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铁宁

作品数:27 被引量:165H指数:7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8篇农业科学
  • 4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0篇玉米
  • 9篇夏玉米
  • 8篇小麦
  • 5篇密植
  • 4篇光合性能
  • 3篇旗叶
  • 3篇去叶
  • 3篇群体光合
  • 3篇籽粒
  • 3篇教学
  • 2篇单叶
  • 2篇倒伏
  • 2篇冬小麦
  • 2篇幼苗
  • 2篇院校
  • 2篇栽培
  • 2篇生理机制
  • 2篇穗型
  • 2篇种子
  • 2篇株型

机构

  • 18篇西北农林科技...
  • 9篇山东农业大学
  • 2篇河北科技师范...
  • 2篇教育部
  • 2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黑龙江省农垦...

作者

  • 27篇刘铁宁
  • 14篇韩清芳
  • 11篇贾志宽
  • 7篇蔡铁
  • 6篇徐彩龙
  • 6篇任小龙
  • 5篇尹燕枰
  • 5篇王振林
  • 5篇张鹏
  • 4篇王瑞
  • 4篇解君
  • 3篇彭佃亮
  • 3篇徐海成
  • 3篇蔡铁
  • 3篇倪英丽
  • 3篇杨东清
  • 3篇杨卫兵
  • 2篇郭俊祥
  • 2篇丁瑞霞
  • 2篇王佩

传媒

  • 5篇作物学报
  • 3篇教育教学论坛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山西农业大学...
  • 1篇农药学学报
  • 1篇高教发展与评...
  • 1篇中国土壤与肥...
  • 1篇2014年全...

