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高奎

作品数:6 被引量:30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古隆起
  • 2篇不整合
  • 1篇地层
  • 1篇地层圈闭
  • 1篇地貌
  • 1篇地貌特征
  • 1篇地震相
  • 1篇序结构
  • 1篇震相
  • 1篇三角带
  • 1篇三角洲
  • 1篇盆地
  • 1篇碰撞造山
  • 1篇圈闭
  • 1篇中生代
  • 1篇中新统
  • 1篇重力流
  • 1篇重力流沉积
  • 1篇珠江口盆地
  • 1篇珠江口盆地白...

机构

  • 4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海石油(中...

作者

  • 4篇林畅松
  • 4篇吴高奎
  • 4篇李浩
  • 3篇刘永福
  • 2篇刘景彦
  • 1篇陶泽
  • 1篇杨宪彰
  • 1篇孙琦
  • 1篇高楠安
  • 1篇徐桂芬
  • 1篇李建龙
  • 1篇姜静
  • 1篇张萍
  • 1篇张昕

传媒

  • 2篇东北石油大学...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古地理学报

年份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中新统韩江组中上部层序结构及深水重力流沉积被引量:5
2017年
基于地震、测井资料的综合分析开展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中中新世韩江组中上部发育的硅质深水沉积的层序地层、沉积构成和古地理环境研究。韩江组中上部发育1个区域性的二级旋回(CSh),通过不整合面及相应的整合面进一步将该复合层序划分为6个三级层序。一系列陆坡峡谷以及侵蚀作用形成的水道是主要层序界面的重要识别标志,斜坡进积楔、扇朵体的底界面,测井曲线突变以及钙质超微化石的相对低值也可以帮助识别层序界面。盆地的不同位置上层序结构有差异,重力流沉积单元也不同。本次研究在斜坡识别出5种深水沉积单元:浊流水道复合体、斜坡扇、陆坡峡谷、进积楔和半远洋—远洋沉积,在深海盆地识别出扇朵叶体。将浊流水道复合体划分为5种沉积单元:滞留沉积、水道天然堤、滑塌及碎屑流沉积、侧向增生体和末期充填沉积。在陆坡、陆隆以及深水盆地分别识别出侵蚀水道、侵蚀加积水道和加积水道。
陶泽林畅松张忠涛张昕姜静张萍高楠安李浩吴高奎张博舒粱锋
关键词:层序结构地震相白云凹陷珠江口盆地
辫状河三角洲与曲流河三角洲沉积特征分析——以塔北隆起西部卡普沙良群为例被引量:19
2018年
根据岩心、测井、粒度分析及岩石薄片等资料,研究早白垩世塔北隆起西部卡普沙良群发育的辫状河三角洲与曲流河三角洲沉积特征及其差异性,建立研究区卡普沙良群沉积模式。结果表明:研究区可识别出辫状河三角洲和曲流河三角洲相,以及分流河道、决口扇、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和分流间湾等微相。辫状河三角洲是古隆起斜坡带辫状河直接入湖形成的,发育范围与隆起规模有关;曲流河三角洲是研究区东南部远源曲流河入湖形成的,向湖盆方向推进较远。两类三角洲沉积特征差异明显,其中辫状河三角洲含杂色砾岩,发育各种交错层理,成分成熟度较低;曲流河三角洲发育层理类型多样,成分成熟度较高,形成具"二元结构"和缺"二元结构"两种沉积序列。曲流河三角洲砂体的储集物性优于辫状河三角洲砂体的,是研究区后续勘探的重点储集砂体。
夏辉林畅松刘永福李浩吴高奎蒋军张知源
关键词:辫状河三角洲
古隆起斜坡区不整合三角带对地层圈闭的控制——以塔北隆起西部白垩系为例被引量:4
2019年
古隆起斜坡区的不整合三角带是形成地层圈闭的重要有利区带。以塔北隆起西部白垩系为例,综合利用地震、测井和岩心等资料,识别不整合面,计算不整合面剥蚀量,进行沉积体系识别及有利区带预测。结果表明:塔北隆起西部白垩系发育2个角度不整合(TK、TE)及1个平行不整合(TK1bs);白垩系底部发育卡普沙良群、顶部发育巴什基奇克组,其中,卡普沙良群主要发育三角洲和滨浅湖沉积,巴什基奇克组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卡普沙良群底部发育的上超不整合三角带是有利圈闭发育的重点部位,向古隆起斜坡区上超尖灭的三角洲砂体可作为良好的储集体,与上覆泥岩盖层形成良好的储盖组合;巴什基奇克组顶部遭受剥蚀形成的剥蚀不整合三角带也具有良好的地层圈闭条件,遭受剥蚀的辫状河三角洲砂体可作为优质储层,上覆的古近系膏—泥岩沉积可作为优质盖层。该结果对研究区的下一步油气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李建龙李建龙吴高奎林畅松刘永福刘景彦孙琦李浩
关键词:白垩系地层圈闭
库车-塔北地区中生代关键变革期主要不整合及古隆起地貌特征被引量:3
2019年
沉积盆地关键变革期发育的主要不整合及大型古隆起的研究是揭示盆地动力学演化和油气聚集的关键。文中综合分析地震、测井及野外露头等资料,利用不整合削截点和上超点追踪等方法,揭示了库车-塔北地区中生代主要不整合、古隆起地貌特征及其对盆地动力学演化的响应关系。研究表明库车-塔北地区在中生代经历了二叠纪末、三叠纪末、侏罗纪末和白垩纪末4次关键变革,相应产生了TT,TJ,TK和TE 4个区域性角度不整合,并对盆地的构造古地貌产生了重要影响。二叠纪末的变革主要以研究区中部和西部大型古隆起带的发育为特征,不整合TT围绕构造古隆起分布,最大剥蚀量达1 200 m。三叠纪末的变革致使研究区的古隆起带发生大范围隆升,产生了广泛分布的不整合TJ,其最大剥蚀量为400 m。侏罗纪末的构造变革致使研究区中西部再次隆升,不整合TK发育,最大剥蚀量为500 m。白垩纪末的变革主要以研究区西部温宿古隆起的发育为特征,伴生的不整合TE分布范围较小,剥蚀量最大为300 m。研究区中生代的古隆起地貌可划分为高隆区、斜坡区和坳陷区等3个单元,其中斜坡区发育的不整合三角带是形成有利岩性地层圈闭的重要部位。研究表明中生代经历的4次构造变革与盆地周边发生的4次碰撞造山作用有关。
吴高奎林畅松刘永福刘景彦杨宪彰李浩
关键词:碰撞造山不整合中生代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