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吕毅刚

作品数:41 被引量:202H指数:9
供职机构:长沙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文化科学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4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4篇建筑科学
  • 30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4篇混凝土
  • 13篇桥梁
  • 6篇钢筋
  • 6篇钢筋混凝
  • 6篇钢筋混凝土
  • 5篇高墩
  • 4篇弹性模量
  • 4篇拱肋
  • 4篇拱桥
  • 4篇荷载
  • 4篇高墩大跨
  • 3篇有限元
  • 3篇载力
  • 3篇偏高岭土
  • 3篇桥梁工程
  • 3篇抗弯
  • 3篇抗弯承载
  • 3篇混凝土拱桥
  • 3篇钢管
  • 3篇钢管混凝土

机构

  • 40篇长沙理工大学
  • 1篇长沙交通学院
  • 1篇山东科技大学
  • 1篇中南大学
  • 1篇湖南省交通运...
  • 1篇郑州财经学院
  • 1篇郑州工商学院

作者

  • 41篇吕毅刚
  • 12篇彭晖
  • 10篇张建仁
  • 8篇韩伟威
  • 6篇余钱华
  • 5篇张克波
  • 5篇刘扬
  • 4篇陈赟
  • 3篇唐前松
  • 3篇蒋友宝
  • 2篇聂善文
  • 2篇彭建新
  • 2篇王翠
  • 2篇张宏
  • 2篇郝海霞
  • 2篇马亚飞
  • 2篇陈永贵
  • 2篇许康
  • 2篇王磊
  • 1篇李闯民

传媒

  • 6篇中外公路
  • 4篇公路与汽运
  • 4篇中南大学学报...
  • 4篇长沙理工大学...
  • 3篇公路交通科技
  • 2篇实验力学
  • 2篇科技导报
  • 2篇长沙交通学院...
  • 1篇土木工程学报
  • 1篇科技进步与对...
  • 1篇复合材料学报
  • 1篇西安建筑科技...
  • 1篇公路工程

