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运冠
- 作品数:12 被引量:18H指数:3
- 供职机构: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文学经济管理更多>>
- “文明化”视野下16—18世纪法国的拉伯雷阅读史浅析——兼论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被引量:2
- 2019年
- 16—18世纪是法国"文明化"的重要时期,这种文化转型对拉伯雷阅读史的演变具有决定意义,并在法国人对拉伯雷小说中随处可见的"粗俗"的"物质—下体因素"的阅读感受中表现出来。17世纪中叶以前,无论贵族、教士、市民,无论男性、女性,不同阶层和性别的法国人都能欣赏、理解或至少不反感这些因素。即使是激烈批评拉伯雷的人,他们的着眼点也主要在于拉伯雷的宗教倾向,而与小说中的"粗俗"元素无关。而17世纪中叶以后,这种情况有了明显改变,以宫廷社会为中心的上层社会"文明化",使拉布吕耶尔和伏尔泰等人"突然"发现了"肮脏"、无法理解的拉伯雷。巴赫金的研究尽管对文艺学和历史学的发展有卓越贡献,但必须指出,他对拉伯雷和近代早期法国的社会文化存在明显误读,特别是把"官方"与"民间"概念绝对化和截然对立,并把16—18世纪的文化混为一谈。
- 唐运冠沈坚
- 关键词:拉伯雷阅读史文明化巴赫金
- 16世纪中期法国诺曼底一个庄园主的游戏世界——兼论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被引量:2
- 2013年
- 古贝维尔老爷1549-1562年的日记,向我们真实地展现了游戏在中世纪晚期法国人的日常生活中的地位。当时无论是节庆游戏还是日常游戏,都具有重要的民间公共宗教仪式的功能,有着明显的开放性和广泛的参与性,并因此起到重温、确认和更新群体认同的作用。这些游戏也表明,当时人们并没有现代的身体和空间私密观念,休闲、信仰等诸多方面也还没有明确的界限。尽管贵族和教士阶层具有某种特殊性,但总体上说,当时的日常生活并非巴赫金所说的“两种生活”的截然对立。事实上,无论男女老少,所有阶层的人都生活在相同的时间和空间里,并共享同一种文化,包括生活方式、信仰、观念等。然而,从游戏中也可以看出法国的近代化进程正在发生,社群内部不同阶层的成员之间正在发生文化上的裂变,游戏正日趋世俗化,而群体认同的扩大化则促进了民族意识的形成。
- 唐运冠
- 关键词:庄园主巴赫金狂欢化理论
- 法国宫廷里的“超级玩家”
- 2014年
- 说起游戏的宫廷与皇帝,把眼光放开去,怎么能跳过引领十七至十八世纪欧洲风尚的法国波旁王朝的华丽宫廷,与我们一贯感受与理解不同,
- 唐运冠
- 关键词:宫廷玩家波旁王朝
- 法国中世纪晚期的愚人节游戏仪式及其演变
- 愚人节是法国中世纪最主要的狂欢节庆形式,也是包括高级教士和世俗贵族在内的所有人共同参与的节日。统治阶层不仅为愚人节狂欢提供各种资助,还是这一游戏传统的积极捍卫者,教会更是在游戏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这是因为狂欢游戏本身...
- 唐运冠
- 关键词:愚人节
- 游戏与法国11--17世纪的社会演变
- 游戏在中世纪(至近代早期)法国人的生活中所占的地位远比现代社会重要得多,历史文献、游戏与节庆的特殊联系、人们在游戏中的投入程度,都表明他们对游戏拥有远超过现代人的热情。不仅如此,当时不论阶级、性别、年龄,所有人都经常在一...
