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信华
- 作品数:157 被引量:355H指数:9
- 供职机构: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南通市科技局社会发展科技计划项目江苏省医学重点人才培养基金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脑膜瘤组织中组织蛋白酶异常表达及其诊断价值研究
- 2005年
- 目的:探讨组织蛋白酶B(cathepsins B,Cat B)及其抑制因子在区别良、恶性脑膜瘤方面的价值.方法:以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法,检测76例脑膜瘤的肿瘤组织标本Cat B及其抑制剂Stefin A和Cystatin C的表达水平.结果:恶性脑膜瘤组及非典型性脑膜瘤组的Cat B免疫组织化学积分(4~6)率分别显著高于良性脑膜瘤组(χ2=6.24,P<0.05;χ2=6.28,P<0.05);脑膜瘤不同部位组织,发现邻近矢状窦脑膜瘤组与皮层凸面脑膜瘤组的Cat B免疫组织化学积分(4~6)率均分别显著高于颅底脑膜瘤组(χ2=4.43,P<0.05;χ2=8.70,P<0.01).结论:Cat B表达水平,在恶性脑膜瘤中显著高于良性脑膜瘤和非典型性脑膜瘤,有望成为区别良、恶性脑膜瘤的重要指标.
- 吴信华姚登福倪兰春李爱红邱历伟吴玮
- 关键词:脑膜瘤组织蛋白酶免疫组织化学
- 肝细胞癌变过程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的动态表达与改变特征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观察肝细胞癌变过程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的动态改变及与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以2-乙酰氨基芴(2-FAA)喂饲♂SD鼠诱发肝细胞发生癌变,以病理学方法(HE染色)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观察肝细胞形态学、肝及血IGF-Ⅱ的动态变化.以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肝组织IGF-Ⅱ表达与胞内定位.结果:组织学证实SD鼠在喂饲2-FAA后,在肝细胞出现颗粒样变性、不典型增生到HCC的形成过程中IGF-Ⅱ呈梯度表达,表现为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变性组(癌组vs变性组, x2=9.55,P<0.01;癌组vs正常组,x2=14.00, P<0.01),大鼠肝癌中IGF-Ⅱ在肝细胞内呈阳性表达;肝组织和外周血中IGF-Ⅱ呈显著正相关(r=0.97,P<0.01).结论:IGF-Ⅱ参与肝细胞的癌变过程,在癌变早期表达增加有助于肝癌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
- 邱历伟姚登福宗蕾吴玮吴信华
- 关键词:肝癌免疫组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肺癌中的表达
- 2001年
- 吴信华姚登福张学光
-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肺癌预后
- 鼠肝癌变过程中总RNA及不同分子形式GGT的表达与改变被引量:6
- 1998年
- 为探讨肝细胞癌变过程中γ-谷氨酰移换酶(GGT)和总RNA的表达与动态改变,以0.05%的2-乙酰氨基芴(2-FAA)诱导SD大鼠肝癌发生,观察鼠肝在癌变过程中的组织学改变及总RNA浓度和GGT比活性的动态改变。结果表明,大鼠摄入2-FAA后,鼠肝大量表达出GGT,并引起血中GGT活性异常;实验组血清总GGT、肝组织可溶性及膜结合性GG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6周后肝组织总RNA浓度,较6周前显著升高(P<0.05),且与GGT活性呈正相关(r=0.90,P<0.05)。研究结果提示,GGT为反映肝细胞癌变的标志酶,分析其活性有助于肝癌的早期诊断。
- 汤其云姚登福刘艳华吴信华徐杰强晖黄介飞孟宪镛
- 关键词:RNA
- 基于液相芯片定量检测Alu基因甲基化水平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液相芯片定量检测Alu基因甲基化水平的方法,包括(1)针对亚硫酸氢钠转化后的Alu序列设计相应引物;(2)标本血清DNA提取和亚硫酸氢钠处理;(3)对处理后的标本进行BSP测序;(4)根据测序结果,分...