年份

  • 1篇2023
  • 4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8
  • 4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3
  • 8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3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压富水岩溶区隧道堵水用注浆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压富水岩溶区隧道堵水用注浆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注浆材料包括15~25重量份的粉煤灰、5~12重量份的减水速凝剂、100重量份的硅酸盐水泥和60~100重量份的水。注浆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1)将粉煤灰和硅...
陈赟聂善文唐前松陈永贵吕毅刚
文献传递
碎石砼长期动静弹性模量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以一批碎石砼试件为研究对象,开展碎石砼长期静、动弹性模量相关性试验研究。首先运用超声波平测法获得碎石砼的纵波波速及表面波波速,计算出碎石砼的动弹性模量,结果表明碎石砼的动弹性模量随着时间的增长而逐渐增大,前期增长迅速,后期增长缓慢;然后采用最小二乘法对各强度等级碎石砼的动、静弹性模量实测值进行拟合,构建了碎石砼的长期动、静弹性模量换算公式。
吕健鸣吕毅刚
关键词:桥梁静弹性模量动弹性模量波速
疲劳荷载与氯盐耦合作用下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行为的试验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混凝土桥梁在服役过程中经常同时承受疲劳荷载和氯离子侵蚀,但现有研究多未考虑疲劳和氯离子侵蚀的耦合作用。本文研究了疲劳荷载与氯盐侵蚀耦合作用下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扩散行为,并运用超声检测表征混凝土的疲劳损伤,以建立疲劳损伤与氯离子扩散性能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疲劳压应力水平提高,超声参数表征的混凝土损伤值也逐渐增大;应力水平低于0.4时,不同疲劳应力水平对混凝土中氯离子浓度分布没有明显影响,氯离子扩散系数甚至略有减小,这应是应力水平较低时混凝土中微孔隙和裂缝被压缩而降低了氯离子的扩散能力;应力水平为0.5及0.6时,混凝土中氯离子浓度显著提高,扩散系数明显增大,并且与应力水平呈正相关;超声参数表征的混凝土损伤与氯离子渗透性的发展趋势不一致,表明由于混凝土内部缺陷分布的不均匀性使得超声技术难以定量表征荷载引起的混凝土损伤。
柳磊吕毅刚禹卓杰刘杰彭晖
关键词:混凝土超声氯离子扩散
基于胶粘拔出法的桥梁结构混凝土强度测试被引量:1
2011年
在进行桥梁结构检测时,采用胶粘拔出法进行混凝土强度测试,不但可以避免破损检测法对结构造成的严重破损,还能够弥补常规非破损法,如回弹法等测试精度不高等缺点。为了便于实际操作,通过比对试验,将一种有机植筋胶作为胶粘拔出法的锚固胶,并设计出了一套可重复利用的钢质锚固件的拉拔系统。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取得较好效果。在对一批双向钢筋混凝土板的拔出力及其对应的混凝土立方体试块抗压强度进行统计研究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最小二乘法,绘制出胶粘拔出法的桥梁结构混凝土强度与拔出力的测强曲线,曲线相关性较好,且相对标准差较小。最后,运用测强曲线,对野外暴露试验站的2片预应力混凝土梁进行胶粘拔出法试验研究,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为胶粘拔出法在桥梁结构混凝土强度测试工程实践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吕毅刚彭晖唐腾黄浩许康
关键词:桥梁结构混凝土强度
配筋混凝土柱徐变试验被引量:12
2011年
在恒温恒湿的实验室内进行混凝土受压柱的徐变试验.运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徐变应变随时间发展的曲线对配筋混凝土与素混凝土的徐变应变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普通钢筋能有效地抑制混凝土徐变.基于实测徐变应变数据提出了较精确的混凝土徐变系数预测模型,运用最小二乘法获得了普通钢筋对混凝土构件徐变影响系数.研究结果表明,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对于钢筋混凝土柱中钢筋对混凝土徐变的影响估计不足.
张克波许康吕毅刚彭晖
关键词:受压柱混凝土徐变
激发剂含量及养护温度对偏高岭土基地聚物孔溶液pH的影响
2023年
【目的】长期暴露在大气中的地聚物会因碳化导致孔溶液pH下降,进而引起结构钢筋锈蚀。需要对地质聚合反应后体系的孔溶液pH进行分析。【方法】本文采用常温和高温两种养护方式,测试不同激发剂含量下偏高岭土基地聚物孔溶液的pH,通过反应程度测试、压汞测试(mercury intrusion porosimetry,MIP)、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测试来探究其中的相关性,分析激发剂含量及养护温度对地聚物孔溶液pH的影响。【结果】地聚物孔溶液pH和水化反应相关,养护早期,反应消耗OH−离子导致孔溶液pH持续下降,随着养护时间延长,反应减缓,孔溶液pH趋于稳定。反应程度和微观结构测试表明,提高激发剂含量,能促进地聚物原材料的溶解和聚合反应,使地聚物微观结构得到改善,但会降低反应后孔溶液的pH。【结论】采用高温条件养护有利于地聚物的早期固化,加速原材料在碱性激发剂中的溶解,但会进一步消耗体系中的OH−离子,降低了孔溶液的pH。
吕毅刚肖百豪韩伟威韩伟威彭晖彭晖
关键词:地聚物养护温度孔溶液PH
基于雷达图的既有钢筋混凝土拱肋承载力评定被引量:1
2011年
通过构建以不规则五边形最小面积为特征向量的评价函数,将对既有钢筋混凝土拱肋承载力的定性描述定量化,并利用雷达图推算出承载力评定的检算系数Z1的标度评价值,有效地消除了各项因素之间的线性关系。基于最小二乘法拟合了检算系数Z1与其标度评价值之间的曲线方程。用检算系数Z1对不考虑损伤的有限元计算结果进行修正,获得承载力评定值,并对两片服役多年的既有钢筋混凝土拱肋的承载力开展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承载力评定值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可为既有钢筋混凝土拱肋的承载力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吕毅刚张建仁彭晖张克波
关键词:桥梁工程承载力雷达图
湿热气候山区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剪切破坏机理及其预防技术措施研究
周文李闯民陈赟肖泽林唐前松刘浪罗品杰李政安颜舜吕毅刚祝玉波朱忠民吴全强李元元姚岱
项目目标:在湿热山区高速公路大纵坡沥青路面使用条件和损坏现状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现状交通条件下沥青路面结构力学响应,提出适用于大纵坡特征的沥青路面结构组合原则,并推荐适用结构;建立基于剪切试验、车辙试验的材料性能评价...
关键词:
关键词: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设计方法
碱激发胶凝材料的碳化性能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2年
碱激发胶凝材料作为新型绿色建筑材料,在促进工业固体废料的循环使用、减少CO_(2)气体排放等方面有着突出的优势,近几年针对这种材料耐久性能的研究越发受到重视,碳化作为影响耐久性能的关键因素,也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从碳化机理、碳化速率、碳化影响以及抗碳化性能改善方面总结了碱激发胶凝材料碳化性能研究现状,概述了目前碳化领域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和面临的困难。基于已有成果,提出了研究建议,以期为碱激发混凝土的发展和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吕毅刚肖百豪韩伟威韩伟威彭晖王翠李星
关键词:碱激发胶凝材料耐久性能碳化机理力学性能
含裂缝多层体系动静荷载结果对比分析
2009年
通过在路表面施加移动荷载来模拟真实行车荷载,利用三维动态有限元技术,对含裂缝多层体系进行了计算,得到了路面各结构层反射裂缝尖端动态应力强度因子,并分析了移动荷载与静载情况下Ⅰ型、Ⅱ型强度因子的差别。通过分析发现反射裂缝在底基层和基层时动态应力强度因子最大值要明显大于静载计算值,最大差别能达到几倍,而裂缝扩展到面层以后,两者结果差别不大。最后通过广义Paris公式对动静荷载下路面的疲劳寿命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动载疲劳寿命远低于静载疲劳寿命。
单景松吕毅刚
关键词:动态应力强度因子反射裂缝移动荷载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