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夏小林

作品数:12 被引量:29H指数:3
供职机构: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利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水利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4篇水土
  • 4篇水土保持
  • 2篇氮磷
  • 2篇氮磷流失
  • 2篇松林
  • 2篇土壤
  • 2篇农业面源
  • 2篇农业面源污染
  • 2篇丘陵区
  • 2篇污染
  • 2篇磷流失
  • 2篇马尾松
  • 2篇马尾松林
  • 2篇面源
  • 2篇面源污染
  • 2篇红壤
  • 2篇红壤丘陵
  • 2篇红壤丘陵区
  • 1篇地形
  • 1篇畜禽

机构

  • 9篇水利部淮河水...
  • 2篇安徽省(水利...
  • 2篇江西省水土保...
  • 1篇合肥工业大学
  • 1篇淮河规划设计...
  • 1篇安徽省水利部...
  • 1篇安徽省水文局

作者

  • 12篇夏小林
  • 5篇张靖雨
  • 5篇汪邦稳
  • 2篇王友贞
  • 2篇陈磊
  • 1篇潘强
  • 1篇高振陆
  • 1篇袁先江
  • 1篇周戎星
  • 1篇金菊良
  • 1篇顾娜
  • 1篇沈涛
  • 1篇朱昊宇
  • 1篇张卫

