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池洋

作品数:274 被引量:4,006H指数:35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9篇期刊文章
  • 4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6篇天文地球
  • 61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矿业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理学

主题

  • 157篇盆地
  • 101篇鄂尔多斯盆地
  • 53篇油气
  • 40篇地质
  • 25篇凹陷
  • 25篇北部
  • 24篇延长组
  • 22篇地质意义
  • 22篇三叠
  • 20篇地球化
  • 20篇地球化学
  • 20篇裂变径迹
  • 19篇砂岩
  • 18篇铀矿
  • 17篇地层
  • 15篇砂岩型
  • 14篇地球化学特征
  • 14篇砂岩型铀矿
  • 13篇源岩
  • 11篇油气地质

机构

  • 273篇西北大学
  • 31篇西安石油大学
  • 30篇中国石油天然...
  • 15篇长安大学
  • 13篇中国石油
  • 12篇山东科技大学
  • 11篇中国科学院
  • 8篇中国石油化工...
  • 8篇中海石油(中...
  • 7篇中国地质大学
  • 7篇中国石化
  • 5篇西安科技大学
  • 5篇中国地质科学...
  • 4篇中煤航测遥感...
  • 3篇成都理工大学
  • 3篇兰州大学
  • 3篇中国科学技术...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 3篇中国石油青海...
  • 3篇西安地质矿产...

作者

  • 273篇刘池洋
  • 72篇王建强
  • 47篇赵红格
  • 36篇赵俊峰
  • 35篇张东东
  • 23篇黄雷
  • 19篇毛光周
  • 19篇邱欣卫
  • 17篇吴柏林
  • 16篇邓煜
  • 13篇杨兴科
  • 13篇郭佩
  • 11篇王飞飞
  • 11篇张龙
  • 10篇任战利
  • 9篇房建军
  • 9篇赵岩
  • 8篇黄翼坚
  • 8篇马艳萍
  • 7篇王锋

传媒

  • 21篇石油与天然气...
  • 21篇地学前缘
  • 20篇西北大学学报...
  • 16篇地质学报
  • 13篇地质论评
  • 13篇沉积学报
  • 11篇中国地质
  • 9篇地质科学
  • 9篇中国科学(D...
  • 7篇现代地质
  • 6篇石油学报
  • 6篇石油实验地质
  • 6篇煤田地质与勘...
  • 6篇新疆石油地质
  • 4篇地层学杂志
  • 4篇岩石学报
  • 3篇地球物理学进...
  • 3篇地球科学(中...
  • 3篇地质通报
  • 3篇地球科学与环...

