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英 作品数:31 被引量:249 H指数:9 供职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生物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农业科学 更多>>
海南岛东寨港地区3.9万年以来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2024年 海平面变化和沿海地区的海陆变迁是古环境研究的热点。本研究通过对海南岛东寨港ZK13-22钻孔(19 m)AMS14C测年和粒度分析,结合沉积物岩性和化石组合,重建了东寨港地区约3.9万年以来沉积环境的变化,探讨了沉积环境与海平面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1)39.4~15.3 ka B.P.,ZK13-22钻孔的沉积环境为陆地环境,其中在39.4~32.3 ka B.P.、32.3~21.9 ka B.P.和21.9~15.3 ka B.P.期间,沉积环境分别为河床相、河漫滩相和河床相,与古河道的摆动迁移有关;2)15.3~4.4 ka B.P.,沉积物中值粒径减小,出现大量海月和螺等化石,且保存完好,表明海洋影响增加,钻孔沉积环境为滨海相沉积,与全球增温导致的海平面快速上升有关;3)4.4 ka B.P.之后,沉积物的中值粒径和细砂含量均有增加,反映了研究区可能受海平面下降或者人类活动的影响。 王玉杰 姜文英 杨肖肖 胡道功关键词:粒度 沉积环境 海平面变化 地磁场长期变研究新动向:海洋沉积的相对古强度记录 地磁场变化的研究在地球科学的很多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如何获得地磁场长期变标准曲线,是地球物理学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综述了国外对深海沉积记录长时间尺度相对古强度研究的最新成果,系统介绍了200 ka和整个布容期的相对古... 韩家懋 姜文英关键词:地磁场 归一化 深海沉积 文献传递 中新世以来六盘山邻区黄土-红粘土成土碳酸盐碳氧同位素记录及其对C_4植物早期扩张的指示 被引量:23 2011年 晚新生代C_4植物扩张是地球环境-生态系统演化的重要事件,重建C_4植物地质演化历史是认识新生代地球气候变化、全球植被演化和大气CO_2演化历史及区域陆地生态系统转变模式的关键环节。通过最近20多年来对全球不同区域地质剖面中的植物化石、动物牙釉质及成土碳酸盐碳同位素等的分析,研究者认识到晚新生代C_4植物在全球成规模出现和扩张过程并不同时,不同记录反映的C_4扩张信号有所不同,目前对C_4植物扩张的全球格局还不明晰。亚洲季风区C_4植物扩张历史是理解全球C_4植物地质演化过程和机制的重要方面。南亚地质记录揭示的C_4植物扩张过程表现为8~4Ma前后的迁跃式转折,黄土高原已有研究揭示在约6Ma,3Ma前后及1Ma之后各有一个δ^(13)C_(SC)高值出现,在7~4Ma期间成土碳酸盐δ^(13)C_(SC)呈现自北向南变轻的格局,表明在晚中新世到上新世早期黄土高原C_4植物出现从北到南的扩张过程。对于黄土高原C_4植物在更早时期的演化扩张过程,目前限于记录尚不明晰。在此,本文通过分析六盘山邻区的平凉白水黄土-红粘土和庄浪红粘土剖面,获得成土碳酸盐碳同位素记录,揭示出C_4植物在黄土高原扩张时间至少可以下推到中新世早期(约20Ma),C_4植物比率在中新世变化于15%~40%之间。这一结果为拓展我们对C_4植物在黄土高原乃至东亚季风区早期演化历史的认识提供了新证据。 张瑜 熊尚发 丁仲礼 卢海建 姜文英关键词:C4植物 中新世 季风 干旱化 末次盛冰期以来靖边黄土剖面记录的植被变化历史 程玉芬 姜文英内蒙古南部12500 cal yr以来的植被和气候变化及其与东亚季风的关系 干旱-干旱地区因其生态环境脆弱和对气候变化十分敏感的特点,历来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巴彦查干湖(115.21°E,41.65°N)位于内蒙古南部,是一个封闭湖泊。