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牮
- 作品数:20 被引量:38H指数:3
- 供职机构:吉林省肿瘤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吉林省卫生厅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老年大肠癌患者并发病围手术期治疗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探讨老年大肠癌患者并发病围手术期的合理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的82例存在并发病的大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并发病中心脏病39例,高血压24例,糖尿病14例,呼吸系统疾病18例,低蛋白血症23例,贫血22例。术后并发症肠瘘4例,腹部切口裂开6例,切口感染10例,肺部感染8例,心功能不全2例,围手术期死亡2例。结论术前全面评估并发病,加强对并发病的治疗,可降低手术风险,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 吕牮刘铜军
- 关键词:老年人大肠癌
- 腹膜后巨大结核脓肿误诊为十二指肠梗阻1例分析
- 1999年
- 关铁军吕牮金刚陈春元
- 关键词:误诊十二指肠梗阻
- 肝细胞癌组织中HIF-1α表达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研究血管乏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ed factor-1α,HIF-1α)在肝细胞癌组织中表达及其在判断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对随访的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HIF-1α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HIF-1α阳性表达率为53.3%。HIF-1α与细胞分化程度具有相关性。HIF-1α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患者的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57.1%,14.3%,0和84.9%,50.7%,23.3%。高表达患者无瘤生存期明显低于低表达患者(P=0.004)。[结论]HIF-1α高表达肝细胞癌生存期低,HIF-1α是肝细胞癌切除术后预后判定的预测因子。
- 关铁军王斌陈峰华南王晓明刘峰周平闫光志吕牮杨玉波王帅郝延勇
- 关键词:乏氧诱导因子-1Α肝细胞癌免疫组化
- 肝切除术后胸水28例诊治分析
- 2005年
- 目的:探讨肝切除术后胸水产生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总结我院肝右叶癌行肝部分切除25例,肝右叶海绵状血管瘤切除3例术后胸水产生的相关因素。结果:肝切除术后胸水产生主要与术后肝功能损害,膈肌炎症刺激及术中膈肌损伤有关。结论:肝切除术后胸水的治疗应采取抗炎、对症治疗并治疗胸水产生的相关因素。
- 吕牮邢吉红
- 关键词:肝切除术胸水
- 原发性肝细胞肝癌外科切缘的临床研究
- 2012年
-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细胞肝癌血液引流区域(外科切缘)的类型及与手术的相关性。[方法]2004~2007年67例肝癌患者通过术前腹部肝动脉造影螺旋CT检查确定肝癌血液引流区域,并据此作为外科切缘切除肿瘤。[结果]外科切缘可以分为3种类型:边缘型、门脉型和低血流型。边缘型(引流至肿瘤周围)最多见(50例),主要施行范围小的局部切除;门脉型(引流至门脉分支)次之(12例),需行范围大的解剖性肝切除;其余5例为低血流型,主要施行局部肝切除。[结论]外科切缘因肿瘤血流动力学变化而异,外科切缘的类型是确定手术切除范围的依据。
- 杨玉波关铁军陈峰王斌刘峰闫光志王晓明华南吕牮周平
- 关键词:肝细胞肝癌血流动力学CT
- rHuEPO用于老年患者择期手术防治贫血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观察应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对于老年患者择期手术后防治贫血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评价围手术期应用rHuEPO的价值。方法42例腹部择期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于术后24h内单次皮下注射rHuEPO10000Iu,治疗组与对照组术前连续3d每日口服硫酸亚铁300mg,观察临床症状和用药前后的RBC,Hb,Hct,Plt和肝肾功能。结果治疗组用药后RBC,Hb,Hct较对照组有明显的提高,Plt和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rHuEPO可有效的改善围手术期老年患者贫血状态,避免或减少异体输血,促进病人康复。
- 吕牮李佳睿邢吉红
- 关键词:贫血输血
- 老年围手术期全胃肠外营养与免疫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 1997年
- 对27例老年消化道肿瘤围手术期内患者实施全胃肠外营养,以天然杀伤细胞(NK)、淋巴因子杀伤细胞(LAK)、纤维结合蛋白(Fn)、T细胞亚群为免疫功能观察指标,与同期同病种的中青年42例作对照.发现两组胃肠外营养后NK、LAK细胞活性均升高,但两组间对比未显示老年特异性.Fn显示术后即下降,全胃肠外营养后呈回升状态.老年组回升较对照组慢,有统计学意义.T细胞亚群亦表现为先降后升趋势,升幅有统计学意义,并揭示老年人T细胞水平低于对照组。实验结果提示围手术期给予胃肠外营养,能提高细胞免疫水平,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雷建黄炯强吕牮
- 关键词:围手术期全胃肠外营养细胞免疫
- PGE2及其EP3受体在PAG脑区参与炎性疼痛的调节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检测炎性疼痛大鼠PAG脑区PGE2浓度及EP3受体的表达。方法大鼠左后爪注射CFA诱导炎性疼痛模型,微量透析技术收集PAG脑区透析液,应用酶联免疫试剂盒检测透析液PGE2浓度,免疫组化结合抗体荧光标记观察EP3受体表达。结果炎性疼痛组PAG脑区透析液PGE2浓度较对照组高四倍,免疫组化见EP3受体表达明显增强。结论PAG脑区PGE2及其EP3受体参与炎性疼痛的调节。
- 吕牮李佳睿刘铜军
- 关键词:前列腺素E2炎性疼痛
- 前列腺素E_2参与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对炎性疼痛的调节
- 疼痛是伴随着现有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的一种令人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它是临床工作中患者就诊的主要症状之一,其中与炎症相关的炎性疼痛最为常见。目前止痛剂尚未达到高效特异性,故而疼痛的治疗仍不理想。全面理解炎性疼痛的信号...
- 吕牮
- 关键词:炎性疼痛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谷氨酸
- 文献传递
- 血管生成素-2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研究血管生成素-2(Ang-2)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表达及其在判断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对随访的60例原发性肝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Ang-2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研究其与病理因素、组织学分化程度的相关性,并分析Ang-2表达与生存期的关系。结果Ang-2表达率为70%;Ang-2表达与病理因素无关(P〉0.05),与组织学分化程度相关(Х^2=5.424,P=0.025);Ang-2高表达中低分化比例高(66.7%)。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患者的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50.0%、33.3%、16.7%和89.6%、50.0%、25.0%(Х^2=6.477,P=0.021)。高表达患者无瘤生存期明显低于低表达患者。结论Ang-2表达多寡与HCC组织分化程度相关,与病理因素无关;Ang-2高表达者生存期低。Ang-2是肝癌切除术后判定预后的预测因子。
- 关铁军杨玉波王斌陈峰刘峰王晓明华南周平闫光志吕牮王帅郝彦勇
- 关键词:血管生成素2免疫组织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