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吕小林

作品数:58 被引量:137H指数:7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3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8篇细胞
  • 16篇白血
  • 16篇白血病
  • 7篇血细胞
  • 7篇基因
  • 6篇粒细胞
  • 6篇慢性
  • 6篇急性
  • 6篇分析仪
  • 5篇血细胞分析
  • 5篇血细胞分析仪
  • 5篇细胞分析
  • 5篇细胞分析仪
  • 5篇骨髓
  • 4篇粒细胞白血病
  • 3篇脂质
  • 3篇生化
  • 3篇髓象
  • 3篇突变
  • 3篇贫血

机构

  • 56篇南昌大学第一...
  • 4篇南昌大学
  • 1篇江西省妇幼保...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57篇吕小林
  • 27篇万腊根
  • 12篇张世锟
  • 8篇谢福源
  • 7篇聂益军
  • 6篇陆素贞
  • 5篇曹先伟
  • 5篇陈开森
  • 5篇廖晚珍
  • 4篇呙阳
  • 4篇纪德香
  • 3篇江梅
  • 3篇张长林
  • 3篇陈国安
  • 3篇胡雪飞
  • 2篇彭卫华
  • 2篇李建春
  • 2篇易金萍
  • 2篇郑小丰
  • 2篇刘淑媛

传媒

  • 16篇实验与检验医...
  • 5篇江西医学检验
  • 4篇南昌大学学报...
  • 2篇当代医学
  • 2篇中国微生态学...
  • 2篇中国热带医学
  • 2篇现代检验医学...
  • 2篇实用中西医结...
  • 2篇检验医学
  • 1篇江西医药
  • 1篇临床肺科杂志
  • 1篇疑难病杂志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中国感染与化...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第5届全国检...
  • 1篇第6届中国医...
  • 1篇第六次全国中...
  • 1篇第五次全国中...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22
  • 4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4篇2012
  • 6篇2011
  • 5篇2010
  • 6篇2009
  • 6篇2008
  • 4篇2007
  • 5篇2006
5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HPV感染--男性不可忽视
吕小林
医院病房环境真菌监测分析
<正>目的调查医院各病区环境中真菌含量及分布特点。方法运用分离培养、形态学特点及DNA测序方法对医院不同病区、不同环境中真菌进行监测分析。结果医院不同病区真菌含量不同,呼吸科、血液科、小儿科空气中真菌含量较高,分别为40...
吕小林曹先伟廖晚珍胡雪飞徐珍唐素琴
文献传递
艾滋病伴播散型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检测分析
2012年
目的评价艾滋病(AIDS)患者合并播散型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的早期诊断方法。方法运用淋巴结穿刺、骨髓涂片及骨髓病理三种检测方法观察马尔尼菲青霉菌在细胞内外的形态特点;抽取患者血液、骨髓进行真菌培养,分别观察25℃和37℃条件下马尔尼菲青霉菌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生长情况及菌落形态,并作乳酸酚棉兰染色于显微镜下观察菌体形态特征。结果细胞学结果:在部分单核巨噬细胞或其它组织细胞胞浆内外可见少量呈团分布,大小不一,呈圆型、椭圆型、腊肠形,有1-3个紫红色小核,胞浆较丰富,呈淡兰色病原体;培养特点及显微镜下形态特征:马尔尼菲青霉菌在25℃条件下为青霉相,菌落生长较快,产生玫瑰红色素,镜下可见无色透明分隔菌丝、帚状枝、单链分生孢子等。37℃条件下为酵母相,菌落生长非常缓慢,呈酵母样型,湿润不产色素,显微镜下特征为圆形、椭圆形或长形酵母样菌体,可见关节孢子。结论细胞形态学检测有助于播散型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的早期诊断。
吕小林谢福源万腊根
关键词:艾滋病马尔尼菲青霉菌
以肝衰竭为首发症状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伴海蓝组织细胞增多症1例报告
2023年
海蓝组织细胞增多症(sea blue histiocytosis,SBH)是由于机体脂质代谢紊乱而导致的组织细胞内神经鞘磷脂和脑磷脂过度堆积的一种罕见的代谢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不清,目前临床分为原发性SBH和继发性SBH,其中原发性SBH十分罕见,临床以继发性SBH为主[1],血液性疾病及脂质代谢紊乱相关性疾病是继发SBH的主要原因[2],同时增殖的海蓝组织细胞也可浸润机体各脏器引起其功能异常,促进疾病发展。
吕小林闻芳张子羽
关键词:海蓝组织细胞增多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WBC Hemolying Error患者红细胞膜脂质分析
2006年
目的探讨W BC H em oly ing E rror(溶血不良)患者红细胞膜脂质含量变化;并分析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计数白细胞时,引起白细胞计数假性增高原因。方法选用60例W BC H em oly in E rror EDTA-K2抗凝全血,并配制成一定浓度红细胞混悬液,利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红细胞数,低渗制备红细胞膜,再用715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其磷脂、胆固醇含量,并将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60例W BC H em oly ing E rror组中,胆固醇为(1.27±0.052 3)×1-0 13mm ol/RBC,磷脂为(0.756±0.026)×10-13mm ol/RBC,同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胆固醇(0.96±0.051 8)×1-0 13mm ol/RBC,磷脂(0.997±0.033)×1-0 13mm ol/RBC],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W BC H em oly ing E rror患者红细胞膜脂质发生明显变化,膜磷脂降低,膜胆固醇增高,特别是胆固醇/磷脂明显增高,从而佐证了白细胞计数假性增高原因。
