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坚强

作品数:41 被引量:169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19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 9篇生物学
  • 4篇文化科学
  • 3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7篇植物
  • 7篇群落
  • 7篇标本
  • 6篇浮游
  • 6篇浮游植物
  • 4篇植物群
  • 4篇植物群落
  • 4篇群落结构
  • 4篇磷虾
  • 4篇南极半岛
  • 4篇南极磷虾
  • 4篇海域
  • 4篇浮游植物群落
  • 3篇弹簧
  • 3篇底板
  • 3篇对虾
  • 3篇养殖
  • 3篇渔业
  • 3篇直径
  • 3篇软泥

机构

  • 38篇中国水产科学...
  • 9篇上海海洋大学
  • 4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 2篇獐子岛集团股...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天津渤海水产...
  • 1篇东营市海洋经...

作者

  • 40篇孙坚强
  • 31篇王俊
  • 15篇左涛
  • 12篇陈瑞盛
  • 12篇袁伟
  • 12篇栾青杉
  • 6篇朱国平
  • 6篇吴强
  • 5篇许柳雄
  • 4篇黄洪亮
  • 4篇姜祖辉
  • 4篇李秋芬
  • 4篇冯春雷
  • 4篇夏辉
  • 2篇张波
  • 2篇牛明香
  • 2篇林群
  • 2篇赵宪勇
  • 2篇张雪
  • 1篇李灵智

传媒

  • 6篇渔业科学进展
  • 2篇海洋渔业
  • 2篇海洋科学
  • 2篇第十一届全国...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海洋湖沼通报...
  • 1篇水产学报
  • 1篇海洋学报
  • 1篇水生生物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海洋科学进展
  • 1篇大连海洋大学...

