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元 作品数:10 被引量:47 H指数:5 供职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天文地球 水利工程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基于标准化降水指数的近45年吉林省干旱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2017年 选用吉林省地区45个气象站近45 a逐月降水资料,以标准化降水指数(SPI)为干旱指标,详细分析吉林省范围内干旱强度、影响范围和发生频率的时空演变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过去的45 a中,吉林省地区干旱整体呈增强的趋势。吉林西部和中部地区是年、季尺度干旱高发地区,干旱发生频率明显高于东部地区。从站次比上来看,年尺度干旱站次比呈阶段性先减后增的变化形式,且全省范围内多发全域性干旱。不同季节中,春、冬两季中的站次比出现下降,夏、秋两季中站次比有所增加。夏旱多为局域性干旱,其余季节中则均为全域性干旱。年尺度干旱强度变化呈增强趋势,且以中旱为主。不同季节中干旱强度和站次比变化形式有所不同,春、夏两季中干旱的作用强度减弱,秋、冬季中干旱强度呈增强趋势。 岳元 申双和 王琪关键词:干旱 标准化降水指数 “蒸发悖论”在吉林省的表现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8 2017年 利用吉林省45个气象站1970—2014年的气象资料,分析过去45年吉林省蒸发皿蒸发量和各气象要素的变化趋势,重点对"蒸发悖论"在吉林省的分布规律和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过去45年,吉林省范围内气温显著增加,蒸发皿蒸发量呈显著下降趋势,总体上存在"蒸发悖论";四季中春季蒸发量显著下降,而其他三季中蒸发量小幅上升,但并不显著;年平均状态下全省共有30个气象站存在悖论,空间上自西向东逐步增加;春季存在悖论的站点数最多,其他三季中存在悖论的站点数较春季有所下降,仅出现在吉林省西部以及中东部的个别站点;相关气象因子对蒸发量影响程度排序为风速>水汽压差>气温>日照时数;春季影响蒸发量变化的主因子是风速,而夏、秋、冬三个季节中影响蒸发量变化的主因子为水汽压差;空间上,影响吉林省西部和中部蒸发年变化的主导因子是风速和日照时数,而南部则是水汽压差。 岳元 申双和 金宇 王琪关键词:蒸发皿蒸发量 气候变化 “蒸发悖论”现象在吉林省地区的表现 被引量:5 2015年 利用吉林省有效的45个气象站1963—2012年的气象资料,分析50年吉林省20 cm口径蒸发皿蒸发量的变化趋势,结合温度变化,着重分析"蒸发悖论"在吉林省的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50年来吉林省蒸发皿蒸发量呈显著下降趋势,其中春季的下降速率和下降的幅度最大,而夏、秋、冬三个季节中虽然存在小幅上升的变化趋势,但是并不显著。50年来吉林省整体上存在"蒸发悖论"。地理上,吉林省存在"蒸发悖论"现象气象站的数量呈自西向东逐步增加的分布形式,但悖论在长白山山区极少出现。不同年代际中,吉林省存在悖论的站点数量也不同,80年代最多,其后依次为00年代、70年代,90年代最少。从季节来看,春季全省存在悖论,其他三季悖论现象则以中部长春地区为中心,夏、秋两季向东部地区扩展,冬季向中部地区收缩。 岳元 王艳萍 王琪 汪贵彬 林毅 罗新兰关键词:全球变暖 蒸发皿蒸发量 辽东山区天然次生林两个不同坡向林窗光温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10 2015年 为探讨辽东山区次生林林窗干扰特征,对不同坡向雪/风干扰后形成林窗内的光温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东北和东南坡向的林窗中,各时段光量子通量密度(PPFD)和气温的空间分布格局类似但大小并不相同;8:00—10:00 PPFD最高值均出现在林窗中央偏西(东北坡169μmol·m-2·s-1,东南坡350μmol·m-2·s-1),11:00—13:00PPFD最高值出现在林窗中央偏北侧(东北坡234μmol·m-2·s-1,东南坡400μmol·m-2·s-1),而14:00—16:00均以林窗东侧PPFD最大(东北坡74μmol·m-2·s-1,东南坡56μmol·m-2·s-1),且两个坡向的PPFD在各时段大小差异显著(P<0.05)。两个坡向林窗内平均气温的空间分布均表现为8:00—10:00西高东低,11:00—13:00北高南低,14:00—16:00东高西低的趋势,而在各时段的差异为8:00—10:00、11:00—13:00东北坡气温显著低于东南坡(P<0.01),14:00—16:00则显著高于东南坡(P<0.01)。上述结果表明,林窗坡向及林窗内位置不同,使其光温环境发生异质性,进而影响到林窗区域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发育及植物种群分布等,最终影响到森林的更新。 王一 刘江 张金鑫 李秀芬 祝成瑶 肇同斌 岳元 战莘晔关键词:天然次生林 不同坡向 林窗 PPFD 使用CAWS AnyWhereServer2013接收宏电DTU传输数据的方法 被引量:1 2015年 由于自动气象站刚刚出现时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造成各个厂商的自动气象站数据只能由自己厂商生产的中心站软件接收,而且因为种种的原因,这些中心站软件常常无法安装到同一台服务器上,这样就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损耗。