吕小林郑小丰张世昆万腊根易金萍
关键词:WBCERROR红细胞膜脂质
江西地区非小细胞肺癌EGFR基因突变分析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探讨江西地区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类型、突变率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2014年3月至2015年6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石蜡包埋组织78例,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聚合酶链反应(ARMS-PCR)方法,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组织EGFR基因18~21外显子突变进行检测,并分析其突变类型、突变发生率及其与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在7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共有27例发生EGFR基因突变,总突变率为34.6%。其中,第18、19、20、21号外显子突变率分别2.6%(2/78),12.8%(10/78),3.9%(3/78),14.1%(11/78)。一例既有21号外显子突变,又有20号外显子突变,其中,19号外显子的突变均为第746~750密码子的碱基缺失,21号外显子突变类型以L858R为主,且19号外显子的突变率与21号外显子的突变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女性EGFR基因的突变率显著高于男性,不吸烟者显著高于吸烟者,腺癌患者显著高于鳞癌患者(P〈0.05),而EGFR基因的突变率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无相关性(P〉0.05)。结论江西地区的非小细胞肺癌EGFR基因突变以19、21号外显子为主,常见于女性、不吸烟、腺癌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孔蕴源吕小林江梅聂益军张长林万腊根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基因突变
肝移植病人手术前后凝血与纤溶活性的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探讨肝移植病人手术前后凝血与纤溶功能的变化。方法对肝移植病人移植手术前和手术后1天、2天、1周、2周、1月、2月的血小板、凝血、抗凝血及纤溶系统活性测定,观察其变化规律。结果终末期肝病病人PT、APTT、TT明显延长,Plt计数、Fg、FⅨ:C、AT-Ⅲ及PLG明显降低,D-Dimer明显升高,行肝移植术后,上述指标逐渐恢复正常。结论肝移植病人作Plt、PT、APTT、TT、Fg、FⅨ:C、AT-Ⅲ、PLG及D-Dimer有助于肝移植手术病人止、凝血功能的监测,也是判断手术预后的指标。
胡意万腊根张世锟吕小林彭贵祖
关键词:肝移植血小板凝血纤溶
10例急性混合性白血病实验室诊断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评价细胞形态、细胞化学染色、细胞染色体核型、免疫分型等实验室指标在急性混合性白血病(HAL)中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急性粒淋混合性白血病患者资料,并对其细胞化学染色、免疫分型、染色体核型等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按细胞形态及细胞化学染色可将10例患者分为HAL4例,ALL3例,M12例,M2/M41例;染色体核型分析中,有4例发生核型异常,其中染色体易位3例,染色体丢失1例;免疫表型分析中,同时表达My+/B-Ly+者6例,My+/T-Ly+双表达4例。结论细胞形态、细胞化学染色、染色体分型作为HAL诊断的常用实验室指标,其特异性较低;而免疫分型是以细胞分化抗原作为检测导向,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可作为HAL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主要检测手段。
吕小林谢福源陆素贞
关键词:急性混合性白血病免疫分型染色体核型
多毛细胞白血病1例资料分析
HCL细胞属于B细胞族中的异型细胞,以淋巴样细胞增生紊乱为特征的慢性增殖性疾病,这种白血病比较少见,发病率占全部白血病的2%,该病起病隐匿,病情进展缓慢,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男女比例约为4-6:1,常伴有脾大、骨髓纤...
吕小林万腊根谢福源
错配修复基因hMSH2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相关性研究
2015年
目的:通过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患者骨髓细胞中错配修复基因(mismatch repair,MMR)h MSH2的表达水平及其调控机制的分析,探讨h MSH2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疾病进展的联系。方法: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10例对照,27例CML患者(包括慢性期9例,进展期8例,急变期10例)骨髓中4个MMR基因(h MSH2、h MSH6、h MLHl、h PMS2)m RNA的表达;用MSP方法检测MMR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用Western blot方法观察MMR蛋白水平在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与正常对照比较,CML患者的h MSH2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其表达随疾病恶化而下降,依次为急变期<加速期<慢性期,而h MLHl、h PMS2、h MSH6的表达却未见异常;27例CML患者中出现3例h MSH2启动子区高甲基化。结论:CML患者的h MSH2表达水平比正常人显著降低,且随着疾病恶化其表达水平逐下降,提示h MSH2可能与CML疾病进展相关。
王志刚吕小林戴革袁利亚赵林胡银英黄艳琴袁铿
关键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错配修复基因HMSH2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