年份

  • 1篇2024
  • 6篇2023
  • 7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6篇2015
  • 2篇2013
  • 5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大型海带标本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型海带标本的制备方法,属于植物标本制作领域,所述方法为首先把海带清洗干净、煮熟;然后,整平海带,重板状体压实10‑13小时,整理海带使其平整,并在海带的上叶面四周刷一层白乳胶,上叶面的中间空出来隔一天再刷...
杨晓林王俊徐东袁伟孙坚强亢世华
北黄海獐子岛海域浮游植物沉降通量的周年变化被引量:3
2018年
于2011年9月至2012年11月,在北黄海獐子岛邻近海域,利用德国MST24型沉积物捕集器,开展了5 d期采样频率的浮游植物组成及其沉降通量的周年变化研究。71份沉降样品共记录浮游植物51属93种,其中硅藻38属66种,是主要的沉降类群。沉降优势种主要有具槽帕拉藻(Paralia sulcata)、离心列海链藻(Thalassiosira excentrica)、布氏双尾藻(Ditylum brightwellii)、辐射圆筛藻(Coscinodiscus radiatus)、八幅辐环藻(Actinocyclus octonarius)等硅藻物种,以及小等刺硅鞭藻(Dictyocha fibula)、八幅硅鞭藻(Octactis octonaria)等硅鞭藻物种。浮游植物沉降通量变化在(6.1~169)×10~6 cells/m^2d,平均39.4×10~6 cells/m^2d,在春、秋季各出现1个高通量时段,春季峰值主要为硅藻贡献,而秋季峰值则由硅藻和硅鞭藻共同形成。沉降浮游植物作为獐子岛底播虾夷扇贝的重要饵料,其种类组成及沉降通量的周年变化,与獐子岛海域虾夷扇贝的底播、生长时节相关,以具槽帕拉藻、海链藻、圆筛藻等硅藻属种为主的食物来源和结构是扇贝重要的饵料基础。旨在通过浮游植物沉降的时间序列研究,查明獐子岛底播虾夷扇贝的饵料组成及其通量水平的周年变化特征,为该水域可持续的底播养殖提供基础资料和参考依据。
栾青杉孙坚强孙坚强王俊王俊张媛
关键词:浮游植物沉降通量周年变化虾夷扇贝
青岛胶州湾口海域秋季文昌鱼的分布及栖息环境的特征被引量:4
2011年
为了准确掌握青岛胶州湾口海域文昌鱼(Branchiostoma belcheri)的分布特征,2009年11月作者选择了北沙海域和南沙海域,共设34个站位,采用箱式采泥器对文昌鱼资源及栖息环境进行了调查。在北沙海域发现了较为集中的文昌鱼栖息地,栖息密度为162 ind./m2,平均生物量为11.93 g/m2;优势体长为30–40 mm,年龄组以III龄鱼为主。在南沙海域,文昌鱼栖息密度为17.33 ind./m2,平均生物量为0.57 g/m2;年龄结构没有明显的优势组群,基本为II龄和III龄,在体长组成上出现了20–25 mm这一较小的峰值。北沙的沉积物类型以砾质砂和砂为主,而南沙保护区里的沉积物以砂和粉砂质砂为主,文昌鱼适合生长于砂质类型的沉积物中,水深10–20 m。比较发现青岛文昌鱼保护区的文昌鱼正在逐步减少,应在北沙海域设定规模合适的文昌鱼保护区。
袁伟王俊林群王成华孙坚强
关键词:文昌鱼沉积物保护区
贝类能量收支原位测定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贝类能量收支原位测定器,其特点是:贝类养殖箱设置在密封箱体内,贝类养殖箱上部为圆柱筒体、下部为圆锥筒体的养殖室,在圆柱筒体外侧设置进水室、出水室,在内圆柱筒体内水平设置一贝类隔网,在养殖室底部设置一贝类粪...
王俊姜祖辉孙坚强栾青杉左涛
文献传递
一种标本解剖铲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标本解剖铲,属于标本保存制作技术领域,所述的解剖铲包括手柄、中间连接部和解剖端,手柄、中间连接部和解剖端依次刚性连接,所述的解剖端为弧状扇形,解剖端的前端弧锋利,解剖端的前端弧所在的平面垂直于解剖铲的手...
袁伟杨晓林王俊孙坚强亢世华张程凯
莱州湾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其动态变化特征被引量:9
2020年
本文以莱州湾2009年夏季(8月)、秋季(10月)及2010年春季(5月)、夏季(8月)4个季节大型底栖动物资料为基础,对莱州湾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组成、丰度、生物量、优势种进行了研究,同时与历史资料进行对比,探讨了莱州湾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及动态变化。4个航次中共鉴定出大型底栖动物272种,其中包括环节动物多毛类122种,软体动物46种,甲壳动物64种,棘皮动物18种,鱼类9种,其他类13种。调查海域平均丰度为(1 102.56±216.32) ind./m2,多毛类在丰度上占绝对优势;平均生物量为(28.16±8.45) g/m2,软体动物占据优势。丰度和生物量空间分布规律具有很强的相似性,低值区位于莱州湾西部黄河口邻近海域,高值区位于渤海中部海域。丰度和生物量季节变化明显,夏季最高,秋季其次,春季最低。多毛类不倒翁虫(Sternaspis sculata)、寡鳃齿吻沙蚕(Nephthys oligobranchia)、紫壳阿文蛤(Alvenius ojianus)等是莱州湾调查海域的优势种。通过与历史资料的对比发现,莱州湾大型底栖动物种类组成及优势种类出现小型化的趋势。
袁伟王俊王俊牛明香左涛时永强牛明香
关键词:黄河口丰度生物量大型底栖动物
基于体长频度数据的南极磷虾种群年龄结构分析
本文依据2009-2010年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项目调查期间在南极南设得兰群岛和南奥克尼群岛水域收集的南极大磷虾样本,应用Bhattacharya法分析了该水域南极大磷虾的种群年龄结构.结果表明,1月份南极大磷虾体...
朱国平孙坚强许柳雄陈新军冯春雷吴强陈雪忠赵宪勇黄洪亮夏辉
关键词:南极磷虾种群年龄结构
海洋浮游生物网样品集放器
本发明提供一种海洋浮游生物网样品集放器,其特点是:集样管的样品释放开关包括上壳体、下壳体、漏斗及密封片,集样管与上壳体上端密封固定在一起,上壳体中心有一通孔的直径小于弹簧直径,上壳体下部的外壁与下壳体上部的内壁滑动配合,...
王俊左涛陈瑞盛孙坚强
液氮冻存桶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液氮冻存桶,包括:提杆、上端敞口的桶体,所述桶体包括桶壁、桶底,所述的桶底上开有透液孔,其特点是:提杆下端与桶壁外侧铰接,有一桶盖的边沿固定在所述提杆的中部,所述提杆竖直状态,所述桶盖关闭所述桶体的上...
王俊姜祖辉孙坚强袁伟栾青杉
文献传递
一种修复黄河口潮间带浅滩渔业生境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修复黄河口潮间带浅滩渔业生境的方法,属于生态修复技术领域,所述装置包括框架、标识浮板、水层生物附着器、底层网格礁板、固定水泥块;框架上端连接标识浮板,框架内部上下连接水层生物附着器,框架底部放置有底层网格礁...
左涛王俊李秋芬陈瑞盛孙坚强张贝叶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