- 戚菁鞠少卿施炜李晓红郭益冰申娴娟陆晶晶施维朱慧吴信华
-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异常表达对肺癌诊断价值的研究被引量:5
- 2000年
- 吴玮姚登福曹飞吴信华陆建新邱历伟林美华
- 关键词:肺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 肝细胞癌变过程中磷脂酰肌醇蛋白多糖-3 mRNA扩增及临床价值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蛋白多糖-3(GPC-3)在肝细胞性肝癌(HCC)形成过程中的表达特点及对HCC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以2-乙酰氨基芴(2-FAA)喂饲雄性SD大鼠诱发肝细胞癌变,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并从肝组织中提取总RNA,将GPC-3mRNA以随机引物经逆转录合成GPC-3cDNA,再以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GPC-3基因片段。结果肝细胞在癌变过程中,形态学上呈肝细胞变性、癌前病变到肝癌形成三个发展阶段,肝组织总RNA表达水平呈动态梯度表达,表现为癌变组>癌前组>变性组;肝组织GPC-3mRNA扩增阳性率在癌前组和癌变组均为100%,肝细胞变性组为83.3%,正常对照组未见阳性;肝组织GPC-3mRNA阳性率与肝总RNA表达水平,两者呈明显的正相关(r=0.475,P<0.01)。结论GPC-3参与肝细胞的癌变过程,GPC-3mRNA异常表达是HCC早期诊断有价值的分子标志物。
- 张崇国姚登福吴玮吴信华邱历伟赛文莉
- 关键词:肝细胞性肝癌磷脂酰肌醇蛋白多糖-3
- 人外周血cTnI-mRNA对心肌微小损伤的诊断价值
- 2004年
- 目的 :探讨外周血心肌肌钙蛋白I(cTnI) -mRNA对心肌损伤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以电镜观察心肌损伤时的超微结构改变 ,并从心肌组织和外周血中制备总mRNA ,经随机引物和逆转录酶作用合成cTnI -cDNA ,再分别以巢式PCR扩增cTnI-cDNA片段 ,并与心肌酶谱 (CK、CK -MB、AST、LDH)及cTnI定性进行比较 ,分析其在心肌损伤中的临床价值。结果 :心肌损伤组织超微结构表现为心肌线粒体肿胀、嵴断裂、严重空泡样变及细胞核异形变、染色质浓缩边聚。巢式PCR扩增cTnI-mRNA片段的灵敏度为 2 pg/μl,cTnI -mRNA存在于血浆而非有核细胞 ;6 2例心脏病患者中cTnI -mRNA阳性 2 0例 ,明显高于酶学检测和cTnI定性 (P <0 .0 5 )。结论 :资料提示cTnI-mRNA存在于外周血浆 ,外周血cTnI-mRNA检测对心肌损伤诊断具有更高的敏感性。
- 朱健华姚登福高增栋吴玮吴信华邱历伟
- 关键词:心肌损伤RNA人外周血巢式PCR
- miRNA-183下调Ezrin蛋白表达抑制成骨肉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miRNA-183下调Ezrin蛋白表达对人成骨肉瘤细胞系MG-63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以q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人成骨肉瘤细胞系MG-63细胞在转染miRNA-183模拟物前后miRNA-183和Ezrin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同时以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分析转染miRNA-183模拟物对MG-63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与正常人胚成骨细胞hFOB细胞相比,人成骨肉瘤细胞MG-63存在miRNA-183的低表达和Ezrin蛋白的表达上调(P<0.05)。在稳定转染miRNA-183模拟物后,MG-63细胞miRNA-183丰度显著上调,并明显抑制Ezrin蛋白的表达(P<0.05)。而转染后的MG-63细胞与转染前相比,其迁移和侵袭能力也显著降低(P<0.05)。结论 MiRNA-183可以通过下调靶蛋白Ezrin表达抑制人成骨肉瘤细胞系MG-63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
- 施红光祝勇张亚峰施维戚菁吴信华
- 关键词:骨肉瘤MICRORNAEZRIN蛋白
- Src抑制的蛋白激酶C底物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大鼠脊髓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 2011年
- 目的研究Src抑制的蛋白激酶C底物(Src-suppressed C kinase substrate,SSeCKS)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进程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EAE病理过程中可能的功能及意义,为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和EAE提供新的治疗靶点。方法构建EAE大鼠模型,进行临床打分评估;用HE染色检测EAE大鼠脊髓组织的炎性浸润情况;用western blot检测SSeCKS的表达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观察SSeCKS在脊髓组织中的分布。结果髓磷脂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诱导单相的EAE过程:Lewis大鼠经MBP免疫后7~10d开始有临床症状,13~16d达到发病高峰,之后自发地恢复,至30d左右恢复到病前水平;EAE病程高峰期,大鼠脊髓炎性浸润情况显著;SSeCKS蛋白表达在EAE起始E1期显著增加,E3期达到高峰,之后开始下降,恢复期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本实验成功构建了Lewis大鼠的EAE模型;EAE病理过程中,SSeCKS蛋白表达水平发生变化,提示SSeCKS可能参与了EAE过程。
- 李晓红朱慧郭益冰戚菁施维吴信华鞠少卿
- 关键词: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髓磷脂碱性蛋白神经元胶质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