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夏瑜
- 作品数:19 被引量:27H指数:3
- 供职机构:山西省妇幼保健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西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HJURP基因缺陷表达的人胚胎绒毛细胞模型的构建与鉴定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构建HJURP基因的RNA干扰慢病毒表达载体并在人胚胎绒毛细胞上鉴定其沉默效率,进而提供HJURP基因缺陷表达的原代胚胎绒毛细胞模型。方法针对目的基因HJURP的序列,按照RNA干扰序列的设计原则,设计合成3个HJURP基因特异性的小分子干扰RNAi靶点,将其合成短发夹RNA(sh RNA)并退火形成双链RNA,克隆至慢病毒载体中形成sh RNA表达载体,通过PCR和测序鉴定获取正确重组载体。将筛选出的重组载体与慢病毒包装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并测定病毒滴度。随后将其干扰人胚胎绒毛细胞,采用Western blotting和real-Time PCR检测靶基因的沉默效率。结果对重组载体p HBLVU6-Zs Green-Puro进行测序鉴定,证实插入的sh RNA序列无碱基变异。重组慢病毒载体经293T细胞包装后,病毒滴度为108PFU/ml。RNA干扰人胚胎绒毛细胞HJURP基因后,可见感染后内源HJURP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HJURP m RNA水平明显下降,其中sh RNA1干扰效率大于70%。结论成功构建了HJURP基因的sh RNA慢病毒表达载体,该重组载体可以在细胞水平有效沉默靶基因,为后续研究HJURP基因表达抑制对人胚胎绒毛细胞的增殖凋亡和染色体分离的影响,探索HJURP基因在自然流产发生中的作用机制提供细胞模型。
- 薛慧琴高庭朱镭孙夏瑜卢洪涌张玉萍周岩燕美琴祁春茹
- 关键词:RNA干扰慢病毒
- 唐氏综合征遗传因素分析及优生对策探讨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研究唐氏综合征遗传因素,探讨减少唐氏综合征患儿出生的优生对策。方法对324例唐氏综合征患者进行常规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G显带分析及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分析。包括,患儿母亲怀孕早期有服药历史的62例,父母有吸烟饮酒史的114例,双亲在怀孕前三个月进行房屋装修的32例,父母长期接触有害化学物质的(油漆、杀虫剂)74例。结果孕早期的感染及用药、长期吸烟饮酒、有毒有害物质接触、化学污染均是导致唐氏综合征发生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对策:(1)强调患儿双亲进行染色体检查;(2)进行优生遗传咨询提出"生育医学意见";(3)应用产前诊断技术先期展开产前筛查。结论上述优生对策可有效的减少唐氏综合征的发生。
- 周岩孙夏瑜
- 关键词:唐氏综合征染色体细胞遗传学
- X染色体短臂重复伴性反转的临床表型和遗传学分析一例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确诊1例女性性反转伴多发畸形患儿的染色体拷贝数变异的性质及来源,分析其染色体变异与表型的相关性。方法首先应用常规G显带分析该例患儿外周血染色体改变,然后应用一种基于高通量全基因组测序的新型染色体畸变检测方法对该例常规核型分析的结果进行精确定位。结果该女性患儿常规核型分析为46,XY,性反转。高通量全基因组测序结果验证了性反转,还发现了Xp22.31 p11.4重复,重复片断大小为29.90Mb。临床表现为智力低下,特殊面容,同时伴有运动发育落后、先天性心脏病及癫痫发作等,外生殖器为女性外观。结论女性46,XY性反转伴有X染色体短臂末端重复可导致患儿出现多发畸形;与传统的细胞遗传学分析方法相比,基于高通量全基因组测序的新型染色体畸变检测方法在染色体异常分析中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准确性。
- 薛慧琴高庭孙夏瑜卢洪涌薛晋杰
- 关键词:智力低下高通量测序性反转
- HJURP基因缺陷表达的人胚胎绒毛细胞模型的构建与鉴定
- 目的:构建HJURP基因的RNA干扰慢病毒表达载体并在人胚胎绒毛细胞上鉴定其沉默效率,进而提供HJURP基因缺陷表达的原代胚胎绒毛细胞模型。方法:针对目的基因HJURP的序列,按照RNA干扰序列的设计原则,设计合成3个H...
