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胜湘
- 作品数:84 被引量:254H指数:8
- 供职机构: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 中国学派还是美国范式——世界政治的关系理论研究被引量:5
- 2020年
- 中国学派的生成与发展需要学理辩论。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中国学派被介绍、争论和运用得还远远不够。过去20多年,中国出现了一些反映自身特点的国际关系理论,世界政治的关系理论是最有影响力的中国学派之一,其研究与发展至今已有10多年历史。从2009年的《关系本位与过程建构》到2012年的《关系与过程》,再到2018年《世界政治的关系理论》英文版的问世,其理论体系已日臻成熟,这是中国学派的标志性成果之一。由于关系理论运用的是理性主义的科学立论方式,又有"关系性"的关系思维概念,因此,可以说关系理论既是美国范式的产物,是建构主义理论的一个分支学派,同时又是中国学派之一,是一个交互格义的杂交理论。然而,其理论的终极关怀、关系理性概念、关系治理逻辑、无主体过程和不确定性解释等方面还存在一些疑惑。该理论给了我们一个重要的研究启示——文化融合研究路径,这一视角为非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开辟了一条新路径,开启了一扇未来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之门,并将形成一个新的理论研究进程。
- 刘胜湘
- 关键词:中国学派
- 二战后法国安全体制机制的演变被引量:1
- 2016年
- 二战后法国安全决策体制和运行机制经历了国防委员会、国内安全委员会和国防与国家安全委员会三个历史发展阶段。从戴高乐1959年出台《国防组织法》规范国防委员会,到1986年希拉克成立国内安全委员会,1997诺斯潘重新启用国内安全委员会,2002年希拉克重组国内安全委员会,再到2008年萨科齐将国防委员会与国内安全委员会统一起来,重新建立国防与国家安全委员会,法国的国家安全决策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改革和完善。每一次变革与法国面临的安全需求机密相连,也跟领导人的安全观念密切相关。传统安全威胁与国防委员会的组建、非传统安全威胁与国内安全委员会的成立、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交织与国防与国家安全委员会的设计正是反映了法国安全需求和国家领导人安全观念的变化。
- 刘胜湘高露
- 权力与制度的张力:美国国际制度策略的选择逻辑被引量:10
- 2021年
- 美国的国际制度策略一直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目前已经历了主导构建、偶尔退出和选择性频繁退出三个主要阶段。为了解释美国国际制度策略的变化逻辑,本文以现实制度主义理论为基础,从权力与制度的互动模式出发,运用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将影响美国国际制度策略的国内因素和国际因素分别纳入制度的成本收益和对制度的影响力这两个变量之中,构建了一个多维度多变量的分析框架。制度在与权力的互动过程中,既可以促进制度主导国的权力增长,也可能损耗主导国的权力资源。因此,美国在制度促进其权力增长时采取主导构建策略,损耗其权力时采取威胁退出或退出策略,即通过对制度成本收益的衡量来决定是否退出制度。而美国对制度影响力的判断决定了其退出的形式,对制度的影响力高采取威胁退出策略,对制度的影响力低采取退出策略。领导人利益偏好的差异会导致国家对具体制度的态度发生转变,但其深层次逻辑都在于提升制度收益和累积权力资源。该分析框架可以很好地解释美国的国际制度策略长期以来的转变过程。
- 朱光胜刘胜湘
- 关键词:成本收益分析制度霸权
- 法国安全情报及其传递路径论析被引量:1
- 2017年
- 根据近年来法国面临的安全威胁,法国的安全情报可分为反恐情报、公共安全情报、军事情报和战略情报四大类,它们分别对应着不同的传递路径。法国反恐情报的传递路径存在内外两条支线,分别由国内中央情报局和对外安全总局负责;公共安全情报分别在地方和中央层面开展,随着问题严峻程度上升而升级,而且一些公共安全情报如信息安全情报专业性较高,由专门设立的机构负责;军事安全情报的传递路径相对集中,一直以来都主要由国防部及其下属三个情报机构和各军种情报分支机构负责;战略安全情报的传递路径由包括中央、政府各部门安全情报机构、其他专业的独立情报机构在内的三个层级的垂直情报网络组成。它们都是法国整体情报体制的组成部分,因此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 何慧刘胜湘
- 制裁、脱钩与极限施压:美国对华冷战边缘政策探析
- 2023年
- 自特朗普政府发动对华贸易战以来,学界关于美国对华政策的讨论可以归纳为两种主张:新冷战政策和非冷战政策,然而其解释不能完全反映当前美国对华政策的本质。其实,美国从特朗普政府至今对中国实施的是冷战边缘政策。该政策经历了四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单边制裁、高科技脱钩和极限施压是冷战边缘政策的三条主线,高科技脱钩是其政策核心,目的是通过全球谋势、地区围堵及单边制裁防范和遏制中国的发展。它具有政策边界、摇摆性和不确定性、极限施压等特征,与国际体系因素、中美价值观差异、政府官员的个人特质及第三方立场密切相关。总的来看,该政策对中国的和平发展和国际环境局势造成很大冲击,我们对此既需有利、有理、有节的适当反应以避免中美冷战生成,也要做好中美滑向冷战的应对准备。
