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黄琴

作品数:36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肇庆学院政法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4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 1篇文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1篇庄子
  • 9篇《庄子》
  • 8篇晚明
  • 7篇视域
  • 4篇禅宗
  • 4篇利玛窦
  • 3篇学人
  • 3篇篇章
  • 2篇多维性
  • 2篇儒学
  • 2篇僧人
  • 2篇审视
  • 2篇天主
  • 2篇天主教
  • 2篇重新审视
  • 2篇主教
  • 2篇祛魅
  • 2篇陆西星
  • 2篇教士
  • 2篇反智主义

机构

  • 34篇肇庆学院
  • 3篇湘潭大学
  • 3篇中山大学

作者

  • 36篇周黄琴
  • 5篇刘习根
  • 1篇韩月香
  • 1篇王向清

传媒

  • 6篇肇庆学院学报
  • 2篇中华文化论坛
  • 2篇广西社会科学
  • 2篇云南社会科学
  • 2篇船山学刊
  • 2篇基督教学术
  • 1篇法音
  • 1篇北方论丛
  • 1篇周易研究
  • 1篇学术界
  • 1篇北京社会科学
  • 1篇中国道教
  • 1篇宗教学研究
  • 1篇杭州师范学院...
  • 1篇领导科学论坛
  • 1篇学术论坛
  • 1篇北京行政学院...
  • 1篇社会科学论坛
  • 1篇湘潭大学学报...
  • 1篇内蒙古农业大...

