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本刚

作品数:131 被引量:1,175H指数:18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地震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电气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7篇期刊文章
  • 19篇会议论文
  • 2篇标准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7篇天文地球
  • 3篇电气工程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水利工程
  • 2篇理学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79篇地震
  • 21篇断裂带
  • 21篇裂带
  • 14篇断层
  • 13篇震源
  • 13篇发震
  • 12篇汶川地震
  • 11篇地质
  • 11篇潜在震源
  • 11篇潜在震源区
  • 10篇新构造
  • 10篇灾害
  • 10篇发震构造
  • 7篇地震地质
  • 7篇灾害特点
  • 7篇滑坡
  • 7篇活动性
  • 7篇防灾
  • 6篇地震危险
  • 6篇地震危险性

机构

  • 125篇中国地震局
  • 10篇中国地震局地...
  • 6篇中国地震局地...
  • 4篇国家地震局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四川省地震局
  • 3篇中国电建集团...
  • 2篇北京市气象局
  • 2篇长安大学
  • 2篇青岛海洋地质...
  • 2篇中国地震局工...
  • 2篇陕西省地震局
  • 2篇云南省地震局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新疆维吾尔自...
  • 2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防灾科技学院
  • 1篇广东省地震局
  • 1篇青海省地震局
  • 1篇武汉大学

作者

  • 131篇周本刚
  • 29篇徐杰
  • 21篇陈国光
  • 20篇计凤桔
  • 14篇冉洪流
  • 14篇李正芳
  • 12篇周庆
  • 12篇杨晓平
  • 10篇高孟潭
  • 9篇吕悦军
  • 9篇谢超
  • 9篇张裕明
  • 9篇白玉柱
  • 8篇高祥林
  • 8篇张进
  • 7篇王明明
  • 6篇闵伟
  • 6篇徐锡伟
  • 5篇尹功明
  • 5篇许冲

传媒

  • 47篇地震地质
  • 16篇震灾防御技术
  • 8篇中国地震
  • 5篇工程地质学报
  • 4篇地球物理学报
  • 4篇地学前缘
  • 3篇光谱学与光谱...
  • 3篇国际地震动态
  • 3篇第五届构造地...
  • 2篇石油学报
  • 2篇科学通报
  • 2篇2008年活...
  • 2篇2008中国...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地震
  • 1篇西北地震学报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地震学报
  • 1篇华南地震
  • 1篇灾害学