年份

  • 1篇2023
  • 13篇2022
  • 5篇2021
  • 6篇2020
  • 6篇2019
  • 9篇2018
  • 19篇2017
  • 8篇2016
  • 24篇2015
  • 12篇2014
  • 17篇2013
  • 10篇2012
  • 11篇2011
  • 10篇2010
  • 20篇2009
  • 18篇2008
  • 26篇2007
  • 14篇2006
  • 7篇2005
  • 8篇2004
27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西藏北部双湖地堑构造与新生代伸展作用被引量:12
2001年
以双湖地堑为代表,羌塘地体内最新构造表现为东西向伸展作用下产生的南北向地堑构造,双湖地堑由一系列近于平行的北东至北北东向正断层组成,断层几何学、运动学及断陷盆地内沉积作用研究表明,断层活动具明显阶段性,其早期活动始于上新世,并造成上新统与下覆双湖组和上覆第四系间不整合接触.第四纪以来断层运动速率显著增大,是断层强烈活动期.地堑构造是青藏高原隆升后重力作用的结果,预示高原腹地正在进行的伸展塌陷作用.
李亚林王成善伊海生邓斌刘池洋杨兴科赖绍聪方维萱
关键词:羌塘地体新生代青藏高原隆升
另外一种类型的差异聚集作用:油气的差异溶解作用被引量:3
2009年
经典的油气差异聚集理论描述了油气在一系列不同盖层条件圈闭中的聚集现象:在盖层封闭性较好的圈闭序列中油气的聚集过程表现为差异聚集作用,在盖层不好的圈闭序列中油气的聚集过程表现为差异渗漏作用。当新生成的油气再次充注到老的油藏里时,将采用另外一种类型的差异聚集方式进行聚集——差异溶解作用。差异溶解作用的实质是油、气分子之间的溶解不平衡,其表现形式为新生成的油气在原有油藏里边溶解边聚集。差异溶解作用的结果是造成油气分布的复杂性,并呈规律性的变化:圈闭近源区充满干气或凝析气,远源区为油。
刘静江刘池洋王震亮毛光周
镜质体反射率测定结果的影响因素被引量:18
2004年
简要回顾了镜质体反射率测定的发展过程 ,概括了镜质体反射率在石油地质中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 ,重点探讨影响镜质体反射率测定的因素。这些因素既有地质的 ,也有人为的 ,包括 :镜质体本身的局限 ,烃源岩有机质类型、岩性 ,样品采集与处理过程以及测定环节 4个方面。镜质体反射率测定结果正是这些因素相互作用的体现。针对上述影响因素 ,提出几点建议 。
赵俊峰刘池洋王晓梅
关键词:镜质体反射率影响因素
南梁华64区延9沉积微相研究
2008年
根据取心井的岩心资料、地质资料、试油资料及测井综合曲线,采用小波分析技术划分地层界面,建立了精准合理的地层格架;通过建立测井相和沉积相关系数据库,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技术,优选出适合本区的沉积微相分析评价参数、标准和权系数;采用交会图等技术编制了沉积微相平面图。南梁华64区延9期物源来自研究区东南部,主要沉积微相有分流河道、天然堤、河漫滩及河漫沼泽,研究区从延93到延91接受了从水退到水进、再到水退沉积,延91沉积了主要含油砂体。
赵军龙许登才李新胜谭成仟刘池洋
关键词:沉积微相测井相小波分析灰色关联分析交会图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中生代中晚期地层碎屑锆石U-Pb定年与物源示踪被引量:15
2017年
本文采用LA-ICP-MS碎屑锆石原位微区测年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杭锦旗地区中侏罗统直罗组和下白垩统志丹群进行了砂岩碎屑锆石U-Pb年龄分布及其变化特征研究,统计和对比了前人对该区周缘岩体的同位素年代学结果,结合区域构造背景,系统地研究了盆地北部直罗组及志丹群地层物源及其演变。结果表明:(1)4个直罗组样品和2个志丹群样品锆石年龄总体呈现出270~280Ma、320~340Ma、1800~2000Ma、2300~2500Ma 4个峰值年龄段,在志丹群样品中出现有少量230~240Ma锆石年龄;(2)杭锦旗地区上述砂岩的物源主要来自阴山、大青山—乌拉山的片麻岩、麻粒岩、孔兹岩以及形成于海西期的中酸性侵入岩,同时也有狼山地区岩体、集宁地区孔兹岩的一部分贡献;(3)1800~2000Ma、2300~2500Ma峰值年龄均为华北克拉通基底构造热事件的反映,270~280Ma、320~340Ma两个峰值年龄可能记录了早石炭世—中二叠世古亚洲洋向华北板块北缘的两次快速俯冲事件;(4)下白垩统志丹群样品中出现的230~240Ma的锆石,指示晚侏罗世的燕山运动在盆地北缘引起的强烈逆冲推覆造山作用使得印支期侵入岩被抬升至地表并遭受剥蚀,从而为研究区地层进一步增加了来自蚀源区印支期侵入岩的物源;(5)与中侏罗统直罗组样品相比,下白垩统志丹群样品在2300~2500Ma峰值测点所占比例明显增加,这可能是由于早白垩世时期盆地北部沉积边界较中侏罗世相对扩展,使来自阴山的物源比例增加。
雷开宇刘池洋张龙吴柏林王建强寸小妮孙莉
关键词:物源示踪鄂尔多斯盆地北部
定年的非生物地层学方法被引量:2
2006年
将目前见诸报道的各种非生物地层学定年方法(未包括主要针对年轻沉积物和岩浆岩体的方法)概括为6类,从基本原理、具体方法、适用条件、应用实例等多方面对每种方法进行了评述。磁性地层学方法、米兰柯维奇旋回法和锶同位素地层学方法的共同优势在于其测年的全球等时性和可对比性,但它们都属间接测年。宇宙尘埃元素法优势在于对沉积间断时间的确定。裂变径迹法与放射性同位素法的优点能对地层绝对年龄进行直接估测,但对样品类型及保存程度要求较苛刻。综合印证、学科交叉、全方位开发和提取沉积记录中蕴涵的各类年代学信息,是地层定年应用和研究中应遵循的原则。
赵俊峰刘池洋
关键词:定年年代地层学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段沉积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环境分析被引量:11