年份

  • 2篇2019
  • 6篇2018
  • 4篇2017
  • 5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0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禅宗的祛魅化走向被引量:2
2013年
佛教初传中国时,多以方术化的面貌展现给国人,以致一度把它类同于道教。可佛教在禅宗化的过程中,无论是在高僧个人的神通术上,还是在经典的行文与内容上,都在不断地剥离掉佛教原有的神秘帷幕,使高远而又神圣的涅槃回落到了人世间,而且也使天壤之别的"佛"与"凡"化为近在咫尺的"悟"与"迷"。这种祛魅化走向,不仅标志着人由原有的被动走向了主动,而且也象征着人对自我认识的不断深化与人性的成熟。
周黄琴刘习根
关键词:禅宗神通因果报应
本真与违性:晚明学人视域下的“凿死浑沌”
2019年
尽管寓言故事曾经是先秦作者展示自我思想的一种重要方式,但相较而言,此特色在《庄子》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正如司马迁在《史记》中所指,庄子“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而且,从《天下》篇的记载来看,“寓言”亦是《庄子》三大叙述方式之一。《庄子》中虽有很多寓言故事,但“凿死混沌”不仅处于《应帝王》篇的结尾处,亦是对整个内篇的收尾,故而,此故事引发了晚明学人对庄学的多维思考。
周黄琴刘习根
关键词:晚明寓言故事浑沌视域本真《天下》
论觉浪道盛的“以儒解庄”思想
2015年
尽管在几千年的历史流变中,《庄子》呈现出了不同之相状,但主流观念仍认为《庄子》乃为《老子》思想的承继与发展,即属于道家学派。可在晚明高僧觉浪道盛看来,《庄子》实为托老聃之名,行"尧孔之实",为"儒宗教外别传"。通过对《庄子》"托孤说"的挖掘与解读,道盛不仅化解了《庄子》与儒学、佛教的长久冲突,而且还起到了保存儒、释、道圣贤真精神之价值,并在晚明特定时期起到了"以庄救世"之目的。
周黄琴
论晚明文人视域中的《逍遥游》
2017年
在晚明文人的视域中,尽管同一篇《逍遥游》却呈现出不同之相貌,并在主旨、地位、大小之辩、用处、逍遥之主体与途径等问题上存有一定的分歧。对于其因,或许我们更多地归为晚明的黑暗,其实那不过是一种单一性的消极理解面向的投射之结果。实际上,晚明文人们喜爱《逍遥游》,并作出多维度的解读,而非仅因社会的黑暗,其中还不乏与晚明人的心性需求、独立意识的觉醒、心学对主体性的张扬,以及当时整个社会的文化气息等主客观因素有着密切的关联性。
周黄琴
关键词:晚明《逍遥游》
解读利玛窦“由僧到儒”的身份转换被引量:1
2016年
在中国近30年时间里,作为传教士的利玛窦,为了掩盖传教之目的,竟然一直不敢以"神父"身份自称,而是前十几年以"僧人"自称,后十几年以"儒者"自居。无疑,对于一个公众人物而言,这种身份上的转换不仅需要一种巨大的勇气与魄力,而且还存在稍有不慎就会使自己陷入更为难堪的风险境地。然利玛窦为何在异地竟敢"由僧到儒"进行身份上的转换?其实,对于此举,不仅利玛窦,乃至整个东方耶稣会都是经过缜密思考与反复衡量才决定的。因为,对利玛窦而言,无论是"僧人",还是"儒者",都不过是他掩盖自身真实身份的权设而已,并无特大之差别。但两者相较而言,僧人身份不仅没能促进传教事业的发展,反而带来重重困难与障碍,而儒者身份则既可弥补僧者身份上所导致的一些缺陷,而且还可推动上层传教路线的实施,以及化解传教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困难与挫折。
周黄琴
关键词:利玛窦传教士僧人儒者
论憨山德清的“以佛解庄”思想——以《庄子内篇注》为例
2015年
众所周知,《庄子》乃道家经典,但作为僧人的憨山德清却"以佛解庄"。他在《庄子内篇注》中融入了大量佛教思想:"无碍解脱""破执""假我""止观"等,同时还力图把《庄子》思想直接演化为佛教思想的一部分,并借助于晚明"庄学"极度兴盛之势,达到振兴佛教之目的。
周黄琴
关键词:憨山德清
论陈焕章儒学思想转型背后的深蕴
2016年
在内忧外患的近代,儒学不仅遭受到外来西学的巨大侵袭,而且还被国人指责为中国贫穷落后的罪魁祸首,以致陷于将被完全抛弃的岌岌可危之境地。面对儒学之困境,陈焕章并没有坐以待毙,而是承载着强烈的拯救儒学之使命,全身心地投入到儒学之宗教、经济等面向的转型工作中,以期重塑国人之精神,以达救国与振兴儒学之目的。
周黄琴
关键词:儒学
论晚明学人解读《庄子》篇章真伪的多维性被引量:1
2016年
自司马迁在《史记》中提出《庄子》"剽剥"儒家以来,儒者们就一直被如何化解庄儒矛盾的问题所困扰,以致史上废庄、斥庄之声连绵不绝,甚至宋朝苏轼不惜采取化庄为儒之方式,而且还希图通过伪作的判定来彻底化解庄儒矛盾。但到晚明时期,《庄子》的真伪性问题,却在学人们的视域中呈现出多样化的相状,即有的学人认为,内、外篇为庄子所自著,而杂篇则渗有后人之伪作;有的学人认为,《庄子》只有内篇为庄子所著,而外、杂篇皆渗有后人之伪作;还有的学人认为,内、外、杂篇都窜入了后人之伪作;又有些学人则对当时思想界的疑庄之风提出了批判。无疑,晚明学人在对《庄子》篇章真伪的判定背后其实都蕴含了学者们各自不同的心境、观念体系、意图与视角等。
周黄琴
关键词:《庄子》多维性
论历史流变中的多维《庄子》被引量:1
2011年
《庄子》具有多维性。在儒学的视阈中,《庄子》是社会规范的破坏者,也是人心的毒害者;在宗教者的普世情怀中,《庄子》是心与性的理想乐土;在理性主义的观念中,《庄子》是非理性主义的典型代表,也是唯心主义的意识形态表现。不同视阈下的《庄子》,呈现了它在历史中的多种面貌。
周黄琴
关键词:历史流变儒学宗教理性主义《庄子》
禅宗反智根源探究被引量:2
2013年
对于禅宗的反智之源,学界已有佛陀精神的回归与剽窃老庄思想的不同看法。实际上,就思想理论而言,禅宗反智思想既与佛教"性空"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又与老庄反智主义思想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同时,从佛教中国化的思想演化来看,禅宗反智思想亦是佛教传播中的繁简冲突的一种自然演化,更是佛教摆脱名相化困境的必然归宿。因此,禅宗反智理路的诞生不是由某个单一因素所致,而是由众多因素所共同推动下的一种结果。
周黄琴
关键词:禅宗反智主义催化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