年份

  • 2篇2024
  • 5篇2021
  • 3篇2020
  • 4篇2019
  • 8篇2018
  • 2篇2017
  • 9篇2016
  • 3篇2015
  • 6篇2014
  • 4篇2013
  • 10篇2012
  • 7篇2011
  • 5篇2010
  • 7篇2009
  • 14篇2008
  • 3篇2007
  • 9篇2006
  • 3篇2005
  • 5篇2004
  • 5篇2003
1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地震区划图地震构造区划分的原则和方法——以中国东部中强地震活动区为例被引量:7
2014年
在新编全国地震区划图潜在震源区划分工作中,采用了三级划分的技术思路,即在地震统计区内先划分出地震构造区,以控制地震统计区内地震构造和地震活动的差异性,然后,在地震构造区内再进行潜在震源区划分。地震构造区划分是新编全国地震区划图潜在震源区划分工作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本文论述了地震构造区的定义、作用、划分原则和依据等。介绍了中国东部地区地震构造区划分方案,并以东北地震区和华南沿海地震带为例,对地震构造区划分方案进行了详细论述。
高战武陈国星周本刚周庆雷清清
华南地区弥散地震活动的评价方法与结果被引量:2
2011年
根据华南地区现今地球动力学环境、新构造特征、发震构造模型、第四纪构造活动、地球物理场等方面的差异,通过具体的实例,有针对性地论述了弥散地震区划分的方法,系统地阐述了华南地区弥散地震的评价依据。对于弥散地震区内与已知发震构造无关的最大历史地震,给出了两种情况下确定弥散地震的方法,探讨了总体地震和构造活动水平与弥散地震的关系。华南地区弥散地震活动的评价结果与地球动力学环境特征密切相关,地震构造背景的一致性是进行弥散地震类比的基础。本文除了论述弥散地震活动评价方法之外,还初步给出了华南地震区弥散地震区划分方案和弥散地震评价结果。
韩竹军周本刚安艳芬
关键词:地震构造
核电厂抗震设计标准
为贯彻国家防震减灾及核安全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执行民用核设施安全第一的方针,确保核电厂运行安全、质量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制定本标准。本标准适用于极限安全地震动加速度峰值不大于0.5g地区的新建压水堆核电厂的抗震设计,...
谢礼立张敏政方庆贤常向东葛鸿辉李忠诚王春明赵凤新陈矛孔宪京于海英潘蓉林皋王强白文婷李强杨建华谢永诚董占发梁兵兵黄小林徐定耿袁晓铭张超琦张周红辛鸿博翟长海郑文忠戴君武田金梅卢实刘强李锡华李建波周本刚赵振东鲁亮
2008年汶川8.0级地震的发震构造——沿龙门山断裂带新生的地壳深部断裂
1.引言2008年5月12日四川龙门山区发生的汶川8.0级特大地震引起国内外地球科学界的广泛关注,许多地球科技工作者从各方面对汶川地震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研究,取得极为丰富而系统的成果,同时也揭示出诸多新的地质现象和一些新...
徐杰高祥林周本刚计凤桔张进白玉柱陈国光
关键词:龙门山断裂带发震构造地壳结构深部断裂
文献传递
宁波育王山山前断层探测结果的工程应用问题被引量:2
2008年
基于宁波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工作的结果,结合相关规范,对评价结果的工程应用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在进行工程建设时,对于育王山山前西支断层,不需要考虑避让;对于育王山山前东支断层,虽然在6级设定地震条件下,无直接的地表错动发生,但会产生一定幅度的地表变形带,因此,丙类和丁类建筑可以不考虑避让,但建议甲类和乙类建筑尽可能避让一定的距离。由于在设定地震条件下近断层强地震动加速度峰值分区中存在一个面积约6km2的略高于现行地震区划图标准的范围,建议对该范围内已建建筑物的抗震能力进行鉴定,确定是否需要进行抗震加固,对新建、扩建、改建工程按地震区划图进行抗震设防时可适当参考本文的结果。根据大碶盆地的软土分布特征,结合近断层强地震动评价结果,认为在育王山山前西支断层以东,存在一个面积约30km2的可能震陷区。震陷量≥5cm,建议在进行工程建设时考虑这一因素。鉴于探测结果的工程应用直接关系到防震减灾对策的制定,应综合考虑城市安全与经济投入2个方面的因素。
周本刚宋新初杨晓平韩竹军杜龙董绍鹏
关键词:活断层探测地震危险性评价强地震动震陷
川滇和华北地区2万年以来地表断错事件的群集特征
<正>本文对川滇和华北两个活动构造区内已揭露出的晚更新世晚期以来活动断裂上断错事件的发生时代数据进行了整理和分析,川滇地区数据取自川滇块体东边界鲜水河断裂、安宁河断裂、则木河断裂和小江断裂,川滇块体南边界红河断裂与曲江断...
周本刚
文献传递
安徽南陵NW向第四纪断层的发现及其意义
本文对安徽南陵NW向第四纪断层的发现及其意义进行了阐述。在中国东部地区,很难见到错动第四纪地层的断层剖面。在安徽省南陵县南陵至繁昌公路西侧,离南陵县城约2km处(30°55'456'N;118°17'774'E),见到南...
尹功明陈献程宋方敏邓志辉周本刚刘静伟
关键词:地震地质地质断层
文献传递
2008年汶川8.0级地震的发震构造--沿龙门山断裂带新生的地壳深部断裂
08年5月12日四川龙门山区发生的汶川8.0级特大地震引起国内外地球科学界的广泛关注,许多地球科技工作者从各方面对汶川地震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研究,取得极为丰富而系统的成果,同时也揭示出诸多新的地质现象和一些新的科学问题....
徐杰高祥林周本刚计凤桔张进白玉柱陈国光
关键词:汶川地震发震构造断裂带
新疆南天山亚肯背斜晚更新世以来的隆起和缩短被引量:22
2001年
野外考察见到亚肯背斜区发育 3级主要地貌面 ,在第 2级和第 1级地貌面 (冲洪积扇 )之下采集了堆积物的热释光样品 ,测年结果分别为距今 3 96~ 4 36万年和 0 78万年 ,区域地貌对比研究认为 ,第 2级地貌面被废弃的时代为距今 4万年至 1 2~ 1 3万年 ,第 1级地貌面被废弃的时代为距今 0 78万年之后。横跨背斜不同部位地貌面的地形剖面表明 ,第 2级地貌面形成以来褶皱隆起高度达 6 0m ,第 1级地貌面褶皱隆起高度为 2 0m。地震反射剖面显示 ,亚肯背斜区滑脱面深度约7km ,由平衡地质剖面法得到第 2和第 1级地貌面形成以来褶皱的缩短量分别为 4 7m和 17 9m。第 2级地貌面形成以来褶皱的隆起和缩短速率分别为 1 5~ 5mm/a和 1 2~ 3 9mm/a,第 1级地貌面形成以来褶皱隆起和缩短速率分别为 2 5 6mm/a和 2 2 9mm/a。
杨晓平周本刚李军孙建宝
关键词:晚更新世
天山北麓岩石漆显微层理层序的初步建立及其年代学意义被引量:6
1999年
对天山地区的调查发现天山北麓有较好的岩石漆发育。利用特殊的超薄片磨制技术,在对100 个岩石漆超薄切片的显微影象分析对比后,初步建立了研究区内晚更新世以来岩石漆显微层理的标准层序,经过年代校正后,给出了该层序的大致年代控制。并对其在估计河流阶地、断层陡坎等地貌面时代方面的应用作了探讨。
周本刚柳覃卓张裕明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