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云亮
- 作品数:53 被引量:265H指数:11
- 供职机构:济南军区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卫生局中医药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机械工程更多>>
- 基于PIRO概念的模型对危重病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被引量:8
- 2013年
- 目的探讨基于PIRO概念的多因素模型评估危重病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3年8月入住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成年危重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28d预后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两组易感因素(predisposition,P)、损伤因素或致病因子(injury,Ⅰ)、机体对致病因子的反应(response,R)、致病因素造成的器官功能障碍(organ failure,O)等指标。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2)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建立基于PIRO模型对预后的诊断价值。结果共有187例危重病患者纳人研究,死亡75例(占40.1%)。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基础疾病评分、既往合并心脏疾病、糖尿病、脑血管疾病、血流感染、是否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严重脓毒症/感染性休克、降钙素原(PCT)、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急性病理生理评分(APS)、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等是影响预后的因素(均P〈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础疾病评分(优势比(OR)=1.874,95%可信区间(95%CI)1.138—3.084,P=0.014]、是否严重脓毒症,感染性休克(OR=0.167,95%CI 0.064—0.435,P=0.000)和SOFA评分(OR=1.498,95%CI 1.283~1.750,P=0.000)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上述因素较其他单因素能更好地判断预后,ROC曲线下面积(AUC):基于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构建的PIRO模型为0.877(0.821—0.934),P=0.000;基于基础疾病评分、严重脓毒症/感染性休克、SOFA评分构建的PIRO模型为0.871(0.814.0.928),P=0.000;APACHEⅡ评分为0.781(0.711~0.850),P=0.000;SOFA评分为0.762(0.687—0.837),P=0.000;APS为0.726(0.647~0.805)�
- 王涛崔云亮褚志祥刘杰班雨黎檀实
- 关键词:危重病脓毒症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
- 早期动脉血乳酸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被引量:14
- 2013年
- 目的 探讨早期检测动脉血乳酸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07-2011-12入住我院ICU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预后(死亡和存活)及感染程度(脓毒症、严重脓毒症和感染性休克)分组,分别比较各组动脉血乳酸及其与降钙素原和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观察其预测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并确定其预测脓毒症预后的最佳截断值.结果 共计纳入114例,其中男性80例,女性34例.按照预后及感染程度分组比较动脉血乳酸浓度,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血乳酸浓度与降钙素原及APACHEⅡ评分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动脉血乳酸预测脓毒症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77.4%,乳酸联合降钙素原的曲线下面积为80.3%.乳酸为2.0 mmol/L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阳性似然比.结论动脉血乳酸可以较好地预测脓毒症患者预后.
- 刁孟元王涛崔云亮林兆奋
- 关键词:乳酸脓毒症预后
- 脓毒症大鼠结肠粘膜asialo-GM1、asialo-GM2基因表达的动态变化和意义
- 目的 观察asialo-GM1、asialo-GM2基因在脓毒症大鼠结肠粘膜中的表达,探讨asialo-GM1、asialo-GM2在脓毒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正常组8只,假手术组和脓毒症组各...
- 陈国林崔云亮王虑林兆奋陈德昌
- 重症医学常用评分系统与降钙素原在严重多发伤中的评估价值
- 文章旨在比较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估Ⅱ(APACHEⅡ)、序贯性器官衰竭评估(SOFA)与降钙素原(PCT)在严重多发伤中的评估价值。通过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APACHEⅡ、SOFA评分评估严重多发伤脓毒症的感染严...
- 吴相伟崔云亮许永华管军李文放陈德昌
- 关键词:多发伤评分系统降钙素原
- 文献传递
- NP方案同步三维适形放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被引量:3
- 2010年
- 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实施三维适形放疗(three-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3D-CRT)的目的是提高治疗的增益比,既可以最大限度地将放射线剂量集中到靶区内杀灭肿瘤细胞,又可以使周围正常组织和器官少受或免受不必要的照射。
- 黄鹤田昭涛崔云亮
- 关键词:三维适形放疗非小细胞肺癌
- 高跨肺压肺复张治疗中度ARDS快速撤机1例被引量:1
- 2018年
- 重症肺炎在其疾病发展过程中可进展为ARDS,增加ICU住院时间及病死率。机械通气是治疗ARDS的重要措施。笔者所在科2017年9月收治1例社区获得性肺炎进展为中度ARDS患者,采用高跨肺压充分肺复张治疗后,使塌陷肺泡重新开放,肺顺应性显著改善,患者快速撤机,现报告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男,35岁,体质量80 kg。因“感冒4 d,呼吸困难2 d”入院。既往2型糖尿病5年。查体:体温37.8℃,心率89次/分,呼吸35次/min,血压100/70 mmHg(1 mmHg=0.133 kPa,去甲肾上腺素9μg/min持续泵注),脉搏氧92%(面罩吸氧6 L/min)。双肺闻及湿性啰音,身体下垂部位水肿。辅助检查:白细胞33×109/L,中性粒细胞95.9%,血小板30×109/L,白蛋白21 g/L,肌酐64μmol/L,PCT 13.42 ng/ml。
