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颖蕾

作品数:40 被引量:184H指数:8
供职机构: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南通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通市社会事业科技创新与示范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9篇子宫
  • 14篇卵巢
  • 14篇内膜
  • 13篇子宫内膜
  • 13篇宫内
  • 13篇宫内膜
  • 12篇子宫内膜异位
  • 10篇异位症
  • 10篇子宫内膜异位...
  • 10篇内膜异位症
  • 8篇细胞
  • 7篇血管
  • 6篇妊娠
  • 6篇淋巴
  • 6篇淋巴管
  • 6篇内皮
  • 6篇内皮生长因子
  • 5篇血管内皮
  • 5篇血管内皮生长...
  • 5篇胎盘

机构

  • 21篇南通大学第二...
  • 17篇南通市第一人...
  • 6篇南通大学
  • 3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淮安市第一人...
  • 1篇南通市妇幼保...

作者

  • 40篇刘颖蕾
  • 27篇刘曼华
  • 24篇乔海风
  • 14篇鲁晓燕
  • 8篇陈丽平
  • 7篇郑艳莉
  • 7篇刘宏斌
  • 6篇周峰
  • 5篇韩云
  • 4篇张忠新
  • 4篇王莹
  • 3篇沈屹
  • 3篇郁超
  • 3篇蒋玲玲
  • 2篇邱君君
  • 2篇郁超
  • 2篇单峰
  • 2篇陶潜
  • 2篇季金龙
  • 2篇单峰