- 刘胜湘李云鹏
- 西方国际和谐论及其批评被引量:1
- 2008年
- 西方新现实主义、新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三大理论分别开出了实现国际和谐的三种"药方":权力妥协论、制度协调论和认同和谐论。权力妥协是和谐的胚胎,制度协调是一种初级和谐,而认同和谐属高级和谐。权力妥协论的冲突本质决定其权力路径的缺陷,制度协调论由于难以摆脱权力对制度的影响,无法保证其公正性和有效性,而认同和谐论的问题在于能否实现国家间和谐观念的认同。
- 刘骞刘胜湘
- 地区治理与大国责任:中国中东抗疫合作论析被引量:1
- 2022年
- 中国与中东国家的抗疫合作是构建中国与中东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一环。中国中东抗疫合作通过高层引领、物资援助及成果共享等形式展开,具有顶层设计、生命至上、参与行为体多元化及坚持多边主义等特征,丰富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实践。中国中东抗疫合作实践既有中国展现大国责任和维护中国在中东利益的需求,也受到中国积极参与地区治理的驱动。它不仅契合中东国家希望中国参与在该地区治理的诉求,也可以彰显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形象,进而筑牢与中东国家伙伴关系网络,并推动中国与中东国家构建卫生健康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当前,中国中东抗疫合作受到中美战略竞争、抗疫合作政治化以及美国主导的“疫苗联盟”等因素的消极影响,但中国中东大国外交实践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 刘胜湘李云鹏
- “欧洲主义”及其关于安全问题的解决路径被引量:1
- 2016年
- 安全研究有两大主要分支——"美国主义"和"欧洲主义"。"欧洲主义"重视安全威胁的国内因素和社会学视角,其对社会安全问题的重视又被称作"国际政治社会学",也由于其对"美国主义"的"背叛"而被统称为"批判安全研究"。"欧洲主义"主要有三大理论分支:威尔士学派、哥本哈根学派和巴黎学派。"欧洲主义"的三大学派继承了欧洲的批判研究传统,汲取了欧洲社会学思想,在安全研究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上实现了对美国主义的超越。它们基于传统安全研究的局限对主流的安全含义进行了深化、拓宽和延伸,然而三大学派关于安全的基本观点在某些方面存在着差异,甚至是根本对立的。正是这种"对立"式的学术争鸣才使"欧洲主义"的影响越来越大,并与"美国主义"分庭抗礼。"欧洲主义"对中国的安全研究也产生了较大影响,尤其是安全化理论受到了我国学者的青睐。"欧洲主义"安全研究的发展与成功给我国的本土化安全研究一个重要的启示,即学术研究要有敢于批判和辩论的学术环境,这样才能推动安全研究的发展和繁荣。
- 李明月刘胜湘
- 关键词:美国主义
- 携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中东的实践被引量:1
- 2024年
-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既需要以更广阔的国际视野考察全球的变化发展,更需要用全新眼光和思维看待和思考同样发生着重大变化的中东,进而抓住中国中东外交的新机遇。在重大变化方面,美国以战略竞争来定义中美关系,并将中东作为开展对华战略竞争的重点区域。美国在中东的主要目标是阻止中国“填补权力真空”,将中国与中东国家的合作限制于低端层次。中国不认可美方关于战略竞争的定义,继续稳步推进既定中东政策,同时积极回应来自美方的围堵打压,维护自身利益。在外交新机遇方面,中国与中东国家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论述精神为指引加强能源合作,遵循“构建能源立体合作新格局”的战略构想,准确把握共建“一带一路”能源合作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要求,促进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并推动构建能源命运共同体。中国作为正在崛起的大国承担着大国责任。中国共产党十八大以来,中国深度参与中东安全事务治理,习近平外交思想指导下的中国中东安全治理观逐渐成熟,中东安全治理进入新时期。
- 李伟建唐志超吴磊刘胜湘
- 美国对华战略新动向与中国应对之策
- 2013年
- 2009年1月,奥巴马上台至今已是一任有余,其政府对华战略逐渐清晰,并呈现出一些矛盾性的新动向,包括战略上的接触和围堵、军事上的谈判与监控和体系上的融入和防范。对此,中国需要有相应的战略准备和应对之策,以确保中国的持续和平发展得以前行。
- 刘胜湘李明月
- 关键词:美国对华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