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吕茹

作品数:32 被引量:18H指数:2
供职机构:浙江传媒学院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艺术
  • 10篇文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政治法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8篇戏曲
  • 4篇地方戏
  • 4篇孟称舜
  • 4篇京剧
  • 3篇电影
  • 3篇叙事
  • 3篇青春
  • 3篇清末
  • 3篇小说
  • 2篇电视剧
  • 2篇短篇
  • 2篇短篇小说
  • 2篇行政
  • 2篇行政执法
  • 2篇艺术
  • 2篇越剧
  • 2篇越剧团
  • 2篇赵氏孤儿
  • 2篇执法
  • 2篇评剧

机构

  • 19篇浙江传媒学院
  • 6篇厦门大学
  • 2篇《城建监察》...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作者

  • 30篇吕茹
  • 1篇王挺

传媒

  • 5篇城建监察
  • 4篇戏曲艺术
  • 2篇戏剧文学
  • 2篇大舞台
  • 2篇电影评介
  • 1篇浙江学刊
  • 1篇兰州学刊
  • 1篇电影文学
  • 1篇戏剧(中央戏...
  • 1篇戏剧艺术
  • 1篇四川戏剧
  • 1篇中华戏曲
  • 1篇咸宁学院学报
  • 1篇浙江艺术职业...
  • 1篇绥化学院学报
  • 1篇长春师范大学...
  • 1篇文化艺术研究
  • 1篇浙江传媒学院...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荆钗记》在近代地方戏中的流变被引量:1
2018年
《荆钗记》,徐渭《南词叙录.宋元旧篇》著录,作《王十朋荆钗记》,未题撰人。①王季思先生认为:“从现存明刊本《新刻原本王状元荆钗记》看,文字比较俚俗,又保留了不少温州坊巷旧名和方言土语,当出宋元间永嘉书会才人的手笔。”②后胡雪冈详细考证此剧“属于元时温州民间艺人的集体创作”③,学界对此说较为认同。
吕茹
关键词:地方戏方言土语民间艺人王十朋明刊本
孟称舜戏曲创作及理论研究
随着中国戏曲史研究领域的不断扩大和深入,一些过去不被重视的作家、作品逐渐弓I起了人们的探讨兴趣,如明末清初的剧作家孟称舜就是其中之一。孟称舜著述丰富,其杂剧、传奇的创作在戏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近几十年来,由于资料的匮乏...
吕茹
关键词:孟称舜生平交游戏曲理论戏曲创作古代文学
文献传递
以“青春”的形式演绎经典--论评剧戏曲电视剧《花为媒》被引量:1
2009年
2004年,文化名人白先勇集合两岸三地的文化精英共同推出了青春版昆剧《牡丹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它以“青春版”的方式对经典作品进行新的演绎,对当代戏曲的未来发展道路等很多层面提供了示范意义,因此各个剧种争相演绎“青春版”戏曲,其中评剧电视剧《花为媒》就是一例。
吕茹
关键词:戏曲电视剧《花为媒》青春评剧文化精英两岸三地
近代上海剧场的早期改良——茶园被引量:1
2013年
近代上海的茶园式剧场仿京式茶园而建,与专业剧场有本质的区别,与京式茶园也不尽相同。"满庭芳"京戏茶园的成功开幕及京剧的南下,使茶园遍布沪上。上海剧坛的"昆乱之争",以昆曲的退场而告终。汪笑侬等人以春仙茶园、丹桂茶园作为改良京剧的早期阵地,推动传统戏曲从剧本内容到演出形式、表现手法的全面变革,为推动戏曲的近代化转型做出了贡献。
吕茹
关键词:茶园
清末上海时事剧的兴起及其戏剧史意义
2022年
清末,在政治社会变革、戏剧自身发展等内外合力推动下,上海京剧界开始关注社会生活及政治事件,编演时事剧。《火烧第一楼》(1887年)开创了沪上演出的新局面,然而由于官方及当事方的干扰,旋即禁演。随着《铁公鸡》(1893年)的面世,上海京剧舞台掀起了时事剧竞演的高潮。大批时事剧在题材表达、表演艺术、舞台美术、演出形态等方面迥异于传统京剧,初步实现了京剧的近代化转型。不少学者将其称之为“时装现代戏”,实际上这些剧作以市场意识为主导,并不具备真正意义的现代性。然而,对清末上海时事剧的兴起,不应只认识其之于海派京剧形成的标志性意义,还应思考其对戏剧改良时期时装新戏的启发、现代戏曲探索等层面的戏剧史意义。
吕茹
关键词:清末时事剧铁公鸡海派京剧
艺术无止境 越剧新方向--茅威涛访谈录被引量:1
2018年
茅威涛对于越剧唱腔流派的传承与发展、表演艺术的借鉴与超越、教学模式的培养与创新、剧团的管理及体制转型、驻场演出的提出与实施等方面的改革,使茅威涛及其所带领的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成为当代戏曲界重点关注的对象。采访者就个人的学艺生涯、表演体系的构建、越剧的发展及传承、"小百花越剧团"的现代化转型及越剧艺术改革的方向等诸多问题对茅威涛进行访谈,不仅保存了越剧最重要传承人的从艺经历和越剧的口述历史,还为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与思考。
茅威涛王挺吕茹
关键词:茅威涛越剧
“青春版”评剧电视剧《花为媒》的探索与尝试
2009年
"青春版"《花为媒》评剧电视剧以青年演员为主,利用现代化的声光等艺术手段,从剧本改编、唱词念白、化妆舞美、情节结构等方面都充分照顾到青年观众的审美需求。本文试利用"青春版"的形式与内涵来解读评剧电视剧《花为媒》的改编和探索,进一步探讨评剧在社会文化样式多元化背景下的发展前景。
吕茹
关键词:剧本改编视觉效果
清末上海灯彩戏的流行及其特征、意义
2020年
清同治年间,为迎合上海观众的审美需求,与蓬勃向上的京剧演出争夺观众,昆剧演出以灯彩为号召,流行于一时;光绪初年,伴随着大批昆剧艺人加入以京剧为主的茶园,将昆剧独有的灯彩戏引入京剧,上海京剧舞台由此掀起竞演灯彩戏的热潮。以《洛阳桥》(1880),《斗牛宫》(1888)为代表的京剧灯彩戏,在演出时间、题材表现、演出形式,灯彩砌末等方面已基本体现海派京剧的审美特征和艺术内涵;灯彩运用上,京剧灯彩戏已具备海派机关布景的雏形。清末上海灯彩戏的流行,为海派京剧的形成奠定重要的基础。
吕茹
论茅盾对戏剧现代性的探索和追求
2014年
戏剧进化、戏剧传播和戏剧功能的问题是20世纪中国戏剧现代化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难题。出于文艺批评家高度的敏感和文化自觉,茅盾对戏剧观念、内容和形式的转型做了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虽然未从根本上解决戏剧现代性的问题,但是也直接影响和推动了中国戏剧的现代化进程。茅盾关于戏剧的诸多观点,对于戏剧理论批评与创作实践都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吕茹
关键词:戏剧改革大众化
新世纪经典戏曲的电影改编被引量:2
2013年
自电影诞生之日起,就与戏剧结缘,至今不辍。新世纪以来,作为时尚风向标的电影借助现代科技,进入了市场大潮,与传统戏曲已经没有相互依存的必要性,但是二者的关系仍然没有断裂,主要表现为电影对戏曲剧目情节的借用与改编。情节的借用与改编并不相同。改编是"
吕茹
关键词:戏曲舞台电影改编戏曲改编传统戏曲赵氏孤儿相互依存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