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尤传香

作品数:13 被引量:36H指数:3
供职机构:香港浸会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合作作者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穴位
  • 3篇文化
  • 3篇文化内涵
  • 3篇黄帝
  • 3篇黄帝内经
  • 3篇《黄帝内经》
  • 2篇针刺
  • 2篇针刺补泻
  • 2篇中药
  • 2篇主治
  • 2篇灵枢
  • 2篇涵义
  • 2篇补泻
  • 1篇道家
  • 1篇毒药
  • 1篇循行
  • 1篇药物
  • 1篇药物分类
  • 1篇迎随
  • 1篇迎随补泻

机构

  • 13篇香港浸会大学
  • 13篇香港大学

作者

  • 13篇尤传香
  • 13篇李磊

传媒

  • 11篇中医药通报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年份

  • 3篇2013
  • 4篇2012
  • 5篇2011
  • 1篇2009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试论经络理论的文化内涵被引量:3
2013年
经络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典型地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整体思维方式,经络不仅是流通血液的"脉"或"血脉",更是气运行的主要通道,而经络运行气血的功能则是对阴阳、五行、藏象、气血等理论学说的必要补充和整体诠释。《黄帝内经》确立了以十二经脉的气血循环流注作为经络系统的基本框架,从而在传统中医理论的整体构建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经络理论实际上成为了整个中医理论体系的主体结构。
李磊尤传香
关键词:经络理论中国传统文化
试论五输穴的主治涵义被引量:9
2012年
本文分析了《黄帝内经》、《难经》中对井、荥、输、经、合五输功能主治的有关论述,认为井、荥、输、经、合五输不仅是指井、荥、输、经、合五输穴,更是指经脉循行中的井、荥、输、经、合五个特定部位。《黄帝内经》、《难经》中论述的井、荥、输、经、合五输穴的主治作用,实际上与经脉循行中井、荥、输、经、合五输五个特定部位的功能特性密切相关。后世医家片面地只把井、荥、输、经、合五输理解为特定穴中的井、荥、输、经、合五输穴,忽略了井、荥、输、经、合五输穴的主治作用与经脉循行中井、荥、输、经、合五输五个特定部位的功能特性之间的密切联系,结果导致了对井、荥、输、经、合五输穴主治作用的曲解。
李磊尤传香
关键词:五输穴
《黄帝内经》《素问》《灵枢》诸书名的文化内涵被引量:2
2011年
本文分析探讨了《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的书名涵义,认为《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的命名都明显受到了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黄帝内经》的命名与形成与战国时期的黄老之学有关,《素问》的命名则受到了汉代确立的宇宙生成论的影响,而《灵枢》的书名更具有道家意味,体现了《黄帝内经》成书于秦汉之际并且与汉代盛行的黄老之学密切相关的学术特征。《黄帝内经》、《素问》、《灵枢》诸书的命名显著表明了传统中医药的文化内涵。
李磊尤传香
关键词:《黄帝内经》《素问》《灵枢》
迎随补泻的时机——从《灵枢·九针十二原》看针刺补泻被引量:1
2011年
本文深入分析了《灵枢·九针十二原》中迎随补泻的具体内容,认为迎随补泻的关键是把握针刺补泻的时机。在迎随补泻中,首先要感知到穴位之中经气的存在,然后在气机的运动变化过程中,进一步体察经气的盛衰变化,把握住经气运动来去和聚散的时机,及时应用或补或泻的针刺手法。迎即夺其盛,引邪气外出,为泻;随即济其衰,使正气复聚,为补。迎随补泻的具体操作展现了针刺补泻的原始内涵。
李磊尤传香
关键词:针刺补泻迎随补泻针刺时机
穴位刍论(三)——论穴位的大小被引量:3
2012年
本文分析了穴位理论的基本内容,对穴位的大小了深入的探讨,澄清了有关穴位的一些模糊认识。
李磊尤传香
关键词:穴位
穴位刍论(二)——论穴位的数目及定位被引量:2
2012年
本文分析了穴位理论的基本内容,对穴位的数目演变、定位原则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澄清了有关穴位的一些模糊认识。
李磊尤传香
关键词:穴位
《内经》“道”之涵义被引量:3
2011年
"道"是道家哲学的重要范畴,《黄帝内经》中大量使用了"道"的概念。虽然《内经》中的"道"都不带有世界本原的意义,但在阐述阴阳之道和其它各种具体规律时,显露的却是道家哲学的思维观念和方式。《内经》引用道家的"道"范畴来规范说明医学的规律、道理、理论和方法,清楚表明了道家哲学和中医理论之间的密切联系。
李磊尤传香
关键词:道家《黄帝内经》
《难经·七十五难》新解被引量:3
2011年
本文从五行生克理论和五脏整体观的角度阐释了《难经·七十五难》经文的实际内涵,认为此难通篇虽未提及"脾"字,但叙述的却是脾土虚的病机和治法,因"东方实"、"西方虚"而致土虚,用"泻南方"、"补北方"而治土虚。篇末"不能治其虚,何问其余"一句,清楚表明了该难以"东方实,西方虚;泻南方,补北方"作问的意义,是正确理解经文要旨的关键所在。
李磊尤传香
关键词:五行生克脾脏
冲脉循行考被引量:6
2013年
以《黄帝内经》、《难经》所述为根据,探讨了冲脉的循行路线。认为对腹部脉动的直观体察是古人认识冲脉循行的主要依据,而冲脉循行线路的纷杂歧异,实际上反映了经脉学说开始形成时的早期面貌。
李磊尤传香
关键词:冲脉循行
“毒药”与“甘药”——试析《黄帝内经》中药物分类的文化内涵被引量:2
2011年
"毒药"和"甘药"是《黄帝内经》中提出的药物分类概念,反映了药物应用发展的早期面貌。性味有偏、作用峻猛、能够祛邪除病、对人体有刺激或毒副作用的药物称作"毒药",而性味甘美、作用平和、功在补虚、对人体没有刺激及毒副作用的药物则称作"甘药",这种对药物性能功用的认知方式无疑与秦汉时期盛行的籍服食丹药以求长生不老的道家神仙之术有关。《内经》中"毒药"、"甘药"的药物分类方式在东汉成书的《神农本草经》一书中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明确体现了早期中药理论和道家养生理论相互吸收、相互为用的学术特征。
李磊尤传香
关键词:毒药《黄帝内经》药物分类文化内涵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