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碧波

作品数:7 被引量:38H指数:4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卫生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脊髓
  • 3篇再灌注
  • 3篇再灌注损伤
  • 3篇缺血
  • 3篇缺血再灌注
  • 3篇缺血再灌注损...
  • 3篇脊髓缺血
  • 3篇脊髓缺血再灌...
  • 3篇脊髓缺血再灌...
  • 3篇灌注
  • 3篇灌注损伤
  • 2篇蛋白
  • 2篇皮素
  • 2篇重组腺病毒
  • 2篇腺病
  • 2篇腺病毒
  • 2篇免疫
  • 2篇免疫法
  • 2篇内皮
  • 2篇内皮素

机构

  • 7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作者

  • 7篇刘碧波
  • 5篇杨敏杰
  • 5篇马巍
  • 4篇王德利
  • 3篇刘淼
  • 2篇王多宁
  • 2篇李海峰
  • 2篇阮狄克
  • 1篇冯世庆
  • 1篇陈新林
  • 1篇裴宪武
  • 1篇党胜利

传媒

  • 2篇西安医科大学...
  • 2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年份

  • 2篇2007
  • 1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颈椎病患者血浆内皮素的变化被引量:4
2001年
王德利杨敏杰刘碧波冯世庆裴宪武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内皮素放射免疫法
神经细胞凋亡在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延迟性瘫痪中的作用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研究细胞凋亡在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延迟性瘫痪中的作用。方法将48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sham)和缺血再灌注组(IR)。参照并改进Zivin方法建立兔脊髓腰骶段缺血再灌注延迟性瘫痪模型,比较各组动物不同时间点后肢运动功能及病理形态学变化;采用原位末端脱氧核糖核酸酶转移介导的脱氧尿三磷酸(dUTP)标记法(TUNEL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水平。结果HE染色显示,再灌注8 h组神经细胞形态基本正常,结构清楚,灰质中有少量空泡,但神经元细胞结构完好;再灌注24 h组:灰质中前角神经元细胞破坏严重,空泡形成,无明显炎症细胞浸润;再灌注72 h组:灰质前角中大量空泡形成,尚残存数个结构清楚的运动神经元,有明显炎症细胞浸润;再灌注168 h组:灰质中运动神经元消失,残存数个固缩坏死神经元。TUNEL法染色显示,sham组及再灌注8 h后,仅见非特异性染色。再灌注24 h后出现大量阳性细胞,至再灌注72 h阳性细胞数量达到最高峰,主要分布在前角运动神经元。再灌注1周后,灰质结构破坏严重,仅有少量神经元幸存,但其阳性细胞平均积分吸光度值仍较对照组高。结论脊髓缺血再灌注后发生延迟性瘫痪时,神经元死亡的方式主要是细胞凋亡。
马巍刘碧波刘淼王多宁党胜利
关键词: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
骨形成蛋白2重组腺病毒的构建对骨缺损基因治疗的价值(英文)被引量:1
2005年
背景:目前,人们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已经表达出人类基因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并且在常位和异位成功地诱导出新骨。但由于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比天然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诱导成骨活性较低,且尚未找到十分理想的载体。目的:通过构建骨形成蛋白重组腺病毒,为骨缺损的基因治疗提供可行载体。设计:单一样本实验。单位: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分子生物学实验中心。材料:PACCMV-PLPA质粒,PJM17质粒,293细胞系。方法:实验于2001-09/02-06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分子生物学实验中心完成。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克隆出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2全长基因,构建重组腺病毒载体,DNA-磷酸钙共沉法将辅助质粒PJM17转染293细胞,同源重组构建出重组腺病毒。测滴度并用氯化铯梯度离心纯化备用。主要观察指标:①聚合酶链反应产物克隆结果。②PACCMV-BMP2穿梭质粒的鉴定结果。③重组腺病毒的构建结果。结果:①聚合酶链反应产物克隆结果:克隆构建的重组质粒命名为pGEM-T/hBMP2,大小为(3015+1213)bp。琼脂凝胶电泳结果显示实际值与理论值完全一致。②PACCMV-BMP2穿梭质粒的鉴定结果:质粒大小约为10Kbp,因PACCMV-PLPA质粒多克隆位点属PUC质粒系列,故用EcoRⅠ酶切,可将重组质粒线性化,大小为10Kbp。而EcoRⅠ和BamHⅠ双酶切时,可得到8.8Kbp和1.2Kbp两个可见片段。③重组腺病毒的构建结果:重组病毒的鉴定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利用BMP2全长特异引物扩增出目的片段1.2Kbp,与理论值完全一致。结论:骨形态发生蛋白2重组腺病毒的构建成功为骨缺损等疾病的基因治疗奠定了可行的载体基础。