传媒

  • 4篇中华临床医师...
  • 3篇江苏医药
  • 3篇南通大学学报...
  • 2篇实用妇产科杂...
  • 2篇中华妇幼临床...
  • 2篇国际妇产科学...
  • 1篇中国计划生育...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河北医药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交通医学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现代医学与健...
  • 1篇现代检验医学...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中国比较医学...
  • 1篇延安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妇产科临...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5篇2018
  • 10篇2017
  • 5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1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超声检测卵巢内膜样囊肿间质血流预测卵巢组织损伤的研究
2011年
目的探讨卵巢内膜样囊肿(OEC)间质血流变化及其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及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预测OEC对卵巢间质组织的损伤。方法术前应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60例OEC患者(研究组)及30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对照组)的卵巢间质血流信号及阻力指数(RI),术后采集有血流显示的囊肿或肿瘤周边间质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TGF-β1、TSP-1的表达及MVD计数。结果 (1)OEC卵巢间质内血流信号少,阻力高,RI值较对照组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OEC卵巢间质内TGF-β1、TSP-1表达增高,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59%、66.67%,MVD表达下降,平均值为(5.87±1.44)个/400倍视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TGF-β1与TSP-1的表达呈正相关(rs=0.90,P<0.01),两者均与MVD值呈负相关(rs=-0.70、-0.76,P<0.01)。(3)超声血流RI值与MVD呈负相关(rs=-0.91,P<0.01),与TGF-β1、TSP-1的表达呈正相关(rs=0.77、0.81,P<0.01)。结论卵巢间质血流变化与TGF-β1、TSP-1和MVD表达的改变从不同角度反映了OEC的病理状态,两者相一致。超声检测卵巢间质血流可前瞻性地预测OEC对卵巢组织的损伤。
刘颖蕾刘曼华邱君君陈丽平张忠新刘宏斌
关键词:卵巢内膜样囊肿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转化生长因子-Β1血小板反应蛋白-1微血管密度
肿瘤细胞与淋巴管内皮细胞的交互作用及转移被引量:3
2014年
肿瘤淋巴转移是医学界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以往研究多集中在肿瘤细胞本身,难以全面阐释淋巴转移的发病机制。近年研究发现,肿瘤细胞能与肿瘤微环境中其他细胞发生交互作用,淋巴管内皮细胞(lymphatic endothelial cell,LEC)是肿瘤微环境中的重要一员,与肿瘤的淋巴转移密切相关。鉴于此,深入研究肿瘤细胞与LEC的交互作用可能会为肿瘤淋巴转移的病因研究及传统抗癌治疗带来新的曙光。
刘颖蕾谢静燕
关键词:内皮细胞内皮生长因子淋巴管生成淋巴转移
miR-221在卵巢上皮癌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分析miR-221在卵巢上皮癌(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EOC)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在EOC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EOC组、卵巢良性肿瘤组及健康人对照组血清miR-221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EOC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同时检测各组血清CA125的含量,ROC曲线分析血清miR-221及CA125对EOC的诊断效能。结果血清miR-221在EOC组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卵巢良性肿瘤组(U=133.12,P<0.05)和健康人对照组(U=194.86,P<0.05),而后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69.45,P>0.05)。血清miR-221单独诊断EOC的ROC曲线下面积(AUCROC)为0.874(95%CI:0.826~0.922),当cut off值为4.32时,其敏感性为78.2%、特异性为81.3%;血清miR-221和CA125联合诊断EOC的AUCROC为0.923(95%CI:0.887~0.958),当cut off值为0.313时,敏感性为86.2%、特异性为83.5%。血清miR-221表达水平与EOC患者年龄(U=102.68,P=0.097)、有无淋巴结转移(U=86.85,P=0.134)、病理组织分型(H=5.74,P=0.295)无关,而与临床分期有关(H=15.21,P=0.023)。结论血清miR-221在EOC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升高,与CA125联合检测可以提高对EOC诊断的效能。
郁超段义农陈相刘颖蕾周峰
关键词:MIR-221卵巢上皮癌血清标志物
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5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5(PDCD5)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中的表达及PDCD5对异位内膜间质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实时定量逆转录酶链式反应法检测PDCD5在正常内膜、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内膜及在位内膜中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进一步分离培养异位内膜间质细胞,采用小干扰RNA敲降PDCD5,分别通过CCK-8法和TUNEL法检测在不同浓度亮丙瑞林作用下异位内膜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情况。采用χ^2检验比较异位、在位和正常内膜的PDCD5蛋白阳性表达率的差异,异位、在位及正常内膜组织中PDCD5 mRNA相对表达量的两两比较及不同浓度下PDCD5敲降组和对照组的不同时间的活细胞计数、不同浓度亮丙瑞林作用下细胞增殖抑制率以及凋亡率的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异位内膜、在位内膜及正常内膜组织中PDCD5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29%及75%,异位内膜和在位内膜的PDCD5蛋白表达均低于正常内膜,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120、7.201;P=0.004、0.007)),异位内膜和在位内膜的PDCD5蛋白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28)。异位内膜、在位内膜及正常内膜组织中PDCD5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24±0.02,0.27±0.03及1.00±0.04,异位内膜和在位内膜的PDCD5 mRNA表达均明显低于正常内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2.098,P<0.001;t=-28.659,P<0.001),异位内膜和在位内膜的PDCD5 mRNA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17,P=0.181)。PDCD5 mRNA表达与蛋白表达水平一致。体外单纯敲降PDCD5对异位内膜间质细胞形态及增殖无明显影响。CCK-8法结果表明,随着亮丙瑞林浓度增加,PDCD5敲降组和对照组的细胞增殖抑制率均逐渐增加,不同浓度下PDCD5敲降组的细胞增殖抑制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UNEL法结果表明,在0.1μg/ml亮丙瑞林作用下,PDCD5敲降组的细胞凋亡率(0.06±0.0
张连锁刘颖蕾乔海风周雅娟开海丽吴刘成刘曼华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免疫组织化学亮丙瑞林间质细胞
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息肉潜在恶变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分析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发生潜在恶变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息肉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按病理类型分为病变组(子宫内膜息肉伴非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息肉伴子宫内膜癌)、良性组(子宫内膜息肉和子宫内膜息肉伴单纯/复杂增生),每组各6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相关观察指标、息肉径线情况,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发生潜在恶变及恶变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病变组患者的息肉径线≥15mm率、肥胖率均较良性组升高(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发现,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发生潜在恶变的危险因素为息肉径线≥15mm、肥胖(P<0.05)。结论: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发生潜在恶变及恶变与息肉径线≥15mm、肥胖有一定的关系。