传媒

  • 3篇水土保持通报
  • 2篇治淮
  • 1篇土壤学报
  • 1篇水资源保护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 1篇水利发展研究
  • 1篇江淮水利科技
  • 1篇农业资源与环...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08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淮北平原区沟渠控制排水与不同植被覆盖条件下农田氮磷流失特征分析
2023年
为综合分析沟渠控制排水与植被覆盖对淮北平原典型农田氮磷流失变化的影响,充分发挥农田沟渠生态服务功能和环境效益。本文以利辛试验区不同沟渠断面的氮磷观测点数据为依据,分析沟渠氮磷养分流失特征规律。研究表明:控制排水期间车辙大沟春店闸下游断面TN、NO_(3)^(-)-N浓度分别较闸上游减少24.3%、19.7%,闸上TP浓度较闸下虽未显著降低,但随时间变化动态波动表现放缓。控制排水条件下的排水沟渠中TN和NO_(3)^(-)-N浓度变化对植被盖度高低有更显著的响应关系,植被生长状态较植被覆盖度对TP流失有更好的吸收拦蓄作用。因此,通过在淮北平原大沟采取控制排水措施能够有效减少农田氮素向下游流失,并能促进植物对氮、磷的吸收拦蓄作用。
张靖雨夏小林夏小林张世杰
关键词:控制排水植被覆盖农业面源污染氮磷流失
安徽省淮北地区水资源合理配置与承载能力研究
王友贞朱雪冰袁先江王德胜沈涛杨泽跃许晓彤施国庆潘强高振陆夏小林
该项目从区域水资源特征、用水户组成与特征出发,提出淮北地区水资源配置模式和农田水资源调控模式,建立具有实际操作意义的反映区域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状况与进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状况与进程及其相互之间适应程度的指标体...
关键词:
关键词: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资源规划
侵蚀地形对马尾松林下土壤特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土壤是植被生长的重要物质基础,其分布和发育受土壤侵蚀的影响。红壤丘陵区马尾松林下土壤侵蚀严重,生态环境脆弱,探清该区马尾松林下土壤侵蚀对土壤分布及其特性的影响,对该地区的植被重建和生态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调查取样和分析测试获取的数据,采用统计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侵蚀地形对红壤丘陵区马尾松林下土壤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侵蚀地形的土壤特性差异显著,相对于山脊坡和鞍部坡,切沟土壤理化性质的大部分指标含量最高,微生物数量最多,土壤酶活性最大;不同侵蚀地形的土壤特性指标间的相关性差异较大,与山脊坡和鞍部坡相比,切沟的土壤理化性质指标与土壤酶及微生物指标的显著正相关明显增多,土壤特性与切沟的关联度也最高;切沟形成的微环境提升了土壤特性,为植被恢复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因此,加大侵蚀沟的环境研究可为快速恢复该地区的土壤与植被提供科学依据。
汪邦稳夏小林段剑
关键词:土壤马尾松林红壤丘陵区
安徽省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检查问题分析及建议
2024年
水土保持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成效显著,但任务依然繁重。安徽省水利厅组织第三方单位通过遥感和现场检查结合的方式,对皖西北6个地级市境内的部、省审批生产建设项目开展了监督检查,检查内容包括方案(后续)设计、水土保持措施落实情况等。检查发现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表土保护利用不彻底、监测滞后和成果不规范、临时防护措施不到位、未及时缴纳补偿费等。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建设单位责任落实和主观认知不到位,水土保持方案设计单位前期对接和设计深度不够,施工单位保障程度和约束力度不到位。巩固和提高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成效,应提高思想认识、压实主体责任,加大宣教力度、创新监管模式,拓宽保障渠道、深化信用评价。
赵黎明夏小林顾娜顾娜张靖雨彭栋张卫
关键词:水土保持
不同配置乡村植被缓冲带阻控径流污染特征研究被引量:2
2024年
植被缓冲带是河湖的重要生态空间屏障,对于减缓人类活动对河湖的直接干扰、阻隔农业面源污染等具有重要意义。为系统研究不同类型缓冲带对农田氮磷等污染物的拦截功效,本研究在定远张山设计8个缓冲带小区,结合自然降雨方式,持续两年观测不同缓冲带对地表径流及其主要污染物(TN、TP、COD)的削减效果。结果表明:林地和3°、8°横垄耕地缓冲带对径流的拦截效率较高,减流率分别达到了62.4%、52.0%和60.6%,径流量随雨强增大先升高后下降。与8°坡耕地缓冲带相比,降坡(3°)处理竖垄、横垄缓冲带泥沙流失量分别降低53.3%、50.9%。降雨产流的养分流失以氮素和有机质为主,林地缓冲带对径流NH4+-N的拦截率平均高达95.2%,此外降坡和横垄耕作措施也能有效减少径流冲刷的氮素流失。不同处理缓冲带对径流TP均有较好的拦蓄效果。3°、8°横垄耕地缓冲带CODMn流失量较低,拦截率达到53.0%、58.6%。林地缓冲带中高覆盖度的植被和发达的根系能够有效减缓降雨对地表的冲刷,减少径流和养分流失。在南方丘陵山地的乡村地区实施横坡垄作是拦蓄径流、降低面源污染风险的有效措施。
张靖雨夏小林夏小林张世杰汪邦稳龙昶宇
关键词:农业面源污染径流泥沙氮磷流失
安徽省省级立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评审探讨被引量:3
2022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安徽省水利厅委托第三方服务机构对2019年度省级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进行技术评审。文章结合安徽省省级立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评审经验,阐述了技术评审的方法和流程,分析了2019年度省级立项生产建设项目评审现状。针对技术评审的重点难点,提出了规范审查制度、重视会前准备、严选评审专家、严把“最后一道关”等经验做法,为其他省(市)及安徽省市县立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评审提供参考,促进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评审科学化和规范化。
张世杰徐慧琳夏小林
关键词:水土保持方案
弃土坡面不同建植恢复方式的减流减沙效应
2024年
[目的]生产建设项目弃土场进行植被恢复后能够有效防治水土流失。探讨弃土场不同植被恢复方式的减流减沙效果,可以为弃土场后续治理与监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皖西大别山区生产建设项目弃土,通过人工模拟降雨试验获得不同建植方式(撒播、条播、穴播)和植被恢复阶段(生长期、成熟期、枯萎期)的弃土坡面产流产沙特征,并利用累积距平等方法分析其规律和差异。[结果]相对裸坡,植被恢复可有效延缓初始产流时间,撒播种植的效果最为明显。不同建植方式均起到一定的减流减沙效应,坡面累积产流产沙量呈现出:撒播<条播<穴播<裸坡以及生长期<成熟期<枯萎期的规律;坡面产沙与产流过程存在差异性,减流效应弱于减沙效应。[结论]建植方式减流减沙效益表现为撒播优于条播,穴播最差。生长期减流减沙效益优于成熟期,枯萎期最差。撒播方式在生长期内呈现出最佳的减流减沙效益,减流率和减沙率分别达到49.6%,95.5%。
赵黎明陈磊朱昊宇朱昊宇张靖雨夏小林张靖雨
关键词:弃土场人工模拟降雨产流产沙
成品油管道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与水土保持防治措施
2014年
一、引言 在我国成品油管道的建设发展过程中,成品油干线管道将逐步实现网络化,管道将成为成品油的主要运输方式。根据最新成品油管道规划,贯穿东北-华北-中南地区的跨区域成品油干线管道很快将与已经建成的西北-中南地区干线管网实现会合,形成覆盖全国广大内陆主要经济地区的成品油干线管道网络,使成品油管道运输比例大大提高。
夏小林
关键词:成品油管道生态环境影响水土保持干线管道运输方式
中国南方红壤丘陵马尾松林下侵蚀坡面的土壤特性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清土壤侵蚀对土壤分布与特性的影响机制,为防治该地区的林下水土流失和土地退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调查取样和分析测试获取的数据,采用统计和灰色关联度等方法分析红壤丘陵区马尾松林地侵蚀坡面的土壤特性。[结果]红壤丘陵区马尾松林地侵蚀坡面土壤养分相对较低,理化指标基本处于4级以下水平;红壤丘陵区马尾松林地侵蚀沟的土壤指标与坡面土壤的相应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18个土壤指标中,侵蚀沟的土壤有10个指标显著优于坡面土壤的相应指标,侵蚀沟与土壤特性关联度更高,侵蚀沟土壤指标间的显著相关数量更少。[结论]红壤丘陵区马尾松林地的土壤侵蚀对林下土壤特性和分布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但侵蚀沟对土壤特性的影响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汪邦稳夏小林段剑
关键词:土壤侵蚀红壤丘陵区土壤马尾松林
基于联系数的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方法被引量:14
2021年
为对不同不确定性条件下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进行定量评价,识别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薄弱指标并判断建设状态的发展趋势,提出了采用遗传模糊层次分析法筛选评价指标,采用联系数方法进行定量评价,并综合运用级别特征值法、属性识别法、减法集对势法和加权综合得分法来评价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状态的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方法。以安徽省马鞍山、淮北、六安、池州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为例对所提出的方法进行了验证,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契合度较高,表明该方法合理可靠;该方法充分利用了相关评价信息,分析和判断结果合理,应用简便,可用于不同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动态评价。
金菊良汤睿周戎星王友贞夏小林张浩宇
关键词:联系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