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肝炎
  • 14篇病毒
  • 12篇毒性肝炎
  • 12篇病毒性
  • 12篇病毒性肝炎
  • 5篇蛋白
  • 5篇肝炎患者
  • 4篇凝血
  • 4篇纤溶
  • 3篇血浆
  • 3篇纤维蛋白
  • 3篇纤维蛋白(原...
  • 3篇活性
  • 3篇病毒性肝炎患...
  • 2篇血清
  • 2篇溶酶
  • 2篇凝血因子
  • 2篇纤溶活性
  • 2篇纤溶酶
  • 2篇纤溶酶原

机构

  • 17篇上海市传染病...
  • 7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血液学研...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17篇吴瑞庭
  • 12篇巫善明
  • 9篇孙家强
  • 7篇姜嘉
  • 7篇邵慧珍
  • 6篇王鸿利
  • 5篇陈慧芬
  • 5篇沈霖德
  • 3篇张文化
  • 2篇王振义
  • 2篇陈怡群
  • 2篇朱立红
  • 2篇王学峰
  • 1篇支立民
  • 1篇王学锋
  • 1篇王介非
  • 1篇黄霞萍
  • 1篇王钦红

传媒

  • 5篇中华传染病杂...
  • 4篇上海医学
  • 3篇上海医学检验...
  • 1篇临床消化病杂...
  • 1篇中成药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血栓与止血学

年份

  • 1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5
  • 1篇1994
  • 4篇1992
  • 3篇1991
  • 1篇1988
  • 1篇1987
  • 1篇1985
  • 2篇1984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肝炎病毒对淋巴细胞姊妹染色单体交换的影响被引量:1
1984年
自然环境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都可以引起染色体的损伤,在生物因素中病毒可以导致染色体的改变.病毒可以插入宿主细胞中的DNA,使病毒基因存留于细胞之中,使染色体组型不稳定,从而可以导致细胞转化、染色体进一步损伤,甚至造成癌肿的发生.常见的如腺病毒12型、EB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DNA病毒均可造成染色体的改变[1].
许成文吴瑞庭盛兰敏柯爱琴巫善明
关键词:肝炎病毒淋巴细胞染色体组型生物因素细胞转化癌肿
病毒性肝炎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生成时间测定的临床意义
1985年
出血是病毒性肝炎常见的症状之一,临床上习惯以凝血酶元时间(PT)作为主要检查项目,但PT为外源性凝血系统的过筛试验,并不包括内源性凝血因子,为此我们采用内源性凝血系统过筛试验--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生成时间测定(KPTT)结合PT试验,对部分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测定,以了解此两种试验与肝炎出血倾向的关系,将有关资料小结如下.
姜嘉巫善明吴瑞庭盛兰明孙勇周天华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白陶土过筛试验外源性凝血系统肝炎患者出血倾向
纤溶酶原、纤溶酶、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在病毒性肝炎中变化的研究被引量:1
1991年
纤溶酶原(PLG∶Ag、PLG∶a)、纤溶酶(PL)、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是纤溶系统中的几个重要指标,都与肝脏有很大关系,因肝脏是合成这些物质的主要场所,并与维持血液中这些物质的水平有关。因此在各类病毒性肝炎时这些指标的测定。
朱立红王鸿利陈怡群吴瑞庭姜嘉沈霖德巫善明孙家强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纤溶酶原纤溶酶
182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Ⅷ:C、ⅧR:Ag测定及动态观察
1992年
我们自1989年3月至1991年1月收治流行性出血热(下称EHF)182例,对其中54例作Ⅷ∶C、ⅧR∶Ag测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本组病例均系住院EHF患者,其中男124例,女58例。
储峰王宗一王水南李仲平季青王霞明张文化孙家强吴瑞庭巫善明
关键词:流行性出血热AG
病毒性肝炎患者凝血、抗凝和纤溶变化的研究
1991年
对121例正常人和465例病毒性肝炎患者测定16项凝血指标、10项抗凝指标和7项纤溶指标。结果表明,除FⅧ:C、VWF:Ag和VWF:Ag/FⅧ:C,α_2、M.α_1-AT高于正常对照(p<0.01)外,其余各种凝血因子均减低,且与病情严重性呈正相关。纤溶指标结果揭示患者呈原发性纤溶的变化。本文为研究肝炎出血机理提供实验依据,也为判断肝炎的病情和预后提供了参考指标。
王鸿利邵慧珍支立民黄霞萍陈怡群吴瑞庭姜嘉沈霖德孙家强王振义巫善明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凝血因子纤溶活性
抗凝血酶Ⅲ在病毒性肝炎中的初步观察
1984年
抗凝血酶Ⅲ(简称AT-Ⅲ)是一种单链糖蛋白,由肝脏合成.正常血清含量为29.0±2.9mg/dl.当肝细胞损害后,其活力可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
盛蓝明吴瑞庭孙勇巫善明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肝细胞损害血清含量肝脏合成糖蛋白
检测纤溶酶原、纤溶酶、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在病毒性肝炎中变化的临床意义
1997年
王介非姜嘉吴瑞庭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纤溶酶原纤溶酶纤维蛋白
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在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浆中测定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0
1999年
当纤溶酶(PL)活性增高时,它不仅能使纤维蛋白(原)降解成为FDP,还能使交联纤维蛋白产生D-二聚体(D-D)[1]。本文检测140例各型肝炎患者D-D和FDP的血浆水平,旨在了解肝炎病情中纤溶的情况。材料和方法一、标本来源取受检者静脉血9份,与1份...
陈慧芬吴瑞庭邵慧珍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D-2聚体纤维蛋白血浆
肝病患者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3
1995年
出血是肝脏疾患的常见临床症状,也是导致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已知肝病出血的原因极为复杂,除了与止、凝血因子、抗凝血因子的合成减少、止凝血因子—抗凝血因子的消耗增多有关外,还有报道称部分肝脏疾病和肝硬化患者有继发性纤溶和原发性纤溶亢进的表现。
陈慧芬吴瑞庭邵慧珍朱立红王钦红
关键词:D二聚体肝病患者抗凝血因子重症肝炎慢活肝急性肝炎
肝炎患者血浆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及其抑制剂的变化
1991年
作者报道39名正常人及200例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血浆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和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PAI)的测定结果:正常人组t-PA和PAI分别为1.92±0.72IU/ml和6.38±2.57AU/ml;各型肝炎组的t-PA活性较正常人组高(P<0.001),PAI活性较正常人组低(P<0.001)两者均随病情的严重程度变化。
王学峰邵慧珍王鸿利吴瑞庭姜嘉沈霖德巫善明孙家强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T-PAPAI血浆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