蒋玲玲乔海风薛莉莉刘颖蕾刘曼华陈丽平
关键词:绝经后恶变相关危险因素
不同治疗方法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比较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亮丙瑞林和重组人干扰素-α-2b对Sprague-Dawley(SD)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疗效。方法 2016年8月至11月,选择50只无特殊病原体(SPF)级健康、性成熟的雌性SD大鼠为研究对象。通过自体子宫内膜移植方法建立大鼠腹壁EMs模型,将建模成功的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A组(n=15)、实验B组(n=15)和对照组(n=15)。3组大鼠体重、日龄和健康状况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A组大鼠皮下注射重组人干扰素-α-2b,剂量为每次10万IU,每隔48h1次,共计3次;实验B组大鼠皮下注射亮丙瑞林20μg/(kg·d)×28d;对照组大鼠皮下注射生理盐水0.1mL/d×28d。治疗4周后,开腹观察各组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病灶生长情况,对比分析3组大鼠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子宫内膜异位病灶体积变化情况,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异位子宫内膜组织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蛋白的表达水平。实验过程中对动物的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要求。结果 (1)50只SD大鼠中,EMs建模成功率为90%(45/50)。(2)治疗4周后,3组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病灶体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9.332,P<0.001),其中,实验A组、实验B组SD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病灶体积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SD-t=13.460、15.280,P<0.001);实验B组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病灶体积较实验A组减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SD-t=1.820,P=0.076)。此外,实验A组、实验B组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病灶体积均较治疗前减小,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413、14.545,P<0.001)。(3)治疗4周后,3组SD大鼠血清病灶组织中VEGF蛋白、TNF-α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24.261、225.391,P<0.001)。实验A组、实验B组大鼠VEGF蛋白及TNF-α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实验A组vs对照组:LSD-t=17.258、19.121,P<0.001;实验B组vs对�
开海丽乔海风刘颖蕾杨晓清曹杨刘曼华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干扰素Α-2B亮丙瑞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疾病模型
超声检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间质血流变化的预测价值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V-CDS)检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OEC)间质血流变化的预测价值。方法:术前应用TV-CDS检测60例OEC患者(OEC组)及30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对照组)卵巢间质血流信号及阻力指数RI,术后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有血流显示的囊肿及囊肿周边间质组织标本内的微血管密度(MVD),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①OEC组卵巢间质内血流不丰富,多呈Ⅰ级,频谱呈高阻型,RI值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②经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病程>1年和囊肿长径>4 cm为无血流显示的OEC患者的危险因素;而有血流显示的OEC,其血流显示区域与病程、囊肿类型(单房或多房)、囊肿大小有关(P<0.05)。③OEC组卵巢间质内MVD计数(5.87±1.44)显著低于对照组(12.07±1.53),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17.28,P<0.01);MVD计数与超声检查血流分级呈显著正相关(r=0.66,P<0.01),与RI呈显著负相关(r=-0.91,P<0.01)。结论:TV-CDS检测卵巢间质血流变化可反映OEC卵巢局部病理改变,可前瞻性预测OEC对卵巢间质组织的破坏。
刘曼华邱君君陈丽平刘颖蕾张忠新刘宏斌
关键词: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微血管密度
子宫动脉搏动指数联合血脂检测对HDCP的诊断价值
2020年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搏动指数联合血脂检测对HDCP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92例产科检查健康孕妇的临床资料,将其作为A组,另选择同期收治的92例HDCP患者作为B组。根据疾病情况将B组患者分为妊娠期高血压组60例,子痫前期组32例。计算子宫动脉搏动指数、血脂对HDCP预测价值的ROC曲线,计算各项诊断与联合诊断的敏感度、特异性。结果B组患者子宫动脉搏动指数、TC、TG、LDL水平高于A组,HDL水平低于A组(P<0.05);妊娠期高血压组患者子宫动脉搏动指数、TC、TG、LDL水平高于子痫前期组,HDL水平低于子痫前期组(P<0.05);联合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TC、TG、LDL、HDL单一指标诊断结果(均P<0.05)。结论子宫动脉搏动指数和血脂水平联合检测对HDCP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季金龙韩云刘颖蕾蔡华陈浩郑艳莉
关键词:血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一种妇科用上药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妇科用上药器,包括:上外壳,所述上外壳的底端活动安装有下外壳;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设置在上外壳左右两端的内部;锁定机构,所述锁定机构设置在上外壳的顶端。本发明通过设置支撑板、托架、插槽、插块和第一弹簧,...
刘颖蕾单峰吴小丽
REG3A与PI3K/AKT信号通路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价值研究
2023年
目的探究卵巢癌细胞再生性基因3A(REG3A)与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价值。方法60例卵巢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卵巢癌及其癌旁组织进行REG3A阳性表达率、表达水平及p-PI3K和p-AKT表达水平检测。比较卵巢癌及其癌旁组织REG3A阳性表达情况,p-PI3K、p-AKT表达水平及其相关性。结果卵巢癌组织中REG3A阳性率、REG3A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65.00%、(1.02±0.19),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31.67%、(0.71±0.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癌组织中p-PI3K、p-AKT表达水平分别为(1.04±0.18)、(1.08±0.19),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0.72±0.17)、(0.53±0.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EG3A阳性表达的卵巢癌组织中p-PI3K、p-AKT水平明显高于REG3A阴性表达的卵巢癌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REG3A表达水平与p-PI3K、p-AKT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387、0.426,P<0.05)。结论REG3A在卵巢癌中高表达,并且预后不良,其能通过促进PI3K/AKT通路的磷酸化,促进卵巢癌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和药物抵抗能力。卵巢癌组织REG3A表达水平的升高,与p-PI3K、p-AKT的激活、癌症分期进展等有关。
蒋玲玲刘颖蕾刘曼华郑艳莉乔海风陈丽平
关键词:卵巢癌通路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