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苏华
- 作品数:16 被引量:36H指数:4
- 供职机构: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更多>>
- 延安出版物的稿酬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延安出版业的兴盛与调整发展,前后经历的时间共约10年。根据当时出版的书报刊以及当事人回忆,延安当时的出版物是存在稿费的。稿酬主要有三类:以赠送出版物的形式存在的稿酬形式,即以物的类别形式存在的稿酬;以奖励形式存在的稿酬形式,即奖励稿酬;还有属于征稿类别的稿酬。
- 刘苏华
- 关键词:稿酬
- 延安时期报刊出版情况统计与分析研究(1937—1947)被引量:4
- 2020年
- 延安出版业在兴盛阶段创办了多种报刊,形成了报刊出版的高峰,基本奠定了报刊出版的整体格局。其特点是创办的党报党刊、文艺报刊多;停刊数量少,呈现出快速发展趋势。进入到调整阶段以后,报刊出版进入调整期。其特点是创刊数量相比较少,大部分报刊停办;新创报刊集中于初期,后期创办基本停止。
- 刘苏华
- 关键词:出版报刊
- 中共一大至三大时期中央出版组织机构考释被引量:3
- 2008年
- 上海时期我党的中央出版组织机构尚不健全,在中共一大至二大时期,中共中央的出版领导机构职权直接由中央执行委员会或中央局代为行使,其具体事务性工作由分管宣传工作的业务机构负责处理。中共三大以后成立的中央教育宣传委员会是我党历史上最早的中央出版组织机构。中央机关报编辑委员会是中央设立的第一个党报领导机构。中共中央出版部是我党历史上出版组织机构职能与设置最为健全的机构,也是一个真正完整意义的中央出版组织机构。
- 刘苏华
- 关键词:中共中央中共一大中共二大中共三大
- 图书编校中专名知识性差错的产生与防范被引量:4
- 2020年
- 专名知识性差错在图书编校过程中十分常见。文章分析了产生这种差错的原因,包括专名名称或性质相近混用、不明专名涵义错用、杜撰专名滥用、与事实不符误用、未区分时间范围错用等,并总结出张冠李戴、名不符实、生搬硬造等差错类型,提出可以从区分专名、分清时序、拒绝杜撰等方面进行防范。
- 刘苏华
- 关键词:图书编校专名知识性差错
- 试论抗日战争时期沦陷区日伪的出版统制与出版业的严重萎缩
- 2012年
- 抗战时期,日伪在沦陷区出版界实行出版统制政策,通过建立出版统制管理机构、颁布出版法规、检查出版物、查封进步出版机构、迫害进步出版界等多种方式,向中国出版业进行渗透和统制。沦陷区出版业出现了出版资产大量毁坏、出版营业额与出书种数大幅减少、报纸期刊纷纷停刊等严重萎缩局面。
- 刘苏华
- 关键词:沦陷区出版统制
- 晚清国人对机器制茶的认知与接受
- 2024年
- 晚清时期,国人对机器制茶的认知经历了由浅入深的过程,对机器制茶的接受程度也由低到高。19世纪80年代后期,华茶贸易危机初现,国人开始了对机器制茶的探讨,此时国人对这一新的生产方式认识尚浅,意见存在分歧。19世纪末,报刊媒体的介绍使国人对机器制茶的认识有所深化,对机器制茶的倡导成为中国茶业改良思想的一个重要部分,政府和商人开始了机器制茶的尝试,但不少人仍对机器制茶存有疑虑。20世纪初的清朝新政时期,对国外的考察进一步增强了国人对机器制茶的认知,机器制茶被视为振兴茶业、挽回利权的必要手段。虽然出于种种原因,晚清机器制茶的实践十分有限,但国人对机器制茶的认知与接受过程反映了其对待新的外来科技积极开放与谨慎理性的双重态度,为中国茶业的近代化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 曹英刘苏华
- 关键词:晚清
-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图书出版情况统计与分析研究(1937—1947)被引量:3
- 2012年
-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图书出版业前后经历了兴盛与调整发展两个阶段。在兴盛阶段,图书出版经历了快速发展时期,图书出版集中度较高,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图书的出版是其重点。同时,也特别重视文化教育类和社会科学、政治类图书的出版。进入调整发展阶段以后,图书出版类型发生了变化,有关中国共产党的图书以及科学知识普及类读物增长明显。
- 刘苏华
-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图书出版
- 出版社编校质量控制模式构建被引量:7
- 2013年
- 根据出版社引入目标管理方法的探索与成效,运用目标管理理论来管理编校质量,需要一个明确的质量控制模式,树立编校质量价值观,制定相应的目标及各种保障制度,设置相应的质量控制职能部门,加强编校内部队伍建设和外部资源的合理利用,有效使用辅助编校的新技术手段。
- 刘苏华
- 关键词:编校质量控制模式
- 早期英国政府关于建立对华条约关系的认知与尝试
- 2020年
- 18世纪后期,英国开始谋求以条约为手段建立对华外交关系。这一诉求始于商界,但将其付诸政治实践则是基于英国政府对中英关系条约化的认知。一方面,英国政府从国家利益及整个海外扩张战略考虑,认识到签订对华条约的必要性;另一方面,在华耶稣会士的描述和以往欧洲赴华使团的经历也让英国政府看到了与中国朝廷对话和签约的可能性。但中英两国世界观、文明观以及相关外交观念的差异,使双方缺乏建立条约关系的思想基础,无法实现彼此的对话与沟通;中国朝贡体制防范外夷的功能以及封建经济的自给自足性质,亦使双方不具备订立条约的政治前提和经济动力。这决定了早期中英关系的条约化尝试必然以失败告终。
- 曹英刘苏华
- 关键词:英国政府
- 论出版职业精神被引量:5
- 2005年
- 出版职业精神是马克思主义新闻出版观的具体体现,与职业道德联系在一起。它主要包 括胸怀祖国、心系天下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甘于寂寞、默默耕耘的奉献精神,不甘落后、勇于开拓的创 新意识,脚踏实地、遵规守纪的诚信务实观,着眼大局、互帮互助的团队思想。
- 周玉波刘苏华
- 关键词:职业道德奉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