年份

  • 4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7篇2019
  • 4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提高夏玉米光能利用效率的垄沟立体种植技术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夏玉米光能利用效率的垄沟立体种植技术,即垄宽60cm,垄高为15cm,沟宽120cm,垄种1行、沟种2行玉米植株的垄沟立体种植技术,种植密度为67500株/hm<Sup>2</Sup>,行距60cm,...
韩清芳刘铁宁贾志宽
文献传递
小麦抗倒伏研究动态追踪--基于WoS和CNKI数据库的文献计量分析被引量:3
2022年
为追踪小麦抗倒伏研究领域内的发展动态,基于科学引文数据库(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对1990—2020年相关文献进行计量学分析,可视化呈现了该领域的研究态势。结果显示,近30年小麦抗倒伏研究逐渐成为作物学科研究的热点,研究机构主要集中于英国和中国。抗倒伏研究的代表性刊物为Field Crops Research、《麦类作物学报》等。研究方向主要为小麦倒伏遗传效应及基因定位、茎秆表型及组成物质与抗倒伏性能的关系、倒伏发生的评价与监测、倒伏防控的农艺措施等。随着学科间交叉融合,对小麦生长的全过程动态监控及智能调控,将成为小麦抗倒伏研究的重点。该分析结果有利于相关研究者深入了解小麦抗倒伏研究的发展趋势,为小麦抗倒伏理论与技术研究提供依据。
汪小飞张家伟刘铁宁任小龙贾志宽蔡铁
关键词:小麦倒伏WOSCNKI
“双一流”建设农业院校校训教育功能探析——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被引量:3
2018年
校训是学校办学历史与校园文化的突出代表。大学校训因大学对人才的培育与文化的更新作用,具有较之其他类型学校的校训更显著的作用和意义。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寓农业院校校训精神于教育教学全过程,能够凝聚师生的学术自信,推动我国农业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作为首批入选"双一流"建设的大学,梳理其校训"诚朴勇毅"的制定、内涵及其在新时期的传承与发展,有助于"双一流"建设中农业院校校训教育功能的培育与发挥。
刘铁宁
关键词:大学校训思想政治教育
基于“供给侧改革”思维提升《作物栽培学》教学质量被引量:3
2018年
《作物栽培学》是高等农业院校本科农学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直接决定着高素质现代农业人才培养以及作物栽培学学科的发展。为此,从"教学端"切入,分析教学过程中目前存在的问题;通过教学授课内容、师资配置、授课模式、评价方式、课后实践五个方面,阐述提升《作物栽培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思路与途径。
蔡铁任小龙张保军刘铁宁张鹏王瑞刘杨韩清芳贾志宽
关键词:作物栽培学教学质量师资配置
减源对密植夏玉米品种抗倒伏性能及产量的调控效应被引量:2
2022年
于2019年和2020年采用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不同耐密性高产品种:郑单958(紧凑型)和正大12(半紧凑型);副区为减源强度:在花前一周从上至下分别移除植株1片叶(D1)、2片叶(D2)、3片叶(D3)和4片叶(D4),以不做任何处理为对照(CK)。对乳熟期和蜡熟期的玉米植株形态、基部第3节间的穿刺强度、折断力及籽粒产量构成因素等指标进行分析,探究密植玉米植株抗倒伏性能及籽粒产量对叶源减少的响应。结果表明:乳熟期,D1、D2处理的株高、穗位高和穗位系数较CK分别显著降低1.03%、3.03%,2.29%、6.17%和1.32%、4.17%,茎粗和单位茎长干物质量较CK分别增加4.15%、33.94%和1.91%、5.72%。蜡熟期,D2处理时郑单958的穿刺强度和折断力较CK分别提高了26.51%和32.44%,正大12的穿刺强度和折断力较CK分别提高了55.28%和21.53%。灌浆期,郑单958和正大12的D2处理可溶性糖含量较CK分别增加2.91%和10.83%,木质素含量分别增加2.74%和6.90%,D3、D4处理的纤维素含量较CK分别降低1.17%和0.47%、11.57%和13.72%。D2处理的总倒伏率显著降低且产量最高,郑单958达11203.90 kg·hm^(-2),正大12达11742.34 kg·hm^(-2)。可见,适度去除顶部1~2片叶可优化夏玉米株型,通过影响茎粗使节间、单位节间干物质量得到更好地分配,从而提升抗倒伏性能,改善干物质向籽粒的分配进程,最终实现产量提高。
肖金宝王海琦王佩王佩刘铁宁刘铁宁贾志宽
关键词:夏玉米密植株型抗倒伏
外源ABA和6-BA对不同持绿型小麦旗叶衰老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被引量:39
2013年