- 薛慧琴高庭朱镭孙夏瑜卢洪涌张玉萍周岩燕美琴祁春茹
- 关键词:RNA干扰慢病毒
- 文献传递
- 重度烧伤患者早期T亚群及血浆TGF-β含量变化的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研究重度烧伤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TGF-β含量的变化,探讨患者血清TGF-β含量与免疫功能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了45例重度烧伤患者及45例正常成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细胞水平及NK细胞活性;采用ELISA方法检测了上述重度烧伤患者及正常成人血清TGF-β含量。结果重度烧伤患者CD3+、CD4+、CD8+细胞百分比均低于对照组(P<0.01);重度烧伤患者NK细胞活性(7.11±4.25)明显低于对照组(14.90±4.91)(P<0.01);而重度烧伤患者血清TGF-β含量(9.19±4.26)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9±1.91)μg/L(P<0.01)。结论重度烧伤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比例改变,提示重度烧伤患者存在免疫功能异常,而血清TGF-β含量与重度烧伤患者免疫功能密切相关,为进一步揭示重度烧伤患者损伤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 李明吴洁郭慧敏祁春茹孙夏瑜薛慧琴
- 关键词:烧伤T淋巴细胞亚群转化生长因子Β
- 太原地区1331对不良孕产史夫妇的细胞遗传学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通过1331对不良孕产史夫妇的细胞遗传学分析,探讨不良孕产史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方法取1331对不良孕产史夫妇的外周血进行培养、制片及G显带进行染色体分析。结果 1331对不良孕产史夫妇染色体分析,发现异常核型139例,占10.44%,其中结构和数目异常有46例,染色体多态性变异有93例。结论染色体异常是导致不良孕产史的重要原因,及早发现有助于降低胎停育、自然流产、死胎等发病率,降低出生缺陷,因此,染色体分析应作为优生检查的常规项目。
- 郭跃贞武坚锐孙夏瑜周岩
- 关键词:染色体异常核型分析不良孕产史
- 重组人凝血因子Ⅷ在昆虫表达系统的分泌表达及鉴定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克隆人凝血因子Ⅷ(Human Coagulation FactorⅧ,rhFⅧ)基因cDNA,利用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制备具有高凝血活性rhFⅧ。方法利用PT-PCR和overlap PCR技术扩增人FⅧ基因,亚克隆至转移载体pFastBac HTB,进一步转化至感受态细菌DH10Bac(含穿梭载体Bacmid)中,同源转座、氨苄青霉素及蓝白斑筛选阳性克隆质粒Bacmid/rhFⅧ;PCR法鉴定重组质粒后转染昆虫细胞Sf9;利用病毒感染High five细胞进行蛋白表达,通过SDS-PAGE、Western blot及凝血活性检测方法分析蛋白表达。结果完成了rBac-rhFⅧ重组杆状病毒的制备,实现了rhFⅧ在昆虫细胞中的重组表达,rhFⅧ相对分子质量为184 kDa左右,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与预期一致,同时具有良好的促凝血作用。结论利用杆状病毒-昆虫表达系统成功制备了具有一定促凝血活性的rhFⅧ,为人凝血因子Ⅷ进一步的开发及应用奠定了基础。
- 孙夏瑜李杰武坚锐周岩郭跃贞
- 关键词:血友病杆状病毒
- 5号染色体拷贝数变异致多发畸形的临床表型和遗传学分析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明确1例多发畸形患儿染色体拷贝数变异的性质及来源,分析其染色体变异与表型的相关性。方法首先应用常规G显带分析该例患儿及父母外周血染色体核型,然后应用比较基因组杂交芯片(array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 array CGH)技术对该例常规核型分析的结果进行精确定位。结果该患儿常规核型分析为46,XY。arrayCGH结果为del(5)(p15.2p15.33)区段存在14.21Mb缺失;dup(5)(q35.3)区段存在3.67Mb重复。临床表现为智力低下、特殊面容、同时伴有小头畸形、先天性心脏病及脚趾畸形等。患儿父母亲染色体核型正常。结论5号染色体拷贝数变异可导致患儿出现多发畸形;与传统的细胞遗传学分析方法相比,arrayCGH在染色体异常分析中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准确性。
- 薛慧琴孙夏瑜卢洪涌周岩郭跃贞朱镭
- 关键词:智力低下
- 两种方法应用于早期自然流产原因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通过对早期自然流产的绒毛进行传统的绒毛染色体核型分析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两种方法的检测,对其结果分析,为临床早期自然流产查明原因,提供更准确的依据,对下次妊娠进行指导。方法对197例早期自然流产患者的绒毛同时进行传统的细胞遗传学分析-绒毛染色体核型分析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 197例绒毛细胞培养成功179例,失败18例,检出染色体数目异常的核型有79例。197例绒毛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试验成功的有194例,其中3例无信号,检出13、16、18、21、22和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的有75例。结论胚胎的染色体异常是导致早期自然流产的一个重要原因,其中数目异常为主要类型。我院用这两种方法同时对早期自然流产的绒毛进行检测,两种技术各有优势,两者结合后,大大提高了异常核型的检出。在流产查因中,两种方法同时进行会大大提高诊断效率,为临床医生指导患者下次妊娠提供更好的临床依据。
- 周岩李杰孙夏瑜郭跃贞
- 关键词:自然流产病因
- 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检测DMD/BMD患者的基因缺失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了解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MD)/Becker型肌营养不良(BMD)患者基因缺失的分布规律,并探索检测技术。方法应用28对引物多重聚合酶链反应(mPCR)分4组对20例DMD/BMD患者进行Dysophin基因缺失检测分析。结果12例(60%)存在外显子缺失,8例(40%)未检测到缺失;8例缺失片段集中于44~52号外显子,4例集中于5′端外显子。结论基因缺失为主要突变类型,缺失片段主要分布于44~52、2~20号外显子两个缺失热区。
- 周永安席卫平夏丽武坚锐郭跃贞周岩李玉军孙夏瑜
- 关键词:多重PCRDMD/BMD基因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