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萍
- 作品数:10 被引量:37H指数:4
- 供职机构:泰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深浅静脉置管术的选择及护理被引量:8
- 2005年
- 目的选择深浅静脉留置管术,为临床治疗提供满意的输液通道。方法选择性穿刺外周浅静脉并作浅静脉留置针;选择性穿刺深静脉,用Selding’s技术,行深静脉留置术。结果浅静脉留置管术安全、有效、方便,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为临床治疗提供了简捷的静脉通道。96例深静脉留置术,对抢救重危患者、化疗患者的用药提供了方便,穿刺成功率高,安全,副作用少。结论合理选择深浅静脉留置管术,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安全、方便的输液途径,加强护理,并发症少。
- 周文萍
- 关键词:深静脉置管术护理
- 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被引量:15
- 2005年
- 周文萍
- 关键词:老年患者心理特点护理
- 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作用及预后影响观察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16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参与该次研究,将160例患者平均分成研究组和一般组,临床治疗过程中予以研究组患者护理干预,予以一般组患者一般护理。结果实施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血压状况、生活质量(SF-36)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实施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血压状况和生活质量均优于一般组患者(P<0.05)。结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预后。
- 周文萍
-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护理干预生活质量
-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死治疗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死治疗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6月~2015年5月之间收治的58例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使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一般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健康教育过程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患者的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心理状态。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SDS与SA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同样显著(P〈0.05)。结论脑梗死治疗患者健康教育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度,改善其心理健康状态,值得推广。
- 周文萍
-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脑梗死健康教育
- 对老年科高血压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体会
- 2011年
-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老年科高血压病患者在高血压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生活方式、遵医行为等方面的影响。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法对168例老年科高血压病患者进行调查,了解其在健康教育前后,对高血压病的预防、治疗、护理及家庭保健方面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如何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提高其遵医行为的了解程度。结果:通过健康教育,老年科高血压病患者的遵医行为明显提高,特别是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大大提高,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显著提高,其生活方式的改变也较为明显,饮食结构的合理性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结论:健康教育可帮助老年高血压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提高其遵医行为,有利于普及高血压病的防治知识。
- 周文萍尤明兰徐正义
- 关键词:老年科高血压健康教育
- 老年科患者的心理问题及干预措施
- 2009年
- 我国老年人口绝对数居世界第一,并且已在1999年10月进入老年型社会[1]。老年人由于器官、组织、细胞的自然衰老,躯体运动适应能力及抵抗能力均降低,患病率相应增加。
- 周文萍
- 关键词:心理问题干预措施
- 54例老年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体会
- 2010年
- 通过对54例老年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探讨在临床中如何根据老年患者的原发病、药物的性质等选择适合不同患者的中心静脉置管的方式及如何做好置管的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安全、可靠的输液途径。以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
- 周文萍
- 关键词:老年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护理
- 护士长如何提高护理查房质量
- 2005年
- 目的提高护理人员素质和重危患者的护理质量。方法根据护理队伍状况,实行护士长为主的护理查房以及不同水平护士之间业务交流。结果协调地改善了护患关系,科学地解决了护理问题,提高了对重危患者的护理质量。结论明显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思辨和工作能力,培养了护士专科护理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提高了护理质量。
- 周文萍顾巧萍
- 关键词:护士长护理查房
- 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改善效果观察
- 2017年
- 目的探索康复护理对脑梗死病人的肢体功能改善效果的观察。方法将随机选取的80例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在本院就诊的脑梗死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其中一组为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另一组为常规护理和康复护理组合的观察组。对两组肢体功能障碍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肢体功能FMA评分、ADL评分和护理满意度均存在明显优势,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康复护理来实现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改善和恢复是可行有效的,值得将其运用在临床治疗上。
- 周文萍
- 关键词:康复护理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