王德利阮狄克李海峰马巍刘碧波杨敏杰
关键词: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转染基因疗法
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延迟性瘫痪自由基和超氧化物歧化酶动态变化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动态观察新西兰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延迟性瘫痪时脊髓组织超氧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2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两组:假手术对照组(sham组)和缺血再灌注26min组(IR组)。两组参照并改进Zivin方法建立兔脊髓腰骶段缺血再灌注延迟性瘫痪模型,比较两组不同动物不同时间点后肢运动功能及静脉血中丙二醛(MDA)、超氧歧化酶(SOD)活性。结果:对照组中MDA、SOD没有明显变化,动物均完全康复。IR组在再灌注缺血前、再灌注2h、8h、16h、24h中,SOD含量逐渐降低,至再灌注24h最低;再灌注72h、168h后SOD逐渐恢复到缺血再灌注前水平;MDA在再灌注缺血前、再灌注2h、8h、16h、24h中,含量逐渐增高,至再灌注24h达最高;再灌注72h、168h后MDA逐渐恢复至缺血再灌注前水平。SOD与MDA的含量变化明显负相关。IR组的后肢运动功能评分在再灌注2h、8h和16h与sham组无明显差异,至再灌注24h、72h和168h后明显低于对照组,出现延迟性瘫痪,平均发生时间为19.6h。结论:自由基介导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在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延迟性瘫痪中具有重要作用。
刘碧波刘淼张端端王多宁封怀安问建民
骨形成蛋白2重组腺病毒的构建与鉴定被引量:7
2004年
目的 通过构建骨形成蛋白 (BMP)重组腺病毒 ,为骨缺损的基因治疗提供可能。方法 应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法克隆出BMP2全长基因 ,构建重组腺病毒载体 ,DNA 磷酸钙共沉法将辅助质粒PJM 17转染 2 93细胞 ,同源重组构建出重组腺病毒。测滴度并用氯化铯梯度离心纯化备用。结果 逆转录克隆出BMP2全长基因 1.2kb ,测序后连接于重组腺病毒载体 ,酶切鉴定后转染构建活病毒 ,再次感染 2 93细胞扩增 ,测滴度为× 10E10 pfu/ml ,并应用PCR法测定目的序列。
王德利阮狄克李海峰马巍刘碧波杨敏杰
关键词:骨形成蛋白基因治疗腺病毒RT-PCR
急性脊髓损伤中内皮素与钙离子变化的关系被引量:9
2001年
目的 通过观察急性脊髓损伤 (Acutespinalinjury ,ASI)后脊髓组织的细胞内钙含量和血浆内皮素 (Endothelin ,ET)含量的变化 ,探讨ET与Ca2 +在ASI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 选用Wistar雄性大鼠 2 8只 ,应用改良Allen s方法 ,制成脊髓损伤模型 ,造成T1 2 脊椎节段脊髓 5g×1 0cm中度损伤的ASI后 ,分别应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和放射免疫法测定ASI后 1、4、8、2 4、72和 1 68h脊髓组织中钙离子含量和血浆中ET浓度。结果 损伤节段组织细胞内钙离子含量及血浆中ET浓度均随病程而改变 ,于 8~ 72h达高峰 ,与正常值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ASI后脊髓组织中细胞内Ca2 +含量及血浆中ET浓度迅速升高 ,提示ET受体阻滞剂与钙离子拮抗剂联合使用为治疗ASI提供了新的途径。
王德利杨敏杰马巍刘碧波
关键词:急性脊髓损伤钙超载内皮素放射免疫法动物模型
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时间窗及其行为学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探讨发生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时间窗 ,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最佳时机。方法 :通过兔腹主动脉夹闭法造成脊髓缺血。 5 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2 0min、 2 5 min、2 7min、30 min、40 min和 60 min组 ,采用 Jacobs法对白兔后肢功能评级 ,Reuter法对脊髓感觉运动反射功能评分。结果 :再灌注 7d后 ,2 0 min家兔家兔无 1例发生瘫痪 ;缺血 2 5 min部分瘫痪 ( 1 /8) ;缺血 2 7min白兔出现迟发性瘫痪 ( 8/8) ;缺血 30 min、缺血40 min、60 min家兔全部 ( 2 4 /2 4 )发生瘫痪。结论 :缺血时间越长 ,脊髓损伤症状越重 ;脊髓缺血 2 7min再灌注后会出现迟发性损伤。
刘碧波刘淼马巍杨敏杰陈新林
关键词: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时间生物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