- 刘杨崔云亮
- 关键词:撤机
- 乌司他丁对术后炎症反应和血液高凝状态的影响机制研究被引量:20
- 2014年
-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手术后炎症反应、凝血及纤溶系统的影响和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探讨乌司他丁对术后高凝状态的影响机制。方法选取医院2012年10月-2013年2月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46例,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25例和对照组21例,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每组于术前、术后、术后24h采集血液标本,监测血液白细胞(WBC)、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PLT)和凝血功能;用ELISA法检测血液白介素-6(IL-6)、凝血调节蛋白(TM)、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所有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时间、出血量和输液量比较,WBC、HCT、PLT组内和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术后24hIL-6浓度与术前比较明显增高(P=0.016);乌司他丁组术后24h比其他各时间点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明显延长(P<0.05),乌司他丁组术后24h和对照组比较PT延长(P=0.027),对照组术后24h与术前比较血浆凝血酶时间(TT)、TAT和D-Dimer(D-D)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乌司他丁组与对照组比较D-D浓度明显降低(P=0.004);对照组术后24h与术前比较TM浓度明显增加,而应用乌司他丁后TM浓度降低(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以改善术后凝血功能,防止纤溶功能亢进,其机制可能是抑制术后炎症因子释放,抑制部分凝血因子功能,保护血管内皮细胞。
- 田昭涛冯慧远李慧丽王虑林兆奋陈德昌崔云亮
- 关键词:乌司他丁炎症凝血血管内皮细胞
- 早期肠内营养对急性重症胰腺炎肠黏膜屏障及炎症指标的影响被引量:23
- 2018年
- 目的研究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患者肠黏膜屏障及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1月在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SAP患者54例,根据营养支持治疗方式,随机分为肠外营养组(PN组,n=27)和肠内营养组(EN组,n=27)。PN组采用完全肠外营养的治疗方式,EN组先采用肠外营养,再肠内营养治疗的治疗方式。分别检测两组患者在营养支持治疗前后的相关炎症指标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及APACHEⅡ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的变化,以及肠黏膜屏障功能和血清内毒素在治疗前后的差异。结果相比于肠外营养组,采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以明显降低SAP患者CRP、IL6和IL8水平(P<0.05)。与肠外营养治疗相比,肠内营养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内毒素水平及尿乳果糖/甘露醇(L/M值)排泄率。结论早期给予SAP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以更好的维护重症胰腺炎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预防肠源性感染,降低患者炎症反应,值得临床应用。
- 李伟伟冯慧远田昭涛刘瑞瑞崔云亮
- 关键词:急性重症胰腺炎早期肠内营养肠外营养细菌移位
- logistic回归模型构建联合预测因子诊断脓毒症和判断预后的临床运用
- 目的 探索多个检测指标联合诊断脓毒症及判断重症患者预后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收集我院2013年0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ICU重症患者的病例资料,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拟合降钙素原(PCT)、内毒素(LPS)、感...
- 张晟刁孟元崔云亮单怡郑金浩林兆奋
- 内镜下套扎与口服β受体阻滞剂对预防初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Meat分析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比较内镜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套扎术(endoscopic varices ligation,VEL)与口服β受体阻滞剂对预防初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效果。方法检索Pubmed/Medicin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等数据库,已发表关于静脉曲张行套扎术与口服β受体阻滞剂对预防静脉曲张初次出血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检索时间限制到2016年4月。由2位作者对检索文献进行数据提取、质量评价,运用Stata 1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索文献545篇,纳入14篇,样本量1 441例,结果显示荟萃分析静脉曲张套扎术与普萘洛尔和卡维地洛在预防曲张静脉首次出血率、出血病死率、总死亡率及不良反应方面分别为:套扎术vs.普萘洛尔首次出血率RR=0.78(95%CI 0.59~1.03),I^2=11%,P=0.34;套扎术vs.卡维地洛首次出血率RR=1.54(95%CI 0.69~3.42),I^2=38.8%,P=0.20,套扎术vs.普萘洛尔出血死亡率RR=0.83(95%CI 0.52~1.34),I^2=0,P=0.954;套扎术vs.卡维地洛出血死亡率RR=0.84(95%CI 0.29~2.46),I^2=0,P=0.770,套扎术vs.普萘洛尔总死亡率RR=1.08(95%CI 0.88~1.32),I^2=0,P=0.837;套扎术vs.卡维地洛总死亡率RR=0.91(95%CI 0.58~1.42),I^2=25.2%,P=0.248;套扎术vs.β受体阻滞剂不良反应发生率RR=1.19(95%CI 0.81~1.77),I^2=87.3%,P=0。结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行套扎术治疗与口服β受体阻滞剂方面在首次出血率、出血病死率、总死亡率及不良反应方面均无明显差异,但考虑到患者依从性、医疗负担等方面,临床建议口服β受体阻滞剂预防静脉曲张首次出血。
- 张伟田昭涛崔云亮
- 关键词:食管和胃静脉曲张套扎术Β受体阻滞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