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于青
- 作品数:45 被引量:140H指数:8
- 供职机构:江西省胸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 经皮穿刺置管介入治疗脊柱结核并脓肿的临床效果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置管介入治疗脊柱结核并发脓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3年1~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脊柱结核合并脓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传统开放病灶清除术治疗,并化疗18个月;观察组在CT引导下行经皮穿刺置管介入治疗,保留引流管,采用异烟肼、利福平联合阿米卡星局部治疗4周,同时全身化疗18个月(方案同对照组)。疗程结束后随访观察1~2年,比较两组患者治愈率、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JOA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胸椎和腰椎JOA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后胸椎JOA评分和腰椎JOA评分均分别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CT引导下的精辟穿刺置管介入治疗脊柱结核并脓肿具有效果较佳、术后复发和并发症少、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吴于青蔡隆仁胡艳红
- 关键词:脊柱结核脓肿经皮穿刺置管介入治疗
- 体外试验在药物超敏反应中的诊断价值
- 药物超敏反应是患者和医生都十分关注的问题,最重要的是要准确的诊断。诊断程序包括详细的临床病史,但通常是不可靠的;其次是皮肤试验,有时敏感性低或不可用;诊断的金标准是药物激发试验,但对病人来说有潜在的风险,尤其是在严重的皮...
- 吴于青
- 关键词:体外试验
- 3种诊断标准在初治结核病药物性肝损伤诊断的对比分析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对比和分析3种常用的药物性肝损伤诊断标准在诊断初治结核病患者药物性肝损伤中的差异性,以验证其临床实用价值,选取最佳诊断标准。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256例初治结核病患者治疗后出现肝功能异常考虑诊断药物性肝损伤患者,运用常用的RUCAM标准、Maria标准、我国2007年新标准等诊断评分系统对其进行重新诊断,比较不同诊断方法的差异性。结果 256例患者中肝细胞型共157例,占61.3%,胆汁淤积型56例,占21.9%,混合型43例,占16.8%。256例患者中按RUCAM标准评分,达到非常可能、很可能及可能3个评分等级者共249例(97.3%);按我国2007年新标准诊断,有198例(77.3%)处于符合诊断标准范围内;按Maria标准评分,无一例可达到可确诊评分等级标准,达到可能性大及有可能评分等级这累计112例(43.7%)。结论 RUCAM标准对于初治结核病药物性肝损伤诊断符合率高;我国2007年新标准符合率其次,且不需按项评分,操作简单,便于临床运用;Maria标准诊断符合率较低。
- 刘建锋雷建平吴于青邓群徐小花裘亿俊
- 关键词:药物性肝损伤
- 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发病中的作用
- 目的:比较抗结核药物性损伤(antituberculosis drugs-induced liver injury TB-DILI)患者与同期抗结核治疗过程中无肝损伤的对照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
- 吴于青钟诚黄燕群宗佩兰
- 关键词: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CD4+CD25+调节性T细胞肺结核
- 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合并HBV感染的肺结核患者化疗后HBV再激活情况
-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对携带乙肝病毒肺结核患者化疗导致病毒激活的预防以及对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本院进行抗结核治疗的携带HBV患者66冽,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恩替卡韦组,检测两组患者抗结核治...
- 吴于青邓国防
- 关键词:肺结核化学疗法
- 文献传递
- 含德拉马尼方案治疗我国耐多药和利福平耐药肺结核患者的阶段性不良反应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24年
- 目的探讨含德拉马尼方案治疗耐多药和利福平耐药肺结核(MDR/RR-PTB)患者24周治疗过程中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方法前瞻性多中心研究。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在全国26家结核病医疗机构纳入符合条件的MDR/RR-PTB患者608例,其中男364例,女244例,年龄39.6(19.0~68.0)岁。给予含德拉马尼的化疗方案进行治疗,全程密切督导患者服药,监测并记录治疗过程中发生的所有不良反应,通过描述性分析评价不良反应发生的临床特点,用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QTcF(采用Fridericia公式校正的QT值)间期延长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纳入本研究的608例患者在24周治疗期间内共有325例(53.5%)报告了710例次不良反应。发生频率最高的前6位依次是血液系统损害(143例,23.5%)、心电图QT间期延长(114例,18.8%)、肝毒性(85例,14.0%)、胃肠道反应(41例,6.7%)、周围神经病(25例,4.1%)、精神障碍(21例,3.5%)。心电图QT间期延长大多发生在距首次服药的第12周,其中严重不良反应21例(3.5%)。精神障碍患者7例(1.2%),其中严重精神障碍者有2例(0.3%)。结论含德拉马尼方案阶段性治疗MDR/RR-PTB患者的安全性总体良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国外研究相当。研究发现我国患者人群中QT间期延长的发生率高于国外的相关报道,提示在使用含德拉马尼等可能引起QT间期延长的药物时要加强心电图的监测。
- 高孟秋高静韬马晓格舒薇杜鹃梁瑞霞吴桂辉裴异严晓峰蔡青山吕康言蔡翠吴于青李秀杰刘群群金龙仵倩红熊瑜李明武周莹荃邝浩斌王霞芳任斐陈晓红耿书军周勇沙巍杨国立王华占颖刘宇红李亮
- 关键词:抗结核药
- 恩替卡韦在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0
- 2014年
- 我国是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病毒(HBV)感染高发区。2008年原卫生部公布我国自然人群HBsAg阳性率为7.18%,依此推算我国有近亿人为HBV携带者。同时我国也是结核病高负担国家,合并HBV感染的结核病患者的治疗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课题。有研究报道,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合并HBV感染的结核病患者较无合并HBV感染的单纯结核病患者,接受抗结核治疗后更易出现肝脏损伤,且炎症程度也更严重。对于此类患者,往往导致治疗的中断、延迟或提前终止,易引起结核分枝杆菌的传播或耐药。合理防治这类患者在抗结核治疗中引起的肝功能损伤,是临床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研究旨在观察抗HBV药物恩替卡韦对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后HBV再激活的预防作用及对患者肝功能的影响。
- 吴于青邓国防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抗结核治疗恩替卡韦结核病患者HBSAG阳性率
- 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炎210例临床分析
-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性肝炎的临床特点及预防策略。方法对210例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性肝炎患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临床分型以肝细胞损伤型为主(64.8%),轻中度...
- 邓国防吴于青代亮邓群雷建平
- 关键词:药物性肝炎抗结核药物肝功能
- 文献传递
- 28例肺结核合并HBV感染者抗结核治疗致重型药物性肝炎预后分析
- 目的分析28例肺结核合并HBV感染患者抗结核治疗所致重型药物性肝炎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相关因素,提高对肺结核合并HBV感染患者所致重型药物性肝炎的认识。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28例肺结核合并HBV感染重型药物性肝炎患者的预后...
- 邓国防邓群吴于青代亮雷建平
- 关键词:肺结核重型药物性肝炎预后
- 文献传递
- 肠结核误诊为克罗恩病16例临床分析
- <正>在诸多肠道炎症性病变中,肠结核和克罗恩病是两大重要的疾病,近年来两者的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肠结核与克罗恩病的临床、影像学、内镜和病理学表现均十分相似。虽然肺结核的存在有利于肠结核的诊断,但肠结核误诊为克罗恩病的概率...
- 邓国防吴于青代亮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