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崔四平

作品数:68 被引量:578H指数:16
供职机构: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0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0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8篇玉米
  • 17篇小麦
  • 13篇毒素
  • 13篇胁迫
  • 10篇幼苗
  • 10篇病菌
  • 9篇小斑病
  • 9篇斑病
  • 8篇培养滤液
  • 8篇小斑病菌
  • 8篇酶活性
  • 8篇过氧化物酶
  • 8篇干旱
  • 7篇玉米小斑病
  • 7篇玉米小斑病菌
  • 7篇玉米小斑病菌...
  • 7篇歧化酶
  • 7篇小麦幼苗
  • 7篇小种
  • 6篇毒素培养滤液

机构

  • 66篇河北省农林科...
  • 13篇河北师范大学
  • 8篇沈阳农业大学
  • 2篇河北农业大学
  • 2篇内蒙古农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遗...
  • 2篇石家庄市疾病...
  • 1篇河北广播电视...
  • 1篇承德民族师范...
  • 1篇明尼苏达大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西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唐山师范学院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66篇崔四平
  • 44篇马春红
  • 26篇李运朝
  • 24篇贾银锁
  • 19篇郭秀林
  • 16篇李广敏
  • 13篇魏建昆
  • 11篇董文琦
  • 11篇翟彩霞
  • 10篇王立安
  • 9篇黄国存
  • 8篇侯立白
  • 7篇李俊明
  • 6篇陈霞
  • 6篇吴哲
  • 5篇张敬贤
  • 5篇商闯
  • 5篇及增发
  • 4篇关军锋
  • 4篇李孟军

传媒

  • 18篇华北农学报
  • 12篇河北农业科学
  • 4篇玉米科学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4篇中国农学通报
  • 3篇植物生理学通...
  • 2篇农业科技通讯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华中农业大学...
  • 2篇作物学报
  • 1篇中国生物防治
  • 1篇中国棉花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作物杂志
  • 1篇云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年份

