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劲松
- 作品数:69 被引量:490H指数:12
- 供职机构: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金属学及工艺机械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 加强高职院校内涵建设服务于区域新型工业化进程
- 2008年
- 湖南产业结构调整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加强内涵建设是高职院校主动服务湖南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必由之路。本文以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强化内涵建设的基本经验为例,从学校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模式、社会服务能力、“双证书”制度等方面探索了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基本思路和主要途径。
- 刘继平文益民周劲松
- 关键词:新型工业化高职院校建设
- 基于集约化发展理念的高职院校专业群资源要素优化配置策略被引量:9
- 2012年
- 专业群建设是高职院校集约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剖析了专业群的特征及其资源要素的组成,论证了专业群资源要素配置要遵循四大原则;结合实际提出了资源要素优化配置的基本策略。
- 周劲松张晓湘
- 关键词:专业群
- 高职计算机类专业“T”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被引量:6
- 2006年
- 在分析高职计算机类专业的特点和所面临问题的基础上,通过高职计算机类专业的就业岗位(群)的分析,以知识体系配置和教学方法改革为例,探讨了高职计算机类专业“T”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问题,研究了“上手快,后劲足”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方法,为高职计算机类专业改革提出了一个方向.
- 文益民肖智清彭跃湘周劲松
- 关键词:岗位能力
- 高职数控专业人才培养T型模式探索被引量:2
- 2006年
- 随着机械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企业急需大量掌握以数控加工技术为代表的先进制造技术方面的人才。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是人才培养工作的基础。文章以企业需求为目标,初步构建了数控加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T型模式,既重视基础理论教学,横向拓宽学生的一般能力,以增强其就业适应性;又强调岗位操作技能的培养,纵向深化其专业能力,以增强学生就业的岗位针对性。
- 彭跃湘肖智清周劲松文益民
- 关键词:数控加工课程体系
- 政府主导型区域职业教育资源库建设分析被引量:2
- 2009年
- 分析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背景下建设区域职业教育资源库的必要性.分析了区域职业教育资源库的目标与功能定位、区域职业教育资源库建设的机制保障、区域职业教育资源库的技术框架等技术性问题,在区域职业教育资源库建设基本理论和技术设计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 周劲松
- 关键词:资源库职业教育政府主导
- 行业职业教育集团的模式选择与功能实现被引量:2
- 2009年
- 文章分析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背景下组建行业职业教育集团的现实意义,从成员组成、连接方式、组织管理和运行机制等方面论证行业职业教育集团的组建模式,分析了现阶段行业职业教育集团的功能定位并探索了功能实现的可靠途径。
- 周劲松
- 工科高职院校学分制课程体系的框架设计被引量:2
- 2010年
- 本文在阐述学分制改革对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现实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课程体系设计的四大基本原则,即系统化、平台模块化、职业化和多样化,进而论述了学分制条件下工科高职院校课程体系设计的技术思路:搭建三大课程平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模块化平台课程,引导学生自我发展;项目化职业能力,提高人才培养效率;小型化课程架构,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层次化课程要求,实现因材施教。
- 周劲松
- 关键词:课程体系学分制高职院校
- 高等职业院校“分类培养”教学改革实施策略被引量:47
- 2004年
- 高职生源的文化基础水平和知识结构呈现多样性和一定的层次性,分类培养是新形势下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高等职业院校探索以“分类招生、分层教学、分流培养”为主要内容的“分类培养”教学改革实施策略,逐步建立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趋势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机制,有利于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持续发展。
- 肖智清周劲松
-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以人为本学生个体差异教学改革
- 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探讨被引量:26
- 2006年
-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国家的发展战略,高等职业教育如何更好地服务于我国新型工业化进程是高等职业教育理论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首次研究了“创新型高技能人才”的概念,指出了高职高专院校要以培养“创新型高技能人才”为己任,分析了高职高专院校培养“创新型高技能人才”的必要性、“创新型高技能人才”的定位和“创新型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方法。
- 文益民周劲松彭跃湘肖智清
-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高技能人才创新型高技能人才
- 中部地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机制创新的研究被引量:6
- 2013年
- 中部地区产业发展面临整体产业结构水平偏低和产业链延伸有限等问题。中部地区高职教育整体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相对落后,发展后劲不足。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双方的需求在院校表现为利用企业资源"借船出海"、对接产业发展调适发展方向、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等方面;对于企业而言则是获得技术技能人才、市场竞争力、潜在影响力等方面。创新中部地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机制的基本策略包括:政府宏观调控构建区域资源融合平台;政府完善健全产教融合机制;高职院校建立互惠多赢的校企合作机制;高职院校创新校企共生发展的合作模式。
- 刘建湘周劲松
- 关键词:校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