2019年
沉积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可以反映盆地沉积环境。为了探讨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沉积时期古气候、氧化还原条件、古盐度等特征,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铜川延长组长7段的5个砂岩、8个页岩样品进行主量、微量以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长7段细粒沉积物Al2O3/SiO2值与K2O/Na2O值指示样品成分成熟度差别不大,黏土矿物含量较高。∑REE平均值为132. 65×10-6,明显低于北美页岩平均稀土元素含量,也低于全球平均大陆上地壳值;LREE分异程度较高,呈微弱的Eu正异常,无Ce异常。'C值'、Sr/Cu、Rb/Sr、Mg/Ca等指标显示延长组沉积期整体处于温暖潮湿的气候区。研究区样品富集微量元素U、Sc、Cs(平均20. 11×10-6、9. 66×10-6、6. 08×10-6),结合V、δU、Th/U、V/Cr、V/Sc、V/(V+Ni)等指标分析,结果指示延长组沉积期以底层水体呈强分层的还原环境为主。Li、Sr、Ni、Sr/Ba、(MgO/Al2O3)×100等值显示沉积期水体总体为淡水-微咸水。
马奂奂刘池洋张龙张东东王文青赵岩高明全晓园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纪延长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砂岩漂白现象与天然气逸散的关系被引量:29
2007年
漂白砂岩是证明油气是否曾经存在及其逸散规模的重要证据,对其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漂白现象主要分布在中生代地层中.通过对延安组漂白砂岩的岩石学特征、主量元素、稀土元素及微量元素分析研究以及与邻近砂岩的对比,初步确定该区漂白砂岩形成于酸性还原环境.岩石学特征主要表现为以自生高岭石胶结为主,含铁矿物边部颜色较中心浅;主量分析结果证实漂白砂岩的Al2O3含量较高,Fe3+/Fe2+比值较低,其总铁含量明显低于白色微红砂岩;稀土元素分析结果显示,漂白砂岩ΣREE较其他砂岩低,且显示Eu亏损和Ce相对富集;微量元素结果显示漂白砂岩Co含量相对较高,Sr相对亏损,Zr和Hf相对较富,与绿色蚀变砂岩值接近,略低于砂岩矿石.同时,盆地北部油砂样品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油砂是盆地中部气田石炭—二叠系的较高成熟度的煤成气逸散到地表形成的.砂岩中碳酸盐胶结物C,O同位素值较轻,分别为-11.729‰~-10.210‰和-14.104‰~-12.481‰,指示碳酸盐成因与有机质有关.综合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北东部中生界砂岩漂白现象指示了天然气的逸散作用,其为上古生界天然气还原作用的结果.
马艳萍刘池洋赵俊峰黄雷喻林桂小军房建军王建强
关键词:中生界东北部鄂尔多斯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砂岩型铀矿目标层灰绿色砂岩成因被引量:97
2007年
东胜砂岩型铀矿床产于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侏罗纪直罗组灰绿色砂岩与灰色砂岩之间的过渡带中.该矿床目标层中出现的灰绿色砂岩具有独特的特征,不同于一般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从岩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较系统地研究了灰绿色砂岩的特征和成因,指出它是古氧化作用后经油气二次还原的产物.灰绿色砂岩之绿色主要是由覆盖于砂岩颗粒表面的针叶状绿泥石引起.鉴别铀成矿目标层灰绿色砂岩的成因、识别古氧化带不仅对查明该砂岩型铀矿床的形成机理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对指导同类砂岩型铀矿的找矿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李子颖方锡珩陈安平欧光习肖新建孙晔刘池洋王毅
关键词:砂岩型铀矿床油气
鄂尔多斯盆地典型地区放射性异常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21
2007年
长期以来,鄂尔多斯盆地油、气、煤、铀(浅部)作为单一矿产研究成果虽多,但对其共存特征和共生成藏机制研究较少,也缺乏对盆地深部铀富集特征研究.而对多种能源矿产同盆共存关系、共生规律深入研究,将会促进盆地重要矿产综合预测和协同开发.以大量的地球物理测井资料、地质资料为基础,从该区的高伽马异常入手,研究伽马异常展布特征.通过对所取33件岩心样进行放射性元素含量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在本区自然伽马异常增高是由于铀元素增加而引起,而铀元素的富集主要是由于盆地中铀的活化和聚集引起.在对放射性异常认识的基础上,通过鄂尔多斯盆地内油、气、煤、铀4种矿产同盆共存的现实以及成藏(矿)机理研究表明,盆地内放射性铀与油、气、煤的成藏(矿)具有一定的相互促进作用,为多种能源协同勘探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谭成仟刘池洋赵军龙张蓉蓉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放射性异常测试分析
共2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