为深入认识植物激素在小麦抗氧化和调控衰老中的作用机制,以持绿品种汶农6号和非持绿品种济麦20为材料,在盛花期后喷施脱落酸(ABA)和6-苄基腺嘌呤(6-BA),考察外源激素对旗叶衰老过程中生理生化指标动态变化以及籽粒产量的影响,并探讨了激素与衰老的关系。结果表明,汶农6号旗叶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叶绿素含量及籽粒千粒重和产量均大于济麦20,且丙二醛(MDA)含量低于济麦20,表明持绿型品种抗氧化能力强,衰老进程较慢,进而获得较高产量。外源ABA和6-BA处理显著提高花后7~28d旗叶叶绿素含量,提高花后21~35d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降低花后28~35d旗叶MDA含量。外源ABA降低两品种旗叶玉米素(zR)含量,但提高生长素(IAA)和赤霉素(GA)含量,降低了其在花后28~35d的ABA含量。6-BA处理提高旗叶ZR含量及花后7~14dIAA含量,降低济麦20花后2l~35d旗叶ABA含量。外源ABA显著提高汶农6号花后7~21d旗叶SOD活性,喷施ABA对汶农6号旗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影响没有显著性影响,但显著提高了济麦20花后7~28dPOD活性,喷施6-BA提高了两品种7~28dSOD、POD和CAT活性。总之,ABA和6-BA处理改变了旗叶内源激素水平,提高抗氧化酶活性,降低MDA含量,延缓旗叶衰老,从而提高了籽粒产量。
杨东清王振林尹燕枰倪英丽杨卫兵蔡铁彭佃亮徐彩龙崔正勇刘铁宁徐海成
关键词:小麦抗氧化酶
夏玉米密植高产高效群体质量特征及其栽培调控途径
【研究背景】针对夏玉米种植密度偏低,整体度差,群体质量亟需提高的问题,揭示了密植群体光合生产能力提高的源库生理特征,明确源库限制的临界密度为6.75万株/hm,≤6.75万株/hm条件下,随着密度增加而增产,主要是源于叶...
刘伟李利利刘正李宾刘铁宁初振宇任佰朝张吉旺
关键词:夏玉米种植密度株高
小麦豌豆间作对群体光合特性和生产力的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为探究小麦和豌豆间作对群体光合特性和生产力的影响,本研究于2019—2021年在陕西关中地区开展田间试验,设置4行小麦+2行豌豆(W4P2)、2行小麦+2行豌豆(W2P2)两种条带种植处理,以单作小麦(CKW)和单作豌豆(CKP)为对照,分析了小麦和豌豆叶片净光合速率(Pn)、群体光合速率(CAP)、干物质累积及群体生产力等指标。结果表明:与单作相比,W2P2和W4P2间作处理显著提高了小麦叶片SPAD和Pn,但豌豆叶片SPAD和Pn不同程度降低。小麦与豌豆间作显著提高了花前群体光合速率,W4P2的CAP较其对照群体光合CAPCK42(2/3CAPCKW+1/3CAPCKP)增加6.2%~8.0%,而W2P2处理的CAP较其对照群体光合CAPCK22(1/2CAPCKW+1/2CAPCKP)增加6.2%~8.5%。与CKW相比,W4P2和W2P2间作处理单位面积小麦干物质积累能力显著增强,成熟期有效穗数和穗粒数显著提高,籽粒产量分别提高7.8%~9.4%和18.9%~19.0%;而与CKP相比,两间作处理的豌豆干物质积累和产量构成指标表现减弱趋势,籽粒产量分别降低9.9%~12.2%和6.8%~9.0%。竞争力评价表明,W4P2和W2P2间作处理土地当量比均高于1(W4P2:1.02;W2P2:1.06),表明小麦和豌豆间作提高了作物群体产量优势,且优势作物小麦相较于豌豆的侵占力在W2P2间作模式(0.27)高于W4P2(0.20)。综上,在小麦和豌豆间作系统中,窄带型(W2P2)相较于宽带型(W4P2)通过提高优势作物小麦的光合能力能够提高群体光合速率,促进群体对光资源的利用,进一步挖掘了复合群体生产优势。
吴香奇刘博张威杨雪妮郭子艳刘铁宁张旭东韩清芳
关键词:间作群体光合干物质
关中地区大蒜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及验证被引量:8
2019年
过量施氮是关中地区大蒜生产的突出问题。构建针对关中地区主栽大蒜品种的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模型,进行氮素营养诊断和调控,对大蒜减氮稳产十分必要。基于2 a的大田试验,选用关中地区2个代表性主栽大蒜品种(苍山和改良蒜),设置施氮水平0(N0)、60(N60)、120(N120)、180(N180)、240(N240)、300(N300)kg/hm^2(基追比4:4:2),分析不同施氮水平对地上部干物质和植株氮浓度的影响,分别构建了2个品种大蒜的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模型。结果表明:关中大蒜地上部临界氮浓度与最大干物质符合幂函数关系。使用基于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模型构建的氮营养指数模型对各处理氮素营养状况进行诊断,N240处理的氮营养指数接近于1,且可以获得最大的地上部干物质和相对产量。同时,氮营养指数与相对地上部干物质、相对产量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因此,240 kg/hm2可以作为关中地区大蒜施氮量的重要参考,该研究构建的大蒜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模型和氮营养指数模型对于大蒜的氮素营养诊断和精确施氮具有重要的意义。
牟思维解君解君刘铁宁杨宝平罗成刘铁宁
关键词:大蒜
氮肥追施后移能减缓花后高温对小麦的伤害
为探索缓解小麦花后高温伤害的技术途径并阐明其生理生化机制,本试验选用两个小麦品种即济麦22和山农16,采用三种氮肥施用方案即氮肥全作基肥(T0)、1/2基肥1/2拔节期追肥(T1)、1/2基肥1/2孕穗期追肥(T2),于...
江文文尹燕枰杨卫兵蔡铁倪英丽彭佃亮徐彩龙杨东清刘铁宁徐海成王振林
关键词:小麦旗叶高温胁迫追氮时期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