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超
- 作品数:12 被引量:143H指数:5
- 供职机构:广西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广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赤泥重金属治理潜力及应用趋势
- 2024年
- 赤泥为碱性物质,挖掘赤泥在重金属治理中应用潜力,拓展赤泥资源化利用空间,对缓解赤泥固废环境压力及重金属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根据赤泥资源性质与环境特征,查阅国内相关文献,从赤泥组分与结构特征及活化特性,探讨赤泥在重金属污染修复中作用与功效,并从赤泥重金属修复的环境风险、赤泥改性钝化材料、联合修复等方面系统梳理赤泥在重金属污染修复中的应用与潜力,提出赤泥重金属修复途径。赤泥碱性强可中和土壤酸碱度;赤泥组分稳定、比表面积高,为重金属修复提供了吸附位点,具有吸附重金属离子的潜在功能;赤泥结构改性材料有助于拓展赤泥材料化应用。赤泥功能材料在重金属治理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有助于减少赤泥环境风险。
- 赵茹韦翔华胡钧铭吴昊张正林李婷婷蒋鑫刘超
- 关键词:赤泥资源化功能化
- 南方喀斯特矿区稻田土壤镉污染的原位营养修复效果研究
- 2024年
- 针对南方喀斯特矿区的镉污染问题,本研究旨在评估不同营养修复剂对污染稻田土壤的原位修复效果。通过设置3个处理组:对照组(T_(1),不添加修复剂)、无机营养修复剂组(T_(2))及有机无机营养修复剂组(T_(3)),利用梯度扩散薄膜法(DGT)分析了水稻根际土壤中镉的形态变化和生物有效性,并探讨了这些变化与土壤质量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1)营养修复剂显著影响了稻田土壤中镉的形态分布,促进了可交换态镉向残渣态镉的转化。具体来看,与对照组相比,T_(2)、T_(3)分别降低了可交换态镉含量占比14.71%、5.88%,增加了可还原态镉含量占比8.51%、6.38%。虽然T_(3)对残渣态镉含量的影响不明显,但T_(2)使其增加了10%。(2)T_(2)、T_(3)2种营养修复剂均显著降低了水稻收获期根际土壤中镉的生物有效性,T_(2)、T_(3)分别降低了54.21%、50.47%。(3)与对照组比较,T_(2)、T_(3)显著提升了土壤的有机质(7.37%、7.50%)、pH(5.29%、17.06%)和阳离子交换量(12.24%、11.10%)。营养型修复剂利于矿区镉污染稻田土壤修复并实现土壤质量同步提升。
- 赵茹邵国胜胡钧铭蒋鑫刘顺翱李婷婷韦翔华刘超
- 关键词:原位修复
- 多效唑和缩节胺对罗汉果光合特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3年
- 为探索多效唑(MET)和缩节胺(DPC)对罗汉果光合特性与果实品质的影响。以青皮果品系的罗汉果组培苗为材料,按常规使用浓度MET 50 mg.L-1和DPC 1500 mg.L-1,在植株上棚去顶后,进行叶面喷施,清水作对照。结果表明:MET和DPC均能提高罗汉果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与净光合速率,增加罗汉果果实干物质,尤其是甜甙和总糖含量,果实品质得到改善。
- 周凤珏王泽平许鸿源梁琼月韦战飞刘超余乃明
- 关键词:多效唑缩节胺光合参数
- 间作花生对木薯碳氮代谢产物及关键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35
- 2011年
- 通过设置不同的间作行距(30、40、50cm)和根系分隔处理,研究间作花生对木薯叶片的碳氮代谢产物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40cm行距间作花生可提高木薯的蔗糖磷酸合成酶(SPS)、蔗糖合成酶(SS)活性及可溶性糖含量;间作花生后,木薯的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随着行距变窄而降低;相反,硝酸还原酶(NR)活性则显著增强。相同行距处理下,无根隔处理的氨基酸、蛋白质含量及SPS、SS、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均高于根隔处理,说明木薯和花生的根系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总体而言,适宜的间作行距可以提高碳氮代谢酶活性,从而促进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积累与运转,对提高木薯的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 唐秀梅钟瑞春揭红科刘超王泽平韩柱强蒋菁贺梁琼李忠唐荣华
- 关键词:木薯花生间作碳氮代谢
- MET、DPC和All对罗汉果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2011年
- 本试验以罗汉果组培苗为供试材料,罗汉果上棚打顶,一级侧蔓长出5~6节,叶面喷施;①50mg/L多效唑(MET);②2500mg/L缩节胺(DPC);