根据本溪市气象局的实际问题,针对长春厂和华云公司的中心站软件与自动气象站硬件进行不断的探索与试验,发现CAWS Any Where Server 2013可以接收不同厂商的自动气象站上传的数据。以本溪市气象局为例,说明实现CAWS Any Where Server 2013接收长春厂自动气象站使用的宏电DTU上传数据的两种方式,发现在气象局的实际业务运行中,直接接收的方式要比Z文件收集的方式更加适用。 汪贵彬 孙秀恒 岳元 张晓庆 王东 王一关键词:自动气象站 基于多指数东北地区干旱特征及预警、预测研究 岳元1963~2012年长春市极端气温事件变化特征 2013年 利用1963 ~2012年长春市的最高和最低气温资料,采用百分位阈值法确定暖日、暖夜和冷日、冷夜的标准,采用非参数Z统计量检验法、线性倾向估计法和M-K突变检测方法,研究长春市50年的极端气温事件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长春市的暖日和暖夜呈现上升的变化趋势,上升速率分别为1.44和5.50个/10a;而冷日和冷夜则呈现减少的趋势,减少的速率分别为1.61和5.35个/10a;同时夜间增暖幅度大于白天;极端温度变化的阶段性特征明显,近50年的暖日和冷日、冷夜存在突变.秋季的暖日增加最为显著,春季次之;夏季的暖夜增加最为显著,冬季次之;而冷日和冷夜的减少主要存在于春季和冬季;四季的气温均在变暖,其中以春季、冬季变暖最明显;2月暖日的增加和冷日、冷夜的减少最为明显,暖夜则在6月变化最显著. 岳元 贾萍 王琪关键词:极端气温 时空变化特征 UV-B辐射增强对粳稻光合特性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7 2014年 通过人工增加UV-B的方式,研究盆栽条件下粳稻品种沈农265各生育时期叶绿素含量、气体交换参数及保护酶活性的变化特征。试验以自然光为对照,设计2个UV-B辐射增强处理(分别在自然光基础上增加UV-B辐射0.32w·m-2和0.61 w·m-2)。结果表明:2个UV-B辐射增强处理Chla、Chlb、Chla/b均下降,Chla在成熟期降幅最大(分别为18.74%和27.00%),Chlb在抽穗期降幅最小(分别为2.47%和8.81%);2个UV-B辐射增强处理Pn的最大降幅分别出现在孕穗期和灌浆期(分别为10.19%和13.9%),Tr在灌浆期下降最多(分别为21.76%和21.00%),Gs在抽穗期下降最多(分别为14.96%和23.40%),Ci变化规律不明显,Ls呈现与Ci相反的变化趋势;2个UV-B辐射增强处理SOD和CAT先升高后降低,最大增幅均出现在拔节期(分别为9.85%、48.93%和19.6%、35.62%),最大降幅均出现在成熟期(分别为11.02%、20.33%和6.9%、13.23%),POD呈上升趋势,最大增幅分别出现在灌浆期和孕穗期(分别为27.87%和50.82%)。因此,UV-B辐射增强会降低粳稻叶绿素含量,气体交换参数也受到影响,SOD、CAT生育前期受到诱导活性升高,生育后期则受到抑制活性降低。 战莘晔 殷红 李雪莹 乔媛 岳元 汪贵彬关键词:UV-B 粳稻 光合特性 保护酶活性 CAWS Any Where Server 2013在Windows 7下的安装与配置 被引量:1 2016年 出于对运行稳定性方面的考虑,各家自动气象站生产厂商的中心站软都是要求在服务器上运行的,华云公司的中心站软件CAWS Any Where Server 2013也是需要在Windows Server 2003以及更高版本的服务器上运行。但是服务器硬件和软件的安装调试与维护很复杂,对市一级的气象局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如果使中心站软件CAWS Any Where Server 2013能够在Windows 7中运行,则会给维护工作带来很大的便利。根据本溪市气象局的实际情况,针对CAWS Any Where Server 2013与Windows 7进行不断的探索与试验,发现CAWS Any Where Server 2013可以稳定的运行于Windows 7系统之中。以本溪市气象局为例,说明基于Windows 7下安装配置CAWS Any Where Server 2013的方法,发现在气象局的实际业务运行中,CAWS Any Where Server 2013运行在Windows 7中运行同样稳定,而且维护成本更低。 汪贵彬 孙秀恒 岳元 张晓庆 王东 王一吉林省最高最低气温非对称变化时空演变特征 被引量:4 2018年 利用吉林省45个气象站1970-2014年逐日的最高、最低气温资料,分析吉林省最高、最低气温不对称变化在年、季尺度上的时空演变特征。采用经验模态分解法(EMD)分解年、季最高、最低气温序列,分析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45年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均呈增加趋势,且最低气温增幅是最高气温的两倍。四季的最高、最低气温变化形式与年变化一致;不同地区之间最高气温的增幅差异不大,最低气温增幅存在一定区别,东部最低气温增幅小于中、西部。相对稳定的增温区出现在西部和中部,不同季节的增温幅度不同,春、夏要强于秋、冬。经验模态分解(EMD)结果显示吉林省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均为增加趋势,而春、冬季中最高气温趋势分量的倾向率与原始序列不同,为负值。夏、秋季中最高气温及四季中最低气温趋势分量序列与原始数据序列的倾向率一致,均为正值但大小存在差异。 岳元 申双和 申双和 王琪 王琪关键词: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