题,运用体积雕刻法进行储量复算,通过属性优选提高缝洞刻画精度,利用参数分区差异化赋值提高储量计算精度,根据缝洞连通特征与储量动用状况,细化储量分类标准,将已井控区储量划分为未连通储量、连通未动用储量、连通在动用储量3类。针对不同类型储量制订相应开发调整对策,未连通储量、连通未动用储量以部署新井、完善井网为主,连通在动用储量以井间注采调整为主。利用储量评价技术指导新井部署与注采调整,塔河4区投产新井31口,实施油水井措施25井次,日产油由270 t/d升至700 t/d,综合治理效果显著。研究成果对缝洞型油藏开发中后期高效调整具有借鉴意义。
耿甜吕艳萍巫波张晓文欢
关键词:缝洞型油藏连通性储量评价碳酸盐岩塔河油田
塔河油田暗河油气藏勘探潜力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文中应用地震、钻井、测井等资料,运用多时窗、多属性暗河预测技术,在塔河油田主体区识别出了5个暗河系统,并对暗河发育特征及油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深部暗河与浅层暗河是不同时期的岩溶产物,空间继承性差。浅层暗河呈网状,充填几率大;深部暗河系统呈线状,不充填。深部暗河与浅层暗河具有独立的油水系统,各暗河系统内油水差异性分布。分支暗河、深部暗河也是优质储量发育的井区,具有勘探开发潜力。
巫波荣元帅刘遥张振哲邓锋
关键词:暗河油水充填勘探
蚂蚁追踪技术在缝洞型油藏裂缝预测中的应用被引量:19
2014年
以塔河油田主体区缝洞型油藏为研究对象,应用先进的蚂蚁追踪技术,实现了断裂内幕裂缝及低级序断层结构的精细刻画。通过裂缝发育程度与油气富集程度、水淹程度及注采关系的分析,认为裂缝发育相对较差的井区仍有较高的剩余储量丰度,并明确了剩余油分布的潜力区。该技术的应用取得了很好的地质效果,为油藏后期剩余油挖潜及开发调整提供了依据,也为类似油藏的裂缝预测提供了借鉴。
巫波刘遥荣元帅张晓
关键词:缝洞型油藏剩余油
塔河油田缝洞型储集层类型综合识别被引量:7
2023年
为了实现塔河油田连通缝洞结构的识别,以大尺度储集层地震雕刻成果为参考,基于钻井、录井、测井、示踪剂等资料,识别井周和井间储集层类型;通过静态和动态监测方法,确定缝洞型储集层识别方法的特征参数,提高了缝洞单元内储集层类型识别的可靠性。综合静态和动态方法识别的储集层类型,按照空间位置关系构建连通的缝洞结构。在X缝洞单元内的单井缝洞结构识别中,相较单一静态或动态的储集层类型识别方法,该方法提高了缝洞结构识别的可靠性。
巫波杨文东吕晶罗君兰
关键词: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井点井间
不同岩溶缝洞油藏剩余油类型及开发对策被引量:8
2016年
针对塔河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剩余油分布认识不清的问题,以缝洞油藏特征为基础,运用油藏精细刻画、测井、生产动态特征及差异连通性分析方法,提出了塔河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八大类13个亚类剩余油分布类型,明确了其中8个亚类属于油藏类型决定的特有型,5个亚类是由缝洞发育特征决定的共有型。针对不同剩余油类型提出了适合的矿场开发对策:采用注气方式动用阁楼型剩余油;部署直井动用分支暗河、深部暗河、交错断裂分段型、平行断裂型及T56—T74断裂型剩余油;采取侧钻方式开发低幅小残丘、沟谷两翼型、T74内幕断裂及U型剩余油;采取排水采油、选择性堵水、关井压锥及酸压方式动用高渗通道内的低渗区型、裂缝窜进封挡型及不同部位充填型剩余油。不同岩溶缝洞油藏剩余油类型及开发对策在塔河油田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对相似油藏的剩余油挖潜有一定借鉴作用。
巫波李正民荣元帅
关键词:缝洞型油藏剩余油分布油藏特征连通性塔河油田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油藏缝洞分隔性研究被引量:24
2015年