- 唐运冠
- 关键词:游戏中世纪近代化
- 中世纪晚期法国的狂欢文化
- 2017年
- 尽管国内学者数十年来一直热衷于使用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开展文艺批评,却很少有人从历史学角度梳理狂欢文化的源流,导致学界对西欧的狂欢文化存在诸多误解。
- 唐运冠
- 关键词:文艺批评中世纪晚期狂欢化理论巴赫金国内学者历史学
- 节庆游戏与“共同体”生活——法国中世纪的愚人节研究被引量:5
- 2013年
- 愚人节曾经是中世纪法国最重要的狂欢节庆。与一般的理解不同,愚人节并非只是低级教士的节日,它实际上囊括了各个阶层、性别和年龄的支持者和参与者。愚人节狂欢游戏典型地反映了中世纪法国"共同体"式的生活状态,即包括各级教士在内的所有成员都共享着同样的文化、信仰、生活方式。这是因为中世纪人们的生活世界里充满了各种实际的和想象的威胁,因而需要通过某种群体性的宗教仪式来驱逐这些恐惧,同时团结一个社群的全体成员共同面对这些困难,愚人节的狂欢游戏正是这样的一种仪式。14—15世纪,深重的社会危机动摇了传统的教会和社会体系,教会开始把愚人节活动驱逐出教堂,进而禁止教士参加公共游戏活动。这些演变导致中世纪的"共同体"开始解体,并造成愚人节在16世纪中叶全面衰落。
- 沈坚唐运冠
- 关键词:愚人节共同体中世纪
- 法国中世纪至近代早期的游戏伦理被引量:1
- 2019年
- 在中世纪,法国的游戏伦理话语权主要掌握在基督教会手中。基督教游戏伦理原则上反对游戏,其中最严厉的观点主张禁绝一切游戏,因为它们是"魔鬼的礼物";而较为宽容的观点则认为可以适度地玩"无邪"或"诚实"的游戏。但在近代早期,在文艺复兴和基督教信仰"纯化"的背景下,人文主义学者接过了游戏伦理话语权。人文主义的游戏伦理着重强调游戏在儿童教育方面的作用:伊拉斯谟等人主张在学习之余通过适度的游戏来恢复精力,拉伯雷及以后的学者则发现了游戏本身的教育功能。人文主义对游戏的世俗化有重要的影响,并使游戏开始与儿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随着绝对主义国家的崛起,游戏伦理的话语权逐渐转移到了宫廷社会手中。宫廷贵族更看重游戏在表达其特殊的身份和权力地位方面的功能,力图通过优雅的游戏方式与低等人区别开来。法国王室则利用游戏宣扬绝对主义的意识形态,彰显权力的威仪,并加强对臣民的精神控制。
- 唐运冠
- 关键词:中世纪基督教人文主义
- 西欧中世纪骑士比武的兴衰被引量:4
- 2016年
- 骑士比武于11世纪前后在西欧流行开来,其深层原因是权力下移加剧封建割据以及新的财产继承制度迫使青年骑士在比武场上谋求出路。因此,早期的骑士比武呈现出混乱、粗暴等封建林立时代的典型特征,骑士贵族则以公开的暴力作为确定和维持等级关系的基本交际纽带。在13世纪,以马上单挑的流行和比武规则的明晰化为契机,骑士比武开始变成一种"文明"的游戏。这一演变产生了两个影响深远的结果:一是骑士的私人暴力被纳入民族国家建构的轨道上来;二是骑士阶层由封建时代的私人武装变成了新兴民族国家的公共武装。骑士比武由此丧失了原有的活力,新兴的统一王权更将它变成了宣扬神授权力的盛装表演。盛极一时的骑士比武最终在17世纪走向衰落。
- 唐运冠
- 关键词:封建社会社会转型民族国家
- 元末明初“吴中四杰”心态研究
- 元末明初的“吴中四杰”是指当时吴中地区的四个文人,即高启、杨基、张羽和徐贲。他们的文学成就都很突出,高启更是被誉为明代开国第一诗人。“吴中四杰”生活在元明易代之际,与蒙元政权、元末据有吴中的张士诚政权和后来一统天下的朱明...
- 唐运冠
- 关键词:民族意识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