通过对湖中心一个1.8m深的剖面进行14C测年、孢粉、矿物、粒... 姜文英 郭正堂 孙湘君 吴海斌 储国强 袁宝印 Christine Hatté Jel Guiot关键词:东亚季风 气候变化 文献传递 末次盛冰期以来渭源黄土剖面的孢粉记录 被引量:5 2012年 本文对黄土高原西部渭源黄土剖面作了系统的孢粉分析。结果表明,末次盛冰期研究区植被主要为蒿属、蓝刺头型菊科、禾本科、藜科和麻黄属等草和灌木,以及少量以云杉为主的针叶树,表明气候寒冷干燥。全新世早-中期,针叶树消失,草本和灌木植物花粉含量增加,植被以蒿属为主,其次有紫菀、蓝刺头型菊科、菊苣-蒲公英型菊科、十字花科、禾本科和伞形科等植物,藜科和麻黄属植物只零星出现,显示气候较为温暖湿润。全新世晚期,藜科、茄科和十字花科等"伴人植物"增加,表明人类活动增强。整体上看,末次盛冰期以来渭源地区发育以蒿属为主的草原植被,即便在温暖湿润的全新世适宜期亦未见森林发育。 杨肖肖 孔昭宸 姜文英 杨石岭关键词:黄土高原 孢粉记录 末次盛冰期 植被 气候 利用改进的现代类比法重建干旱-半干旱区古气候 姜文英 Jo(e)l Guiot 储国强 吴海斌 袁宝印 Christine Hatté 郭正堂全球变暖对水循环的影响:回顾与展望 2024年 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气候变化引发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简要回顾了最近几十年来不同时间尺度气候变化预测的观点,总结了全球变暖可能引发的环境效应。在此基础上,梳理了新生代地质温暖期的东亚环境状况。从哲学和地质历史的角度看气候维持不变是不可能的,未来要么在北半球太阳辐射的驱动下变冷,要么在温室气体的作用下变暖。地质记录和气候模拟结果大多显示,地质温暖期东亚夏季风雨带北进、降水增加;古增温导致水汽含量增加、热带辐合带北移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扩张是东亚季风降水增加的根本原因;从冰期-间冰期尺度看,全球变暖不仅对东亚地区是利大于弊,对全球大部分地区也是利大于弊;就提升未来气候变化预测和预估准确性而言,加强气候系统内部自然变率研究是当务之急。 杨石岭 陈祚伶 陈祚伶 唐自华 唐自华 姜文英 姜文英关键词:地质记录 黄土高原古植被记录及生态修复启示 我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极为严重,给黄河下游的防洪治洪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为解决这一问题,各级政府斥巨资植树造林,用于改善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虽然这些巨额投资增加了一些林业资源,并且在局部地区减少了沙尘暴,但整体上给... 姜文英 杨石岭 杨肖肖 顾宁关键词:黄土高原 植被 禾本科 菊科 生态恢复 皖南风尘堆积-土壤序列的磁性地层学研究及其古环境意义 被引量:47 2003年 对位于长江下游地区的安徽宣城、繁昌两个风尘堆积典型剖面进行了系统的磁性地层学和沉积学研究,并对宣城剖面上部的样品进行了热释光测年。结果表明,宣城剖面松山/布容(B/M)界限位于剖面中网纹红土的中、下部,而该剖面风尘堆积的下界位于B/M界限以下,年代约为0.85 MaBP.繁昌剖面全部形成于布容期。该结果同时指示,我国南方的网纹红土不全是第三纪遗留的产物,最新一期的网纹红土形成于0.78 Ma(B/M界限)以后,表明我国南方中更新世经历了极端的暖湿气候,应当与北方黄土-古土壤序列中的S4和S5对应0.85MaBP前后长江中、下游开始出现持续的风尘堆积,是该区环境对中更新世全球性重大气候变化的响应。当时东亚冬、夏季风同时加强,冰期与间冰期气候反差加大导致的河流水文状态变化为风尘堆积的物源和搬运提供了有利条件。 乔彦松 郭正堂 郝青振 吴文祥 姜文英 袁宝印 张仲石 魏建晶 赵华关键词:风尘堆积 磁性地层学 古环境 网纹红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