针对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主体区剩余缝洞水淹程度高、油水关系复杂、加密部署风险大的问题,结合油藏生产实际,提出了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分隔缝洞体的概念,形成了基于油藏地质背景的缝洞分隔性研究的技术思路和方法,总结出"三大类七亚类"的缝洞分隔模式:河道(管道)分隔型(支流河道分隔型、充填分隔型、U型管分隔型)、断裂分隔型(内幕断裂分隔型、交错断裂分隔型、平行断裂分隔型)和岩溶沟谷分隔型。以基于油藏地质背景的缝洞分隔性研究为基础的老区加密部署效果良好,投产新井产能明显提高,突破了井位部署大于500 m井距的限制,较大程度上增加了可开发缝洞体潜力,降低了加密调整水淹风险。
荣元帅胡文革蒲万芬巫波刘遥鲁新便李新华
关键词:缝洞型油藏塔河油田
塔河2区奥陶系油藏剩余油分析及对策研究
2013年
塔河2区奥陶系油藏剩余油分布主要受断裂、古水系、连通性、构造、采出程度、水淹状况等因素控制,通过对主干断裂的精细描述,分析储集体展布方向及控制因素,利用多种动态分析方法对连通性进行综合分析,并对油井纵向和平面上的水淹状况进行分析,明确水淹进程,得出剩余油分布特征及模式。针对不同的剩余油分布模式采取不同的治理对策,改善开发效果。
巫波张晓荣元帅
关键词:水淹剩余油
利用注水替油资料计算塔河缝洞型油藏动态储量的方法被引量:7
2022年
在塔河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动态储量评价中,由于缝洞储层介质类型多样、尺度不一、分布复杂、非均质性较强,无法准确确定储层综合压缩系数,缝洞型油藏动态储量评价结果可靠性差。基于油井注水替油资料,对油井储层在弹性驱阶段和注水替油后替油阶段建立相应的物质平衡方程,建立2个阶段弹性产率公式,联立方程组求解储层动态储量和综合压缩系数,对比多轮次计算结果的稳定性来验证其可靠性。其中验证后的储层综合压缩系数可用于所在缝洞油藏的动态储量计算,相较常规的可靠性较差的经验取值方法,该方法可提高缝洞油藏动态储量计算结果的可信度和准确度。
巫波杨文东姜应兵张晓
关键词:缝洞型油藏注水替油动态储量
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高产井见水特征及水淹预警机制的建立被引量:6
2014年
塔河缝洞型油藏高产井见水特征曲线可归纳为5种类型,影响油井含水上升的有地质、开发和工程3大因素,其中地质因素是含水变化的决定因素。建立了2种储集层类型的水淹模式,统计分析油井见水前后井口生产参数变化主要有5种类型,建立了水锥风险评价指标分级体系,以便及早预防油井水锥的形成,提出适宜的控水稳油措施。
杨占红龙喜彬巫波罗娟
关键词:缝洞型油藏高产井油井水淹生产参数预警机制
塔河油田走滑断裂与古岩溶耦合关系研究及其对奥陶系储层发育的影响
2024年
走滑断裂与古岩溶作用耦合关系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本文通过对TH12518走滑断裂在奥陶系一间房组地层内构造样式时空叠加改造特征和不同期岩溶作用的研究,明确不同期次走滑断裂内幕结构与古地貌、古水系间的耦合关系。在TH12518走滑断裂在多期构造活动改造下,一间房组地层构造样式多次差异叠加,形成5种分段类型:Ⅰ型,拉分+平移+拉分段;Ⅱ型,拉分+平移+平移段;Ⅲ型,平移+挤压+拉分段;Ⅳ型,平移+挤压+平移段;Ⅴ型,逆冲推覆改造段。即加里东中期Ⅰ~Ⅲ幕形成平移段和拉分段;加里东晚期形成平移+挤压段、拉分+平移段、逆冲推覆段3种样式;海西早期发生“弯曲效应”,形成平移+挤压+平移段、拉分+平移+平移段、平移+挤压+拉分段、拉分+平移+拉分叠加构造样式。不同期岩溶地貌差异大。加里东中期Ⅰ幕岩溶台地水系欠发育;加里东中期Ⅱ-Ⅲ幕,北部抬升形成岩溶准平原,南部岩溶斜坡区发育近南北向地表水系及暗河;加里东晚期,岩溶斜坡区发育多组水系,沿北东东向断裂新形成北东东向暗河和地表水系。海西早期,岩溶斜坡发育大型曲流河。一间房组地层在不同岩溶期,不同区域不同类型段的岩溶作用不同。加里东中期Ⅰ幕整体发育开发式裸露型岩溶,沿断裂带下渗溶蚀,北北东向断裂拉分段溶蚀较强。加里东中期Ⅱ-Ⅲ幕北部发育开发式裸露型岩溶,南部为半开放式承压型岩溶,拉分段溶蚀进一步增强,Ⅱ幕还发育“下降型”埋藏断控岩溶。加里东晚期发育开发裸露型岩溶、半开放承压岩溶和“下降型”埋藏断控岩溶,北部受岩溶基准面控制,向下在寒武系顶面白云岩岩性界面岩溶作用受阻。南部不受基准面控制,向下至少溶蚀至寒武系阿瓦塔格组顶面,纵向上岩溶缝洞体分层明显。海西早期,发育半开放式承压型岩溶,除弯曲效应拉分段外,岩溶作用�
马海陇杨德彬杨德彬张娟王震张世亮张娟
关键词:塔河油田古地貌岩溶作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