  • 2篇2012
  • 4篇2011
  • 6篇2010
  • 4篇2009
  • 4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 5篇2005
  • 5篇2004
  • 2篇2003
  • 4篇2002
  • 3篇2001
  • 1篇2000
  • 3篇1999
  • 2篇1998
  • 1篇1997
  • 3篇1995
  • 4篇1994
  • 3篇1993
  • 2篇1992
6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玉米多胞质雄性不育系冀257的选育研究被引量:5
2004年
马春红郑积德郭秀林崔四平李广敏
关键词:玉米选育恢复性制种技术
真菌毒素制备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被引量:6
2001年
总结了真菌毒素制备过程包括产毒素菌株的培养、真菌毒素的分离和提纯以及毒素的生物检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为真菌毒素的进一步研究打下了基础。
郝丽梅王立安马春红闫芝芬崔四平王建斌
关键词:植物病害提纯生物检测
玉米在诱导抗病过程中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被引量:24
2005年
用不同低浓度玉米小斑病菌T毒素培养滤液处理玉米叶片,检测玉米叶片中MDA含量变化。结果表明,以1∶40的低浓度T毒素预处理的效果最好。96h的动态测试中,MDA含量较对照平均下降43.8%,从而说明低浓度T毒素培养滤液本身能够作为激发子来诱导玉米的系统获得性抗性。
翟彩霞马春红马春红王立安陈霞郭秀林崔四平
关键词:毒素培养滤液丙二醛
不同抗枯萎类型棉花品种超氧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研究被引量:20
1993年
本文研究了不同抗枯萎病类型棉花品种及同一品种(系)内感病植株和健康植株叶片超氧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在田间发病情况下,抗病品种膜脂过氧化水平低,超氧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弱,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高,不抗病品种则表现相反;在同一品种(系)内,感病植株比健康植株膜脂过氧化水平,超氧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均较高,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较低,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李妙王校栓李延增徐显尹志敏耿军义李俊明崔四平裴宝琦
关键词:棉花枯萎病超氧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
干旱对小麦幼苗SOD活性和CaM水平的影响被引量:25
1995年
本研究结果表明,干旱引起小麦幼苗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增高,钙调素(CaM)水平下降。萎蔫的幼苗复水4天后,SOD活性和MDA含量又下降,恢复到对照水平,而CaM含量急剧上升且高于对照。研究还表明,SOD可能不受CaM的调节。同时对SOD活力测定计算方法也进行了探讨。
黄国存崔四平马春红崔洋魏建昆
关键词:干旱小麦幼苗超氧化物歧化酶钙调素
干旱胁迫下玉米胞内Ca2+浓度及亚细胞定位与ABA水平关系的研究
李广敏郭秀林刘子会马春红李运朝崔四平李孟军
该项目针对我国水资源短缺且逐年加剧的现状,以玉米生理节水为研究出发点,以干旱信号物质的合成及其传导机制为研究重点;通过整体设计,以玉米幼苗及其保卫细胞为试材,采用将干旱信号物质的感受部位根系与信号物质效应部位叶片相结合,...
关键词:
关键词:玉米亚细胞定位
玉米小斑病菌T小种毒素诱导对玉米叶片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8
2010年
分别采用低浓度玉米小斑病菌Hel minthospolium maydis T小种毒素(HMT毒素)和玉米小斑病菌T小种培养滤液中的提取蛋白及菌丝细胞壁的提取液,预处理不同玉米品种3叶期叶片后再接种高浓度HMT毒素,在无菌条件下培养5 d后测量叶片病斑大小,并测定玉米叶片内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只有纯化的低浓度HMT毒素能够作为激发子诱导玉米获得系统性广谱抗性,但不同玉米品种所需的最适合浓度有差异;TC103以质量浓度0.025μg/mL毒素预处理效果最好,PAL活性最高;TB37和TMo17 2个自交系,以质量浓度分别为0.025μg/mL和0.050μg/mL的毒素预处理效果最好。
马春红翟彩霞郑秋玲董文琦李运朝崔四平范尉尉贾银锁
关键词:毒素激发子苯丙氨酸解氨酶
小麦苗期细胞原生质特性与水分胁迫的关系被引量:2
1989年
随水分胁迫加重,不同抗旱类型小麦的第一、二叶鞘细胞的基态渗透浓度、原生质层对非电解质甲脲的透性和原生质粘度值均表现上升趋势.抗旱的昌乐5号和不抗旱的扬麦4号在正常和水分胁迫条件下差异均显著.当胁迫到一定程度,不抗旱的扬麦4号细胞基态渗透浓度和透性常数下降早而迅速,甚至质膜破裂.三个指标中透性常数值对干旱反应最敏感,证明小麦抗旱性与原生质层透性关系密切.
贾银锁崔四平李玉英
关键词:小麦水分胁迫
HMC毒素诱导玉米同核C、N细胞质细胞凋亡的荧光显微观察被引量:11
2011年
【目的】研究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毒素(HMC-toxin)诱导同核异质体玉米的离体根冠细胞发生凋亡的差异性及凋亡规律。【方法】采用吖啶橙(AO)与溴化乙啶(EB)荧光复染以及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的方法检测。【结果】HMC毒素诱导根冠细胞发生凋亡,出现凋亡小体与染色体边集形态特征。在3种毒素浓度、3种处理时间下,Mo17-C的根冠细胞死亡率均高于Mo17-N。采用AO与EB复染方法,在150μg.mL-1HMC毒素处理7 h时,Mo17-C细胞凋亡率达最高值,为68.7%,而Mo17-N仅为29%;经Hoechst 33258染色后,在150μg.mL-1HMC毒素处理下,Mo17-C也于7 h时达最大凋亡率,为57.3%,而Mo17-N为27.7%。【结论】在毒素"伤害"细胞致死过程中,C细胞质的细胞死亡率远高于N细胞质;在"诱导"细胞凋亡程序中,C细胞质的细胞凋亡率也远高于N细胞质的。凋亡率随诱导浓度和诱导时间的增加而增加。AO、EB复染与Hoechst 33258染色相比,两者细胞凋亡率接近,准确度均高,图像清晰,且费用相当,但前者可以区分早期和晚期凋亡细胞而后者不能区分。
马春红李秀丽董文琦张红心李运朝崔四平王立安贾银锁戴志刚
关键词: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细胞凋亡吖啶橙溴化乙啶
玉米小斑病菌C毒素培养滤液对玉米叶片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诱导效应被引量:20
2008年
分别用不同低浓度玉米小斑病菌C毒素培养滤液处理两种基因型(B37和C103)同核异质系的玉米叶片后再接高浓度毒素培养滤液,观察其病斑大小并测定与抗病相关的关键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对CB37的处理,以1∶50处理效果较好,PAL酶活性最高;对CC103的处理,以1∶60处理效果较好,PAL酶活性最高。在不同基因型、不同细胞质中所需激发子最有效地激活浓度及激活时间不同,确定了低浓度C毒素作为激发子来诱导玉米的获得性抗性具有一定的广泛性。
商闯马春红李运朝翟彩霞董文琦崔四平侯立白贾银锁
关键词: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