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新亭
- 作品数:43 被引量:314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天麻素对脑外伤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观察天麻素对脑外伤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并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7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0)、假手术组(n=20)、自然恢复组(n=20)和天麻治疗组(n=20)。采用控制性皮质撞击的方法制作大鼠脑外伤模型。手术大鼠在术后第1、2、3、4周进行行为学评价并利用RT-PCR技术对海马区的脑源性营养因子(BDNF)和突触素(SynⅠ)的mRNA表达情况进行检测。使用SPSS 16.0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天麻治疗组第3、4周逃避潜伏期同自然恢复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游泳时间百分比在第4周时差异有显著性(P<0.05)。BDNF mRNA:造模后第2、3、4周自然恢复组同天麻治疗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SynⅠmRNA:自然恢复组第1、2周时同天麻治疗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第3、4周时两者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天麻素能够影响脑外伤大鼠海马区的神经重塑,从而改善脑外伤大鼠的认知功能。
- 孙新亭孙晓静
- 关键词:天麻素脑外伤
- 重度脑外伤急性期后生长激素变化及影响因素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探讨重度脑外伤急性期后生长激素变化并寻找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70例重度脑外伤患者,测量基础生长激素值,计算异常发生率,并将受试对象分为正常组与异常组,评估两组在六项评估因素方面的差异。结果:重度脑外伤急性期后生长激素异常总发生率为47.1%;其异常变化与颅底骨折和病程密切相关。结论:重度脑外伤急性期后生长激素缺乏发生率高;其变化与不同相关因素相关。
- 张皓迟茜茜张小年王晓艳孙新亭
- 关键词:脑外伤生长激素影响因素
- 强制诱导运动疗法促进非人灵长类动物脑栓塞模型前肢运动功能康复的机制研究
- <正>目的:验证CIMT对非人灵长类脑卒中后患侧前肢运动功能的影响,研究CIMT的作用机制。方法:成年雄性恒河猴4只,通过血管内介入方法缝线栓塞利手对侧大脑中动脉上干分支成功制备脑栓塞模型。从脑栓塞后2周起每周进行一次运...
- 王强张通温玫裴志胜赵春禹孙新亭公维军
- 文献传递
- 不同病程脑外伤患者康复治疗效果及经济学分析
- 目的考察不同病程脑外伤患者一个疗程的正规康复治疗效果,统计不同病程脑外伤患者一个疗程的康复费用,探讨康复介入的时机和不同病程阶段的康复重点。方法脑外伤病人按入院时病程分为五组:<3月、3月-6月、6月-1年、1年-2年、...
- 张皓张小年王晓艳孙新亭迟茜茜
- 关键词:脑外伤康复病程经济学
- 文献传递
- 针刺足三里对脑缺血大鼠神经重塑的影响
- 孙新亭
- 关键词:针刺足三里脑缺血
- 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研究现状被引量:43
- 2008年
-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病,肢体痉挛是脑卒中后的主要症状之一。尽管对脑卒中后肢体痉挛在机理上没有认识彻底,临床评价和治疗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近年来还是取得了一些成绩。
- 公维军张通孙新亭
- 关键词:脑卒中痉挛
- 强制诱导运动疗法对非人灵长类动物脑栓塞模型前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 <正>背景:强制诱导运动疗法(CIMT)的大多数临床试验显示了它的有效性,但CIMT的有效成分及诱导功能改善的本质仍存在争论。目的:揭示非人灵长类脑卒中后是否存在习得性废用现象,并验证CIMT的效果。方法:成年雄性恒河猴...
- 王强张通温玫裴志胜赵春禹孙新亭公维军
- 文献传递
- 留针与否对针刺足三里改变胫前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观察留针与否对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探讨留针的意义。方法:健康成年志愿者26例,随机分为留针组13例,不留针组13例。针刺左侧足三里。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足三里远端1cm处胫前动脉针刺前、"得气"后即刻及得气后1 min、2 min、3 min、4 min和5 min各项血流参数;比较两组运针"得气"后各时间点与针刺前比较血流参数差值间的差异。结果:留针组与不留针组血流动力学参数收缩期峰值(Vmax)和平均流速(Vm)在运针得气后即刻、1 min、2 min、3 min、4 min和5 min时分别与针刺前比较,各时间点与针刺前比较的差值,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留针"对局部的血管血流动力学改变无特殊意义。
- 公维军张通孙新亭
- 关键词:针刺得气血流动力学
- 吞咽障碍对脑卒中康复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
- 目的: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吞咽功能及营养状况评价,分析吞咽障碍对患者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对脑卒中康复患者行电视X线透视吞咽功能检查后,分别选取有吞咽障碍及无吞咽障碍患者各60例作为研究组及对照组。行人体测量及实验室检查,比...
- 李冰洁孙新亭张通赵军
- 关键词:脑卒中吞咽障碍营养不良
- 通窍活血汤对脑外伤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5年
- 目的观察通窍活血汤对脑外伤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并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 70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10)、假手术组(n=20)、自然恢复组(n=20)和治疗组(n=20)。采用控制性皮质撞击的方法制作大鼠脑外伤模型。治疗组大鼠在造模后每只鼠平均每天饮通窍活血汤5 ml,其他组每天饮用蒸馏水,持续4周。术后1、2、3、4周对大鼠进行Morris水迷宫测试,免疫组化检测海马区脑源性营养因子(BDNF)和突触素(SynⅠ)的表达。结果自然恢复组各时间点逃避潜伏期较正常组增加(P<0.05),治疗组1、2周较正常组增加(P<0.05),3、4周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3、4周小于自然恢复组(P<0.05)。自然恢复组各时间点游泳时间百分比较正常组降低(P<0.05);治疗组1、2、3周较正常组降低(P<0.05),4周时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4周时游泳时间百分比高于自然恢复组(P<0.05)。自然恢复组1、2周时海马区BDNF表达低于正常组(P<0.05),3、4周时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1、2、3周与正常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4周时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治疗组在2、3、4周海马区BDNF表达高于自然恢复组(P<0.05)。自然恢复组各时间点SynⅠ表达显著低于正常组(P<0.001),治疗组1、2、3周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4周时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3、4周明显高于自然恢复组(P<0.01)。结论通窍活血汤能够改善脑外伤大鼠的认知功能,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影响海马区的神经重塑。
- 孙新亭迟茜茜孙晓静
- 关键词:脑外伤通窍活血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