- 王军英刘超张素萍杨拴芬
- 关键词:叶片叶绿素含量METDPC叶面喷施多效唑缩节胺
- 多效唑、缩节胺和矮壮素对花生化学调控效应的比较研究被引量:38
- 2011年
- 【目的】筛选出适宜花生生长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最佳喷施浓度,为花生生产提供技术指导。【方法】以桂花771为试材,设不同浓度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为处理,分别为多效唑(150、250、350、400mg/L)、缩节胺(200、250、300mg/L)和矮壮素(100、150、200mg/L),调查花生农艺性状和产量。【结果】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花生植株生长的抑制程度顺序为:多效唑〉缩节胺〉矮壮素。多效唑、缩节胺和矮壮素分别在400、250和200mg/L时对花生植株生长的抑制程度最大。经多效唑处理的桂花771单株荚果数、单株生产力、产量分别较对照降低。250mg/L缩节胺处理花生单株生产力和产量均高于对照,但差异不显著。200mg/L矮壮素处理花生单株荚果数、单株生产力、产量达到最大值,分别比对照增加了15.7%、23.5%和17.0%。【结论】250mg/L缩节胺和100-200mg/L矮壮素可适当降低花生植株的伸长量,提高花生产量,其中200mg/L矮壮素对花生的化学调控增产效应最好。
- 唐秀梅刘超钟瑞春蒋菁韩柱强贺良琼李忠熊发前唐荣华
- 关键词:花生多效唑缩节胺矮壮素
- 适合木薯间套作的花生品种筛选试验初报被引量:8
- 2011年
- 【目的】为筛选出适合与木薯间作的花生品种,提高光能利用率,并提高单位耕地面积产量效益和经济效益。【方法】2009年在广西农业科学院里建科研试验基地(武鸣)对7个不同花生品种与木薯进行间作种植,3次重复,随机区组设计,调查花生田间农艺性状,测定经济及品质性状,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桂花771株型紧凑,抗倒伏性强,有效分枝数较多,单株结果数、单株产量、荚果饱满率、产量均最高,优势明显;其次是桂花22,其侧枝长,总分枝数、有效分枝数多,产量也较高,较适合与木薯间套种;桂花26生长势强、百果重最重、产量较高。【结论】桂花771、桂花22和桂花26适合与木薯间套种,其中以桂花771表现最佳。
- 揭红科蒋菁唐秀梅钟瑞春王泽平刘超唐荣华
- 关键词:花生农艺性状经济性状
-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复合剂对花生株高的影响被引量:5
- 2012年
- 通过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多效唑、缩节胺、矮壮素及其复合剂对花生株高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缩节胺200 mg/L处理和多效唑150 mg/L+缩节胺200 mg/L复合剂处理在抑制花生株高方面效果最好。
- 王军英刘超张素萍
- 关键词:花生植物生长调节剂复合剂株高
- 间作遮荫对花生光合作用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被引量:48
- 2011年
- 以花生单作为对照,设置30、35、40、45、50 cm 5个木薯花生间作行距,播种90 d后测定花生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表明,与单作对照相比,间作花生的光合速率(Pn)、叶绿素含量(Chl a+b)、初始荧光(Fo)、光化学猝灭系数(qP)降低;最大荧光(Fm)、可变荧光(Fv)、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潜在光化学活性(Fv/Fo)、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升高;且窄行距(30~35 cm)处理的Pn、Fv、Fv/Fm、Fv/Fo、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Yield)高于宽行距(45~50 cm)处理。间作遮荫使花生功能叶片的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降低,叶绿素荧光参数的一系列变化是花生对间作遮荫的适应性反应。
- 唐秀梅钟瑞春揭红科刘超王泽平韩柱强蒋菁贺梁琼李忠唐荣华
- 关键词:间作遮荫光合作用叶绿素荧光
- 豫西丘陵地区鲜食糯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 2011年
- 从选地与整地、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隔离种植、合理密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方面总结了豫西丘陵地区糯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以供其他区域参考。
- 王军英刘超张素萍赵怀清
- 关键词:糯玉米选地整地合理密植田间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